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把關肉品安全 北市衛生局持續檢驗肉品

把關肉品安全 北市衛生局持續檢驗肉品#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前日(13日)公布38件肉品(16件牛肉、15件豬肉、3件鴨肉、4件鵝肉)檢驗乙型受體素類動物用藥,結果均為未檢出,連同該局101年3月28日、4月3日及4月10日已公布之117件,共公布155肉品檢驗結果。衛生局表示,配合行政院衛生署擴大執行市售肉品乙型受體素監測計畫,前往本市傳統市場、餐廳、超市、量販店、進口商等,進行肉品抽驗並送交該局檢驗室檢驗7項乙型受體素(clenbuterol、salbutamol、terbutaline、ractopamine、zilpaterol、cimaterol及tulobuterol)。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7。

乳房硬塊80%非乳癌 定期檢查除憂慮

乳房硬塊80%非乳癌 定期檢查除憂慮#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年輕女性因乳房出現硬塊而擔心到吃不下、睡不著。一些上班族或媽媽們,閒暇還會抽空去做SPA按摩,卻在美容小姐按摩下赫然發現胸部有乳房硬塊,因而心慌意亂地前往求診。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湯雅涵醫師表示,其實,發現乳房腫塊不用過度擔心,因為80%的乳房腫塊並不是乳癌。最常見的是纖維囊腫,常見於三、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其次是較常發生在青春期或二十到二十五歲的年輕女性身上纖維腺瘤,腫瘤大小從豆子大到橘子樣大小不等,有時會不止出現一個,觸摸時有圓形、平滑、堅實的特性,類似大理石的質感且會移動,但絕大部分無壓痛感。纖維囊腫的特徵是兩側都有,會有悶痛、壓痛及脹痛感,尤其是月經來前症狀會更加嚴重,腫塊也曾變大,摸起來感覺輪廓清楚,微微可動,一般會認為是荷爾蒙失調造成,有些婦女在月經來前二個星期,就會發現乳房腫脹,且摸到一些疼痛的硬塊,但在月經來時,硬塊又會自動消失。年輕女性和青少女罹患乳房硬塊,被診斷為纖維腺瘤的機會約佔百分之九十,然而百分之六十被診斷的「囊腫」會自然消失。纖維腺瘤是乳房常見良性腫瘤,在臨床上,都是單側單發性,少數是兩側多發性,最常被發現在乳房外側上方的位置,其生長緩慢,直徑大約在五公分以下,多在青春後期會自然消失。此外,有一般俗稱「囊泡」或「水泡」的乳房囊腫,是屬於多發性的,大部分觸摸起來有疼痛的感覺,觸摸感覺上類似海綿。            雖然「纖維腺瘤」以及「囊腫」是青春期女性最常見、可以觸摸的硬塊,但隨著月經週期的變化或者個體的發育成熟,有四分之一的纖維腺瘤會變小,而一半左右的乳房囊腫會消失。其餘良性的乳房硬塊,包括有因乳頭感染而形成的乳房膿瘍、脂肪瘤、外傷所導致的血腫。無論如何,定期的乳房自我觸摸檢查是很重要的,對於無法確定診斷的乳房硬塊,除了定期追蹤檢查之外,針吸細胞學檢查以及乳房硬塊切片組織病理檢查,是最直截了當而安心的乳房腫瘤檢查方法之一。

別輕忽早期乳癌 輔助性治療有效降低復發率!

