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銀髮族、過重者易骨鬆! 抗「鬆」防「跌」記得動一動

銀髮族、過重者易骨鬆! 抗「鬆」防「跌」記得動一動#骨質疏鬆

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20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進行的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15歲以上民眾有7.6%經醫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男、女比率分別為4.6%、10.5%,女性明顯高於男性,並隨著年齡而增加。前述調查結果亦發現,在骨質高峰期(30歲以前)的骨質疏鬆情形,男、女均低於1%;但30歲以後骨質逐漸減少,到了50歲以後骨質流失更形嚴重,7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比率亦高達20%~35%。20日為世界骨鬆日,行政院衛生署署長邱文達提醒民眾年輕時儲存骨骼「骨本」,平常可多攝取牛奶、起司、豆腐等富含鈣質的食物,避免過度飲用咖啡、適度曬太陽、避免熬夜,多從事跑步、健走、球類運動、健康操、爬樓梯等,可以促進骨質密度增加的負重式的運動,就能輕鬆預防骨鬆。調查結果發現,相較於正常體位的民眾,體位不正常的民眾(過輕、過重、肥胖)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體重過重則會增加骨頭、關節的負擔,因此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呼籲,均衡飲食及運動是維持理想體重的不二法門,肥胖者必須努力「甩肉」。

了解個人骨密度 防範骨質疏鬆

了解個人骨密度 防範骨質疏鬆#骨質疏鬆

衛生署台南醫院家醫科陳英貞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代表骨頭強度變差,容易發生骨折,防治骨鬆最主要就是預防骨折,減低骨折機會。因此預估個人骨折機率,可以輔助醫師作骨質疏鬆症的說明、診斷與處置。在台灣醫界共同的努力下,世界衛生組織(WHO)依據台灣提供的流行病學統計數據,為國人量身打造一套骨折風險評計算公式FRAX TAIWAN(網址為: http://www.shef.ac.uk/FRAX/tool.jsp?country=26),只要將相關因子鍵入,包括年齡、性別、體重、父母髖骨骨折病史、跌倒骨折病史、服用長期類固醇之有無、是否有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否抽菸、飲酒過量等,就能得到屬於個人的十年骨折機率評估。以FRAX公式計算骨折風險,並不一定需要骨質密度檢查,若計算得到的10年骨折風險很低,即使骨質密度不好,也不影響結論,因此針對較年輕民眾,可建議不需要浪費金錢測量骨密度。反之,若沒測骨質密度前所計算出來的10年骨折風險很高,就算沒有測骨質密度,也建議直接治療。而處在10年骨折風險居中的病人,會建議以骨密度協助臨床決定。

影音/骨鬆困擾銀髮族 成大新藥助治療

影音/骨鬆困擾銀髮族 成大新藥助治療#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困擾許多中老年人,更是停經後婦女常見的問題。成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由人體免疫系統分泌的蛋白質─介白素-20,可以抑制破骨細胞的成長,增加骨質的密度,對骨質疏鬆的治療會有很大幫助!根據統計,停經後的婦女每五人有一人患有骨質疏鬆症!而成大醫學院張明熙教授率領的團隊經過動物實驗發現,介白素-20就是關鍵。因為它參與了破骨細胞的分化,量多時就會影響骨質的密度!研究團隊指出,介白素-20和破骨細胞的關係,是全球首次的發現,而且他們研發出可以阻斷介白素-20功能的生物製劑,更對骨質疏鬆的治療大有功益。成大的這個重大研究已經登上兩大國際期刊,未來他們更希望能和生技公司或藥廠合作,製成新藥,但保守估計要能上市,最快也要七年的時間!(新聞由 公視晚間新聞 提供)骨質疏鬆有新藥 為荷爾蒙治療乳癌患帶來希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77男性也會骨鬆! 風險高於女性但僅1成在預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04長時間戴隱形眼鏡不會白內障 但恐致角膜發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59&HN_Yr=0&HN_Mon=0

