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問題 婦女健康殺手

骨質疏鬆症問題 婦女健康殺手#骨質疏鬆

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約有135萬名50歲以上停經婦女有骨質疏鬆症問題,若未妥善預防,骨鬆引起的髖骨骨折致死率高達20%,與晚期乳癌死亡率相當,是婦女健康殺手!雖然市面上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不論是口服藥或針劑都有多種選擇,但是骨鬆治療目前的難題在於患者的順從性、現有藥物在副作用或是耐受性的疑慮,使得患者容易中斷治療,讓骨鬆治療陷入瓶頸。衛生署八月正式核准一款注射液藥物,用於有骨折高風險性之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包含下列任一狀況:有骨質疏鬆症骨折病史、具有多項骨折危險因子、先前接受其他骨質疏鬆症療法失敗或無法耐受其他骨質疏鬆症療法之病患。該藥與人體內保骨素的作用機轉相類似,可以抑制蝕骨細胞形成、作用與存活,為台灣首支「類保骨素骨鬆針」,僅需半年皮下注射一次,在為期三年的大型臨床試驗中,降低68%的脊椎骨折風險,提高9.2%的腰椎骨密度,進一步追蹤至五年發現,腰椎骨密度可增加至13.7%。衛生署核准的這款注射液用於停經後婦女之骨質疏鬆症治療,保護停經婦女免於骨折威脅,讓骨鬆治療出現新曙光,可彌補停經婦女體內不足的保骨素,近一步保護骨骼、降低蝕骨細胞對骨骼的侵害。骨質疏鬆起因於人體蝕骨細胞的作用大於成骨細胞的作用,自90年代中期,研究發現「保骨素(OPG, osteoprotegerin)」是抑制蝕骨細胞作用的一個重要因子。保骨素是人體的一種天然蛋白質,它可以抑制蝕骨細胞的形成、活化與作用,50歲以上婦女因為體內雌激素下降,造成保骨素分泌不足,於是蝕骨細胞過度活化,骨質開始流失,骨質疏鬆後造成骨折的危險增加。過去骨質疏鬆的治療並沒有辦法改善保骨素不足的問題,這款注射液上市,以類似保骨素的作用方式有效治療骨質疏鬆,降低骨鬆骨折的風險。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兆山表示,台灣婦女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 ,50歲以上停經婦女更是骨鬆高危險群,骨鬆會提高脊椎骨折以及髖骨骨折的風險,嚴重者只要稍有外力撞擊就有可能隨時骨折。一但發生過骨折,發生二次骨折的機率,比其它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高出4至5倍。衛生署核准的這款注射液打破傳統骨鬆治療藥物的瓶頸,仿效人體保骨素作用,抑制蝕骨細胞形成與活化,有效治療骨質疏鬆,人體內單株抗體的代謝,並不需要經由肝臟或腎臟,也使這些特殊族群的用藥多了一個選擇。每半年透過皮下注射施打一次,用藥方便,目前為自費使用。黃兆山醫師呼籲,許多骨鬆患者都是骨折後才知道自己有骨鬆問題,一旦骨折,半數以上的患者長期就得依賴旁人照顧,不僅需要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骨折引起之致死率更高達20%,跟晚期乳癌相當,提醒女性一定要定期到醫院做骨密度檢測,除了日常營養多補充鈣質、喝牛奶之外,一定積極接受骨鬆治療,才能避免骨折的發生,保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喝啤酒不一定傷身! 研究:適量飲用能勇健骨頭

