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研究:小孩挑食 憂鬱、焦慮症風險恐增2倍

研究:小孩挑食 憂鬱、焦慮症風險恐增2倍#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相信每個人的家中,都有一、兩個挑食兒童,可能是不喜歡青椒、苦瓜、胡蘿蔔等蔬菜,也可能是不喜歡水果等,但對於正在長大的小孩來說,各種營養的攝取卻非常重要,一旦開始挑食,不僅影響身高、保護力外,日前更有研究發現,小孩挑食可能與精神狀況有關,未來罹患憂鬱、焦慮症的機率也會高出2倍左右。兒童只要挑食 皆易有心理問題該研究主要是由杜克大學,在2007~2010年間針對3400多名平均2至5歲的研究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5分之1的兒童會挑食,且不論挑食狀況如何,皆有焦慮、憂鬱等其他心理問題。但若要以挑食程度來區分的話,問題較嚴重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將會增加2倍;中度者焦慮症增加1.7倍,外出用餐時也較容易有行為問題;至於輕微者,則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分離焦慮症。對此研究人員表示,此研究報告並不是想提升家長的恐慌,當然有些兒童長大後,挑食問題就會改善許多,但對於部分健康已經出現問題的兒童,希望能趕快找出解決辦法,而目前研究刊登於《小兒科期刊》。

頭痛、焦躁易怒 4體操運動改善經前症候群

頭痛、焦躁易怒 4體操運動改善經前症候群#焦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知是否體質改變的緣故,約兩年前開始,每次快到生理期時,就會有暈眩、嘔吐感、焦躁易怒的症狀產生。狀況嚴重到朋友、家人都說我好像變了一個人。連自己都討厭這樣的自己,心情因而變得很憂鬱。但是只要月經一來,前面的症狀就又消失無蹤了。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是女性特有的症狀。據統計,至少有80%以上的女性,都有過經前症候群。壓力或營養失衡,都會導致經前症候群惡化。建議症狀嚴重時,應盡量避免工作過度,並且減少壓力的累積。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減輕症狀建議可以多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總是在月經前2至10天出現這些症狀,極可能就是經前症候群。有的醫師認為這是黃體素影響自律神經的緣故,不過確切導致的原因仍不清楚。每個人的症狀各有不同,有的人會出現睡眠障礙、浮腫、便祕、腹瀉、頭痛、腰痛、關節痛、容易焦躁、心情不安、容易擔心等症狀。可從排卵日前後就開始按摩,幫助舒緩症狀。這段期間請保持悠閒的生活節奏。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找時間好好地泡澡,避免身體受涼。改善經前症候群的保健法伸展髖關節(促進骨盆內的血液循環)1)坐在地板上,雙腳腳掌互貼。以不勉強自己的程度,將上半身往前傾倒、接近地面。這個運動可以促進骨盆內的血液循環,舒緩經前症候群的症狀。2)接著平躺,把雙手放在下腹部,溫暖此部位,若是利用溫毛巾熱敷,效果更好。人一旦感覺緊張,呼吸就會變淺,所以要慢慢地深呼吸。抬腰體操(消除骨盆內瘀血)1)平躺,雙膝彎曲。保持屈膝的狀態,雙手雙腳支撐身體,然後盡量地把腰抬高。腰痛的人,以感覺不痛的程度進行即可。2)忍耐5秒、保持該姿勢。然後放下腰,回正。約重複5次。膝蓋側壓運動(改善骨盆歪斜)1)平躺,屈膝。做兩個大大的深呼吸後,先放鬆全身。兩膝合併,上半身保持不動,把兩膝往左、再往右壓。2)膝蓋往左、右側壓時,比較容易壓倒的一側,表示該側的髖關節、腰部較僵硬。多加練習就能夠矯正歪斜,改善經前症候群。薦骨運動(消除骨盆周圍的肌肉緊繃)1)伸直背脊站立,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兩手插腰。背部稍微往前推、挺胸。感覺腰部也稍微往前推,膝蓋往後拉直。2)薦骨位於骨盆的中央位置,也是身體的基礎部位。以薦骨為中心,上半身保持不動,用腰部畫小小的8字。(本文摘自/擺脫痠‧痛‧僵,恢復自癒力、找回身體舒暢感/商周出版)

