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春節天天吃大餐 研究:假期過完恐憂鬱

春節天天吃大餐 研究:假期過完恐憂鬱#焦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放鬆加上不忌口,讓許多人一過年就長胖。董氏基金會提醒,年假九天記得少吃麻荖、米果、牛軋糖等高油糖鹽零食,不然除了體重上身,更可能染上「油糖癮」,導致年後很難恢復正常飲食。據加拿大研究發現,高脂、高糖食物容易讓人吃上癮,而且就像菸癮、酒癮一樣難戒除,戒吃時還會引發焦慮、憂鬱等症狀,甚至造成惡性循環的暴飲暴食。加拿大蒙特婁大學醫學院於2012年4月和12月在國際肥胖期刊發表報告,發現讓老鼠吃6週的高油脂飼料後再停吃,腦中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會產生變化,出現煩躁、情緒低落等負面情緒,對壓力也變得更敏感,並相當渴望高油糖食物,容易導致靠吃紓壓而暴飲暴食,卻愈來愈難感受吃糖後的愉悅感。另外研究也發現,相對於吃低脂飼料的老鼠,吃12週高脂飼料的老鼠體重明顯增加,肢體靈活度變差,而且承受壓力後,腦中與憂鬱相關的神經化學物質升高,因而促進負面情緒及憂鬱症狀,行為上也更容易產生焦慮、自閉行為及行為絕望。董氏基金會表示,高油糖鹽食物只能獲得暫時性滿足,年假一連吃九天,恐怕會吃上癮,停不了對高油糖鹽食物的渴望,造成肥胖後想戒吃又很難,反而更躁鬱,讓人放假心情也不好,還可能形成惡性循環的暴飲暴食。董氏基金會提醒,過年期間是跟家人歡聚的好時光,更是戒菸、甩肉的好時機,建議少吃糕餅糖果、瓜子等高油糖鹽零食,多吃新鮮蔬果,並喝白開水、無糖茶、新鮮果汁來代替飲料,過個無負擔的健康好年。

每天正面冥想20分鐘 研究:可減少身體發炎機會

每天正面冥想20分鐘 研究:可減少身體發炎機會#焦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43歲的林先生是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年前不只工作壓力大,最近還因為家裡婆媳問題嚴重,老婆不願意一起回爸媽家過年,讓林先生身心俱疲。除了容易呼吸困難,晚上更睡不著覺,吃了安眠藥讓他白天精神很差,上班時注意力也無法集中,只好尋求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員陳凱婷表示,現代人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不容易,很容易破壞生活平衡與和諧,若長期無法排除壓力,嚴重可能會導致自殺。年關更是引起許多人情緒起伏不定的因素,有人因經濟壓力大,覺得年不好過;也有人因家庭糾紛,感嘆過年要承受更多親情及感情壓力,罹患所謂的「年節症候群」。陳凱婷說,臨床上看到許多人努力在尋求生活與工作平衡,但因處理方式不對而感到身心俱疲,對生活工作失去熱忱。面對年節症候群,提供六招保持生活平衡:一、建立優先順序趁新年休假期間,每天花10分鐘省思,仔細思考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你想完成的工作,從最重要性的開始排列。二、設立可達成的目標設立你能達成的短期目標及長期目標,設立的目標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不要太困難,也不要太容易,而這些目標是可調整及變動的。三、明智的編列預算每個人在生活上都會遇到財務上的挑戰,新年期間也是編列預算、控制需求的最佳時間,仔細想想哪些是你生活中想要的或必要的,清楚思考及編列預算遠離負債。四、培養情宜平常大家忙於工作,過年期間是和家人及親友培養關係的好時間,坦誠的溝通可以幫助我們保持生活中的平衡,透過眨眼、點頭及碰觸常常比言語更能傳達心意。五、照顧自己在這忙碌的環境裡,我們很難有足夠的時間運動、休息及從事休閒的活動。建議可以在過年休長假期間安排做這些事,不只讓我們身體健康及有正向情緒,還可提升我們的自信及尊嚴。六、正念冥想美國研究期刊顯示,正念冥想不只讓我們遠離孤獨、寂寞感覺,還可減少身體發炎。建議每天找一個時間冥想15至20分鐘(想一些會讓你快樂的事),可以讓我們遠離負面情緒及有益我們的大腦。冥想可以讓我們更貼近我們的內心,透過冥想可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內心需要什麼。(圖:心理諮詢員陳凱婷提供)

情緒焦慮不安如何舒解?先戒菸吧!

