#骨質疏鬆

骨鬆要補鈣 加哪些維生素助留骨本?

骨鬆要補鈣 加哪些維生素助留骨本?#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停經後的女性約有30%有骨質疏鬆,要適時補充鈣質預防骨折。但市售鈣片的品牌、配方多到令人眼花撩亂,到底該如何選擇呢?食藥署說明,鈣通常會和鹽類組合成為化合物,如碳酸+鈣=碳酸鈣,檸檬酸+鈣=檸檬酸鈣,磷酸+鈣=磷酸鈣,胺基酸+鈣=胺基酸螯合鈣等等,而不同組合的純鈣含量和吸收率,也是選擇鈣片的重點!碳酸鈣會產生二氧化碳 易引起腹脹舉例而言:碳酸鈣的含鈣量高,但吸收率低,而胺基酸螯合鈣的含鈣率偏低,但吸收率卻非常高。不同的鹽類也會造成人體不同的副作用,如:碳酸鈣經胃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引起腹脹、碳酸鹽沉澱物,進而引起便秘,而腎功能不佳的病人,攝取檸檬酸鈣會增加食物中鋁的吸收。此外,許多食品及藥品也容易影響鈣質的吸收,例如,部分胃藥會影響鈣質的吸收,若有補充鈣質的需求,建議仔細跟藥師討論需求及服用方式,才能達到最有效的吸收效果喔!同時補維生素D和K 鞏固骨頭、減少鈣質流失除了補鈣,攝取其他維生素及礦物質也有助於留住鈣質,如:維生素D可幫助鈣吸收、維生素K可鞏固骨頭、鎂及鉀減少鈣質流失,而蛋白質則可讓肌肉更強健,才能支撐骨頭,這些都是預防骨質流失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均衡飲食及適度的日曬與運動,才是最重要的喔!

女骨鬆竟比老母嚴重?醫籲保骨4要點

女骨鬆竟比老母嚴重?醫籲保骨4要點#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長時間坐辦公室的62歲盧姓婦女健檢時發現骨質密度T值達-4.2,處於骨折高風險,她驚覺不妙。反而務農常曬太陽又負重勞動的83歲的媽媽,T值卻是非常正常的0.4,衛福部彰化醫院骨鬆專科醫師陳柏辰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台灣髖關節骨折每年近2萬例,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5年死亡率高達5成,嚴重性甚至超越大部分癌症,成為老年人的隱形殺手,而骨質疏鬆易造成骨折。 陳柏辰醫師說,盧女做了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骨質密度T值達-4.2,比起界定骨質疏鬆症的T值-2.5還低了不少,骨鬆嚴重,沒想到媽媽的T值0.4,骨質卻像年輕人一樣。因盧母一生務農,長期曬太陽,有了充足的維生素D,幫助鈣的吸收,而負重勞動也有助於減緩骨質流失,從年輕就持續累積骨本。相較年輕就開始坐辦公室的盧女,少了維生素D的補充,又不運動,到了更年期之後,骨質快速流失。 骨折導致行動不便、長期臥床 因此提高死亡率國健署調查,骨鬆易骨折,台灣因髖骨骨折1年內死亡者約2成,5年死亡率高達5成,脊椎骨折1年死亡率1成,5年死亡率也達到4成,主因是骨折導致行動不便、長期臥床,造成下肢靜脈血栓引發死亡,而患者免疫力變差,更易因肺炎或泌尿道感染死亡。骨質密度T值小於-2.5 表示已骨質疏鬆陳柏辰指出,要預防骨折,就要監控骨質密度,女性停經後、男性50歲以後最好每年檢測骨質密度,骨質密度T值在+1與–1之間,表示骨質正常;在-1至-2.5,要提高警覺,進行保養;小於-2.5,代表已經骨質疏鬆,必須治療加保養,由醫師開立處方藥。保骨四要點1、「飲食對」:多吃鈣質及蛋白質等強筋健骨的「黑、白、綠、黃、魚」,黑指的是香菇、黑木耳、芝麻、髮菜等黑色食物,白是指豆干、牛奶、金針菇等,綠是指芥蘭、紫菜、綠花椰等,黃是指起司、乳酪、奶油、蛋黃、柳澄汁等,魚是指小魚乾、沙丁魚、鮭魚等。2、「習慣好」:多運動、曬太陽、不抽菸、不過量飲酒。3、「早發現」及「早治療」:透過骨質密度檢測,了解自己的情況,和醫師討論治療方向。成年人自35歲開始,即因骨骼中骨質損耗速度較快,使鈣質逐漸流失。尤其是停經後婦女或55歲以上男性,在沒有足量鈣質補充下,骨質密度漸漸降低,骨骼內佈滿孔隙而成疏鬆狀態,至年老時,以致無法承受身體重量而產生彎腰駝背甚至骨折現象,為了讓大家重視骨鬆的嚴重性,世界衛生組織定義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呼籲大家重視營養均衡與自身健康。