現代人好焦慮 每年都有近2成得病率

現代人好焦慮 每年都有近2成得病率#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由於現代人身處在一個充滿壓力,生活步調又緊湊的社會裡,使得每個人從小到大,幾乎都曾有過焦慮的經驗,雖然適當的焦慮有益身心,但若是過度、長期焦慮的話,恐怕就會對個人及家庭生活帶來困擾,甚至還可能會影響到學業、事業的成就。對此,新營醫院精神科邱俊達醫師表示,其實焦慮症在臨床上相當常見,一般來說每人一年中,都有近2成機率可能得病,且女性多於男性,20~30歲者居多,但因多數民眾對焦慮症狀認識不夠,所以,僅有少數患者會求助精神科。不安、自律神經失調 為焦慮表現焦慮症是一群以焦慮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其中包括不安、煩躁、慌張,且常伴有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而在病徵上,可分為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兩種類型,第一廣泛性焦慮症,症狀廣泛,病程較慢,容易擔心、坐立不安、精神不濟、疲累易怒、肌肉緊張酸痛、失眠等;第二恐慌症,為陣發性、突然的,常以心臟、呼吸系統為主,有強烈的心跳快、呼吸困難、冒汗手麻、死亡之威脅感等症狀至於焦慮症的成因,邱俊達醫師表示,包括生理因素(如遺傳、腎上腺素,尚無定論)、心理因素(如個性)、環境因素(工作/學業壓力、身體疾病、經濟問題)影響,所以,當民眾出現任何時,應早日就醫,透過藥物、心理、行為治療,以免對生活、工作、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

加速衰老!研究:焦慮恐使老化速度快5年

加速衰老!研究:焦慮恐使老化速度快5年#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你經常會對尚未發生的事情,感到緊張、擔心、害怕嗎?小心這可能是焦慮症在作祟,雖然適當的焦慮,能有易身心健康,但若是過度、長期的話,恐怕就會帶給人痛苦了。除了痛苦外,日前在荷蘭更有項研究指出,焦慮症可能會增加人體老化的速度,但如果有適時的接受治療的話,或許就可以避免老化加速了。端粒長度越短 老化速度越快該研究主要是由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針對2300多位民眾的細胞DNA「端粒」進行研究,其中有超過半數的人罹患焦慮症,而有近2成已恢復健康,結果發現,位於染色體尾端的端粒,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縮短,一旦端粒縮短時,細胞老化的問題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也因此,端粒長度經常被視為細胞老化的指標。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從焦慮患者的端粒長度來看,其細胞老化速度將比一般人快3~5年,所以,建議罹患焦慮症的患者,應盡速就醫治療,以避免增加老化的速度,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英國精神病學期刊》。地中海飲食 可使端粒更長更健康端粒變短,其實不僅與老化速度有關,就連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也有關連,既然這樣,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使它維持健康的狀態?根據過去有項研究發現,長期遵循地中海飲食習慣的人,端粒更長更健康,而體內細胞衰老的程度也較慢,換句話,說就是老化速度慢。雖然目前尚未得知,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作用,但與紅肉、黃油、動物脂肪相比,地中海飲食中富有的新鮮蔬果、魚類和禽肉都對人體健康而言都比較有益。

