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健康美麗均兼顧 乳癌病友新選擇

健康美麗均兼顧 乳癌病友新選擇#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久前,四十多歲的吳女士在右胸內側發現有硬塊,馬上至門診求診,發現已是第二期的初期乳癌。在與醫師團隊評估溝通後,接受了醫院最近引進的整型式乳房保留手術。手術治療後至今未有其他不適症狀出現,且傷口小而不明顯,外觀也無太大的改變。對於這個手術,吳小姐與先生皆覺得非常滿意。嘉義基督教醫院謝閔傑醫師指出,乳癌一直是婦女好發癌症中的首位,然而只要早期發現並治療,乳癌並非不治之症。尤其近年來乳癌有年輕化趨勢,乳癌病人在得知需要接受乳房切除手術時,常常對身體與心理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尤其是年輕女性擔心成為「少奶奶」,難以接受乳房切除,身體外觀的殘缺所產生的心理問題,有時更甚於身體表象的損傷,在健康與美麗之間的拉鋸戰,經常對患者產生相當大的壓力。因此,一個整體的乳癌治療,應包括外觀上的重建與生理及心理上的復健。傳統的乳癌治療仍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針對罹癌乳腺的處理,不外乎全部切除或局部切除,全世界的乳癌手術主流,都是在將癌細胞切除乾淨。由於手術後經常引起手術部位凹陷變形以及乳頭因拉扯而移位,大大降低了乳房的美觀,日後在手術部位產生血清腫塊兒也成造成局部紅腫不適。而歐美早在十多年前開始發展整型式乳房保留手術,手術強調「開乾淨」與「開漂亮」同等重要。 謝閔傑醫師同時也表示,婦女朋友平日還是要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減少攝取精緻且高油脂食物,多吃水果及深綠色蔬菜等,都能降低乳癌發生的機會。最好在生理期後一個星期做乳房自我檢查,若發現有任何異狀應儘早至醫院接受乳房專科醫師檢查。

乳癌發生率增高 防癌從日常生活著手

乳癌發生率增高 防癌從日常生活著手#乳癌

國內乳癌發生率在民國92年為每10萬人中有41人罹患,但到95年已經躍升到每10萬人中有50人,在短短3年之內,1年發病人數從4千3百人,快速飆到6千8百人之多,所以稍有不慎,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乳癌殺手下的另一個受害者,阮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陳香吟其實若能從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著手,人人都可掌握防癌保乳的秘訣。阮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陳香吟表示,除定期自我檢查和接受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之外,首先從最簡單的飲食方面著手,近年來,世界各地學者的研究證實,肥胖、體重增加都有可能導致乳癌,特別是更年期後的體重增加,除身材不保,更增添潛在隱憂。陳香吟主任說,如何「吃」非常重要,如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增加攝取五榖類、豆類、蔬果及水果,添加一些抗氧化劑如維他命C、E、維他命A,使用橄欖油取代奶油;不用高熱烹煮、油炸、醃製食物。慎選海鮮食物,魚類食物含較少量的動物性脂肪,有益健康,深海魚類是較好的選擇,少吃罐頭食物或用塑膠製品盛裝的食物;食用保健食物、菇類食物;及具胡蘿蔔素食物亦可多吃。陳香吟主任也提醒日常生活應勤加運動、少喝酒、不使用染髮劑。盡量讓心情放輕鬆,不能有太多、太大的工作壓力,不宜服用減肥藥減肥,及避免接觸殺蟲劑、工業用品、農藥等污染物或致癌物。