低鈣飲食防腎結石?恐白忙一場變骨鬆

低鈣飲食防腎結石?恐白忙一場變骨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55歲的王女士,長年忙於工作,3年前確診腎結石,治療後卻一再復發,她聽從女兒建議進行「低鈣飲食」,舉凡乳酪、牛奶、芝麻、小魚乾、豆腐、堅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通通不吃,就是怕腎結石又復發。沒想到,「飲食治療」一年多後,王女士的腎結石又復發,甚至因長期缺鈣,反而出現疑似骨質疏鬆的症狀。類似的腎結石個案,臨床上所在多有,豐原部立醫院泌尿科醫師郭嘉政對此表示,根據研究學者發表的醫學文獻指出,適量補充鈣質不會增加腎結石發生機率,適時補充鈣質能降低腎結石發生率,強健骨骼,反而長期鈣質補充不足,會導致骨骼釋出鈣質,造成骨骼疏鬆的症狀。坊間有迷思擔心喝鈣含量高的礦泉水增加結石機率,也就不值得特別顧忌。 醫:腎結石兇手之一是「草酸」!郭嘉政醫師說,腎結石成分包括草酸鈣(70-80%)、磷酸鈣、尿酸結石等等,每一種結石形成成分不同,但主要原因多有尿液變少,比如說流汗較多,水分補充不夠等等。臨床最常見的鈣結石,乃是因為尿液中鈣離子濃度超標,於是結合草酸、或磷酸、或尿酸等化合物造成含鈣化合物的結晶體沉澱,隨後可能慢慢聚集變大,才形成腎結石,所以「腎結石兇手」第一配角應屬草酸。屬於高草酸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紅茶、啤酒、菠菜、巧克力、番藷、豆腐、蘆筍、甘藍、紅蘿蔔、玉米、黃瓜、萵苣、蕃茄、蘿蔔等等,但草酸大部分從腸道排出,真正在尿中出現的不多,所以特別限制高草酸的食物,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 台灣每10個人就有1人罹患腎結石郭嘉政醫師說,腎結石造成主因是體質(流汗多、尿量少)、環境(氣溫高)或是習慣(水喝太少)等所造成。台灣地處亞熱帶是好發地區,每10個人就有1人罹患腎結石,尤以夏季為好發季節。腎結石是容易復發疾病,據臨床統計,腎結石患者在治癒後5年內,復發機率高達5成。傳統腎結石治療以體外震波碎石手術、硬式輸尿管內視鏡碎石手術等為主,2.5公分以上鹿角型腎結石,則多需執行經皮膚穿刺腎臟碎石取石手術。 新式「軟式輸尿管鏡-吸石清雷射手術」無傷口、安全性高、疼痛感低郭嘉政醫師說,「軟式輸尿管鏡-吸石清雷射手術」是以軟式導管透過尿道進入體內,藉由輸尿管內視鏡看結石狀況,再以雷射擊碎結石,最大的優點就是一邊碎石、一邊吸除結石,節省手術時間,軟式內視鏡可隨意轉彎高達兩百七十度,治療較不會遇到死角,大幅降低腎結石手術後不適感以及修復時間,也有助於降低疼痛感,病人術後最快隔天就能出院。且能取代經皮穿腎碎石取石手術,避免開刀傷口,及手術中出血風險。「針對腎結石大於2.5公分以上」、「做過多次體外震波碎石術仍無法有效排出碎石」及體外碎石後仍不易排出的「腎下盞結石」的三大族群患者,郭嘉政醫師認為可考量使用這類方式加以改善。 多喝水、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定時回診,有助於預防腎結石郭嘉政醫師呼籲,預防腎結石最有效的方法仍是多喝水。而腎結石患者,除了多喝水外,還要記得定期回診,早期發現才能避免嚴重復發。1.一天至少喝2000至3000毫升以上,維持足夠多尿量2.均衡飲食、動物性蛋白質、維生素C、D攝取不過量3.少鹽、少油4.不用刻意避開礦泉水、高鈣飲食5.適度運動

