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

脊椎側彎壓迫胸悶 2招伸展防惡化

脊椎側彎壓迫胸悶 2招伸展防惡化#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林小姐近來工作量多、壓力較大,且出現背痛、胸悶症狀而就醫。雖然她在青少年時期就檢查出脊椎側彎,但因疼痛程度不到難忍,所以未就醫。經過X光檢查及醫師診斷,脊椎向右側彎竟已達20度。經過2個多月的物理治療,根據脊椎彎曲的角度訂定個人治療計劃,包括,熱敷、電療及腰椎牽引等,病況逐漸好轉。脊椎側彎若壓迫影響呼吸 需就醫接受治療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治療師陳美君提醒即指出,輕、中度的側彎雖然不一定需要開刀矯正,但若已出現影響呼吸時,表示壓迫到心臟與肺臟。務必就醫並接受物理治療。上述病例側彎角度為20度,尚屬輕度,卻已出現背痛、胸悶,側彎造成肩頸肌肉緊繃、沒有彈性,極需要接受治療。居家2招伸展 防止脊椎側彎惡化至於究竟脊椎側彎是否需要開刀?陳美君治療師表示,輕度(10-25度)者,採取運動、物理復健治療即可;中度(25-40度)者,須搭配背架矯正,且須把握20歲骨骼定型前的矯正期;重度(超過40度)者,恐會壓迫心肺腸胃等內部器官,須手術矯正。為防止側彎惡化,陳美君治療師示範2招在家做的伸展運動:1) 嬰兒式/有些微拉扯感即可,不須伸展至疼痛,每次維持15-30秒,每日做2-3組,可放鬆腰部及脊椎。2) 貓式/跪姿,手掌平貼地面,四肢與地板垂直,軀幹與地板平行,整個人呈ㄇ字型。每次維持15至20秒,每日2至3組。A)吸氣時,頭部、下巴與胸口往上抬,肩膀打開,眼睛看著天花板,提臀讓尾椎骨朝天花板,大腿內側肌肉稍微往外旋轉,呈現凹背的姿勢。B)吐氣時,頭往下,下巴往胸口內收,尾椎骨也往下內收,呈現拱背姿勢,想像肚臍朝脊椎靠近。重複進行10次,配合吸吐。

長期胸悶、頭痛 竟是脊椎側彎導致

長期胸悶、頭痛 竟是脊椎側彎導致#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5歲的莊小姐平時幫媽媽賣中式早餐,揉麵或烤燒餅時胸悶、背痛,還常頭痛,原本以為是工作過勞、壓力大,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脊椎側彎,脊椎扭曲似飛龍。莊小姐若開刀矯正,影響頸椎、胸椎的節數超過十節,有一定風險,因此醫師建議先接受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治療,溫和將脊椎矯正7度,不明胸悶、頭痛總算好了。脊椎側彎扭轉 肌肉痠痛伴隨胸悶、頭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許芳毓表示,患者高中起背部就凸起一塊、背痛,都以為是肌肉痠痛或太累,常找推拿、做SPA或復健,但效果有限。開始工作後症狀更嚴重,包括美髮業或現在的早餐業,一工作就背痛,還伴隨有胸悶及頭痛。莊小姐的胸椎第2至第7節(T2-7)向左側彎30度、還向左旋轉外,頸椎第2至第7節(C2-7)也出現向右側彎。在影像學檢查中,頸椎、脊椎扭曲似條向上飛的飛龍。若以手術矯正,勢必影響頸椎、胸椎的節數超過十節,有一定風險。且病患年紀尚輕,因此建議先接受KKT(Khan Kinetic Treatment)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治療。聲波共振治療 免動刀緩和矯正許芳毓物理治療師說明,KKT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是以聲波產生共振,在治療前會先以X光影像做出治療參數,再利用大數據分析聲波輸入的頻率及角度,溫柔調整脊椎的至正常位置及角度。以上述病例而言,當脊椎逐漸恢復正常位置及角度時,不僅外觀改變,脊椎兩側肌肉也恢復平衡,改善肌肉痠痛、背痛。同時肋骨也旋轉至正常,兩側胸腔空間恢復正常,改善不明胸悶,還增加血液循環改善頭痛。患者治療1個半月後,外觀、背痛、胸悶及頭痛已有明顯改善。當初這位患者脊椎側彎角度達到向左30度,為期5個月期間接受3個療程後,不用開大刀的情況下,脊椎側彎恢復至23度,矯正角度總計達到7度。現在幫忙揉麵團、烤燒餅,總算輕鬆多了。

胸悶找不出原因 恐是低頭太久惹禍!