別輕忽早期乳癌 輔助性治療有效降低復發率!#乳癌

依據統計,97年約有8130人被檢查出罹患乳癌,再加上約10%的原位癌病患,約有9000名乳癌患者,跟96年相比,約成長了5%~7%,是成長很快的一項癌症。乳癌的發生原因早期被認為跟遺傳有關,然而事實上,遺傳卻佔不到發生的10%,目前看來,跟環境、飲食習慣反而有著密切的關係。每種癌症的形成都是累積許多突變所引發的,高脂肪飲食及酒精、經常性作息不正常、熬夜、未曾生育、早期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等,都可能導致乳癌發生。另外,荷爾蒙的影響也已被證實是有絕對關聯,通常月經來的早及停的晚的女性,因受荷爾蒙影響的時間比較長,也是好發乳癌的高危險群之一。此外,現代人高脂肪性的飲食方式,導致體內脂肪比過多,也是誘發乳癌發生的可能因素之一。高雄榮總一般外科醫師葉名焮表示,乳癌的治療會依據腫瘤分期、細胞種類及病患本身條件去選擇最佳組合。腫瘤分期是依據TNM系統;細胞種類則是使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分類,依據「荷爾蒙受體(ER/PR)」、「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以及「KI67分裂係數指標」分成四類: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的管狀B型(luminal B)、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管狀A型(luminal A)、荷爾蒙受體陰性、HER-2陽性型、以及兩者皆為陰性的三陰型,這種分型是從2001年才被大量使用,在臨床上可用以評估病人的預後,同時可針對細胞的特性提供最有效的治療選擇,通常管狀A型對化療效果不好、荷爾蒙效果較好,三陰型則對化學治療的反應較明顯,而HER-2陽性者則建議加做標靶治療;此外,病人本身的條件也是選擇治療方式時需要考慮進去的,例如年紀小於40歲的年輕病患預後會較差,通常會建議使用化學治療,總括上述,臨床醫師會依據患者本身的條件、期別(一~四期)、四個類型等三項因子替病人量身訂作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葉名焮醫師說明,治療乳癌的方式有五種,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放療跟手術是針對腫瘤本身的局部處理,而其他三種則是屬於全身系統性的治療方式。乳癌未發生轉移的病人,在經手術完全切除病灶及清理淋巴後,若未再接受任何治療者,約有1/3的病人會復發,明顯指出術後輔助性治療的重要性。追溯至1980年代,德國在臨床試驗中發現,動物體內大於一公分的腫瘤每天會產生約100,000個癌細胞,並釋放到血液中隨著循環系統到處流竄,並進入組織中形成微小性轉移,依據這項理論,代表罹患乳癌不能只當成局部問題處理,必須針對整個系統做治療,避免微小性轉移再次造成復發狀況,術後加做輔助性治療絕對有其必要性。輔助性治療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化學治療,目前常用於乳癌的化療藥物包括小紅莓(Adriamycin)及紫杉醇(Taxane),經研究證實,開完刀後使用小紅莓混和其他藥物進行治療,年輕者可下降約38%的死亡率,年紀較長者則可下降25%,通常臨床醫師會選擇小紅莓跟紫杉醇搭配使用,一般是先進行四次小紅莓(Adriamycin)後再接續使用四次紫杉醇。若腫瘤細胞上荷爾蒙受體表現為陽性者,則可考慮選擇荷爾蒙治療,而泰莫西芬(Tamoxifen)就是荷爾蒙治療藥物的始祖,是目前世界上治療乳癌使用最多的藥物。近幾年逐漸發展出新型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Is),也是荷爾蒙治療的藥物,包括諾曼癌素(Exemestane)、安美達錠(Anastrozole)、復乳納膜衣錠(Letrozole)三種,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抑制荷爾蒙效果可達99%,副作用也降低很多。有研究指出,連續使用泰莫西芬五年,可降低7%的復發率,而AIs藥物能更有效的避免復發危險,下降可達20%。不過在使用荷爾蒙藥物需特別注意副作用,長期使用泰莫西芬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而AIs的藥物則可能會出現骨頭痠痛及關節疼痛的副作用,都須多加留意,若已有骨質疏鬆的病患,則可選擇諾曼癌素(Exemestane)這種類固醇型態的藥物。葉名焮醫師叮嚀,雖然遺傳導致的乳癌病患僅占10%左右,但家族三等親之內有兩個以上在停經之前得到卵巢癌或乳癌者,或是家族中有一位男性乳癌患者,都屬於高危險族群,需定期接受乳房篩檢,此外,葉醫師特別澄清,多數人認為胸部大的女性較容易得到乳癌的觀念並不正確,嚴格來說應該是乳腺密度較濃密者得到的機率可能較高。對於已罹癌的婦女,葉醫師也提醒,輔助性治療已被證實可以有效降低乳癌的復發率,所以不要受限於健保給付的標準,若經濟條件允許,建議可以跟臨床醫師討論使用自費輔助性治療的必要性,以降低未來復發的可能,千萬別忽略早期乳癌輔助性治療的重要性。