抗骨鬆又增肌課表讓銀髮族也能重訓

抗骨鬆又增肌課表讓銀髮族也能重訓#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研究,人從50歲開始,肌肉量會大幅下降,跌倒的發生機率也跟著變高,運動可減緩50%老化的速度,還可降低失智的風險,美國就有位每天都需要柺杖走路的90歲超級阿嬤,經過8個月重訓後,身體狀況大幅改善,平衡感變好,可自行走路不再依靠枴杖!銀髮族重訓的6大好處 長壽又抗癡呆1.活得更久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長期久坐不動,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沒事就要多起來動一動,有時間就去做重訓或是溫和類型的運動,例如:散步、游泳,也可以讓你活得更久。2.預防跌倒重訓有助於提高肌肉量、提升骨質密度、改善平衡感、降低跌倒骨折的風險、降低患骨質疏鬆症。研究指出,定期重訓可使髖部骨折的風險降低40%。3.強健骨骼重訓搭配有氧運動,包含:健走、慢跑…等,也有助於增加骨骼強度。4.減少罹患癡呆症的風險研究統計:不運動的人更容易罹患癡呆症!銀髮族如果老是坐著不動,一直看電視,只會增加患癡呆症的風險,如果怕孤單,可以揪朋友一起參加健身房,會更有動力去運動。5.預防關節炎、心臟病、中風重訓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預防疾病,例如:關節炎、心臟病、中風…等;尤其是關節炎,因為隨著年紀增加,膝關節退化漸趨快速,除了多補鈣質,更需要靠重訓,來加強肌肉量與強健骨骼。6.降低銀髮族的自身尊嚴研究調查發現,銀髮族重訓會更有自信心,心理狀態也會跟著變好,也減少對於跌倒的恐懼。越來越要動,銀髮族重訓菜單,讓長者享受真正樂活人越老越不動,肌肉就會被脂肪取代,甚至是會有肌少症的問題。「要活就要動」,要動就要有不同的訓練規劃,才是真的樂活人生。

一跌就骨折?正確保骨秘訣防骨鬆

一跌就骨折?正確保骨秘訣防骨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這陣子以來常常覺得腰酸背痛,做點家事就不太舒服,常常感覺背挺不直,被家人說駝背蠻嚴重。這是許多中年女性病友初次到門診時的敘述,最後經檢查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骨頭難道不是人類身體最硬的地方嗎?家中長輩平常身子硬朗,怎麼因為椅子沒坐好摔坐地上就骨折?或者不小心腳扭到,腳踝就骨折斷了?年紀大容易骨折,可能是骨質疏鬆引起。骨質密度在30歲前達到高峰 往後則逐漸減少花蓮慈濟醫院骨質疏鬆照護中心葉光庭主任說明,骨質疏鬆症是老化後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更是更年期後婦女健康問題的隱形殺手。由於骨質疏鬆初期及疾病進程無明顯症狀,容易被輕忽,像是經常遇到停經後婦女平時身體狀況穩定,但一不小心走路跌倒、屁股著地造成髖關節骨折、彎腰抱孫子或打噴嚏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後,才開始正視骨質疏鬆症的問題。骨頭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30歲前達到最高峰,往後則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原本緻密的骨頭變成中空疏鬆。葉光庭主任表示,骨質疏鬆就是人體老化的過程中,流失的骨質超越骨質的新生,導致骨質密度逐漸減少。其中常見症狀為背痛、駝背、骨折,或患者常因脊椎不適而引起腸胃不適、便秘及呼吸問題。若情況劇烈,骨鈣質流失、血鈣增加,還會導致患者有腎結石問題。骨質疏鬆可能發生髖骨骨折 傷害大、死亡率達15%世界衛生組織早已認定骨質疏鬆症是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疾病。不只是更年期婦女,男性也會面對骨質疏鬆骨折危機。根據統計,骨質疏鬆症50歲以上的盛行率,男女分別為約為25%及40%,而50歲以上的骨折機率則為男性2成、女性3成。目前常見骨折最好發部位為手腕關節、脊椎骨、髖骨,其中又以脊椎和髖部骨折傷害最大。以髖部骨折為例,1年內女性死亡率高達15%,相當於晚期乳癌死亡率,不可輕忽。衛福部公布資料顯示,老人髖骨骨折後,約40%無法恢復行走能力,約20%在6個月內死亡,而發生第二次骨折的機率高達50%,但因骨鬆症狀難以察覺,患者往往跌倒造成骨折後才就醫,影響生活品質,也易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葉光庭主任建議,骨質密度檢查結果,正常的骨密T值應該大於-1;若是介於-1與-2.5間,表示有骨質流失的狀況;小於-2.5就很可能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防骨鬆 曬太陽、運動、攝取鈣質飲食不可少骨質疏鬆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飲食習慣採取高鈣對骨骼健康尤其重要。葉光庭主任提醒民眾,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很重要。除了醫療,許多長者常被勸說以補充營養品養生,但適量運動就是最好的養生方式。運動加上曬太陽,人體自身製造維生素D3,促進鈣質的吸收,是預防骨質疏鬆最天然無負擔的方式。飲食中選擇富含鈣質乳製品,避免抽菸、喝酒等習慣,茹素者也可以透過海帶芽等深色蔬菜來補充。如果已經有骨質疏鬆或已經發生骨折,以飲食或運動來補充鈣質已緩不濟急,建議與骨科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及注意事項。葉光庭表示,目前已有不同藥物能預防停經後婦女骨鬆現象,如雙磷酸鹽、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根據國外文獻資料研究顯示,調節女性荷爾蒙受體的藥物不僅能有效降低骨質流失的速度,也能使骨頭恢復停經前活性,安全性佳。不過治療骨鬆前需與專業醫療團隊討論,確認患者自身狀況,才能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葉光庭主任表示,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後,骨質疏鬆症是高齡化社會應更加重視的慢性疾病,建議女性65歲、男性70歲就可用健保給付定期至醫院進行骨質疏鬆檢測,提早保骨顧健康,降低跌倒發生的機率與危害。

