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台灣國際性乳癌研討會開跑!

台灣國際性乳癌研討會開跑!#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因乳癌篩檢的宣傳普及與全身治療的效果進步,所以台彎乳癌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台灣乳房醫學會與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共同舉辦「台北國際乳癌研討會暨第四屆國際乳癌手術研討會」,以期在降低乳癌死亡率的同時,也能在術後使乳房重建的更美,並且讓病人於術後的生活品質能夠提高。台灣乳房醫學會表示,乳癌的治療目標是讓病人活得久、活的好、活的美。在醫學日新月異的的進展,以及多科技團隊醫療服務的整合,大部分的病人已能達到上述的目標。因此本次大會所探討的主題將更著重於美的重建、健康促進以及個人化的醫療。台灣乳房醫學進一步解釋,不同於以往的會議主題,本次大會特別結合「第四屆國際乳房保留重建手術會議」,並邀請包括,德國、法國、比利時、日本、美國等多位國際專家與會。在亞洲族群,特別是華人乳癌方面,在九月二十一日的海峽兩岸乳癌研討會上將針對華人年輕「乳癌分子分類特有的分布狀態特性」、「年輕乳癌患者的治療策略」,以及針對華人常見中小型乳房在手術切除的適當安全邊界範圍選擇,「乳房保留重建手術」的選擇及「影像學檢查選擇」等相關的議題,也針對不同於西方國家乳癌的特點方面進行探討分析。美的重建,健康促進,與個人化的醫療是這次國際會議主要所探討的議題,規模盛大不僅顯示台灣之進步,更展現台灣醫學界致力於乳癌病患之生活品質與整體醫療系統的提升。

預防早期乳癌 35歲前適合超音波檢查

預防早期乳癌 35歲前適合超音波檢查#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女性子宮頸癌防治有成,多數婦女都願意接受子宮頸抹片,不過另一項好發於婦女身上的癌症-乳癌,預防性的乳房攝影檢查則乏人問津,許多婦女朋友檢查後則反應「好痛」,而不想再次接受篩檢,目前國民健康局推動45至69歲婦女每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乳房攝影對於早期乳癌的偵測是非常重要的,最大的功能在於偵測出不正常的鈣化,這是最早期乳房原位癌最大的表徵。為什麼政府仍是推動乳房攝影檢查而非超音波檢查呢?乳房攝影與乳房超音波為常見的兩種不同乳房影像學檢查,35歲以下年輕女性應該以超音波為優先,因乳房組織之相對密度較高,超音波對於腫塊之大小與形態、內容物質、血流變化較能能清楚的判讀;而50歲以上婦女較為適合乳房攝影,可以將乳房之全貌完整呈現於X片上,乳房之鈣化點之判讀較超音波為優。「女性乳癌」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16,較去年死亡率成長8%,為十大癌症死因成長第三名;目前最有效的篩檢方式即為結合乳房攝影與超音波影像,對早期乳癌的診斷率可高達90%以上。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主任陳秋芳呼籲45~69歲婦女拋開乳房攝影的尷尬與痛苦,2年定期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時,「坦胸露乳」是免不了的,但檢查間裡只有患者和女性操作員在場,隱密性高,讓婦女免去「走光」疑慮,婦女朋友快揪團一起去做檢查吧!

醫訊/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漸增 該注意?

醫訊/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漸增 該注意?#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4歲之間,且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衛生署也指出,乳癌對台灣婦女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因此亞東醫院特別辦理乳癌病友會,邀請腫瘤科暨血液科蕭吉晃主任、營養科欒家菁營養師、個管師及社工師分別就乳婦癌病友常見的疾病、營養、自我照護及心理調適等相關問題進行討論與分享,以協助病友們得到自我照護的相關知識並配合治療計畫完成治療。講座時間:101年8月22日(星期三)上午09:30~11:3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14樓第一教室講座洽詢:(02)7728-2176,詹小姐