喝啤酒不一定傷身! 研究:適量飲用能勇健骨頭#骨質疏鬆

大眾普遍認為「喝酒傷身」的觀念可能要有所改變,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適量飲用啤酒,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另外,富含鐵質的紅酒,則具補血活血暖身功效,因此酒對女性而言非完全有害。鈣質對骨骼成長發育與強健是不可或缺的成份,但能刺激成骨細胞DNA合成的矽,在骨骼形成與鈣化過程扮演重要角色,不僅能促進鈣在基質中的沉澱,增加骨質密度,也有助於新骨生長,具生物活性的矽,還能治療各類由骨骼、關節所造成的疾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也提出,矽以可溶性orthosilicic酸形式存在啤酒中,生物利用度約為50%,也就是有一半可被人體吸收利用的機會。另外,大麥和啤酒花中富含食用矽,但經釀造後剩餘的量是否足夠能預防骨質疏鬆,仍有疑慮。食品科學家Charles Bamforth和Troy Casey調查超過100種市售啤酒,發現頗受美國人喜愛的印度淡啤酒(IPA,Indian Pale Ale),擁有高含量的矽,其次是色澤較淡的啤酒,無酒精啤酒則含矽量最少。

曬太陽、多運動 預防骨質疏鬆

曬太陽、多運動 預防骨質疏鬆#骨質疏鬆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指出,女性的臉部和頸部如果皺紋多,就會因骨質密度流失而導致骨折的機率就會比較高;要如何預防骨質疏鬆,可說是重要課題。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指出,曬太陽、運動加上足夠的鈣質,是預防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根據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報告指出,人一生當中,60歲上老人骨折機率,男性為29%,女性則為50%,但隨著年齡成長,男性骨鬆以及骨折的機率不斷上升,所以男女都必須注意骨質疏鬆症。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表示,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強調,青少年時期為骨骼大小與密度不斷增長的關鍵期,因此這個時期若能多運動,多吃富含鈣質食物,包括乳製品、小魚乾等,可增加骨質量達10%。此外,維他命D3可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症,維他命D3的來源有陽光與食物;維他命D3含量較高的食物有牛奶、沙丁魚、鱈魚等。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指出,多做運動也可預防骨質疏鬆,如跑步、健走、球類運動等,「當肌肉量增加時,骨質量也隨之增加,也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別再漏了!防堵骨質疏鬆 從生活好習慣與正確補充營養素開始

