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醫訊/護心飲食聰明吃

醫訊/護心飲食聰明吃#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加州大學醫學系教授歐寧胥博士曾創辦的改善心臟病計畫。這計畫其中有五個規定: 1. 飲食低脂、均衡、素食2. 每日半小時健走或運動3.日做半小時伸展運動、靜坐、放鬆、減壓4. 參加心理或情緒互助團體5. 禁菸。現在,國泰醫院特規劃「護心飲食聰明吃」講座。邀請國泰醫院賴秀怡營養師主講。名額有限,請事先報名,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護心飲食聰明吃時間:102年1月30日(三)下午14:00~15:00地點:國泰醫院(台北仁愛路4段280號)本館7樓視訊會議室洽詢:02-2708-2121轉1681、1682、1686

「心房顫動血壓計」 揪出中風危險因子

「心房顫動血壓計」 揪出中風危險因子#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每4個人就有一個患有高血壓,由於症狀不明顯,竟有高達四成患者渾然不覺,一發病就是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傷害心臟、腦部等重要器官。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兼台灣高血壓相關心臟疾病臨床試驗聯盟江福田教授表示,高血壓、心房顫動是造成中風的最主要危險因子,風險較一般人高出五倍以上,因此建議民眾養成定期監測血壓及心房顫動的好習慣,進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中風發病機率。台灣醫學研發出全球專利的「心房顫動血壓計」,量血壓的同時,還可精確的篩檢出病患是否患有心房顫動。根據BBC新聞報導,若65歲以上民眾使用心房顫動血壓計進行檢查,量血壓的同時,還可精確的篩檢出病患是否患有心房顫動,可大幅降低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造成的醫療支出。 不怕高血壓,就怕找不出高血壓患者,國內有健保給付之後,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比例已經高達9成;為了提升全民高血壓及心房顫動防治,宣導民眾主動透過篩檢,預防腦心血管疾病,醫界專家特此共同成立「腦心血管疾病防治雲端大聯盟」,期盼結合政府、醫界、企業等各界力量運用雲端技術,於全國廣佈雲端血壓量測站,共同推動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新竹縣衛生局表示,新竹民眾只要持「健康樂活卡」就可以免費測量血壓,並可測心房顫動,無須奔波往返醫院,只要在臨近生活圈即可自我檢測,已在竹北市、湖口鄉、新埔鎮、關西鄉、竹東鎮等鄉鎮市正式發行。量測站系統更會將每次量測的血壓狀況自動儲存於「個人健康管理平台」的私人帳號中,民眾不僅能在家上網查詢過去的檢測數值,長期追蹤;並與多家在地醫事機構的系統整合,持卡民眾於就診時,醫師更能直接透過電腦調閱血壓紀錄報表,以提供更妥適的診斷處方建議。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源表示,要讓台灣成為腦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重鎮,更想透過雲端血壓量測站,提升民眾對於高血壓及心房顫動的自知率,建立正確量測觀念,做到「量血壓、測房顫、顧心臟、防中風」健康四要訣,確實量測高血壓及心房顫動,才能預防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

先戒菸吧! 抽菸為罹患心病最危險因素

先戒菸吧! 抽菸為罹患心病最危險因素#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可別以為年輕或是身體上沒什麼異常,就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存在!由於國人飲食習慣越來越西化,又無長期運動的習慣,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病例越來越多,因而產生許多心血管疾病等問題。振興醫院外科部主任醫師張忠毅表示,現在年輕人的生活、飲食習慣都偏西化,罹患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年齡層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張忠毅說,心臟病發的症狀有很多,不是只會表現在心臟上。若是民眾有出現胸痛,特別是左胸;嘔吐和反胃症狀、頭痛;頸部跟手部有刺痛或是麻麻的感覺;手臂、下巴、頸部、背部痠痛,那都有可能是心臟病發的訊號。張忠毅進一步指出,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都是主因,尤其第一名危險的原因是抽菸,因此,要預防心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戒菸!一般來說,血壓要控制在120/80mmHg才算正常,若是患有糖尿病或心臟病的患者,則是要在130/80mmHg之間;高油脂有兩種指標,一種為三酸甘油脂,血液會呈現乳白色,另外一種就是膽固醇,超過200mg/dl就是高膽固醇,建議可多吃鮭魚、紅麴、麥片等食物降低;另外,空腹血糖如果大於126mg/dl、糖化血色素大於6.5%,就是有糖尿病,而我國65歲以上,每4位就有1人有糖尿病,顯現糖尿病已經是當前不可忽視的疾病;最後,肥胖也是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但減重不是快速瘦身就沒有問題,醫生建議每周減0.5公斤的速度,才是健康又能夠持續的方式。若是真的心臟病發作,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張忠毅說,心血管疾病不發作沒事,一發作就很危險,但很多潛在的風險,有時候不會看出有什麼異常,因此,定期檢查身體跟維持好的生活習慣,如運動、健康飲食等,才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的不二法門。

日抽2包菸 心臟病機率增6倍!