婦人骨質疏鬆 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

婦人骨質疏鬆 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骨質疏鬆

一位八十四歲的婦人長期服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藥物治療,近日因一個簡單的彎腰動作,導致明顯的背痛無法久坐及站立,甚至必須臥床休息。患者到本院接受檢查與治療,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醫師安排經皮椎體成型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出院回家。苗栗大千醫院骨科劉少政醫師說,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質漸漸流失而增加骨折機會的疾病,其發生主要是由於骨吸收與骨形成不平衡,骨質中鈣的流失,使骨量快速流失,骨密度降低,骨小樑的質量減少,骨質結構因而佈滿了孔隙,骨骼的支撐力相對減低,因此即使是很小的外力,也足以使它斷裂,造成骨折。劉少政醫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可由飲食、運動及生活三方面著手。在飲食方面,足夠的鈣質攝取有助於強化骨質密度,而維生素D與維生素C則有助於鈣質的吸收。運動方面,適當的負重運動(如:慢跑、騎單車、步行等)能增加骨質;運動量不足的人骨質流失較快。生活方面,消瘦者較易罹患骨質疏鬆症,要避免為了維持苗條身材而過度減重,因此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吸菸、過量飲酒、及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以免干擾鈣質的吸收造成骨質流失。

男性也會骨鬆! 風險高於女性但僅1成在預防

男性也會骨鬆! 風險高於女性但僅1成在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可以治療與預防的疾病。然而依據1996-2002年健保資料庫分析顯示,台灣髖骨骨鬆性骨折發生率每年仍然增加30%,足見在防治骨鬆上仍十分不足。依據2005-2008年的國民營養調查,50歲以上男性的骨鬆症盛行率高達23.9%,值得重視的是,男性髖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2~25%,大約是女性的兩倍,且在骨折後恢復自主生活的能力比女性還差。因此,骨質疏鬆症不僅是老年女性的重要問題,更是老年男性的健康殺手之一。為此,成大醫院團隊於2010年以高雄縣田寮區1033位老年男性為研究抽樣對象探討骨鬆盛行率及照護現況顯示,在408位老年男性中,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骨密度後共70位符合骨質疏鬆診斷認定標準,粗盛行率為17.2% (年齡標準化之盛行率為18.2%)。然而若是結合非創傷性骨折病史及脊椎X光篩檢壓迫性骨折有無狀態發現高達73%的老年男性可能已罹患骨質疏鬆症。在408位中,只有42位(10.3%)有補充鈣片,5位(1.2%)有補充維他命D。70位骨鬆患者中僅有7位(10%)知道自己有罹患此病,僅有4位(5.7%)曾經接受抗骨鬆藥物治療。由此看來,男性骨鬆症嚴重低估且嚴重輕忽骨質疏鬆的相關照護,與國外研究顯示在五年的追蹤下,只有27%的男性有接受骨質疏鬆的治療結果一致。台灣是全亞洲骨密度儀密度僅次於日本國家,然而健保財務政策下,對於骨鬆症篩檢並不給付,使許多民眾望塵卻步。台灣是亞洲擁有最完整骨鬆藥物的地區,至少有10-15種的骨鬆治療藥物,積極的骨鬆藥物治療可以使死亡率減少達10-70%,然台灣藥物治療僅限於嚴重骨鬆症合併骨折患者才有給付,某些藥物更限制多次骨折之極度嚴重患者才可開立。此外,依據我們與長庚醫院等合作分析台灣2003-2006年健保資料庫發現骨鬆患者三個月內的遵醫囑率僅50%,一年內僅剩三分之一,而遵醫囑性不佳的骨鬆患者再骨折率比遵醫囑性佳者增加50%,足見輕忽持續治療的嚴重性。這些雖未能證實與日益增加的骨鬆骨折發生率有關,恐仍不利於老年化社會中的骨鬆早期防治的預防醫學觀念,值得有關當局審慎評估。如何早期篩檢與治療是骨鬆防治的一大要件。「預防才是重點」,建議民眾主動至醫院接受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骨密度,並且選擇通過ISCD國際骨密認證課程及國際認證的醫師、技術師或醫院,目前此認證在國內共約有1,000多位醫師及技術師通過認證,可查詢骨鬆學會網站,如此會更有保障。此外,成大醫院團隊結合賴國安教授健保資料庫髖骨骨折發生率報告及呂宗學教授提供內政部人口死亡率資料,並與世界衛生組織下之國際骨鬆基金會John Kanis教授合作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的十年骨鬆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已經於2010年正式上線,在此網站上輸入年紀、性別及檢測值等資料,預測自己與家人10年內發生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值。當全身骨折風險值超過10%為中度危險,20%以上為高度危險;當髖骨骨折超過1.5%為中度危險,3%以上為高度危險。此簡易篩檢方式值得大家多多利用以早期發現骨鬆危險性並早期防治。(圖與文由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提供)高齡產婦恐生問題寶寶 「老」爸爸也不例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01&HN_Yr=0&HN_Mon=0洗腎者不能喝綠茶? 營養師:適量沒關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00&HN_Yr=0&HN_Mon=0喝酒加可樂稀釋酒精 醫師:反而更容易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97&HN_Yr=0&HN_Mon=0

