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她彎腰「啪一聲」以為閃到腰⋯竟壓迫性骨折!醫:恐有致命併發症

她彎腰「啪一聲」以為閃到腰⋯竟壓迫性骨折!醫:恐有致命併發症#骨質疏鬆

89歲莊老太太身體很硬朗,有一天在家要彎腰去撿書本,突然聽到「啪」的一聲,原以為只是閃到腰,沒想到一動就劇痛,不僅在床上沒辦法自己翻身,連起身坐起來都痛不欲生。後續,經X光檢查發現第1節腰椎的椎體產生壓迫性骨折,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脊椎骨頭中有一個空洞,診斷為「骨質疏鬆性壓迫性骨折」。

遠離肌少症!喝雞精有效嗎?營養師分析:不如直接吃「這物」固骨本

遠離肌少症!喝雞精有效嗎?營養師分析:不如直接吃「這物」固骨本#骨質疏鬆

65歲以上長者多半都有肌肉流失困擾,如何趁早預防肌少症及存骨本是關鍵!門諾醫院營養師指出,多數人的肌肉量從40歲後開始下降,隨著年齡增加,也會有骨質疏鬆的困擾。針對肌少症熟齡患者,建議從飲食營養補充做起,不僅要攝取足夠熱量及優質蛋白,還要兼顧骨本,平時多攝取含鈣食物,才能吃出骨骼、肌肉保護力。

骨鬆治療勿中斷 小心骨鬆性骨折再次發生

骨鬆治療勿中斷 小心骨鬆性骨折再次發生#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不只是老年骨折後失能的元兇,更是骨科醫師的夢靨!「臨床常遇到有些骨鬆性骨折的病患,手術後不願意繼續治療骨鬆,或自行中斷治療,一年後又送來急診,一檢查又再次發生骨鬆性骨折,得不償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任蔣毅弘提醒,骨鬆必須長期持續治療,千萬不能中斷。 脊椎灌滿骨水泥似石頭人,打噴嚏又再次垮了一節 蔣毅弘主任在平常看診時爾偶會遇到再次骨折的病患,且一年大概會有4至5例,比例並不低。曾收治一名病患因為腰痛而來求診,在拍攝X光片後發現一整排脊椎骨都被灌了骨水泥,他形容:「就像是石頭人一樣。」這次只是天冷打個噴嚏後,上面一節就又垮了而必須再灌,「一看就知道是在開完刀後,並沒有持續治療骨鬆。」 近幾年雖然在媒體宣導下,有愈來愈多人知道骨鬆可能導致失能的危險,但門診中主動詢問骨鬆檢測的比例仍不高,多數仍然要等到已經發生疼痛或有骨折發生時才來醫院尋求治療,「這時治療的效果會比預防差很多。」 以人工智慧判別X光片,可篩選骨鬆高危險族群 他提醒骨鬆高危險族群,如過度減重身材瘦弱的女性,以及有駝背的長輩、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生活型態差不愛運動或挑食者、以及有慢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都應該定期安排骨鬆篩檢。 目前臨床用以判斷骨鬆的檢測工具為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以量測T-score及Z-score兩組數字,只要檢測結果超過一個標準差(-2.5),就表示骨質有問題。如今除了DXA之外,也有更新的方式,是運用人工智慧AI來判讀X光片,靈敏度很高,「目前陽大醫院已與宜蘭大學合作,將此評估技術寫成系統模組,能很快了解病患是否有骨鬆問題,相信會是未來檢測骨鬆的趨勢。」 蔣毅弘主任表示,國內外都有研究單位在致力透過以AI來判讀疾病,如今國內各大醫學中心也持續將骨鬆納入研究,期待未來能有更精準、簡單的判讀工具。 治療與預防要雙管齊下,才能遠離骨折風險 此外,若要防治骨鬆,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補充鈣片及維生素D等基本功課,以達到預防的效果;另一方面,若以DXA檢測評估為極高骨折風險的骨鬆患者,可透過兩種藥物包括減少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生成進行治療。 好比如上述已經發生過骨折、又再次骨折的病患,就適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可以快速提升骨密度。他提醒,無論選擇哪一類型的骨鬆治療藥物,都必須長期持續的治療,才能有效降低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 (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任 蔣毅弘醫師)

