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骨折微創手術」傷口小 復原快,適合銀髮族

「骨折微創手術」傷口小 復原快,適合銀髮族#骨質疏鬆

銀髮族最怕的就是跌倒骨折的發生,傳統骨折手術傷口數十公分不等,復原時間長,常造成生活不便。署立彰化醫院骨科推出「骨折微創手術」,只要在骨折上下端各開約2公分傷口以X光機輔助,再「經皮」打入解剖鎖定鋼板,傷口小可降低併發症及後遺症的發生。王守吉主任說,一名50歲陳女士因為不慎跌倒,導致左踝骨折送醫,經評估陳女士病史有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及骨質疏鬆的症狀,另外發現皮膚較薄,這些都會造成較高的手術感染風險,經醫師評估後建議以「微創手術」經皮內固定手術治療,陳女士術後傷口小、骨折癒合佳,沒有產生併發症及後遺症的現象。骨科王守吉主任表示,「骨折微創手術」對老年人而言,確實是骨折手術一個很好的新選擇,他並指出署立彰化醫院骨折患者佔百分之70都是銀髮族,老人家因為比較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在家裡若不慎跌倒就容易造成骨折,如果加上老人家有慢性疾病,手術復原時間的長短對患者傷害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以往傳統手術,有「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ORIF)」,那是以直接打開一個數十公分傷口,在目視下進行骨折的復位,同時做骨釘的固定,這會留下較長的傷口,對軟組織破壞也較大,如果過度破壞甚至會影響骨折癒合,進而影響復原進度,感染風險也會相對提高。還有另一種手術方式就是「閉鎖復位及內固定(CRIF)」,也就是骨折處不開傷口,而是透過X光機的輔助確認骨折復位之後,再由外「經皮」打入鋼釘鋼板做內固定處理,但這項手術傷口也約數十公分。但微創手術,術後就只會留下打入骨釘部位的傷口,以微創手術進行骨折治療的好處是局部骨膜軟組織破壞少,對骨折癒合較好,而且感染率因傷口較小相對會較低。王守吉主任指出,以往骨折須以鋼板做固定時,常須採用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ORIF),因骨材設計改進與醫學技術進步,骨科界目前發展出比較過去必須全傷口切開的手術,改為只在鋼板固定處的兩端各開一個傷口,鋼板經皮進與X光導引,再以經皮打入解剖鎖定式鋼板以間斷皮膚切開鎖入螺釘與不破壞骨膜手術法。這對骨質疏鬆及粉碎性骨折病患,特別有利,因為這樣的手術法,傷口小破壞少,術後較不疼痛,可較快恢復生活機能。因為醫學的進步,以往一些困難及併發症多的骨折,現今透過「骨折微創手術」這樣較佳的治療方式,可減少骨折的不適及提高復原機會。王主任表示,醫療的觀念應是以「不傷害(do no harm)」為原則,而手術是極具侵襲性的治療方法,權衡治療疾病與手術傷害的利弊得失,在「不傷害原則」的精神下,除傷口要小之外,對於正常組織的傷害也要降到最低。這就是「微創手術」的精神所在,也是患者的福音。延伸閱讀「手術方式比較」: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894