阿婆骨質疏鬆 兩度跌倒致骨折

阿婆骨質疏鬆 兩度跌倒致骨折#骨質疏鬆

一位79歲阿婆因骨質疏鬆,半年來在家中兩度爬樓梯跌倒,造成兩腳的髖骨骨折,置換人工髖關節,目前仍不良於行;署立嘉義醫院骨科醫師潘毅軒呼籲民眾,要及早透過營養補充及運動來確保持骨質密度,否則老年人在發生髖部骨鬆骨折之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15~20%。醫師潘毅軒指出,骨質疏鬆在現在高齡化社會中是一項非常常見的疾病,據估計在臺灣約有三分之一的停經後婦女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骨質疏鬆後,由於骨頭過於脆弱,常常在跌倒或輕微外傷後就骨折,根據相關調查的數據推算,在臺灣約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和五分之一的男性一生中會發生骨鬆骨折。今年就有一位陳姓阿婆半年內竟連兩次爬樓梯跌倒,第一次是左邊髖骨骨折,開刀後原本恢復良好,但是隔不久又跌倒,這次跌斷右邊髖骨,而且是粉碎性骨折,只得置換人工髖關節,目前走路還不方便,這一切都是因為骨質疏鬆造成的。針對嚴重的骨質疏鬆並有骨鬆骨折的患者,目前健保給付多種治療藥物,但在使用藥物時有一點要提醒民眾注意,那就是一定要同時補充鈣質及維他命D,再好的藥物若無鈣質及維他命D的輔助,也沒有辦法治療骨質疏鬆。延伸閱讀「骨質疏鬆」: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464

防骨質疏鬆要多吃鈣? 醫師:吃太多易造成結石

防骨質疏鬆要多吃鈣? 醫師:吃太多易造成結石#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很多老年人常發生的疾病,有媒體報導指出,女性更年期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很高,而且老年人的身體不容易吸收鈣質,因此年輕時必須多補充鈣質,才能夠預防骨質疏鬆。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王有利醫師表示,如果年輕女性平時能夠均衡飲食,就已經攝取足夠的鈣質,不需再額外補充,如果吃太多鈣質,反而容易導致腎結石。能量醫學科鍾傑醫師指出,人體的牙齒、骨骼都是由鈣質組成,骨質疏鬆症是因為人體長期缺乏鈣質,造成骨頭密度下降造成的疾病。很多人以為多吃鈣質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事實上年輕人補充過多的鈣不僅無法阻止骨質流失,還容易造成便秘、腎結石,還會使人體無法吸收鐵、鋅等礦物質。王有利醫師強調,女性30歲開始鈣質就逐漸流失,骨密度也逐漸下降,尤其是停經後雌激素大量減少,使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快,所以對於女性而言,不是補充多少鈣質,而是身體能夠吸收多少鈣質。王有利醫師表示,人體對鈣質的吸收率跟年齡沒有關係,女性不必擔心年紀越大,鈣質吸收率會減少,只要飲食均衡就已攝取適量的鈣質,補過頭反而容易產生腎臟結石。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表示,每天曬太陽可以增加體內的維他命D3含量,幫助身體吸收鈣質,而運動可以同時增加肌肉量和骨密度,所以養成平時多運動、常曬太陽的習慣,才是真正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的好方法。●骨質疏鬆有新藥 為荷爾蒙治療乳癌患帶來希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77●骨質疏鬆症問題 婦女健康殺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177●骨鬆藥品非保骨本! 衛生署:恐發生嚴重顎骨關節壞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481

骨質疏鬆有新藥 為荷爾蒙治療乳癌患帶來希望?

骨質疏鬆有新藥 為荷爾蒙治療乳癌患帶來希望?#骨質疏鬆

不到五十歲而罹患乳癌婦女,有些會考慮使用荷爾蒙治療方式而切除卵巢,但切除卵巢後的乳癌患者後續服用的藥物,十之八九會造成嚴重的骨質疏鬆,造成乳癌患的另一項困擾。衛生署日前核准一項藥物保骼麗注射液(Denosumab),作為治療停經後女性的骨質疏鬆症用藥,也可提供尚未停經的婦女防治骨質疏鬆,不僅能增加骨密度、減少骨折發生率,也不會傷害肝臟和腎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