日抽2包菸 心臟病機率增6倍!#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菸品的危害一直是國人各項疾病的主因,男性每天吸2包菸者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為不吸菸者的6倍!每年因吸菸致死的人數高達一萬五千人,如果吸菸也列入人類的死因的話,它的排名會成為第二大死因。想戒菸的好朋友,二代戒菸服務上路後,可就近至住家附近的藥局接受諮詢,即日起台南市有11家社區藥局加入戒菸治療服務行列,由藥師提供衛教諮詢及給藥;透過社區藥局的便捷性、藥師的專業性及服務時間的彈性,提供戒菸者客製化諮詢與支持,大大地增加您戒菸的動力。每兩名吸菸者中就會有一名死於和吸菸有關的疾病,為了民眾的健康及提升優質的服務,未來期許增加更多能提供服務的藥局。二代戒菸服務與一代戒菸服務比較,除了門診就醫外,亦將住院、急診病患納入的服務範圍,增加便利性,戒菸用藥部分比照現行一般健保藥品,部分負擔最高為200元。

婦女偏頭痛 心臟病、中風第二主因!

婦女偏頭痛 心臟病、中風第二主因!#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婦女患有嚴重的偏頭痛且伴有視力障礙的人,可能會使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增加!但科學家們表示,比起偏頭痛的徵兆和隨著病情發展出的視力問題,包括閃光,高血壓仍是中風或心臟病發的大指標。一項具有15年意義的研究,追踪了27860名婦女,其中有1,435位有偏頭痛先兆,儘管以前就有表明偏頭痛會增加中風、心臟疾病一倍的風險,但從未被定為第二大因素。研究報告作者托比亞斯庫爾特博士表示,繼高血壓,偏頭痛先兆是第二個最強大引發中風、心臟疾病的誘因,會讓糖尿病、吸煙、肥胖或是家族早期心臟病史提前到來。庫爾特說,有偏頭痛先兆困擾的女性比沒有這困擾的女性,超過了3倍的風險;另外,由同一學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有偏頭痛先兆的女性,採用荷爾蒙避孕藥也可能產生血塊。

罹心病機率大 慢性腎臟病患高危險群

罹心病機率大 慢性腎臟病患高危險群#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且國內以及國外的研究都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合併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是心臟疾病的比率,比一般民眾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疾病的比率高出2至3倍。此外,心血管疾病更是慢性腎病變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如何早期診斷心臟病以及精確評估心臟功能,對於腎臟病患者的照顧是相當地重要。台南成大醫院心臟團隊臨床研究發現,傳統心臟超音波對於心臟功能的評估,仍然存在力有未逮之處;但利用亮點追蹤心臟超音波研究對慢性腎衰竭病患的心臟功能評估斷,與傳統心臟超音波的檢查比較,亮點追蹤心臟超音波可早期且精確地偵測心臟功能異常以及精準地評估病患心臟功能。成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嚴文表示,慢性腎臟病患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周邊血管和心衰竭等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都會比一般民眾高,所以對於心臟疾病的問題更是不容小覷,提醒慢性腎臟病患務必要更加注意。(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提供)

醫訊/常見的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有哪些

醫訊/常見的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有哪些#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部分兒童有先天性心臟病,該病症的種類和症狀有哪些?要如何治療與保養,這是許多這種家長所關心的問題。為此,台大醫院總院企劃管理室兒醫組特規劃家庭資源中心兒童健康講座,這場次主題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將邀請陳俊安醫師主講,本活動設有2歲以上幼兒臨托服務。名額有限,需先預約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時間:102年1月15日(二)下午14:00~14:5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兒醫大樓(台北中山南路8號) B1 第1會議室洽詢:家庭資源中心 02-2312 3456轉70172

每周吃藍莓、草莓 可降低心臟病風險?

每周吃藍莓、草莓 可降低心臟病風險?#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研究人員聲稱,吃草莓和藍莓,一年四季都可以避免心臟病發作!新的研究表明,夏季每天吃水果,減少風險的心臟發作的婦女多達三分之一。這些發現來自一項正在進行只涉及女性護士的研究,但也可能適用於男性。專家認為,主要原因可能來自高含量的黃酮類化合物的漿果,有打擊動脈阻塞的好處。類黃酮是在植物以及茶和紅葡萄酒中,發現的抗氧化物化合物,可以防止各種各樣的疾病,包括心髒病,高血壓,癌症和老年癡呆症。93600位女性參與最新護士健康研究II,一個主要調查美國婦女健康的論文出版;對25至42歲的婦女進行健康監測超過18年,也完成關於她們飲食的問卷調查。在這份研究中,有405起心臟疾病的紀錄;而結果顯示每周至少吃三次草莓和藍莓的婦女比每個月只吃一次甚至不吃得婦女,心臟攻擊的風險降低了有32%,即使婦人吃了其他富含水果、蔬菜的飲食,但沒有草莓跟藍莓,還是有機會受到心臟疾病攻擊。在波士頓的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之一,李家祥博士表示,女性每週吃藍莓和草莓,可以很容易地被吸收,簡單的飲食變化對預防效果可能有很重大影響,這也刊登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科學家相信,這個保護作用可能與花青素,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可以幫助打開動脈和對抗積聚的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上有關係。也有參與這項研究的東英吉大學營養師利卡西迪表示,即使在早期的年齡,多吃這些水果,在以後的生活中也可能會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但科學家們考慮其他風險因素,如年齡,血壓,體重,缺乏運動,吸煙,咖啡因和酒精,及家族病史,可能都會影響結果。英國心臟基金會的高級營養師維多利亞•泰勒說,這項研究發現,飲食中富含紅色和紫色的水果,如藍莓,黑莓和草莓,和年輕以及中年婦女減少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有關連。然而,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理解為什麼水果和健康心臟的關聯,但每天都攝取五份各式各樣的水果與蔬菜,已經很明顯得顯示了是種健康的生活飲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