情緒焦慮不安如何舒解?先戒菸吧!#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你是否常感到情緒焦慮不安,或許你沒發現那可能跟你手上那隻菸有關!根據英國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吸煙者在成功戒煙後明顯感覺焦慮情緒減少。此項調查是由《英國精神病學》雜誌發起,研究者調查了500名在英國公立戒煙診所接受治療的吸煙者。這當中,有68名吸煙者在半年內成功戒煙,研究者發現他們普遍反映焦慮情緒在戒煙後顯著下降。這種下降在有情緒焦慮症的吸煙者身上特別明顯。但是,對於那些戒煙失敗並且本身患有焦慮症的吸煙者來說,戒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他們的焦慮。研究者指出,大多數吸煙者誤把吸煙認為是一種緩解焦慮的方式,但事實上人們在重覆吸煙動作時,反覆強調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會讓自己變得更焦慮。而戒煙後,吸煙者摒除了這種誤解和習慣因而減少了焦慮情緒的產生。

吃甜食紓解壓力? 小心越吃越焦慮

吃甜食紓解壓力? 小心越吃越焦慮#焦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洋芋片、巧克力,大口吃零食,總是會讓人感到開心,可是小心囉!新的研究顯示,高脂肪食物,會導致大腦中的化學變化,使你容易暴飲暴食,大腦更會受到壓力。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究人員指出,透過在大腦許多方面都和人類相似的老鼠,進行超過六周的實驗,發現了被餵食高脂肪、高糖份飲食老鼠的化學神經,和另外被餵食營養食物的老鼠是不一樣的,飲食改變的化學物質和情緒相關。而除了肥胖的改變外,大腦也產生變化,這跟節食會產生的情況很類似。餵食高脂肪食物的老鼠們出現了焦慮症狀,在緊張的情況下產生更大情緒反應,像是要避免處在開放區域,他們的大腦也因為經歷這個實驗,而出現了物理變化。研究人員發現了在大腦有個分子叫多巴胺,它使大腦讓我們亢奮,而鼓勵我們學習特定類型的行為。而這種化學物質在人類體內是一樣的,多巴胺製造出的某些基因由CREB分子控制。CREB在高脂肪飲食的老鼠大腦中更活躍,這些老鼠也有更多的皮質酮,它是一種與壓力有關的激素,這就解釋了抑鬱症和消極行為周期的發生。有趣的是,這些變化都是發生在肥胖之前。這項研究結果,也挑戰了我們在飲食、身體和心靈之間關係的理解。無論是否肥胖,採取健康的飲食習慣,還是最重要的。

你又失眠了嗎? 恐是嚴重焦慮導致

你又失眠了嗎? 恐是嚴重焦慮導致#焦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因工作忙碌壓力大,導致失眠纏身,精神每況愈下,而不得不求助於精神科治療。新竹馬偕精神科醫師吳易澄表示,日前有名於竹科工作的王先生,因長期做大夜班,甚至困於做二休二的輪班制,導致假日與工作日作息顛倒,而引來失眠的痛苦,嚴重到家庭關係緊張變差。竹科王先生表示,由於每天在生產線上過著枯燥單調的生活,久站造成身體不堪負荷,不僅每天要為家人溫飽操心,還會全身痠痛,甚至常會有心悸、呼吸困難的情形。下班後很想好好放鬆一下,偶爾喝杯酒助眠 沒想到漸漸發覺沒有酒就不行。除喝上癮以外,有時酒後脾氣爆發,跟老婆起了口角衝突,關係越弄越緊張。吳易澄說明,大多數來到精神科門診的病友皆有睡眠障礙的困擾。平均來說,睡眠占人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睡眠過程並不是在浪費時間,反而是調整身心的重要機制。良好的睡眠品質不但能夠讓人維持一整天的好精神,也能穩定情緒,甚至對心血管、代謝功能與免疫系統都有保護的作用。他解釋,然而許多睡眠障礙者可能忽略失眠背後的藏鏡人「焦慮」。來到門診求助的病友常常希望能改善失眠的困擾,於是要求醫師開立安眠藥,並且再三要求加藥,但是卻沒有察覺失眠背後的精神病理。而過度的焦慮,是導致入睡困難、早醒、多夢、感覺醒來卻沒睡飽的主要原因。吳易澄提醒,適當的壓力是成功的條件之一,但是過度的壓力會導致焦慮引發睡眠失調等問題,因此應檢視自己是否壓力超出能力所及,並且樂觀的看待每一天,才能夠擺脫焦慮解決失眠! 