別輕忽早期乳癌 輔助性治療有效降低復發率!

別輕忽早期乳癌 輔助性治療有效降低復發率!#乳癌

乳癌的發生原因早期被認為跟遺傳有關,然而事實上遺傳佔不到發生的10%,目前看來,跟環境、飲食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高脂肪飲食及酒精、經常性作息不正常、月經來的早及停的晚的女性等都是好發乳癌的高危險群之一。高雄榮總一般外科醫師葉名焮醫師說明,治療乳癌的方式有五種,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放療跟手術是針對腫瘤本身的局部處理,而其他三種則是屬於全身系統性的治療方式。乳癌未發生轉移的病人,在經手術完全切除病灶及清理淋巴後,若未再接受任何治療,約有1/3的病人會復發,明顯指出術後輔助性治療的重要性。輔助性治療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化學治療,目前常用於乳癌的化療藥物包括小紅莓及紫杉醇。經研究證實,開完刀後使用小紅莓混和其他藥物進行治療,年輕者可下降約38%的死亡率,年紀較長者則可下降25%。若腫瘤細胞上荷爾蒙受體表現為陽性者,則可考慮選擇荷爾蒙治療,而荷爾蒙治療中的泰莫西芬,是目前世界上治療乳癌使用最多的藥物。近幾年逐漸發展出新型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Is),包括諾曼癌素、安美達錠、復乳納膜衣錠三種。抑制荷爾蒙效果可達99%,有研究指出,連續使用泰莫西芬五年,可降低7%的復發率。不過在使用荷爾蒙藥物需特別注意副作用,長期使用泰莫西芬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而AIs的藥物則可能會出現骨頭痠痛及關節疼痛的副作用,都須多加留意,若已有骨質疏鬆的病患,則可選擇諾曼癌素這種類固醇型態的藥物。葉醫師特別澄清,多數人認為胸部大的女性較容易得到乳癌的觀念並不正確,嚴格來說應該是乳腺密度較濃密者得到的機率可能較高。對於已罹癌的婦女,葉醫師也提醒,輔助性治療已被證實可以有效降低乳癌的復發率,建議可以跟臨床醫師討論使用自費輔助性治療的必要性,以降低未來復發的可能,千萬別忽略早期乳癌治療的重要性。

早發現治癒力高 基市推乳房攝影車

早發現治癒力高 基市推乳房攝影車#乳癌

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乳癌已經超過子宮頸癌成為最高病變,而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較歐美國家早,年齡約在45~54歲之間。由於許多婦女礙於傳統觀念不好意思就醫,造成病情延誤,因此,基隆市衛生局不斷透過宣導,鼓勵45歲至69歲婦女婦女每2年做一次乳房影像檢查,希望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預防效果。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在文安里民會堂協請耕莘醫院乳房攝影巡迴車,邀約年滿45歲以上及兩年未進行乳房影像檢查之婦女免費參加一般來說比較敏感的人、檢查過程有些不舒服,但是很多婦女都沒感覺,只有少數婦女會有疼痛感,攝影工作人員態度和善,衛教說明清楚,因緊靠儀器有點不舒服,但是可以忍受,只要10分鐘護婦女上半身,配合技術員及放輕鬆心情。至於何時做乳房X光攝影是最適宜的?女性在月經週期的第5~13天較適合進行乳房攝影。因為女性荷爾蒙的刺激會影響乳房的緻密度,降低診斷準確性。同時,乳房X光攝影必須壓緊乳房才能取得清晰之影像,而壓迫乳房攝影的過程會讓婦女感到不適,為減少疼痛與不適感,應儘量避開乳房腫漲期間做檢查。基隆市衛生所提醒每一位女性朋友,追求幸福人生應隨時注意警覺自己身體的變化,讓我們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而多一份保障。此外,國民健康局目前提供40~44歲二等親內罹患乳癌、以及45~69歲婦女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希望能透過早期發現。