年輕乳癌患者積極治療 有望圓媽媽夢

年輕乳癌患者積極治療 有望圓媽媽夢#乳癌

台灣的乳癌患者平均發病年齡層較歐美國家低約十多歲,且不乏尚未結婚的年輕女性,因此面對尚未停經就罹患乳癌的壓力,使得許多尚未生育或仍想繼續生育的女性備感打擊。醫師表示,乳癌疾病的治癒率高,如能積極使用荷爾蒙藥物,年輕乳癌患者仍有機會一圓媽媽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歐陽賦醫師表示,乳癌因其分子特性差異明顯,因此在治療上,除了開刀、放射性治療等一般性治療外,也須考量腫瘤發現的期別、患者是否已停經、以及腫瘤本身的分子特性等來評估如何搭配治療。但化療藥物會造成卵巢功能喪失,因此在臨床上就遇到許多尚未生育甚至尚未結婚的年輕的乳癌患者,面對可能因治療而喪失生育能力始終耿耿於懷,甚至產生心理負面的影響。歐陽賦醫師說,根據目前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停經前婦女如使用傳統的荷爾蒙藥物泰莫西芬治療,約三至四成有效。若無效則會轉換使用新荷爾蒙藥物(簡稱AIs),AIs藥物分為類固醇類,如:諾曼癌素;以及非類固醇類,如:安美達錠、復乳納膜衣錠。新荷爾蒙藥物治療患者須已停經或暫時性透過藥物抑制卵巢功能就能發揮療效。因此醫師鼓勵年輕患者不妨可積極透過分子生物鑑定,以確認是否不需使用化療藥物治療而保留生育能力。此外,類固醇類能改善泰莫西芬對於子宮內膜增生與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副作用。歐陽賦醫師提醒,不過孕婦及哺乳中的婦女不適用此類藥物,且部分AIs藥物有骨質疏鬆、關節疼痛甚至骨折等副作用,因此醫師還是會依患者狀況去選擇治療方法。乳癌並非絕症,患者要能勇敢面對疾病積極接受治療,多參與相關支持團體的活動,大家互相加油打氣,恢復健康的那天定能快快到來。

早期乳癌難察覺 乳房攝影保健康

早期乳癌難察覺 乳房攝影保健康#乳癌

女性十大癌症中乳癌發生率排名占第一位,每年造成全球46萬名婦女死亡,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有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臺北市各區健康服務中心運用多元行銷宣導癌症篩檢服務,於社區、機關、職場、學校等定點設站辦理乳癌篩檢活動,接受市民網路報名、電話預約、傳真及親臨現場等服務,松山區100年共6,318人做乳房攝影檢查,篩檢後發現疑似陽性個案有432人,經進一步衛教複診,追蹤後確診為乳癌個案有24人。早期乳癌因癌細胞侷限在乳腺管內,未侵犯其他組織,摸不到腫塊,臨床也沒症狀,只靠自我檢查、醫師觸診很難察覺發現,乳房攝影下可清晰顯示微小的乳房組織鈣化點,憑此診斷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九成。部份婦女因為害怕乳房攝影過程造成不適或疼痛而拒絕受檢,其實進行乳房攝影時,壓緊乳房是要幫助固定乳房位置以獲得清晰的影像,讓腫塊無所遁形,並能降低輻射量,目前新型乳房攝影儀造成的不適感亦已大幅降低,婦女朋友只要忍受3秒鐘的不適感換來乳房的健康,還是值得。另外,婦女月經來前一週乳房較腫脹,建議不要受檢以免不適。檢查結果異常的婦女朋友,勿因自覺健康或害怕被診斷為乳癌而不去就醫,應儘速至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以免延誤病情,錯失早期發現診治的黃金時間。臺北市衛生局為關心市民健康,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舉辦「首次四癌篩檢 刮刮樂拿獎金」活動,凡設籍臺北市且首次參加免費癌症篩檢的市民,請大家把握此項福利政策;另為便捷市民癌症篩檢服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開放預約癌症篩檢網站網址http://screening.health.gov.tw/,民眾可線上申辦癌症篩檢預約服務或利用電話預約。

