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80%乳癌可由觸摸發現 籲女性重視

80%乳癌可由觸摸發現 籲女性重視#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癌症為女性死亡排行榜第一名,乳癌及子宮頸癌一向排名在女性癌症的前5名,因應母親節即將到來,壢新醫院特舉辦乳癌與子宮頸癌疾病講座,壢新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達昌指出,80%乳癌可由觸摸發現,其中有60%的乳房腫瘤是由病人自己,或病患先生所發現,經乳房自我檢查發現乳癌的患者,腫瘤通常較小,治癒率較高,一般會建議婦女在生理期後一週內可以自行觸摸檢測,停經或更年期婦女則是每月固定一天。此外陳達昌主任表示,全球每年都有近50萬女性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並造成25萬女性死亡,在台灣,每年有4,908位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包含原位癌),發生率僅次於乳癌,平均每天增加13個新病例,面對如此可怕的疾病,女性朋友們更應該要定期檢查。而子宮頸癌預防方法則是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安全性行為、避免多重性伴侶、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及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陳達昌主任指出,其實子宮頸癌、乳癌可透過檢查並早期發現而提高治癒率,呼籲婦女們應定期檢查,培養預防保健的好觀念,才可以預防癌症找上門。

醫訊/關心婦女 乳房攝影車到點服務

醫訊/關心婦女 乳房攝影車到點服務#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年來因飲食西化等因素造成乳癌發展速度加速,台灣地區婦女癌症排行皆為第一,自100年起暖暖區衛生所備有乳房攝影車到點為民眾服務,截至101年4月30日至服務393位婦女,其中有34位需要再次追蹤。今〈101〉年暖暖衛生所與新店耕莘醫院結合,使用新的乳房攝影車,較醫院的疼痛度降低60%。歡迎今年還未接受乳房攝影婦女朋友一起來參加。近期乳房攝影車定點服務場次時間:101年5月20日 上午09:00-下午15:00地點:暖暖區衛生所(暖暖街281巷98號)對象:45~69歲婦女(56年次~32年次),2年做一次請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另為配合5月母親節活動,凡接受四大癌症篩檢者(乳房攝影、抹片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及口腔癌篩檢)皆可獲得精美禮物乙份。

乳癌新興手術 母女開過刀看不出來

乳癌新興手術 母女開過刀看不出來#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對母女無意中相偕接受乳房檢查,竟同時發現乳癌,隨後一起開完刀後,外表卻沒有影響,不說沒人察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崔玉珠說,這要歸功於乳房腫瘤微整形手術的興起,改變了外科醫師的觀念與技術。在新思維引領下,倘若術前預估乳房會變形,醫師便在事先進行整形規劃,讓腫瘤可以拿得乾淨,又能完整保留外觀。 林小姐母女發現乳癌的過程相當戲劇化。四十歲的她在洗澡時感覺有異,以為左乳硬塊起因於月經前的腫脹,決定觀察一段時間再說。不過先生認為應該儘早就醫,不斷催促她去檢查。在此之前,她每天上下班,住在附近五百公尺的媽媽,幫她打點所有忙不過來的事務。媽媽和先生是她一生最大的支柱,因此就醫時也陪同前往,安撫她忐忑不安的心。崔玉珠當時建議,既來之則安之,不妨母女一起做檢查。一週後回診,林小姐證實罹患第二期乳癌,媽媽右側乳房也有同樣結果。 在崔玉珠醫師詳細解說後,母女倆都能心平氣和的接受手術。事實證明,她們開刀後都保住了乳房,而且乳房沒有變形,外型和以前一樣。乳房腫瘤微整形手術唯一留下的痕跡,只有小小的傷口。 崔玉珠指出,乳癌已是國內女性的頭號殺手,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另一方面,乳癌本來在歐美比較多見,統計卻顯示,國內的死亡率有逐漸追上的隱憂。針對各項警訊,中老年婦女的乳房攝影篩檢已經上路,但婦女的警覺仍普遍不足。母親節送給媽媽的禮物,或可從關心健康開始,鼓勵她們每年檢查,及早發現問題。