長者最怕跌倒 常見3類骨折

長者最怕跌倒 常見3類骨折#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跌倒是老年人最怕發生的事,尤其長輩多屬骨質疏鬆,常造成嚴重傷害,而受傷後家屬多不希望讓長輩開刀,以致長者行動不便、長期臥床,最後導致長期疼痛及更多併發症上身。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建議,要降低跌倒對長者的傷害,一定要做到防跌措施、定期檢測骨質疏鬆、多運動等方式,更重要的是發生跌倒傷害時,不要急著說不開刀,應該先與醫師溝通最適切的治療方式。長者跌倒最常見橈骨、股骨及腰椎3處骨折104歲的王奶奶在家跌倒造成左大腿疼痛而送醫,經檢查發現左邊股骨頸骨折,需手術處理,但家屬考量她年事已高擔心會有風險,在醫療團隊專業評估並與家屬溝通後,決定進行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王奶奶恢復良好且可自己行走,還開心地說終於不用忍受骨折的疼痛感。容志雄醫師說明,長者跌倒最常碰到3種情形:(1)「撓骨骨折」,跌倒當下直接用手撐,最容易造成手部骨折;(2)「股骨骨折」,臀部直接跌坐在地面造成,如同王奶奶的狀況;(3)「腰椎骨折」則為臀部跌坐後,腰椎又再受到衝擊造成。家中要備有防跌、防滑等設施 定期檢測骨鬆狀況想要預防長者跌倒事件發生,容志雄醫師建議,家中一定要有防跌、防滑設施、光線明亮、且最好家中要有人陪伴長者;此外長輩們也要多補充鈣質、曬太陽、多運動、並定期檢測骨質疏鬆的狀況,若檢測為骨質疏鬆,可搭配藥物來幫助治療。女性65歲、男性70歲即可以健保給付定期至醫院做骨質疏鬆檢測,提早保骨顧健康,才能降低跌倒發生的機率與危害。

嬤搬重物後背痛難耐 竟已壓迫性骨折

嬤搬重物後背痛難耐 竟已壓迫性骨折#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3歲的廖阿嬤近日到果園搬運採收的柳丁時不慎壓傷腰椎,回家後開始出現背部痠痛,無法坐、臥,鄰近診所看完醫生拿藥、打止痛針後症狀仍沒改善,反而還痠痛加劇、雙腳無力。子女擔心將母親轉往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知道腰椎有壓迫性骨折,經由開刀治療拔除疼痛,讓阿嬤也能重新抬頭挺胸做人。微創脊椎復位系統 傷口小、恢復較快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表示,病人門診時已呈現嚴重駝背情況,加上主訴背部痠痛到無法坐、臥,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脊椎前方因外力及本身骨質疏鬆等因素而崩塌,導致脊椎變形及背痛,形成嚴重的壓迫性骨折。考量阿嬤年紀較大,傳統手術風險很高,建議家屬做脊椎骨折重建系統。藉由脊椎骨折重建系統的微創脊椎復位手術,在病人塌陷的椎體左右邊各打1個約0.5公分的小傷口,植入醫療級千斤頂,並利用X光影像監控系統輔助,將塌陷的椎體盡量矯正至原本椎體高度,再灌入適當量的骨水泥,使塌陷的椎體結構更穩固,達到疼痛快速改善及矯正駝背的目標。不僅傷口小、恢復快、住院天數少,相較傳統單純灌骨水泥患者,骨水泥滲漏情況少,矯正效果佳。骨質疏鬆是造成脊椎體骨折最常見原因 台灣每年約6萬人發生骨質疏鬆是造成人體脊椎體骨折最常見的原因,每當脊椎受到過其負荷時,往往會造成椎體骨折。台灣每年約6萬人以上發生脊體壓迫性骨折,以停經後老婦人發生比例最高,也常有病人因不小心跌倒或搬重物,導致脊椎體骨折,引起嚴重的背痛與行動困難。吳宗憲醫師表示,由於手術全程採立體即時精確定位,病人可以選擇局部麻醉,幾乎無神經損傷併發症,手術時間約30至40分鐘,一般僅需住院一天。此手術對於疼痛緩解、駝背矯正有相當好的效果,適合年紀大的老年人。各人病況不同,手術評估建議諮詢專業醫師。