骨釘難鎖!70歲嬤髖骨骨折手術難 醫警告:骨鬆無聲毀生命

骨釘難鎖!70歲嬤髖骨骨折手術難 醫警告:骨鬆無聲毀生命#骨質疏鬆

一名居住南投70歲老奶奶,一次不小心在浴室摔倒,立即感覺髖部劇烈疼痛,家人趕快送醫求助,X光檢查發現髖部骨折,醫生馬上手術治療,術中鎖骨釘時察覺老奶奶骨質不佳,老奶奶出院後回診,醫生安排骨密度檢測,竟然T值僅-3.9,屬於嚴重骨質疏鬆病人,才立刻用藥治療降低未來再骨折危機。 骨鬆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察覺 身高變矮或頭挺不直主動接受檢查 佑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何旭育表示,女性停經後,或65歲以上,以及男性75歲以上,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另外體重太輕、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曾經骨折等,也都是骨鬆危險因子,單僅骨鬆沒有明顯症狀容易遭到忽略,經常在病患跌倒引起骨折,到醫院治療後,才知道骨頭已經陷入高危險。 何旭育醫師提醒,當發現身高矮了3公分以上,背部貼牆後腦杓卻沒辦法靠牆,甚至經常下背部疼痛,最好馬上到醫院確認骨質狀態,藉由DXA骨密度檢測,能準確分析骨頭健康,當骨密度T值在-1.0至-2.5之間,骨質已經開始稀疏須注意小心,一旦T值在-2.5以下,就已罹患骨鬆應接受治療。 嚴重骨鬆先促進骨質快速生成 有助減少手術失敗與再骨折風險 何旭育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骨鬆有兩大類,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抑制蝕骨細胞作用,能穩定住骨質,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則是加快成骨細胞活性,讓骨密度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按照健保給付規定,骨鬆治療第一線會先給付減少骨質流失藥物,當藥物效果有限再次發生骨折,才會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何旭育醫師說明,臨床上遇到骨鬆相當嚴重患者,如果經濟狀況許可,會建議先使用骨質生成藥物,讓骨質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回升,除了減少骨折風險外,如果未來需要手術,也能提高成功率與降低併發症危害,骨鬆程度相較和緩的病人,若經濟條件需要多考量,也可以跟著健保先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 骨鬆治療最怕擅自停藥 骨質缺乏藥物保護將再次快速流失 何旭育醫師提醒,治療骨鬆最怕病人擅自停藥,南投山區多,交通較不方便,年長者出門就醫不容易,增加持續用藥難度,部分年長者病患自覺沒有異狀就未回診,當再次骨折才重新就醫,其實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就有研究分析了美國近50萬名治療骨鬆病患,發現長期用藥才能有效降低骨折風險。 何旭育醫師也說,醫學界目前對骨鬆觀念,就是當作慢性病看待,如同糖尿病與高血壓,一旦發現就要積極治療,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停藥雖然沒有立即性危險,但骨質缺乏保護馬上又快速流失,當再次發生骨折,復原期間帶來的生活不便,與誘發併發症的生命危害,總是讓停藥病人直說悔不當初。 維護健康不應受交通阻礙 醫院主動出擊照顧偏鄉年長者 何旭育醫師也說,南投山區許多年長病患,需要醫院主動前往關懷,佑民醫院推出骨鬆篩檢巴士,內部就有正式檢查儀器,希望骨鬆檢查能夠深入南投各個社區,也呼籲民眾多留意自身或身邊長輩有沒有骨鬆危險因子,並主動參與社區篩檢或前往醫院掛號,一起及早發現骨鬆預防骨折,守護骨骼健康。 (圖/佑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何旭育醫師)