女兒關心提醒 讓乳癌媽救回一命

女兒關心提醒 讓乳癌媽救回一命#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3歲的羅姓太太是一位全職的家庭主婦,平時對於自己的健康總是自覺非常硬朗,對於健康檢查或是癌症篩檢更是拒絕於千里之外,直到去年底,女兒在返家的路上發現社區裡有許多在做免費的「乳房篩檢」,羅太太在女兒鼓吹下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沒想到兩個星期後,檢查結果報告竟是乳房有異常。再次經醫師檢查後,好在罹患的是初期乳癌,羅太太在家人的陪伴鼓勵下積極接受手術及電療,才避免癌細胞繼續擴散,恢復健康身體,現在的她除了更關心自己,也提醒週遭親友要定期做健康檢查,更感謝女兒對他的關心,讓她能及早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救回一命。根據國民健康局公布99年死因統計,乳癌是全國所有癌症死因第四位,平均國人每天約有4.7人死於乳癌,臺中每天約有0.6人死於乳癌,100年衛生局透過乳房攝影篩檢約58424人,其中就有248人為確診乳癌患者。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凡是45至69歲的婦女、或40至44歲等二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應該每二年接受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才能及早預防、及早治療,遠離乳癌的威脅性。

乳房檢查融入舞蹈 喚起民眾重視乳癌

乳房檢查融入舞蹈 喚起民眾重視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4位之癌症,每年約有8,200名婦女罹患乳癌,1,700餘名婦女死於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極大。面對如此高發生率的事實與增加速度,顯示出乳癌防治宣導刻不容緩且不容忽視,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Y17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10樓青春舞道館,共同舉辦「粉紅運動.Care HER2~2012愛波舞后」活動,將乳房檢查重點融入舞蹈之中,並藉由律動放鬆肩頸、矯正駝背、強化乳房的發育與增加彈性,不但健胸、健身又健康,並邀請全台80位乳癌病友、省錢達人夫妻檔侯昌明、曾雅蘭等,一同喚起民眾對乳癌的重視。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由於分子生物學的進步,對於致病的基因變化,及預後的預測等都能更精準的掌握。賴基銘醫師特別提醒乳癌病友,即便是復發、轉移或晚期乳癌仍有機會長期存活,尤其是標把藥物的介入。所以,婦女一旦罹患乳癌,應尋求有科學根據的正統治療,勿輕信偏方,以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機,因此當罹患乳癌時,民眾一定要知道,(1)腫瘤大小(2)腫瘤惡性度(3)腫瘤分期(4)淋巴轉移情形(5)HER 2基因表現情形(6)雌激素接受體、黃體素接受體反應。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所謂HER 2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受體)陽性基因的病患,約佔乳癌病友的25%到30%,HER-2陽性的特性是癌細胞分裂速度快,若是早期乳癌的患者,手術切除後復發的機率較高。若是屬於晚期乳癌的患者,疾病發展的進程較快,需要積極謹慎治療。因此瞭解HER2的基因是陽性或陰性,對是否進一步接受標靶藥物,是一項重要的用藥參考指標。目前已有多元的乳癌治療方式,包括標靶治療,可以對抗HER2陽性乳癌,控制病情,增加乳癌存活率。而近10多年來,由於政府成功推動乳癌篩檢政策,讓更多病人得以在較早期就被診斷出來;加上乳癌新藥陸續問世,以及治療方式的改善,大大提升了乳癌病人的存活率,第一期乳癌5年存活率可高達95%,更有80%的病人可存活高過10年,零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更接近100%,因此他呼籲,各個年齡層的女性朋友,一定要有乳癌防治的觀念,並且要多留意自己乳房的變化,才能及早發現問題,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最後,賴基銘醫師也提出「12345 愛波行動守則」:1. 一個月必做一次乳房自我檢查  2. 雙峰要顧 Care HER2  3. 三不五時保持愉快好心情  4. 45歲以上開始接受乳房攝影檢查  5. 全民練五功,防癌真輕鬆(多蔬果、勤運動、避菸害、保體態、做篩檢),教大家遠離乳癌的威脅與侵害。*影片取自youtube

乳癌篩檢率 190位婦女可找到1名

乳癌篩檢率 190位婦女可找到1名#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4位之癌症,每年約有8200名婦女罹患乳癌,1700餘名婦女死於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極大。因乳房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證實最有效的篩檢工具。目前台灣乳癌患者早期發現(第2期以前被發現)的比率僅76.3%,相較美國的近九成為低,只要定期接受篩檢,就有助發現早期(第0期、第1期及第2期)乳癌,其5年存活率高達8成8以上,若未接受乳房篩檢服務,至發現為晚期,將使其5年存活率降至2到3成。根據國民健康局篩檢資料顯示,在45至69歲婦女中,每篩檢190位,就會找到1位乳癌患者,效益相當高。衛生署邱署長文達表示,早期發現不但預後較好,減少後續治療的痛苦及提高了民眾的生活品質,故提醒符合篩檢資格的婦女,務必記得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如果檢查結果有異常,更要接受進一步檢查,早期治療。針對近來學者憂心乳房攝影之偽陽性會造成婦女不必要的焦慮,導致不必要的檢查、治療和輻射暴露等,國民健康局邱局長淑媞表示,乳房攝影對於正確篩檢出未罹癌民眾的準確度高達九成,與其他篩檢工具相當,民眾可安心接受篩檢;此外,該儀器係屬特殊設計低能量的X光儀器,且近年攝影儀品質已有大幅改善,幅射劑量大幅減少,在嚴格執行品管之醫院檢查是十分安全的,若以十年內每二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而言,接受到的幅射劑量可說是微量,且在提供該項服務時,亦與放射線醫學會合作,針對參與提供篩檢服務之醫院、人員及設備等進行監測,嚴格監控品質,未合格者需定期更新改善,甚至停止其提供服務之資格,以維民眾健康,故民眾可放心接受檢查,以維自身健康權益。