飲食防骨質疏鬆 輕鬆吃對5字訣

飲食防骨質疏鬆 輕鬆吃對5字訣#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1歲陳姓阿嬷在家中滑倒,造成嚴重髖臼骨折,就醫發現發現阿嬤嚴重骨質疏鬆,動大手術恐怕因骨質疏鬆而失敗,因此決定不動手術,以牽引配合強效的長骨針治療,復原良好。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陳柏辰強調,年長者若有骨質疏鬆,稍一跌倒可能就骨折,即使動手術效果也會打折扣,也容易再骨折。可用「黑、白、綠、黃、魚」飲食5字訣,從飲食強化骨質。骨質密度過低 僅跌倒就發生嚴重髖骨骨折陳柏辰醫師表示,經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阿嬷是罕見且嚴重的髖臼骨折,且是髖臼骨折當中最嚴重的一種分型「雙柱骨折合併中心脫位」。這類傷勢通常發生在高處墜樓或遭車輛高速撞擊,但阿嬤僅單純跌倒卻如此嚴重,原來是骨質密度T值僅-3.4,比骨鬆定義值-2.5更低,脆弱的骨質導致輕輕一摔就骨折嚴重。此類骨折病患通常需要髖臼前後方2次手術復位加上鋼板固定,手術時間長且流血多。但阿嬤近期才因心臟衰竭合併肺水腫住院,且骨鬆嚴重若打上鋼板猶如將房子蓋於沙堆上。討論後決定不動手術,採取牽引治療,再於肚皮打入強效長骨針,一併治療嚴重骨折與骨質疏鬆。阿嬤傷後1週即可用助行器下床移動,傷後10天出院,6週時追蹤骨盆X光骨盆已經初步癒合,並可用單拐行走,傷後10週更達幾乎癒合,不須靠助行器行走。逾50歲女性因賀爾蒙變化 骨質流失速度更加快陳柏辰醫師強調,骨鬆者發生重大骨折,若只有鋼釘鋼板固定而未治療骨鬆,常鋼釘鬆脫或骨頭再斷,適得其反,最好經過骨鬆專科醫科醫師評估。若平時少曬太陽也沒有運動習慣,加上長期洗腎,可能導致骨質流失、脆化。估計台灣50歲以上男性約24%、女性約38%有骨鬆,明顯女多於男。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流失速度會加快,洗腎、免疫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亢進等疾病患者及抽菸、喝酒、作息不正常的人鈣質流失快,也較易骨鬆。黑、白、綠、黃、魚 補鈣質食物五字訣陳柏辰醫師表示,很多老年人直到摔倒骨折才知自己有骨鬆,女性停經後、男性50歲以後最好每年檢測骨質密度,骨質密度T值在-1至-2.5,就要提高警覺,進行保養,如果小於-2.5,代表已經骨質疏鬆,必須治療加保養,由醫師開立處方藥。如何保養呢?陳柏辰醫師表示,飲食方面多吃鈣質及蛋白質等強筋健骨的「黑、白、綠、黃、魚」:黑指香菇、黑木耳、芝麻、髮菜等黑色食物;白指豆干、牛奶、金針菇等;綠指芥蘭、紫菜、綠花椰等;黃指起司、乳酪、奶油、蛋黃、柳澄汁等;魚指小魚乾、沙丁魚、鮭魚等,並透過適當日曬增加體內維生素D3,進而幫助人體吸收鈣質,也要多運動來增加骨密度和強健肌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