「哪時候結婚?」三大年節婆媽必問 焦慮症患者激增

「哪時候結婚?」三大年節婆媽必問 焦慮症患者激增#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哪時候要結婚?」、「有沒有女朋友?」、「薪水領多少?」,面對這些每逢過年,網路所票選,三三八八,婆婆媽媽最令人厭惡的問題,排山倒海而來,「干你屁事」就成了不少人怒在心裡口難開的經典台詞,也因此年節的時刻,對於單身族、新婚族以及窮忙低薪族而言,心境必定開始焦躁不安,身心科醫師就表示,這些問題,都導致焦慮症的人增加不少,更嚴重者甚至憂鬱到想要輕生!肚皮始終沒動靜 一過年必崩潰就有一名已婚多時的女子,因為結婚至今,肚皮始終未見動靜,近日過年又要返回婆家,她說,每次過年都要跟在婆婆身邊,準備年節必需品,更要被問及「什麼時候才生?」讓她每年壓力都大到爆表,為此還與老公吵架,每次過年要到時,都會很想掉眼淚。還有一名三十多歲,眉宇之間都帶著幾分帥氣的男子,每逢過年就要被問,「怎麼不結婚?」、「有沒有對象?!、「長這麼帥,怎麼不交女朋友?」,而父母的殷殷期盼,也時常對他帶來不少壓力,他說,在台北的經濟壓力大,根本沒有餘力再想有關婚姻的事情,每逢年節,焦慮感都會明顯上升。一到過年 焦慮症患者激增面對三大族群的焦慮感,身心科醫師黃偉俐指出,過年前門診「年節懼答族」湧現,幾乎都是不想面對長輩、親戚們的輪番拷問,嚴重甚至會引起焦慮、失眠、呼吸急促、頻尿腹瀉、恐慌、憂鬱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如本身就有身心疾病的患者,症狀更是會嚴重加劇,且易有輕生念頭。他接著說,事實上台灣人患有焦慮症的人不少,這些人時常伴隨著肩頸緊繃、頭腦悶脹、注意力下降等問題,「所以台灣按摩店一間一間開,」他強調,端看台灣那麼多人想上按摩店紓壓,就能看出民眾的焦慮感有多重。也因此要如何紓解年節焦慮感,黃偉俐建議,民眾最好能事先有心理準備,面對婆婆,嘴巴就甜一點,時常誇讚婆婆煮的年菜好吃,單身族與低薪族,最好能抱持幽默感,不想回答的問題時,可以輕鬆帶過,再轉而聊到一些時事新聞,主動開啟另一話題,掌控聊天的主題,可避免被問到一些私人尷尬的問題。如果早已有明顯憂鬱及焦慮的症狀,切莫諱疾忌醫,及早接受諮商治療,才能避免年節焦慮症纏身。

身體僵硬、走路變慢非老化 當心是帕金森氏症

身體僵硬、走路變慢非老化 當心是帕金森氏症#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身體僵硬、步伐變慢,你以為是正常的衰老現象嗎?錯,這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台灣神經學學會陸清松醫師表示,民眾常會把身體出現僵硬、走路步伐變慢等症狀誤以為是衰老的正常現象,但事實上,在一般大眾所認知的正常衰老現象,都有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所造成的。此外,每當提到帕金森氏症時,民眾往往會將它與失智症連在一起,但事實上帕金森氏症是可透過治療而獲得改善的一種疾病,與失智症完全不同。藥物治療+藝術課程有助改善目前台灣帕金森病患就醫人數推估約為3萬多人,主是由於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產量不足所導致的疾病,而目前的治療方式皆是以補充多巴胺為主。該疾病除了會使動作遲緩外,更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失眠、認知困難等非運動症狀。因此,醫師們建議帕金森病的治療應該多管齊下,除了透過藥物治療外,也鼓勵病患參與感覺統合藝術課程,增加自我表達及社交能力,而藝術治療徐葦芸老師表示,在藝術課程中民眾可藉由陶土及撕紙的動作,來體驗動作協調,而在手指畫畫的部分,有助於刺激感官,重新燃起生活的動力。透過自我10點檢測 即早發現助治療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林瑞榮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就目前的治療方展,已經從動作症狀發展為非動作症狀的早期診斷,但由於普遍民眾對於早期症狀不熟悉的關係,導致許多病患常常是從骨科、外科轉診而來,以至於延緩診斷、延誤治療,贈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病狀。因此,為提升大眾對帕金森氏症的認知,台灣動作障礙協會陳柔賢醫師特地發表了一份自我檢測表,使得民眾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指標,來檢測自己或親友是否可能為派金森氏症的危險族群,能提早發現並治療,在這份檢測表中共有10項症狀,若出現3項以上的話,提醒你應盡速就醫檢查。1)是否曾在休息放鬆的強況下,手出現顫抖的現象?或當手完全在不用力的情況下,出現顫抖現象?2)走路時有一隻彎曲且不會擺動?3)在站立或走路時,身體會向後彎曲?4)走路姿勢雜亂、不順暢,好像打結或有一隻腳拖在後面?5)步伐小且常常摔倒或跌倒?6)常常覺得懶洋洋,做事情都沒動力?7)常常覺得頸部後方或肩膀會疼痛?8)刻意避免與聊不來的家人或朋友們保持距離?9)音調變小聲或沙啞?10)寫字變慢且字體變小?