別再漏了!防堵骨質疏鬆 從生活好習慣與正確補充營養素開始#骨質疏鬆

我國骨質疏鬆人口普遍,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發現,45~54歲民眾中有8%自述經醫師診斷患有骨質疏鬆,55歲以上有16%,65歲以上則達21%。患有骨質疏鬆的比例不只隨著年齡增加而愈高,更年期以後的女性又比同齡男性高,如55~64歲女性中24%有骨質疏鬆、男性為7.8%,65歲以上女性為31%、男性為12.6%。骨質疏鬆會對我們生活帶來什麼影響?所謂骨質疏鬆,即骨質中因為鈣的流失,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得脆弱,支撐力減低,以致發生骨折的風險增加。依臨床統計,65歲以上婦女,每5人中有1人發生脊椎骨折,其死亡率是同齡健康婦女的9倍;另外,女性發生髖關節骨折也是男人的4倍,若因此導致臥床,又外加合併尿路發炎感染、肺部發炎,長期下來使免疫力下降,將威脅生命健康。防治骨質疏鬆先掌握骨質密度骨質疏鬆最令人畏懼的是,初期多半沒有徵兆,因此經常被忽略;等到我們出現彎腰駝背、腰酸背痛,或是突發性之骨折引起劇痛,往往已錯失補救骨本的關鍵時機!由此,我們應適時透過骨質密度檢測以確保骨骼的健康狀況,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婦女更應每年檢測一次,以提前防治骨質疏鬆。目前國內廣被醫療院所運用於檢測骨質密度的儀器有: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等,其中雙能量X光吸收骨密度儀(DXA)為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精密骨質檢測儀器,更能早期檢測出單位面積骨質,確實了解是否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哪些?身體老化:人自30歲以後逐漸老化,骨頭慢慢疏鬆、空洞,大多起因於內分泌失調造成骨頭代謝異常。女性荷爾蒙減少:女性步入更年期以後,因為體內建構及維持骨骼所需的雌激素降低,使得骨質流失速度加速。缺乏鈣質及其他重要營養素:長期飲食不均衡,使得維持骨骼健康的鈣質、維生素D及其他巨量元素不足。內分泌疾病:由於甲狀腺機能亢進、庫欣氏症影響內分泌失調進而造成鈣質流失,如未及時介入治療,將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使用藥物:如長期使用類固醇、抗癲癇藥、甲狀腺素等,導致骨質大量流失。運動不足: 缺乏運動致使肌力不足,無法提供骨骼健全的保護。日曬不足:充足的陽光可以增加維生素D的生成,幫助鈣質吸收。家族遺傳及其他風險因子:根據研究統計,如果家族中有骨質疏鬆的病史,較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一身好骨頭從生活好習慣養成飲食均衡:平日著重鈣質及維生素D之補充,可加強深綠色蔬菜、肉類、牛奶、豆類、核果等,讓體內有足夠的微生素K、B6、B12、磷和蛋白質,以促進鈣的吸收與骨骼礦化作用。適度的運動與陽光照射:藉此增加肌力以保護骨骼健康,如健走、慢跑、或騎腳踏車。正常的生活習慣:維持正常作息以及正常飲食,並且少抽煙、少喝酒、少喝咖啡等。其他藥物補充:每人體質與病史狀況不同,應向醫療專業人員諮詢建議,正確服用營養補充品,以避免不當使用而無法達到預期防治效果。選購營養品時常見營養成分如在專業醫師的建議下,需要積極從保健食品攝取骨骼保健所需的養分,常見營養素如下簡述:鈣 Calcium、鎂 Magnesium:構成牙齒和骨骼的主要成分,均能維持心臟、肌肉正常收縮及神經的感應性,同時維持骨骼及牙齒的健康。維生素D:幫助或促進鈣、磷的吸收之外,能幫助骨骼及牙齒的生長發育、維持血鈣的正常濃度、神經與肌肉生理的正常,並加強骨骼鈣化(calcification)。大豆異黃酮:補充婦女停經而急速減少的雌激素,減緩更年期症狀;重要的是能支持健康的骨質密度,抑制骨中鈣質的流失,並達到荷爾蒙平衡、減少血脂肪。認識骨質生長所需的營養素,為骨骼保健加分當您目光來回游移在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苦惱著如何抉擇,不妨認識骨骼生長所需的營養素,多一分瞭解就能多一分保護:Minerals礦物質:是骨質生長代謝的重要元素,這些礦物質在骨質中需維持一定平衡比例,包括鈣、磷、鎂、硼、氟、硒、鐵、銅、錳、鋅、碘、鉬、釩、鉻等。Type I Collagen 膠原蛋白:膠原蛋白與醣胺多醣、其他軟骨細胞提供軟骨健康營養及功能保護,而軟骨則保護骨頭避免磨損。一旦缺乏膠原蛋白,便會使關節受力時加速骨頭磨損。Glycosaminoglycans醣胺多醣:骨組織中重要的胺基酸成分,是軟骨間質中不可或缺的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之主成分,可以促進體內蛋白多糖以及膠原蛋白的製造,補充關節滑液,並提供受傷後關節恢復健康軟骨組織所必須的材料。Bone-derived Growth Factors 骨質生長因子:骨細胞會製造許多生長因子,存在於骨組織及間質細胞中,是調節骨質生長及代謝重要的蛋白質成分。Bone Amino Acids 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而蛋白質是維持骨骼健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Chondroitin Sulfate 軟骨素:是人體內一種自然物質,具有刺激關鍵部位軟骨再生的作用。軟骨素能吸引各種營養素和水分輸入軟骨組織和阻止對關節有害的酵素運作,達到保護關節的目的。Organic Factors 其他有機成分:協助鈣質吸收及骨質生長 最後,再次提醒您,由於每人體質、健康狀況以及家族病史不同,請在專業醫師或藥師建議下使用藥物與保健食品。