精神壓力太大! 當心焦慮症狀上身

精神壓力太大! 當心焦慮症狀上身#焦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生活嗎?小心引發焦慮而導致一連串的身體毛病!新竹馬偕精神科醫師吳易澄指出,壓力已成為新竹的另類特產,而這些壓力進一步產生焦慮,使得失眠、心悸、頭痛等問題產生,因此適當解決壓力,已成為現代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吳易澄說明,新竹地區因有科學園區的存在,所以形成特殊的社經形態,雖看似進步卻充滿矛盾。由於科技產業的競爭,使得參與在生產線上的每一個角色都必須分擔著高度壓力。基層的員工必須日夜輪班,與生理時鐘對抗,為沈重的經濟負擔打拼;高層的管理者需要與同業對抗,儘管口袋滿滿,卻有隨時失去競爭力的擔憂。新竹科技園區宛如一個巨大的壓力鍋,在裡頭工作的人們,每天因為壓力,而帶來焦慮的症狀。吳易澄解釋,焦慮是對於「壓力源頭不斷的感到擔憂」而產生,可能引發記憶力減退、無法集中注意力,或是容易沮喪或發怒等狀況;同時也可能出現,心悸胸悶、頭痛、肩頸酸痛、腸胃不舒服等身體不適之症狀。因此吳易澄建議,處理焦慮症狀,可以從分析壓力之所在,計畫良好的工作分配,把不必要自己操心的事情先卸下來,或是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因應各樣的責任負擔。於內放寬心胸、降低標準,培養對負面事務的涵容能力,以減少不必要的擔心。他說,運動更是一種便宜又有效的策略。必要的時候,精神科醫師才會開立抗焦慮劑抗焦慮劑、抗憂鬱劑或睡眠用藥來協助改善症狀。另外,心理諮商治療、生理回饋、放鬆練習,也都是可以並進的方式。

焦慮又失眠 恐患精神官能症

焦慮又失眠 恐患精神官能症#焦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壓力過大嗎?精神科醫師指出,精神疾病的病因與種類雖然很複雜,但決定精神疾病預後的最重要因素是未治療前時間的長度,也就是若能縮短有精神症狀到接受治療的期間,甚至能從前驅症狀就開始進行評估或治療,將會有最佳的治療效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表示,精神疾病是一種腦疾病且可以有效治療;最近因全球的經濟不景氣,無薪假人數大幅增加,民眾的生活壓力指數上升,連帶著心理的健康也受威脅。若能早期發現初期的症狀,如憂鬱、焦慮、相關身體症狀和失眠等,調整自己的生活態度與方式,就能避免相關精神官能症的產生。王仁邦說,臨床上的精神疾病可初分為兩大類,一為受較多體質因素影響的重大精神疾病,治療上以藥物治療為主,如精神分裂症與躁鬱症等,另一為因重大壓力事件所引起的精神官能症,治療上除了藥物治療外,另需輔以心理治療,如憂鬱症、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王仁邦強調,若你發現自己或身旁親友有早期的精神病症狀,從思考或知覺異常、自我感改變或人際關係改變,到已出現幻覺或妄想,或重大壓力事件後的精神科症狀,如憂鬱、焦慮、活動量減低和睡眠變差等,建議能即早尋求心理諮詢或精神科評估,早期發現並早期治療,將可讓疾病的預後變好。精神官能症的個案亦可在藥物與非藥物的治療方式下,恢復原有生活、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將個人苦難轉為對自己與旁人的學習。

壓力大急躁不安 玫瑰花飲有助淡定紓壓

壓力大急躁不安 玫瑰花飲有助淡定紓壓#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期台灣物價上漲,人民生活壓力漸大,部分公司更是因為業務緊縮造成大規模裁員,面臨這樣的打擊,上班族各個人心惶惶,擔憂工作不保、心情七上八下等,有些人甚至開始有注意力無法集中、急躁不安,甚至有萬念俱灰的絕望感,小心這是憂鬱症的徵兆。開業診所賴清旭中醫師表示,社會步調緊張、景氣不振、經濟壓力與憂鬱症的成長比例都有密切的關係,根據中醫臨床觀察,出現情緒低落、精神不振、不願與人互動、失眠、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等,都有可能是憂鬱症病患。賴清旭中醫師說,中醫上治療憂鬱症會從肝臟入手,並且兼治心脾,因為患者心情上的鬱悶,容易心火旺、對肝產生負擔,五臟六腑都會失調,造成更多疾病。賴清旭中醫師表示,中醫學上將憂鬱症大致分成三類,第一,肝氣鬱結型,過度壓抑情緒造成氣鬱,可用四逆散、加味逍遙散疏肝理氣,第二,心肝火旺型,容易有口乾舌燥、情緒不穩現象,可用清心蓮子飲等治療,第三,氣血不足型,患者容易失眠、頭暈、月經失調等,這時可用甘麥大棗湯、歸脾湯來治療。面對沉重的壓力,要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情呢?賴清旭中醫師表示,少吃油炸、高熱量的東西,因為憂鬱症的產生常常是因為心火旺、肝氣不順造成,賴清旭中醫師提供一個簡單的抗憂鬱方法,那就是泡玫瑰花飲,因為玫瑰花具有活血舒肝的功能,且香味上也大受一般民眾喜愛,能讓人心情舒暢;當然也可以透過適量的運動來發洩壓力,總之要盡量使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安神鎮定,度過這段不景氣的日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