胸悶找不出原因 恐是低頭太久惹禍!#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當胸腔部位出現疼痛或不適感,絕大數人頓時會恐慌,是心臟出問題嗎?呼吸出狀況嗎?腫瘤嗎?氣胸嗎?所有嚴重情節彷彿恐怖片般,瞬間在腦中上演。許多人更擔心的是檢查不出原因,因為如果身體真的有狀況,可以趕緊對症治療;但各種檢查都做了,看不出什麼毛病,卻還是不舒服?緊張、壓力、久坐  造成胸椎功能障礙低頭滑手機,不自覺伸長脖子緊盯著電腦螢幕,再來個懶懶的駝背。這簡直就像是點了個「胸椎問題吃到飽全餐」!這樣的姿勢容易使胸椎彎曲度增加,相連的肌肉短縮、或被過度拉長,會因此而變得薄弱,長期持續的緊張甚至會造成肌肉纖維化,於是慢性疼痛認定你是它一生的最愛!在了解原因之後,我們就不難找到解決之道了。胸椎區域,最常出現問題的原因,來自於久坐與不當的姿勢!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交接處、第十二胸椎與第一腰椎連結處,這兩個部位是胸椎最容易出現功能障礙的區域!頭部過度前傾,會讓頸彎、胸彎增加,影響關節正常運動,為了保持平衡,胸椎的肌肉張力被迫增加,不僅讓人疲勞,還可能壓迫到神經與上肢的血液供給,而且垂頭彎腰的姿勢,也會使肺活量降低。透過肋骨運動 胸椎角度自然就能回正胸椎如此重要,但是做胸椎的矯正很難,因為胸椎與肋骨相連,不像頸椎和腰椎可以轉動的角度大,雖然本身穩固,但也因此受限。完整的胸椎包含肋骨與胸骨,我們可以透過體操的方式自己來調整,一節一節運動到,不但能夠保養內臟、提升自律神經的協調,還可以讓胸椎的角度回正,快速地緩解肩背的疼痛,特別是肩胛骨附近的不適。胸椎自癒體操是結構方面的調整,可以透過肋骨的運動,調整胸椎的角度,也能鬆開肩胛骨,讓呼吸順暢、血液中的含氧量提升;這對因胸椎區域結構性問題而造成的肩背酸痛、胸悶等情況改善,有直接的效益。(本文摘自/神奇的肋骨運動救胸椎/風和文創)

危險!老菸槍運將 開車突心肌梗塞

危險!老菸槍運將 開車突心肌梗塞#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位39歲計程車司機,深夜載客途中突然胸悶、冒冷汗,乘客機警提醒可能是心肌梗塞,建議儘速就醫。運將聽聞後不放心,載客後立刻驅車轉往急診就醫,確診為心肌梗塞,隨即進行緊急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目前已康復出院。抽菸20年、作息顛倒 心肌梗塞找上門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韋成表示,患者無三高疾病,看似非心肌梗塞高風險群。問診才發現運將是老煙槍,每天會抽2至3包香菸,持續20年。加上為了增加收入長期開夜車,導致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促使心肌梗塞發生。抽菸會加速冠狀動脈硬化,是惡化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因素。近年心肌梗塞患者40歲以下的中壯年比例增加,多有吸菸、生活作息不正常等不良習慣,提高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若患有三高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更要特別小心。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隨著年紀增長,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逐年增加。起床注意保暖 避免過油飲食常發生心肌梗塞的時間為清晨起床後2小時內,起床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溫差太大環境。若有三高家族病史,多加注意潛在風險,提早預防。飲食避免吃太鹹、攝取太多動物性脂肪,若有冬天進補習慣,挑選低油脂、高纖維食材。運動頻率建議每週3至4次,每次持續30分鐘,有益血壓及調整身體狀況。陳韋成醫師表示,冬天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稍高,近日天氣忽冷忽熱變化大,心血管疾病病人要格外注意。若覺得持續胸悶、胸痛,並伴隨著冒冷汗、左上臂疼痛,或是脖子、下巴、牙齒有酸麻的感覺,可能是心臟缺氧,必要時提早到心臟科就診,藉由心電圖、抽血判斷是否潛在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前預防與治療。

心臟停擺2小時 空勤英雄奇蹟救回

心臟停擺2小時 空勤英雄奇蹟救回#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救人無數的 52歲的空勤總隊吳教官,以往並沒有三高或其他慢性疾病,某日待命時卻突然嘔吐、伴隨左胸劇烈疼痛送醫急救,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經急救他的心臟仍停擺將近2個小時,經葉克膜治療、裝設心臟支架後才順利脫離危機。心跳2小時失去功能 只能靠CPR、葉克膜、心導管保命吳教官約上午08:30被送到童綜合醫院的急診室,不但陷入昏迷、也沒了呼吸和脈搏。急診室團隊立即給予電擊去顫、CPR、插管,無奈此時吳教官的心臟此時已陷入持續性的心室纖維顫動,毫無任何收縮功能。經急救團隊的努力搶救後,終於在上午約10:30,讓吳教官心臟恢復跳動。總計約有2小時的時間,吳教官的心臟亳無功能,只能靠CPR、葉克膜、心導管打通冠狀動脈保住性命。如今吳教官病情已經穩定,也即將出院。不論年齡、性別 隨時都可能發生心肌梗塞急診部主任吳肇鑫醫師表示,若民眾出現突發性胸痛,有幾個非常關鍵救命因素一定要知道。突發性胸痛隨時有可能併發致命心律不整致死,因此患者突發胸痛時,身旁親友一定要當機立斷馬上送醫。急性心肌梗塞時,若冠狀動脈有嚴重的阻塞,心臟可能因為陷入缺血和心律不整而無法正常運作,如果「CPR+電擊」也沒有奏效,但此時腦部並無缺氧現象,葉克膜的裝置就是唯一的活命契機。吳肇鑫醫師提醒,急性心肌梗塞不論年齡、性別或有無慢性病,隨時都可能發生,民眾一定要了解附近的醫院有沒有24小時都可以運作的葉克膜團隊和心導管室,必要時才能搶救性命。