「骨折微創手術」傷口小 復原快,適合銀髮族

「骨折微創手術」傷口小 復原快,適合銀髮族#骨質疏鬆

銀髮族最怕的就是跌倒骨折的發生,傳統骨折手術傷口數十公分不等,復原時間長,常造成生活不便。署立彰化醫院骨科推出「骨折微創手術」,只要在骨折上下端各開約2公分傷口以X光機輔助,再「經皮」打入解剖鎖定鋼板,傷口小可降低併發症及後遺症的發生。王守吉主任說,一名50歲陳女士因為不慎跌倒,導致左踝骨折送醫,經評估陳女士病史有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及骨質疏鬆的症狀,另外發現皮膚較薄,這些都會造成較高的手術感染風險,經醫師評估後建議以「微創手術」經皮內固定手術治療,陳女士術後傷口小、骨折癒合佳,沒有產生併發症及後遺症的現象。骨科王守吉主任表示,「骨折微創手術」對老年人而言,確實是骨折手術一個很好的新選擇,他並指出署立彰化醫院骨折患者佔百分之70都是銀髮族,老人家因為比較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在家裡若不慎跌倒就容易造成骨折,如果加上老人家有慢性疾病,手術復原時間的長短對患者傷害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以往傳統手術,有「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ORIF)」,那是以直接打開一個數十公分傷口,在目視下進行骨折的復位,同時做骨釘的固定,這會留下較長的傷口,對軟組織破壞也較大,如果過度破壞甚至會影響骨折癒合,進而影響復原進度,感染風險也會相對提高。還有另一種手術方式就是「閉鎖復位及內固定(CRIF)」,也就是骨折處不開傷口,而是透過X光機的輔助確認骨折復位之後,再由外「經皮」打入鋼釘鋼板做內固定處理,但這項手術傷口也約數十公分。但微創手術,術後就只會留下打入骨釘部位的傷口,以微創手術進行骨折治療的好處是局部骨膜軟組織破壞少,對骨折癒合較好,而且感染率因傷口較小相對會較低。王守吉主任指出,以往骨折須以鋼板做固定時,常須採用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ORIF),因骨材設計改進與醫學技術進步,骨科界目前發展出比較過去必須全傷口切開的手術,改為只在鋼板固定處的兩端各開一個傷口,鋼板經皮進與X光導引,再以經皮打入解剖鎖定式鋼板以間斷皮膚切開鎖入螺釘與不破壞骨膜手術法。這對骨質疏鬆及粉碎性骨折病患,特別有利,因為這樣的手術法,傷口小破壞少,術後較不疼痛,可較快恢復生活機能。因為醫學的進步,以往一些困難及併發症多的骨折,現今透過「骨折微創手術」這樣較佳的治療方式,可減少骨折的不適及提高復原機會。王主任表示,醫療的觀念應是以「不傷害(do no harm)」為原則,而手術是極具侵襲性的治療方法,權衡治療疾病與手術傷害的利弊得失,在「不傷害原則」的精神下,除傷口要小之外,對於正常組織的傷害也要降到最低。這就是「微創手術」的精神所在,也是患者的福音。延伸閱讀「手術方式比較」: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894