乳癌荷爾蒙療法治療新趨勢

乳癌荷爾蒙療法治療新趨勢#骨質疏鬆

乳癌是婦女好發的癌症之一,傳統荷爾蒙治療藥物泰莫西芬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副作用,讓婦女在與乳癌對抗的同時,還得懷著一個不定時炸彈,而芳香環酶抑制劑卻有造成骨質疏鬆的機率,醫界建議,將兩種藥物接替使用,不但可以減可降低副作用的發生率與抗藥性,亦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健保局已於六月核准通過,結合使用泰莫西芬與芳香環化酶抑制劑exemestane的給付方案。臨床上,乳癌的治療方式十分多元化,其中荷爾蒙療法就有傳統的「泰莫西芬」與新型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以下簡稱AI)」兩大類。很多人誤以新藥的上市可以完全取代傳統藥物,其實不然,長庚醫院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醫師指出:AI適用於停經後婦女,但因國內乳癌患者較為年輕,第一時間使用並不符合國內患者的需求。陳訓徹醫師進一步解釋:國內乳癌婦女的平均年齡比國外提早十年,多數患者檢出時仍有月經,雖然接受化學治療會導致提早停經,但卻可能只是假性停經。因此建議在接受荷爾蒙治療時,先服用二年泰莫西芬,等確定停經後,再改用AI藥物,這種接替式的荷爾蒙治療,比較吻合國內乳癌婦女的需求;而兩種藥物合併使用,不但可以大幅降低抗藥性的機率,更可減少長期使用特定藥物引起副作用的風險。高雄醫學大學癌症中心主任、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侯明鋒醫師表示,已有研究顯示,服用泰莫西芬二年後,會開始出現復發的情形,服用五年的復發率則有二至三成,復發意味患者對藥物已出現抗藥性。若服用二年泰莫西芬後,後續三年改用芳香環酶抑制劑,由於兩者的作用機轉不同,可以降低抗藥性出現的機率。備註1在一項追蹤長達91個月的跨國性研究報告IES發現,服用泰莫西芬二至三年,轉用exemestane二至三年,與單純服用泰莫西芬五年相比,可降低18%的復發機率,提高14%的存活率。國泰醫院乳房中心主任杜世興醫師表示,exemestane是AI類藥物中唯一有文獻報告證實,對於乳癌患者整體存活率的提升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AI 比泰莫西芬更能延長無疾病存活期,但唯有exemestane不但可以延長無病存活期,還可提高整體存活率。抗藥性與副作用 乳癌患者的另一隱憂此外,侯明鋒醫師更強調,接替使用不同藥物的方式,不但可藉由不同的藥物機轉,解決抗藥性的問題,也可降低長期使用特定藥物,帶來的副作用風險。長期服用泰莫西芬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率,而AI類藥物有發生骨質疏鬆、關節疼痛等副作用之機率;雖然可透過生活、飲食習慣,或藉助藥物緩解,但若縮短服藥時間,相對地,副作用出現的機率也可降低。此外,泰莫西芬具有保護骨頭與心臟的作用,先服用二年也可增強病友面對停經後身體變化的條件。以往,使用exemestane必須自費,但自六月起,健保局已核准給付,患者接受二年泰莫西芬後,可轉用三年exemestane,大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exemestane一個月的藥物支出約四千元,納入健保後,病友三年約可省下十五萬元的藥費支出。exemestane也是目前健保給付唯一可與泰莫西芬接替使用的AI藥物。健保局通過泰莫西芬與exemestane組合用藥的給付方案,提供病友更完善的治療。健保給付讓乳癌患者卸除心理壓力高家姐妹從民國95年起先後診斷出乳癌,在手術切除後,兩人接受化療和放療,並在兩年前進入荷爾蒙治療的階段,接受傳統的泰莫西芬治療。傳統泰莫西芬會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副作用,增加子宮內膜癌發生的機率,姐姐固定接受婦產科追蹤。在服用泰莫西芬前,她的子宮內膜有三處增生,大約是0.8公分,但最近一次的追蹤卻發現,增生處已增加到六處,厚度從1.5公分到3公分不等,對她而言,子宮內膜增生的確是服藥後極大的心理壓力。由於符合健保局服用泰莫西芬兩年,且停經的給付要求,兩姐妹陸續改用exemestane,因為換藥時機剛好在六月健保給付後,稍稍抒解兩姐妹自從發現乳癌之後,很多治療都得自費的經濟負擔。備註1:泰莫西芬的作用機轉是阻斷雌激素與雌激素接受體的接合,至於芳香環轉化酵素抑制劑則是阻斷身體器官將雄性激素轉化為雌激素的路徑。Exemestane在台灣註冊的商品名稱為Aromasin諾曼癌素。