事前無徵兆!心臟亂跳不管恐致死

事前無徵兆!心臟亂跳不管恐致死#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0歲的洪先生有心律不整的病史,因為平時並無太多不適,所以平時沒有固定回診用藥。此次發病正是病患陪著小孩到亞東醫院小兒科門診就診時突然失去意識,經院方緊急急救,並於病人恢復心跳血壓後立刻進行緊急心導管及其他檢查,排除其他可逆因素後,安排植入性體內去顫器手術。因為搶救及時,病人於當晚即回復意識順利拔管,並於一週內順利出院,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許多患者的心律不整沒有明顯症狀一般而言,正常人感覺不太到自己的心跳,當自己可以感覺到自己心跳很重、時快時慢、突然出現停拍或停頓的感覺時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心律不整在作怪。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林恆旭表示,心律不整為心跳不規則的通稱,症狀上除了常見的心悸、胸悶外,常因為陣發性表現導致不易偵測,亦有許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通常心律不整可粗分為心搏過緩及心搏過速兩大類心律不整。以心搏過緩來說,輕則無症狀且無須用藥,只需定期追蹤,嚴重者需要住院觀察,如果問題無法改善需要進行心律調節器置放手術。所以當民眾注意到自己心跳持續過低時,請儘速至醫療院所求診,以免造成休克昏厥。心搏過速一發作容易致死 事前毫無徵兆至於心搏過速,絕大多數病人會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不適,甚至可能會有昏厥的情況發生,在各種造成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中又以心室顫動與心室頻脈最為致命,經常一發作就是猝死,且事先無任何前兆。林恆旭醫師表示,有鑑於各類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背後原因迥異,所對應到的治療也有極大差異,建議不管是有無症狀的心律不整都儘早到心臟科做整體的評估,了解心律不整可能的成因及嚴重度,給予適切的治療。

驚!肺癌死亡人數30年來成長近6倍

驚!肺癌死亡人數30年來成長近6倍#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肺癌死亡人數30年來成長5.7倍,換算下來不到57分鐘即有一人死於肺癌。另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肺癌患者有7成4發現時已為晚期,不論是家族病史、抽菸、長期接觸空汙、化學物質等高危險群都應該定期檢查,以免晚期發現時增加治療困難。晚期肺癌會使病人呼吸困難、背痛、胸悶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何肇基醫師表示,早期肺癌沒有症狀,不易發現,但到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會使病人呼吸困難,產生背痛、胸悶等症狀,更會大幅降低存活率,增加治療困難。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因為肺癌的特性就是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肺癌患者其實需要更多武器對抗疾病!標靶治療能降低死亡率 延長存活期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進一步說明,在目前肺癌治療有許多武器可選擇,若要達成降低死亡率目標,除了早期發現,更應該搭配患者的病理型別,選擇適合的藥物,例如,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突變的肺腺癌病人,可選擇標靶治療為武器,其它型別或未突變的病人則以傳統化療優先,但突變病人和未突變病人比例相當,患者需要更多的治療武器來與肺癌抗戰。化療怕轉移 選擇多才能延長存率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表示,臨床上曾遇過37歲、肺癌四期的病人,一路從化療、標靶、電療、放療到最新的免疫療法,經歷腦、骨等4次不同器官轉移,都得靠不斷的治療武器支援才得以存活這名患者發病時先以化療為治療準則,但化療3年後發現轉移,標靶做不到半年也再轉移,經過放療、電療苦撐到新的免疫療法出現,才又有一線生機,但病人多年來承受不斷的心理煎熬可想而知,也因此,必須給患者更多的治療選擇以延長存活。

講座/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

講座/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胸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突然又快又亂,還會胸悶、顫抖、透不過氣?小心,可能是心房顫動的徵兆!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會導致中風、心臟衰竭,增加死亡風險。根據統計,臺灣每年有近25萬人飽受心房顫動之苦,民眾卻普遍對心房顫動較陌生,而延誤就醫黃金期,導致嚴重後果。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心房顫動與治療新知,花蓮慈濟醫院將於7月29日上午10點,在大愛樓第一會議室舉辦「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由心臟內科蔡劭謙醫師分享「什麼是心房顫動」,以及劉維新醫師分享「預防心房顫動的中風風險」,心臟內科心功能室主任謝仁哲也將交流心房顫動治療的心得。衛教講座主題多元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地點:花蓮慈濟醫院大愛樓(前棟)二樓/第一會議室(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時間:7/29(六)10:00-11:30洽詢:花蓮慈院公共傳播室 游繡華 黃思齊 彭薇勻 魏瑋廷/電話:03-8561825 轉 分機3470、5202、3548或520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