治療骨鬆7年骨密度僅增4%  八旬阿嬤摔倒髖部仍骨折

治療骨鬆7年骨密度僅增4% 八旬阿嬤摔倒髖部仍骨折#骨質疏鬆

1名83歲嘉義老阿嬤,8年前因腰痛就醫檢查,發現第二腰椎壓迫性骨折外,骨密度T值-4.1,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雖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7年多,但仍在去年1次不小心摔倒而髖部骨折,再次檢測骨密度T值僅回到-3.4,立刻投入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1年間大幅成長到T值-2.3,恢復能正常行走。 一分鐘就能評估骨鬆風險 台灣50歲以上女性骨鬆比率高達38.3% 嘉義長庚醫院骨科系脊椎外科主任醫師李建穎表示,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建議,民眾藉由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量表,若是年紀在60歲以上、BMI小於19、有長期吸菸與酗酒習慣、身高矮4公分、具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慢性腎病、甲狀腺或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史、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只要符合一項就符合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安排骨質密度檢查。 李建穎主任強調,骨鬆已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僅次心血管疾病,台灣在2005至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裡發現,50歲以上民眾中,女性骨鬆患者佔38.3%,男性也不容小覷,骨鬆比率高達23.9%,骨頭健康程度不佳,讓台灣髖部骨折率在亞洲最高,不但活動能力大受影響,也帶來併發症死亡危機。 高風險族群應主動檢查確認骨質健康 先提升骨質再減少流失成治療趨勢 李建穎主任指出,台灣骨鬆盛行率高,但沒有明顯症狀前,很不容易自行發現,高風險族群最好主動接受檢查,DXA骨密度檢測結果若是T值在-2.5以下即為骨質疏鬆,建議盡快接受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分為「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 李建穎主任補充,雖然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夠維持骨密度不繼續下降,但不容易讓骨質快速成長,83歲個案用藥7年,骨密度上升效果有限,直到用了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才讓骨密度快速回升,目前國際治療趨勢傾向,對於非緊急手術,建議骨鬆病人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降低手術失敗與併發症風險。 先提高骨質再手術降低併發症機率 治療骨鬆最怕擅自停藥打回原點 李建穎主任也說,骨鬆病患如果脊椎需要手術,要用到骨釘等植入物,建議可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讓骨密度快速回升,可以降低手術出血與骨釘鬆脫風險,以及減少五成術後併發症機率,部分骨折風險非常高,骨密度非常低的病人,臨床也常建議,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一段時間,再接續抗骨質流失藥物維持。 李建穎主任提醒,骨鬆已公認為慢性病,就像高血壓與糖尿病,治療不能任意中斷,才能維持病情穩定,有些藥物若遭病人擅自中斷,恐讓骨折憾事再次找上門,新冠疫情期間曾有病患害怕到醫院,停藥超過1年以上,讓骨密度快速下跌再次發生骨折,如果有停藥需求一定要與醫師先討論,先確認能否有替代方式。 嘉義長庚致力維護民眾骨骼健康 曾獲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機構金牌肯定 台灣骨鬆盛行率隨著人口老化上升,許多年長者受到骨鬆相關病症所苦,嘉義長庚醫院致力協助民眾守護骨骼健康,曾獲得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機構金牌獎;李建穎主任提到,預防骨鬆性骨折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早發現骨鬆及早治療,嘉義長庚有最專業的骨鬆團隊,民眾若警覺自身為骨鬆高風險族群或有任何骨鬆相關問題都可以主動掛號骨科門診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圖/嘉義長庚醫院骨科系脊椎外科主任 李建穎醫師)