乳癌荷爾蒙療法治療新趨勢

乳癌荷爾蒙療法治療新趨勢#骨質疏鬆

乳癌是婦女好發的癌症之一,傳統荷爾蒙治療藥物泰莫西芬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副作用,讓婦女在與乳癌對抗的同時,還得懷著一個不定時炸彈,而芳香環酶抑制劑卻有造成骨質疏鬆的機率,醫界建議,將兩種藥物接替使用,不但可以減可降低副作用的發生率與抗藥性,亦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健保局已於六月核准通過,結合使用泰莫西芬與芳香環化酶抑制劑exemestane的給付方案。臨床上,乳癌的治療方式十分多元化,其中荷爾蒙療法就有傳統的「泰莫西芬」與新型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以下簡稱AI)」兩大類。很多人誤以新藥的上市可以完全取代傳統藥物,其實不然,長庚醫院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醫師指出:AI適用於停經後婦女,但因國內乳癌患者較為年輕,第一時間使用並不符合國內患者的需求。陳訓徹醫師進一步解釋:國內乳癌婦女的平均年齡比國外提早十年,多數患者檢出時仍有月經,雖然接受化學治療會導致提早停經,但卻可能只是假性停經。因此建議在接受荷爾蒙治療時,先服用二年泰莫西芬,等確定停經後,再改用AI藥物,這種接替式的荷爾蒙治療,比較吻合國內乳癌婦女的需求;而兩種藥物合併使用,不但可以大幅降低抗藥性的機率,更可減少長期使用特定藥物引起副作用的風險。高雄醫學大學癌症中心主任、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侯明鋒醫師表示,已有研究顯示,服用泰莫西芬二年後,會開始出現復發的情形,服用五年的復發率則有二至三成,復發意味患者對藥物已出現抗藥性。若服用二年泰莫西芬後,後續三年改用芳香環酶抑制劑,由於兩者的作用機轉不同,可以降低抗藥性出現的機率。備註1在一項追蹤長達91個月的跨國性研究報告IES發現,服用泰莫西芬二至三年,轉用exemestane二至三年,與單純服用泰莫西芬五年相比,可降低18%的復發機率,提高14%的存活率。國泰醫院乳房中心主任杜世興醫師表示,exemestane是AI類藥物中唯一有文獻報告證實,對於乳癌患者整體存活率的提升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AI 比泰莫西芬更能延長無疾病存活期,但唯有exemestane不但可以延長無病存活期,還可提高整體存活率。抗藥性與副作用 乳癌患者的另一隱憂此外,侯明鋒醫師更強調,接替使用不同藥物的方式,不但可藉由不同的藥物機轉,解決抗藥性的問題,也可降低長期使用特定藥物,帶來的副作用風險。長期服用泰莫西芬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率,而AI類藥物有發生骨質疏鬆、關節疼痛等副作用之機率;雖然可透過生活、飲食習慣,或藉助藥物緩解,但若縮短服藥時間,相對地,副作用出現的機率也可降低。此外,泰莫西芬具有保護骨頭與心臟的作用,先服用二年也可增強病友面對停經後身體變化的條件。以往,使用exemestane必須自費,但自六月起,健保局已核准給付,患者接受二年泰莫西芬後,可轉用三年exemestane,大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exemestane一個月的藥物支出約四千元,納入健保後,病友三年約可省下十五萬元的藥費支出。exemestane也是目前健保給付唯一可與泰莫西芬接替使用的AI藥物。健保局通過泰莫西芬與exemestane組合用藥的給付方案,提供病友更完善的治療。健保給付讓乳癌患者卸除心理壓力高家姐妹從民國95年起先後診斷出乳癌,在手術切除後,兩人接受化療和放療,並在兩年前進入荷爾蒙治療的階段,接受傳統的泰莫西芬治療。傳統泰莫西芬會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副作用,增加子宮內膜癌發生的機率,姐姐固定接受婦產科追蹤。在服用泰莫西芬前,她的子宮內膜有三處增生,大約是0.8公分,但最近一次的追蹤卻發現,增生處已增加到六處,厚度從1.5公分到3公分不等,對她而言,子宮內膜增生的確是服藥後極大的心理壓力。由於符合健保局服用泰莫西芬兩年,且停經的給付要求,兩姐妹陸續改用exemestane,因為換藥時機剛好在六月健保給付後,稍稍抒解兩姐妹自從發現乳癌之後,很多治療都得自費的經濟負擔。備註1:泰莫西芬的作用機轉是阻斷雌激素與雌激素接受體的接合,至於芳香環轉化酵素抑制劑則是阻斷身體器官將雄性激素轉化為雌激素的路徑。Exemestane在台灣註冊的商品名稱為Aromasin諾曼癌素。