植牙後仍需保持口腔衛生 牙周病恐縮短使用時間

植牙後仍需保持口腔衛生 牙周病恐縮短使用時間#骨質疏鬆

民以食為天,但如果牙齒搖搖欲墜,想吃美食可就難了,因此植牙手術的問世,確實造福了許多想擁有「第三副牙齒」的人,但許多民眾都以為植牙之後就不怕蛀牙,因此忽略了定期口腔清潔的重要性,不過,你知道嗎,口腔衛生條件若不好,牙周病菌可能會再侵犯植體,造成植體周圍發炎,影響植牙後口腔的康復,原本預計可用幾十年的人工植體,可能因為牙周病而縮短了使用時間,牙醫師盧家正提醒,植牙後務必要注意口腔保健,尤其一發現疑似牙周病的徵兆,如刷牙出血、牙齦浮腫、口臭等現象,最好馬上就醫治療,以免影響植體功能。植牙的便利性也讓許多缺牙的年輕人躍躍欲試,歌藝驚人的明星蕭敬騰,最近也被媒體報導動了植牙手術,許多民眾都對年紀輕輕就需要植牙而感到驚訝,盧家正醫師表示,年滿廿歲以後牙床生長已呈現穩定狀態,此時就能施行植牙手術。而且拔牙或掉牙後,若放任缺牙不補,相對位置的齒槽骨骨質將快速流失,同時也會發生如鄰近的牙齒傾斜,對咬的牙齒增長、缺牙的牙齒牙齦萎縮等複雜的問題,增加日後植牙的難度,因此不論年紀,最好在拔掉舊牙齒之前就先請醫師評估植牙手術的可能性,對未來的數十年的咀嚼功能將有正面的幫助。盧家正醫師解釋,植牙手術的原理,主要是以鈦合金製成的人工植體,來取代原本的牙根,必須透過專業醫師的技術及經驗,精準的將植體植入無牙區域的骨頭內,給予足夠的骨質整合時間後,再於植體上製作假牙冠,整顆牙齒看起來幾近真牙,美觀及實用度上,都比傳統的牙橋好得多。若以蓋房子做比喻,植入植體的過程就是打地基,若能確保骨質條件,手術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若發現是因為缺牙或其他因素導致骨質流失,此時就必須先以骨粉來填補齒槽骨中的凹洞,等3到6個月骨質整合之後,經專業醫師的評估才能接著進行植牙手術。除了缺牙以外,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與其使用之藥物也可能影響植體的骨整合,盧醫師建議,有相關情況的患者,必須在植牙手術前將病情與使用藥物告知醫師,才能降低植牙後手術失敗的風險,由於植牙手術發展至今,技術與植牙材質都已相當精細,補骨的技術其實是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盧家正醫師強調,民眾應在手術前諮詢專業且經驗豐富的植牙醫師,並確認醫師使用的是衛生署許可認證的人工植體與補骨材料,植牙後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成果。由於牙齒會影響臉部表情,也是與人對談及美觀上的視覺焦點,而牙齒的健康狀態更可視為個人生活品質和品味的衡量指標,因此盧家正醫師建議,牙齒有問題千萬不可拖延就醫,否則容易讓小毛病變成大問題,未來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與金錢來治療。另外盧醫師也提醒,特殊病史者如牙周病或骨鬆患者,在植牙後如有高燒、流血不止、疼痛超過72小時等狀況,應儘速回診,術後別忘多補充水分與營養,充分休息與注意口腔保健,如此這副得來不易的「第三副牙齒」才能使用一輩子!

善用中醫調理更年期的不適

善用中醫調理更年期的不適#骨質疏鬆

文/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丁漢祥時序已進入春季,天氣越來越熱,原本有更年期潮熱的陳太太,隨著氣溫的上升也越來越不舒服,之前曾服用過賀爾蒙,但因擔心副作用而停服,冬天時潮熱比較容易忍受,但最近氣候越來越悶熱,潮熱與盜汗也越顯嚴重,進而求診於中醫。其實有相當多和陳太太有類似困擾的婦女,一般而言,更年期的症狀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發作的嚴重程度與頻率每個人差異很大,大部分45至55歲的女性都會歷經這段過程,但因近年來台灣女性家庭與事業兩頭忙,臨床上也常見在45歲前出現更年期症狀的婦女,甚至40歲之前就產生卵巢早衰的現象。更年期常見的症狀可分為5大類:血管舒縮症狀:面部潮紅、潮熱、自汗、盜汗、心悸等。心理精神症狀:情緒焦慮、沮喪、記憶力或注意力減退、易怒等。泌尿生殖道症狀:生殖道萎縮、性交疼痛、老年性陰道炎、頻尿、尿失禁等。骨骼症狀: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腦血管性疾病。西醫的治療原則為直接補充荷爾蒙,但許多婦女因擔心長時間服用而引發的副作用,轉而求助於中醫或服用健康食品。其實,中醫調理更年期的不適,效果相當不錯。更年期的病因由中醫觀點來看,多由腎虛所引起,進而導致一系列臟腑失調的症狀,所以治療的大方向多以補腎為主;而情緒焦慮、易怒、沮喪等症狀,則與肝氣的疏泄失常有關;骨質疏鬆與生殖泌尿道的症狀,則是屬於腎的陰陽失於平衡;臨床上治療還是必須根據每個人臟腑及陰陽氣血虛損的不同加以調理,大家耳熟能詳的加味逍遙散、知柏地黃丸或右歸丸等,都是臨床常用的方劑。飲食方面,可多攝取鈣質,如牛奶、小魚乾等,而豆類製品含有植物性雌激素,另外,多補充富含膠質的食物,如木耳、銀耳、地瓜葉、海帶等,對身體也有幫助。適度的運動更是此階段不可少的,不僅可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情緒穩定與骨質疏鬆都有益。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過程,只要用正確的態度面對,適當的運動與飲食控制,都可以順利的度過這個階段。