乳癌年輕化 發生率較歐美年輕十歲

乳癌年輕化 發生率較歐美年輕十歲#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乳癌已經超過子宮頸癌為最高病變,並且是女性死亡率的第四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較早,約在45~54歲之間,高峰期為40~49歲,當女性發現罹患婦癌疾病時,往往影響的不只是病人本身,而是整個家庭,因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不斷宣導,鼓勵45歲以上、或40歲以上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應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影像檢查,希望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預防效果。康聯預防醫學婦女中心主任吳昭瑩醫師表示,導致乳癌的因素很多,包含:年齡、飲食、運動、基因遺傳、家族史、荷爾蒙、心理壓力等,而其中家族史以及荷爾蒙兩者致癌相對機率較高,因此提醒女性朋友一定要定期檢查乳房。每位婦女應定期自我檢查乳房,這雖然是最簡便的方法,但實際實行的婦女卻只有三分之一。由於很多小於1公分的乳癌常常容易被忽略,因此有必要透過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來進行影像診斷。吳昭瑩醫師指出,乳房X光攝影在歐美國家是廣為使用的乳癌篩檢工具之一,它對於偵測細微鈣化最敏感。根據統計,有20%的乳癌僅以細小鈣化來表現,而在零期癌中更佔50%以上,且幾乎無法用手觸摸得到。因此,透過乳房X光攝影篩檢,可早期偵測出觸摸不到的早期乳癌或可疑鈣化點。由於照攝過程中必須使用儀器壓緊乳房,才能照相,很多女性因為怕痛,多半都不願意檢查,或因受不了疼痛而中途放棄,相當可惜。由於參與國健局乳癌篩檢研究暨服務規劃,吳昭瑩醫師已把推動國健局乳房攝影檢查視為職志,一年來,吳醫師與團隊替570位符合資格的女性進行國健局乳攝,8位發現乳癌,原位癌比率為62.5%,乳癌偵測率為14/1000,比起歐美國家的2~10/1000,可說是不遑多讓。同樣身為女性,吳昭瑩醫師呼籲,女人一定要愛自己,並且從胸前開始。生活中養成多運動的習慣、避免太晚生育、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最後,養成定期乳房檢查的習慣,一起作挺胸美人!*乳癌偵測率 (Cancer Detection Rate): 為每一千個乳房攝影檢查中,所偵測到的乳癌個案數。(資料來源:康聯預防醫學)

關心媽媽健康 宜縣特增假日乳房檢查

關心媽媽健康 宜縣特增假日乳房檢查#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97年最新統計,乳癌仍高居十大癌症及女性好發癌症第1位,且近20年乳癌發生率成長達4.8倍,平均發生年齡為52.8歲,另全國每年新發生乳癌已超過8千人,平均一天約有22人發生乳癌,嚴重威協女性朋友的健康。正逢溫馨五月,且母親節將至,宜蘭縣政府衛生局協調縣內3家衛生署認證之乳房攝影醫院,特別在五月份加開假日時段,增加免費乳房攝影檢查服務,方便平日上班或忙碌的婦女媽媽們接受定期乳癌篩檢。定期乳房攝影檢查已證實可以發現早期乳癌,目前政府也提供45~69歲婦女或二親等血親,即祖母、外婆、母親、姊妹、女兒罹患乳癌之40~44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宜蘭縣政府衛生局自99年9月爭取中央補助乳房攝影巡迴車於各鄉鎮社區巡迴服務至去(100)年宜蘭縣共有1萬2千多位婦女接受該項篩檢,因此而發現乳癌48人並且及時治療,其中達81%被檢出屬於第二期以前的早期乳癌個案,顯示定期篩檢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減少死亡率,有助於婦女生命健康的維護,減少遺憾的發生。母親節來臨前夕,衛生局局長劉建廷真誠呼籲,提醒為人子女「愛媽媽,就從照顧媽媽的健康做起」只要電話預約安排,無須掛號,讓大家一起守護媽媽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