飲食西化、生活不正常 乳癌患者增多

飲食西化、生活不正常 乳癌患者增多#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97年乳癌發生人數逾八千人,發生率位居所有女性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則位居第四位,平均每天就有22人罹患乳癌、4.2人又因為乳癌而劃下生命句點。為了幫助乳癌病友勇敢積極面對病魔,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特別於2008年舉辦「給生命一個機會 夢想婚紗派對」,邀請10位罹患三陰性乳癌(ER-、PR-、HER2-)的病友重新披上婚紗化身為新娘與伴娘,在丈夫與親友的陪伴下,許下心願並互相承諾未來3年要給生命一個機會,除了積極治療,更要勇敢逐夢,讓生命精采無憾。日前4位來自全台灣北、中、東、離島的新娘、伴娘代表,一齊約在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打開心願箱,並在全國近200餘位乳癌病友團體代表的見證下,一起分享3年來她們勇敢追夢、圓夢的幸福。 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病友團體是政府的第一線夥伴,感謝所有病友對於乳癌預防所投注的心力。聖馬爾定醫院副院長廖學志則表示,在健康的路上,有些人跌倒了就無法再爬起。然而,在場的所有乳癌病友不僅沒有自怨自艾,更發揮自己的力量幫助其他病友,這樣無私的精神相當令人敬佩。此外,他也期待看到病友團體能不斷茁壯,藉由病友的現身說法,更能鼓勵大家踴躍接受乳房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 三陰性乳癌(ER-、PR-、HER2-)患者約佔所有乳癌患者的15%。因三陰性乳癌在目前的治療上預後較差,而且容易復發、病情惡化速度快,因此對於這些病友來說,面對生命的未知數,心理的恐懼與不安更是不在話下。儘管如此,活動當天到場的四位病友卻讓大家看到了生命的韌性,她們積極配合治療、樂觀以對,在她們身上完全看不到生病的影子。 隨著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日漸西化,台灣的乳癌患者已越來越多、且有年齡層下降的趨勢。聖馬爾定醫院乳癌防治中心主任莊茂德呼籲民眾,多數的乳癌患者都太晚就醫,可見目前台灣女性朋友乳房健康意識太低。莊主任指出,越早期的乳癌存活率越高,第一期乳癌的存活率高達80%,而零期乳癌甚至可接近百分之百的存活率。因此,女性朋友應更愛惜自己的身體,落實乳房健康三步曲,若發現有任何腫塊或異狀,應立即就醫。乳房X光攝影可偵測出零期或第一期乳癌,目前政府針對45至69歲或40至44歲且二等親內曾患有乳癌者的婦女,每兩年可進行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

乳癌病友「慢活」體會人生 分享抗癌歷程

乳癌病友「慢活」體會人生 分享抗癌歷程#乳癌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在民國97年的時候,曾經舉辦「給生命一個機會──夢想婚紗派對」,邀請10位三陰性乳癌的病友重披婚紗,而且在丈夫與親友的陪伴下許下心願,並承諾未來三年要勇敢逐夢。昨天(19)有4位病友來到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除了打開心願箱外,分享這4年來的故事外,還鼓勵更多的癌友能夠樂觀面對生命。聖馬爾定醫院乳癌防治中心主任莊茂德表示,目前三陰性乳癌約佔所有乳癌患者的15%,而且三年內容易復發、病情惡化快速,對於癌友來說,要克服病魔的恐懼,並且還要勇敢圓夢,實在非常不容易。根據台灣癌症防治網的衛教文章指出,所謂三陰性型乳癌,是指ER陰性、PR陰性,及HER2也呈現陰性的腫瘤。ER、PR、HER2是癌症檢測中的分子標記,代表雖然檢測出乳癌,但是沒有出現ER、PR、HER2等分子標記。該文章也表示,三陰性型乳癌有許多不一樣的特點,像是容易發生在40歲以下的病患、乳癌細胞的分化常呈現惡性,且復發的機會較其他類型的乳癌為高,腦部轉移的比例也高,進而導致死亡率也較高;而三陰性型乳癌復發的風險在初次治療後的1到3年內為最高,之後則會降到與其他類型乳癌差不多的地步。三軍總醫院癌友黃秀嫻4年前被驗出罹患零期乳癌,她感到非常震驚,但是經過先生和親友的鼓勵下,重新檢視過去的生活,發現到過去汲汲營營的生活,失去太多享受親情與生活樂趣。所以她許下希望親朋好友都健康快樂,及每周看一本好書的心願。而這三年來,在先生的呵護與照顧下,逐漸體驗「慢活」人生,常常跟先生一起閱讀、牽手在林間散步,感受到心靈的富有。