沉默的的殺手 骨質疏鬆症

沉默的的殺手 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4年公佈成年人骨質疏鬆症的定義為:『一種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而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骨鬆惡化的結果,將導致骨骼脆弱,並使骨折的危險性明顯增高』。陳先生58歲已退休,騎腳踏車出車禍,經照X光之後才發現T12壓迫性骨折,抱怨患處很痠痛,且只能前彎20度,前彎時腰部疼痛,並有如鐵板般緊繃,緊繃感可傳至右大腿後側。經多次針灸及配合藥物治療後,腰部疼痛及有緊繃感減輕許多,腰前彎時,手指甚至可觸碰到地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中醫科醫師洪偉育表示,根據估計,女性骨骼流失加速每年約0.5-1%,總計老年男性將流失全部骨骼的20-30%,女性則高達40-50%。並指出,民眾可能見過駝背的老先生、老太太,也聽過「呷老會倒縮」的說法,而且常有很多老年人,因不小心跌跤而造成大腿骨折,這都是骨質疏鬆症所引起,罹患此症的病患愈來愈多,人稱為「無聲無息的流行病」。洪偉育說明,骨質疏鬆表現方式很多,例如:1. 駝背:即俗稱的「呷老會倒縮」,乃因頸及胸椎等處的骨骼產生無症狀壓迫性骨折所致。2. 骨折:承受較大外力或衝擊力所致。常好發於第四、第五腰椎、大腿骨、橈骨。3. 腸胃不適:可能因脊椎前屈及壓迫性骨折導致胸腹部器官受壓。4. 腰痠背痛:約有一半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深為腰背痛所苦。他指出,骨質疏鬆在中醫理論中屬「骨痿」,骨痿始見於《素問‧痿論》:「骨主身之骨髓…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言之本在腎,病在骨。《素問‧逆調論》曰:「腎不生,則髓不能滿。」《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又說:「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因此該病發生和發展除與先天稟賦不足有關之外,和腎精虧虛、脾氣虧虛和血瘀等都有密切關係。洪偉育解釋,「腎主骨生髓,其充在骨」,骨的生長發育,有賴於骨髓充盈及其所提供的營養,而骨髓來源是腎中精氣,因此,骨病多從腎論治,骨質不足,即是腎虛。脾胃消化並吸收飲食精微,脾虛時,飲食精微無法轉化成氣血,氣血不能充養腎,最終導致腎虛。氣不足則不行,氣血循環不良,骨質代謝新生亦容易產生問題,則為血瘀。所以中醫治療上以「補腎壯骨,健脾益氣,活血通絡」為主要治則。洪偉育提出保護骨本的中醫對策:1. 運動好重要。運動能促進氣血循環,使氣血循環流暢無礙,當然能促進骨質正常代謝及新生。正確而適度運動,能使骨質增加。2. 無避日光。中醫養生法謂:「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作息隨著大自然晝夜變化而行,是最健康的。現代醫學則認為,適度日曬有利骨質合成,因此無避日光,適度日曬是很重要的。3. 食膳有度。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影響身體鉅大,飲食有度,保護腸胃正常運作,有效率的消化及吸收營養分,也是保護骨本重要關鍵。洪偉育最後強調,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危險的隱形殺手,併發症所造成的醫療花費極其昂貴,給病患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也增加家屬、社會負擔,必須未雨綢繆地加以預防和治療。

2009台灣世界骨鬆日提倡『骨鬆防治三五六』,10/18免費提供骨鬆檢測!