女性好發乳癌 南市推乳癌免費篩檢

女性好發乳癌 南市推乳癌免費篩檢#乳癌

乳癌每年造成全球46萬名婦女死亡,台灣每天亦有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且每天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再忙都請抽空力行關心自己的健康,不論妳是上班族或家庭主婦,政府呼籲婦女們「相揪」來做乳癌檢查。萬一檢查出檢查出異常時切勿驚惶,一定要到醫院再做詳細的確診與治療,才能及時處理自身的健康問題,保護自己也照顧家庭。乳癌是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頭號殺手,研究顯示45歲以上婦女朋友藉由「乳房攝影」可有效偵測早期乳癌、及時治療,據統計台南市45-69歲婦女約有20萬人從未接受過篩檢,女性市民佔市人口數66.6%,受檢比率偏低;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婦女站出來一起打擊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防止憾事一再發生!現政府補助對象為:45~69歲及40~44歲曾有乳癌家族史(二親等的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姐妹) 婦女提供每2年1次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服務,歡迎熟女們電洽醫院或衛生所預約檢查,不要錯過政府的這項健康利多權益。目前台南市有11家醫院通過衛生署的「乳房X光攝影醫療機構認證」。協助檢查的醫院有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永康奇美、柳營奇美、署立臺南醫院、臺南市立醫院、台南新樓、麻豆新樓、郭綜合、署立新營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奇美佳里醫院,均提供乳房攝影服務;加上3台乳房攝影X光車巡迴全市37區服務,採用新型數位式乳房攝影儀,影像解析度高、減少交通往返,並有女性放射師隨車服務,只要攜帶健保卡,檢查免費,場次名額有限採預約制,民眾可以把握機會向就近衛生所預約報名。

改善乳癌手術後遺症 精準切除淋巴結

改善乳癌手術後遺症 精準切除淋巴結#乳癌

國內每年約有近五萬名乳癌患者,過去因擔心乳癌轉移到腋下淋巴結,乳癌手術時會一併切除腋下大部分淋巴結,過度摘除淋巴結的結果,造成患者術後手臂痛、麻、水腫甚至肢體障礙,造成開刀側手臂舉不高,類似五十肩的狀況,雖藉由復健可以改善,但效果通常不如預期。阮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馬士雅主任表示,利用核子醫學科前哨淋巴結攝影技術,應用於乳癌患者切除淋巴結時,幫助醫師於手術時,精確的找到要摘除的淋巴結,改善手術後遺症。目前臨床的研究已經證實,乳癌癌細胞的散佈方式是有先後順序的,癌細胞會先由原發腫瘤處沿著淋巴引流路徑進入淋巴循環,接著進入第一個淋巴結(即所謂的前哨淋巴結),然後再擴散到下游的淋巴結。所以前哨淋巴結是腫瘤細胞是最有可能移轉的第一站,如果這第一個淋巴結沒有癌細胞轉移的現象,那麼下游的淋巴結亦不應該有癌細胞轉移的發生。  藉由此前哨淋巴結的定位技術,病理專家只需專注檢驗2~4個最具臨床意義的腋下淋巴結,相較於以往10~20個淋巴結地毯式的檢驗,他們可以更有時間來施行一些更具臨床指標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查,增加診斷腋下淋巴轉移的病理準確性。前哨淋巴結定位的技術除了藉由核醫的手持探頭,於開刀房時做精確的手術定位外,並可藉由伽瑪閃爍攝影機得到局部淋巴結引流的造影。檢查步驟上所先將適當大小的鎝─99m 標誌的膠體Phytate或Sulfur coloid注入病灶周圍(皮下注射),此膠體會經由淋巴循環進入前哨淋巴結,接著利用伽瑪閃爍攝影機得到造影定位,標示出含有放射性製劑膠體的淋巴結之相關位置(圖一與圖二)。就乳房病灶而言,可考慮環繞病灶一圈或是病灶上方之皮下組織注入膠體,另一方面藉由模擬手術時病人的擺位作造影,也可以增加手術時定位的精確性。腋下淋巴結清除是傳統手術治療乳癌的重要步驟,透過淋巴結的清除得知淋巴結轉移的程度,進而判斷期別及後續治療指標,但傳統淋巴結廓清手術有許多後遺症,如上臂淋巴水腫、感覺麻痺、手臂活動不適等。依「前哨淋巴結」的理論應用於乳癌患者,目的在於篩檢出不須做傳統腋下淋巴結廓清術的病人,一般適合早期乳癌的病人(腫瘤大小小於三公分),因其腫瘤較小且淋巴結轉移的情形較低,手術切除前哨淋巴結且經病理化驗證實無惡性轉移,即不需做傳統腋下淋巴結廓清手術,可降低術後後遺症發生。而當前哨淋巴結證實有轉移時才須施行淋巴結廓清手術。因此項技術用於預測乳癌淋巴轉移之正確性已被證實,因此已被國內外醫院採用作為治療早期乳癌之標準方式。