邁入40歲後最怕卡「關」?壯世代行動力調查:近九成民眾狀況外,不知《關骨合一》才是保養關鍵

邁入40歲後最怕卡「關」?壯世代行動力調查:近九成民眾狀況外,不知《關骨合一》才是保養關鍵#骨質疏鬆

膝關節退化、行動力受損不是老人病!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高達15%,全台約350萬人正飽受行動力退化與疼痛之苦,近年來亦有年輕化的趨勢,部分患者年齡甚至低見40多歲!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據此發布最新調查,發現40歲以上的壯世代族群中、近7成會針對關節或骨骼健康,採取積極行動或治療,其中卻有近9成壯世代族群仍不知曉關節與骨骼需要雙管齊下的保養。 前台南榮總骨科主任-陳建宏醫師提醒,對抗行動力衰退的關鍵在於「關骨合一保養」的觀念,關節潤滑可讓行動更靈活、精準補鈣則能幫助骨骼穩固,缺一不可。許多民眾最害怕蹲下或起身時聽到關節發出的喀喀聲,也會誤以為關節退化或受損時就一定需要打針補充玻尿酸,進而逃避門診就醫,反而造成不可逆的關節傷害。陳建宏醫師表示,40歲後發生行動力減損或是關節衰退問題,應盡早就醫諮詢,目前市面上也有口服型的專利3D玻尿酸可以做為關節日常保養,搭配骨骼補鈣,就能輕鬆應對行動力衰退,建議民眾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找出最佳解方,切勿諱疾忌醫。 40歲以上國人已開始主動保養關節(22.1%)與骨骼(14.6%)  破9成期待一錠多效保健法 2025年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人對於行動力保養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正確的保養觀念是否覺醒將成為重要課題,壯世代教科文協會今日發布最新《壯世代行動力線上調查》指出,40歲以上民眾有22.1%認為已經遇到關節退化問題,亦有14.6%認為已有骨質疏鬆問題,且年齡越大、困擾程度就越顯著;而針對行動力保養方式與選擇,進一步發現約有7成的壯世代族群會針對關節退化或骨質疏鬆的健康問題,採取積極行動或治療,然而其中卻有近9成(87.1%)並未同步進行關骨合一保養;調查報告最後也顯示,面對市面上多種的保健選擇,超過9成(92%)的人更偏好一錠多效的複合型保健品,最好能夠一顆搞定。由此可見,國人針對行動力保養的需求相當顯著,但關骨合一的保養觀念仍極為不足,有待持續加強。 骨科名醫-陳建宏強調「關骨合一保養」 輕鬆對抗行動力衰退 前台南榮總骨科主任、現為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的陳建宏醫師表示,臨床門診中常常遇到中高齡患者出現膝蓋疼痛或是關骨不適等困擾,主因大多是隨著年紀增長而導致關節潤滑液的生成速度變慢,無法有效產生潤滑及緩衝作用,進而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嚴重時便會導致疼痛的發生,形成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年齡層也從60~70歲逐漸下降,甚至出現40多歲的患者,顯示行動力的保養需求日趨重要,陳建宏醫師強調,盡早做好日常保養遠勝於關節磨損後往返醫院就診,尤其要注重同時進行關節滋潤跟骨骼補鈣,預防關節磨損的同時、也降低骨質流失的影響。 陳建宏醫師表示,國人較為熟悉補鈣,但針對關節潤滑的保養方式卻還在霧煞煞,除了藉由飲食攝取適度營養,常以為只能到門診打針補充玻尿酸,因此也有不少民眾拖到最後關頭,等到膝關節重度磨損才來亡羊補牢,不過現在已有口服型的專利3D玻尿酸可以選擇,可輕鬆補充關節液生成所需要的成分。另外,雖然市面上鈣片的選擇多元又便捷,陳建宏醫師提醒除了補充鈣質外,應搭配攝取維生素D促進腸道吸收鈣到血液中,以及維生素K2能促進鈣進入骨骼中;同時攝取鈣質、維生素D3與 K2,才可以充分達成補鈣-灌鈣-導鈣的協同作用,讓鈣質的吸收效率更好。 超高齡化社會即將來臨 及早做好日常保養、維護靈活的行動力 臺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行動力保養勢必成為國人須積極面對的健康課題之一,陳建宏醫師最後也提醒:良好的運動跟正確的飲食攝取是維持關骨靈活跟肌肉健康的最好方式,透過運動增加肌耐力減少負擔外,從飲食補充天然營養,搭配補充保健產品做為輔助,才能維持靈活良好的行動力與生活品質,建立正確的保養觀念,才能靈活不卡關。

能走跳不代表沒有「骨質疏鬆」!醫揪「3指標」速測:中●●項就要醫

能走跳不代表沒有「骨質疏鬆」!醫揪「3指標」速測:中●●項就要醫#骨質疏鬆

隨著年紀增長,骨量便會逐年減少,當骨量流失過多,原本骨頭變得多孔隙、脆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一名60歲老婦的媽媽就是案例之一,原本身體健康,卻在一次跌倒後髖部骨折,從此臥床不起,經醫師診斷為骨質疏鬆。老婦深怕自己步入母親後塵,不小心也「一跌不起」,因此到家醫科做骨鬆諮詢與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也有骨質疏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