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倒就「粉碎性骨折」?醫揭「骨質疏鬆」3警訊:下背痛千萬要注意
後續,經骨科醫師進行「宜樂適快速康復手術療程」(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後,安排骨質疏鬆藥物治療,並配合健保署的「手術後疼痛中醫輔助療法」,在中西醫合併治療下,劉先生已順利出院。
延伸閱讀:
骨折後「骨頭還沒長好」能復健嗎?醫揭「治療3階段」防肌肉萎縮
骨質疏鬆症不能忽視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表示,台灣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後,高齡長者們除了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還有退化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等難題。
骨質疏鬆症是初期無明顯症狀的疾病,患者往往在意外跌倒後,才因嚴重骨折而被發現。這類骨折不僅對病人與家屬造成沉重的身心負擔,也讓臨床醫師在看到影像檢查時深感震驚。正如世界骨鬆醫學會於世界骨鬆日的口號所強調:「It’s unacceptable」(斷難接受!)我們必須正視並停止對骨骼健康的忽視。
延伸閱讀:
骨折吃什麼才能加速骨頭修復?醫:除了補鈣、蛋白質⋯別忽略「它」
積極治骨鬆提升關節穩定度
黃贊文指出,近幾年因退化性關節炎而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大幅增加。不論是在歐美以及亞洲各國研究顯示,這些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高齡長者中,高達33%有骨質疏鬆症;然而,有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的卻不到10%。
骨質疏鬆症不僅增加骨折風險,不健康的骨骼也會導致人工關節鬆動不穩定,甚至必須進行二次或多次手術。臨床研究顯示,積極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同時,也能提升人工關節的穩定性,改善手術後的整體預後。
注意骨質疏鬆3大警訊
黃贊文說明,劉先生因長期忽視骨質疏鬆症,僅因一次跌倒便造成粉碎性骨折,且人工關節鬆動失去功能。此次手術除了必須重新置換人工關節,還需同時進行骨折固定。由於患者年事已高,跨團隊採取整合治療的方式。
治療過程中,醫療團隊透過精準麻醉深度監控減少手術後的疼痛、頭暈和嘔吐等副作用,內科團隊及營養師也穩定劉老先生的三高慢性病。手術後進行骨質疏鬆症治療,並搭配復健科與中醫科的中西醫合作,也讓劉老先生快速康復。
黃贊文提醒,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後退化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已是常態。除了顯而易見的關節疼痛,也要注意「彎腰駝背、身高減少4公分以上和下背痛」等3大警訊,建議民眾若有這些情形,應該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評估與意見,才能守護骨骼健康。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