乳房磁振造影 讓早期乳癌無所遁形

乳房磁振造影 讓早期乳癌無所遁形#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論是乳房、或超音波檢查,或X光攝影的壓痛,常讓女性朋友望而卻步;而超音波的假陽性結果,常嚇得女性朋友徹夜難眠。磁振造影高度的乳癌檢測能力,不僅看得到,也抓得到組織證明異常。對於矽膠注射隆乳、或是不喜接受傳統乳房檢查(X光與超音波)的女性朋友們,提供一個乳癌檢測新方式,而這也是乳癌檢測新突破!乳房磁振造影導引下的細針定位及粗針穿刺切片術,讓早期乳癌無所遁形,為乳癌檢測跨入一個新境界。三軍總醫院婦女保健中心,去年年底就有一案例:一位年過60歲之婦女,年輕時,瞞著家人去作矽膠注射隆乳。近來,在右乳外上側有摸到硬塊,因不痛也無異狀,也就沒作進一步檢查。因社區推行國健局之乳癌篩檢,才去作乳房X光攝影;她的乳房X光攝影,就是呈現典型的矽膠注射後的樣子;此外,右乳影像上仍呈現局部區域不對稱,因此,建議加作超音波以確認是否有腫瘤。當然,超音波也因矽膠注射後之結疤塊阻擋音波穿透,無法深入判讀; 最明顯的徵狀僅發現有右外上方的摸到硬塊,因此建議再施行磁振造影檢查,而磁振造影結果卻顯示在右乳下方6點鐘位置,的確有一顆約1.6公分之腫塊,但離摸到的硬塊還差一點;對於此一腫塊,說服病人接受磁振造影導引下的粗針穿刺術(只有磁振造影才看的到),而切片後的病理結果顯示的,就是乳癌。三軍總醫院指出,雖然現行乳房X光攝影與乳房超音波作篩檢與追蹤,超過九成以上的乳癌是可被診斷,可是仍存在不盡理想的問題。尤其隆乳後的女性朋友,常會擔心乳房檢測的準確度問題。使用乳房攝影或超音波,因乳房植入物的阻擋或訊號影響,特別是曾接受過乳房矽膠注射的女性朋友,常會使醫師不容易判讀影像;而乳房磁振造影檢測,有較高之敏感度與陰性診斷率,且能針對植入物之影訊號過濾處理,能使隆乳女性做出清晰的透視影像,是做為追蹤乳房健康狀態的最佳工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