植牙後仍需保持口腔衛生 牙周病恐縮短使用時間

植牙後仍需保持口腔衛生 牙周病恐縮短使用時間#骨質疏鬆

民以食為天,但如果牙齒搖搖欲墜,想吃美食可就難了,因此植牙手術的問世,確實造福了許多想擁有「第三副牙齒」的人,但許多民眾都以為植牙之後就不怕蛀牙,因此忽略了定期口腔清潔的重要性,不過,你知道嗎,口腔衛生條件若不好,牙周病菌可能會再侵犯植體,造成植體周圍發炎,影響植牙後口腔的康復,原本預計可用幾十年的人工植體,可能因為牙周病而縮短了使用時間,牙醫師盧家正提醒,植牙後務必要注意口腔保健,尤其一發現疑似牙周病的徵兆,如刷牙出血、牙齦浮腫、口臭等現象,最好馬上就醫治療,以免影響植體功能。植牙的便利性也讓許多缺牙的年輕人躍躍欲試,歌藝驚人的明星蕭敬騰,最近也被媒體報導動了植牙手術,許多民眾都對年紀輕輕就需要植牙而感到驚訝,盧家正醫師表示,年滿廿歲以後牙床生長已呈現穩定狀態,此時就能施行植牙手術。而且拔牙或掉牙後,若放任缺牙不補,相對位置的齒槽骨骨質將快速流失,同時也會發生如鄰近的牙齒傾斜,對咬的牙齒增長、缺牙的牙齒牙齦萎縮等複雜的問題,增加日後植牙的難度,因此不論年紀,最好在拔掉舊牙齒之前就先請醫師評估植牙手術的可能性,對未來的數十年的咀嚼功能將有正面的幫助。盧家正醫師解釋,植牙手術的原理,主要是以鈦合金製成的人工植體,來取代原本的牙根,必須透過專業醫師的技術及經驗,精準的將植體植入無牙區域的骨頭內,給予足夠的骨質整合時間後,再於植體上製作假牙冠,整顆牙齒看起來幾近真牙,美觀及實用度上,都比傳統的牙橋好得多。若以蓋房子做比喻,植入植體的過程就是打地基,若能確保骨質條件,手術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若發現是因為缺牙或其他因素導致骨質流失,此時就必須先以骨粉來填補齒槽骨中的凹洞,等3到6個月骨質整合之後,經專業醫師的評估才能接著進行植牙手術。除了缺牙以外,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與其使用之藥物也可能影響植體的骨整合,盧醫師建議,有相關情況的患者,必須在植牙手術前將病情與使用藥物告知醫師,才能降低植牙後手術失敗的風險,由於植牙手術發展至今,技術與植牙材質都已相當精細,補骨的技術其實是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盧家正醫師強調,民眾應在手術前諮詢專業且經驗豐富的植牙醫師,並確認醫師使用的是衛生署許可認證的人工植體與補骨材料,植牙後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成果。由於牙齒會影響臉部表情,也是與人對談及美觀上的視覺焦點,而牙齒的健康狀態更可視為個人生活品質和品味的衡量指標,因此盧家正醫師建議,牙齒有問題千萬不可拖延就醫,否則容易讓小毛病變成大問題,未來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與金錢來治療。另外盧醫師也提醒,特殊病史者如牙周病或骨鬆患者,在植牙後如有高燒、流血不止、疼痛超過72小時等狀況,應儘速回診,術後別忘多補充水分與營養,充分休息與注意口腔保健,如此這副得來不易的「第三副牙齒」才能使用一輩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