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圍爐聚餐,容易大魚大肉、甜食餅乾甚至飲酒,吃太多再加上熬夜作息不正常,很容易導致腹瀉、便祕、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特別在年節醫院都休息,萬一不舒服卻找不到醫生,此時有哪些自救方法來緩解腸胃不適呢?。營養師何埻安提醒,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以下統整年節常見3大「腸胃不適症狀」及「自救緩解方法」。
過年圍爐聚餐,容易大魚大肉、甜食餅乾甚至飲酒,吃太多再加上熬夜作息不正常,很容易導致腹瀉、便祕、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特別在年節醫院都休息,萬一不舒服卻找不到醫生,此時有哪些自救方法來緩解腸胃不適呢?。營養師何埻安提醒,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以下統整年節常見3大「腸胃不適症狀」及「自救緩解方法」。
有位民眾如廁後,驚見糞便顏色偏黑,立即到醫院做胃鏡檢查以及胃部治療,沒想到過了3個月,又再次出現黑便。直到做了大腸鏡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大腸原位癌」所造成的出血。醫師馬上利用大腸鏡切除腫瘤,才讓患者不再排出黑便。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提醒,透過觀察糞便型態,可以及早發現身體異狀,及時就醫治療。
一般人如廁後就直接按下沖水鍵,但是您知道嗎,大便也有大學問!從糞便的外觀可以判斷腸胃狀態,當腸胃壞菌過多時,壞菌會產生許多毒素;反之養成健康腸胃,不僅能增強免疫力,維持消化、代謝功能運作正常,甚至促進大腦健康。醫師建議,民眾可透過5種食物成分吃出腸道好菌相,增加自身免疫力。
台灣今年出現首例本土霍亂確定病例,案例為40多歲女性,於10月18日開始腹瀉,後來因持續頭暈、噁心、嘔吐、解水樣便及上腹部疼痛就醫住院,經檢驗確認為霍亂感染,經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
一名70幾歲老先生於1個月內數次發生腹部疼痛,合併發燒、嘔吐、腹瀉、甚至血便情況,到醫院求診發現老先生是「腸缺血」。急性腸出血由於診斷困難加上症狀不典型,延誤死亡率甚至高達8成。
腹瀉、發燒甚至血便,別誤認為腸胃炎,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作怪!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經常與腸躁症、腸胃炎甚至是痔瘡搞混,但若不積極接受治療,長期持續反覆發炎就可能惡化成大腸癌。
「一家烤肉萬家香」成了國人與親友歡聚度過中秋佳節的典型寫照,然而烤肉的生鮮食材處理與保存,若稍有不慎,可能讓節慶氣氛一下變悲劇。根據監測資料顯示,每年中秋節當週及後一週,通常都會發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提醒大家,必須留意「沙門氏桿菌」對食材的汙染,謹慎預防。
2歲陳姓男童與家人至海邊與牧場遊玩,曾在沙灘玩耍與牧場餵食牛羊,返家後隔日突然發燒到38.6度、連續嘔吐腹瀉合併大便有血絲、活動力下降,家長趕緊帶至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因病童出現發燒脫水狀況安排住院治療,檢查確認為沙門氏桿菌感染所造成的腸胃炎,住院5天後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