2009台灣世界骨鬆日提倡『骨鬆防治三五六』,10/18免費提供骨鬆檢測!#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死亡率高 衍生費用驚人根據健保局統計資料指出,2006年65歲以上髖部骨折的人數每年新增5%病例,尤其停經婦女更容易因骨質疏鬆、髖部骨折而死亡,50歲以上停經婦女髖部骨折致死率高達2.8%,與罹患乳癌死亡率一樣高,是子宮內膜癌死亡率的四倍。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宋永魁教授指出,每年約有一萬五千名病患因骨質疏鬆症導致「大腿骨骨折」,如估算患者開刀住院費用約10萬,以及出院後一年約需100萬等照護及間接成本,等於這些家庭每年因骨鬆而衍生的醫療費用即高達165億元,約健保總額3000億的二十分之一,而此數據還不包括因骨質疏鬆症所造成的「脊椎骨骨折」及其他併發症所需的醫療成本,顯示骨鬆疾病耗用極大家庭人力及社會資源。骨鬆症無聲無息 侵襲停經後婦女 女性從懷孕補乳開始就缺鈣停經婦女朋友因女性荷爾蒙分泌大幅減少,以致停經後五年內骨質流失每年約3%~10%。由於骨質流失是無聲無息,患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表現,通常透過骨質密度檢查時,才驚覺自己罹患了骨質疏鬆症。宋永魁教授表示,由於女性的生理設計具有懷胎特質,婦女在懷孕哺乳期間,母體會不斷地提供鈣質供給胎兒所需,因此女性應從生育年齡就要注意鈣質攝取,但可惜的是,台灣婦女在懷孕哺乳時期,通常會疏忽攝取鈣質,造成骨質大量流失。男性骨鬆 「性」不行 男性的雄性激素具有維持骨質密度的功能,當雄性激素隨年老慢慢下降時,男性不但有陽痿與性動力不足的困擾,骨質疏鬆症的症狀也會加速。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同時也是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建議,已超過50歲,發覺性能力有所改變的民眾,最好請教專業醫師,並立即進行血液檢查,觀察雄性素testosterone是否下降,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10/18台灣世界骨鬆日,骨鬆對策產品試吃展示,超多衛教資訊讓民眾滿載而歸為了防治骨鬆疾病對台灣民眾造成健康的危害,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特別於2009/10/18(星期日)下午1點30至4點30分假台北101大樓北方噴水池廣場,舉辦『為健康骨鼓掌 !挺直腰,大聲講:有骨氣,為健康』世界骨鬆日活動,現場有雀巢奶粉保鈣配方、雀巢銀養奶粉、統一營養強化牛乳等試飲攤位、以及3M防滑貼片展示、另外也有如羅氏、台灣諾華、禮來、默沙東等藥廠,及台灣更年期醫學會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等攤位進駐,提供民眾豐富的衛教訊息。新任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高雄長庚新陳代謝科陳榮福醫師說,今年是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第四度舉辦世界骨質疏鬆日園遊會衛教活動,目的是希望提高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的病識感,特別呼籲30歲以下的民眾要開始注意充分的鈣質及維他命D攝取,每週進行規律而適量的載重式運動,幫助骨骼發展健全;50歲左右的民眾,要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測量,當骨密檢測結果(T值)低於-2.5,就代表可能罹患骨鬆,需要更積極的尋求正規醫療來解決,活動中將呼籲全民重視自己的骨鬆問題,提倡『骨鬆防治三五六』口號,提醒民眾三十勤補骨、 五十測骨密 、六十「bone」操心等階段衛教宣導,並規劃骨鬆衛教活動遊戲區、骨鬆對策展示區、骨質密度檢測區等區域,現場免費提供超音波檢測儀器及骨鬆車檢測,,民眾不但可以檢測自己的骨質密度是否合乎標準,更可於完成四大攤位闖關活動後兌換精美福袋,宋教授表示,希望有更多民眾透過世界骨鬆日活動,得到骨鬆正確防治與治療的方法。