乳房自我檢查最佳時間! 經後1週

乳房自我檢查最佳時間! 經後1週#乳癌

乳癌是女性國人罹患率相當高的疾病之一,發生率甚至曾經高居全亞洲第二,為讓女性朋友提早發現以及早治療,各大醫療院所、癌症防治基金會等都教導自我檢查的方式。而署立桃園醫院外科主任周佳正建議,女性朋友可把握經期後1週內的時間,趁洗澡時以順時鐘方向觸摸乳房,提早發現治療的痊癒率愈高。由於乳房在經期後1週內的血液荷爾蒙較低,觸摸時與平常相比下較不會有疼痛不適感,因此主任周佳正建議女性朋友們,把握月經過後的1週,在洗澡用沐浴乳突抹身體時,也順便以順時鐘方向觸摸兩邊乳房,檢查是否有異常硬塊,抑或是觀察乳房的大小是否有不正常的改變等,至於停經婦女則每個月固定一天做自我檢查,一旦察覺不對勁最好盡快就醫。根據台灣癌症防治網的衛教文章中,提醒家族曾有乳癌病史的女性朋友要特別小心,尤其以媽媽、姐妹等直系血親的遺傳率更高,以及包括未曾生育或超過30歲生第一胎者、初經在11歲以下或55歲後才停經者、高脂肪飲食者、有酗酒惡習者、曾數度發現良性乳房腫瘤者,與一邊曾患乳癌者都是患乳癌的高危險群。而近年來隨著全球醫術的進步,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第一期乳癌的存活率已超過8成,且根據癌症防治網的資訊提及,乳癌10年的存活率也有6成以上。國民健康局也呼籲民眾,一定要做好定期自我檢查的動作,才能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恐怖的四大癌症!定期篩檢不能少

恐怖的四大癌症!定期篩檢不能少#乳癌

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張光恩醫師指出,根據國健局統計資料,近十年來台灣男性口腔癌發生率每十萬人口增加13.1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每十萬人口增加 9.3人,女性乳癌發生率每十萬人增加18.8人,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則因為子宮頸抹片篩檢的推行,每十萬人口減少15.3人。而口腔癌、大腸直腸癌、乳癌與子宮頸癌這四大癌症的發生人數,佔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33.3%,四大癌症的死亡人數,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22.5%。國內外文獻顯示,針對高風險族群每三年做口腔黏膜篩檢,可以降低43%口腔癌死亡率;每兩年或每年做糞便篩檢,可分別降低18%與33%大腸直腸癌死亡率;每兩年做乳房攝影,可降低21%至34%乳癌死亡率;每三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至90%子宮頸癌死亡率。張光恩醫師說,造成癌症的原因包括先天遺傳傾向與後天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等。同時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的人,因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民眾的 123 倍。因此,建議每兩年做一次口腔黏膜篩檢。子宮頸癌主要跟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而HPV是經由性行為傳染。因此,建議有性行為三年後的女性,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篩檢。乳癌的好發年齡在40歲至60歲間,乳癌與先天遺傳傾向有關,若家族有乳癌病史的女性,建議從40歲開始,每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大腸直腸的發生與高油脂低纖維飲食、家族史、年齡等因素有關。大腸直腸癌的病人90%在50歲以上,因此,建議年滿50歲的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