服貿新聞引起焦慮症 女子失眠又頭痛

服貿新聞引起焦慮症 女子失眠又頭痛#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服貿新聞這10幾天全面影響了台灣每個人的情緒與生活。雖然,今天是反服貿學生出關的日子,但反服貿活動似乎沒有隨著學生們宣布退出立法院而告一段落。33歲的丁小姐,因被這十幾天來熱燒的服貿新聞影響,焦慮不安、失眠、頭痛、無法集中注意力而就診。她說,服貿新聞讓自己緊張、坐立難安,對新聞節目以及網路上,正反兩方的互相攻擊謾罵更是憂心忡忡;想停止收看,又怕自己跟不上時事的變化。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身心科鮑致嘉醫師指出,適應性焦慮症,即是有明確的壓力所引起的焦慮症,例如這陣子熱播的服貿新聞;其症狀和一般焦慮症相同,症狀包括:坐立不安、緊張、感覺脾氣在爆發邊緣、易疲勞、難以專心或覺腦筋一片空白、易怒、肌肉緊繃、睡眠障礙;關心時事坐立難安 5招來緩解臨床上也常見頭痛、腸胃不適、顫抖、冒汗、心悸等症狀,同樣的壓力亦有可能造成原有精神疾病的惡化。通常適應性焦慮症的癒後是良好的,大部分的人在壓力解除後3個月內會回復常態,或者即使壓力持續,也能找到新的適應方式。因此,如何緩解服貿新聞帶來之焦慮情緒,醫師也提供以下5招來緩解焦慮情緒:1)限制自己觀看相關電視或網路新聞,以及社群網站的時間,避免情緒過度沉浸其中無法抽離、喘息。2)以其他會讓自己感到愉悅的活動來轉移注意力,例如聽音樂、看電影、郊外踏青等,依個人興趣嗜好而定。3)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放鬆心情。4)若與親友因立場不同而相持不下,最好先暫時離開,雙方都冷靜之後才能再進行理性、有效的溝通;如果仍無法說服對方就不必再爭執,儘量互相尊重雙方可以有不同想法和見解。5)採用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技巧都是舒緩身心壓力的好方法保持樂觀的心態。鮑致嘉醫師也建議,每個人面臨壓力,都會有焦慮的情緒反應。但是若焦慮變得過度、失控,反而讓人陷入極度痛苦,影響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表現時,就可能是病態的焦慮了,須請醫師協助診治,提醒關心國家大事之餘,也別忘了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

放鬆心情 5招讓你遠離焦慮

放鬆心情 5招讓你遠離焦慮#焦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小劉是公司的作業員,工作很盡責,又不會跟同事抽菸喝酒亂摸魚,所以主管升他當組長,可是當上組長後常常與主管開會討論,也不知道該怎麼管理下面的組員,睡眠越來越差,頭越來越痛,心情也越來越焦慮,壓力上升而無法控制情緒而導致失眠,最後求助心理諮商獲得改善恢復自信。焦慮反應的心理感受是一種較為飄浮不定的不安、煩燥、擔心甚至慌張的感覺,不一定有明顯特殊的外在因素。焦慮時除了心理的感受外,也可能伴隨生理、內分泌甚至新陳代謝的變化。也因此常伴隨身體症狀的出現,因而需要小心區別心身症狀與生理疾病,才可有效避免誤診。焦慮到影響正常生活 應接受身心科醫師診治每一個人都可能有焦慮的經驗,就像人都難免有心情好或心情不好的時候,焦慮有時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它甚至是學習技巧,解決問題及克服困難的動力之一;但若焦慮反應的程度或持續的時間影響到一個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品質的話,那麼便有可能形成精神官能症,患者應當接受身心科醫師的診治,才可以得到最妥善的照顧。最後提供5點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紓解焦慮:1)運動/跑步、走路、打球等等,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益消除煩惱及控制緊張與焦慮的情緒。2)善用深呼吸柔軟操/放鬆技巧可有效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品質。3)遠離壓力情境/給自己一段時間沈澱或善用假日開車兜風,作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拋開工作的煩惱。4)培養一個嗜好/不妨培養一個嗜好或自己喜愛的事,是紓解心情的極佳方式。5)求助專業人員/若自己無法處理緊張情緒,請求助於專業人員,不必感到靦腆,每個人都有需要被幫助的時候,也都有能力幫助別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