今「白露」正式入秋 中醫轉骨、補骨效果佳

今「白露」正式入秋 中醫轉骨、補骨效果佳#骨質疏鬆

今天(9/7)就是白露,進入秋天季節,正是中醫師眼中轉骨的好時機,父母除了可以幫青春期孩子準備轉骨藥方食補,其實像是骨質疏鬆患者,或筋骨曾受傷的人,都有效果。「轉骨」是指當兒童進入青春期,轉變為成人的一段生理及心理上的變化時期,是人體各器官成長髮育僅次於嬰兒期的第2個高峰期。所謂的青春期則指年齡從10到12歲開始,一直到16到17歲。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 杜旻峯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女生會比男生早發育,實際上每個人的成長發育期不盡相同,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因此在發育期應特別注重腎氣與脾胃的調養,通常女性在初經來前或剛來時(約10~12歲),男生可在11~13歲左右時可以開始開始服用轉骨藥方,因此,在補腎氣與腎陽的藥物方面,例如山藥、續斷、杜仲、冬蟲夏草、鎖陽、肉蓯蓉等等。 此外,脾胃更為氣血生化之源,發育期可以給予補氣健脾的藥物,例如:黃耆、黨參、茯苓、白朮等,養血活血藥如當歸、川芎、川七、大棗、丹參等,而龍骨、牡蠣、阿膠亦可提供鈣質與膠質,杜旻峯醫師說,這些藥物可經由中醫師視個人體質調配後,燉煮雞肉或排骨食用。1個月吃3到4次,轉骨藥方應注意體質,燥熱體質不宜太過溫補。杜旻峯醫師指出,像是骨碎補和鹿茸等等這類轉骨常用的藥方,不只轉骨,對於像婦女停經後造成的骨質疏鬆症,杜醫師建議,先補充膠質後再用藥,此外也可以補筋骨。轉骨發育的生長潛力是最大,且對以後身體各類器官的發育與生理機能有很大的影響,而環境及營養因素都會直接影響這段時期的發育,因此,做父母的不可不慎,若孩子出現生長發育上的問題,最好都能盡速尋求醫師協助,以幫助其健康成長。

你有引發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嗎?

你有引發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嗎?#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老人健康的大敵,在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每四人即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尤其以年長女性比例更高。骨質疏鬆症患者易因輕微碰撞、壓迫及跌倒即產生骨折,引起行動不便甚至於臥床,結果導致照顧需求上升,也造成死亡率增加。因此,如何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及減少其造成危害,是醫學上重要任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楊江奕說,據1994年WHO對骨質疏鬆定義為:由於低骨質量及骨組織細微構造退化引起骨質脆弱,導致增加骨折危險。其中骨質疏鬆患者骨質密度需小於負2.5個標準差以下。至於骨質疏鬆引起骨折好發位置為:脊椎(以胸椎及腰椎較多)、髖骨及腕骨等部位。楊江奕表示,引發骨質疏鬆症危險因子有:1. 種族:特別是亞洲人,而黑人較少。2. 生活型態:包括抽煙、酗酒、咖啡因過量、缺少運動、營養不良、甲狀腺亢進、攝取維生素D不足或低鈣高鹽飲食,及蛋白質不足或過量者。3. 性別、年齡及體質:女性骨質密度較男性低,在停經後因缺乏女性荷爾蒙,導致骨質大量流失,加上平均壽命較長,罹患骨質疏鬆症為男性的6至8倍。此外,年齡愈大、體型愈瘦小者,危險性也愈高。4. 遺傳體質:有家族病史者。5. 性腺功能不足:如早發性停經者。6. 藥物:如類固醇、利尿劑、抗癲癇藥、甲狀腺素、肝素、化療藥物。楊江奕指出,評估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目前最準確且安全骨質密度檢驗方法是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DEXA)。若經檢查證實是骨質疏鬆症,則應開始治療。至於治療方法,傳統上有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荷爾蒙替代治療方法。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建議,大於51歲成人,每日鈣質攝取應該大於1200毫克。另外美國建議,51至70歲成人,每日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應達400國際單位,而大於70歲成人,每日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應達600國際單位。除了傳統治療方法外,其他治療骨質疏鬆症藥物還有:雙磷酸鹽、選擇性動情激素受體調節劑、副甲狀腺荷爾蒙家族之胜肽、Strontium ranelate(含鍶元素藥物)、Denosumab(人類單株抗體,可抑制骨質流失)、Cathepsin K inhibitors等。楊江奕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民眾應該了解自己是否為骨質疏鬆症高危險群,避免引起骨質疏鬆症因子。注意營養均衡、適度運動、戒菸、避免酗酒、減少咖啡因、避免不必要藥物使用,長者尤其要預防跌倒。以上措施可以減少骨質疏鬆症及其引起併發症發生。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加上社會資源有限情形下,骨質疏鬆症逐漸變成醫療上的重要問題。如何減少骨質疏鬆及併發症發生,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是大家應該特別重視的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