台大教授研究室輕生 詳細原因待查

台大教授研究室輕生 詳細原因待查#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臺大醫院表示,一名臺灣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同時也是臺大醫院醫師林育誼,於本(8)日上午11時許,被發現陳屍在院內八樓研究室中,經搶救仍回天乏術。據了解,林育誼醫師的研究專長在於「抗老蛋白質研究」與「癌症致病機轉與標靶藥物抗藥性研究」。至於林育誼醫師的死亡原因,院方不願意公開說明,僅表示警方已介入處理中。林育誼醫師2008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歸國,2009年起任教於台灣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職等為助理教授,其研究結果甚至於2012年刊登在知名期刊《Nature》中。對此,臺大醫院表示,未獲得家屬授權說明林育誼醫師的死因,且此事件警方已經介入調查,臺灣大學也會協助家屬處理後續喪葬事宜。圖:台大醫院驚傳助理教授陳屍在院內研究室。(照片/資料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優活健康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衛生署自殺防治安心專線0800-788-995。

乳癌病友團體成立 以愛的力量站起來

乳癌病友團體成立 以愛的力量站起來#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給乳癌病友更多的支持力量!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與台中巿開懷協會、秀傳蘭心聯誼會,在今日成立乳癌病友會。現場透過癌友分享親身抗癌歷程,鼓勵大家勇敢面對、走出陰霾,讓新加入的乳癌成員忍不住感動落淚,直說要把這份悲傷化作愛的力量,傳遍世界各地。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表示,透過病友團體的支持,讓乳癌病友相互勉勵與打氣,也藉著姊妹情誼的關係,給癌友一起度過抗癌的路程。同時期盼所有的病患能夠在走出罹病之後,把經驗及心得分享給新加入的病患,更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走出去,將悲傷化為愛的力量。今年63歲的翁錦淑,99年發現自己罹患乳癌第二期後,一開始還無法接受自己的疾病,每天過著大哭、吃不下飯的痛苦生活,但想到二個兒子還小,及已截肢的先生時,勇敢的她最後選擇接受與面對,「我冷靜的告訴坐在輪椅上的先生,請他與我好好面對這件事,之後將他的生活起居安頓之後,我才安心的到醫院接受治療。」去年左邊乳房接受開刀治療,及八次化療、一次電療,接踵而來的副作用讓翁錦淑吃足苦頭,過程中靠著朋友及醫院的醫生、護士及志工幫忙,讓她好不容易才度過這個難關,想不到老天爺又和她開了玩笑,在今年年初無意中又發現右邊乳房有鈣化現象,原本想要放棄,兒子卻鼓勵她:「現在家裡只有你和我,你若不去面對,就剩我一個人了。」心疼兒子的她,到醫院做切片檢查,幸好結果為良性,終於才放下心中這顆大石頭。面對自己的疾病及親人過世,翁錦淑感謝乳癌協會的姊妹們,在最需要的時候伸出雙手支持及鼓勵,「因為有這個團體的支持,讓我認識更多朋友,不再像以前都必須獨自面對。」同時她更感恩醫院,讓每次的治療都像在家一樣,溫暖、沒有恐懼,有的是大家的呵護及愛的擁抱,給自己更有勇氣走下去。

婦女乳癌人數增 癌症篩檢早期發現

婦女乳癌人數增 癌症篩檢早期發現#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癌症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的頭號殺手,依衛生署最新公佈的100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分析,惡性腫瘤仍高居基隆市10大死因中第一位,基隆市因癌症死亡有733人。女性死於癌症占37.58%,其中乳癌占女性癌症死因14.8%僅次於肺癌18.4%,增加人數最多前4種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乳癌人及口腔癌。其中女性增加人數最多即是乳癌,可見乳癌防治對婦女健康相當重要。衛生署分析94~98年國人常見癌症5年存活率,以女性乳癌年存活率87.5%最高;在發現乳癌第0與第1期個案的5年存活率更高達97%。而乳癌篩檢上則有符合實證之篩檢工具-乳房X光攝影檢查,政府已將其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提供滿45至69歲婦女兩年一次免費檢查服務。100年基隆市45至69歲婦女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10599人,陽性個案1059人,經轉介後確診乳癌39人,乳癌偵測率為3.79%。101年基隆市衛生局為了提醒並鼓勵年滿45歲以上至69歲從未接受篩檢,並寄上關懷卡與生日卡,特別針對年滿45歲婦女送上生日祝福,並獻上健康小叮嚀;也針對從未接受過篩檢符合年齡的婦女送上關懷小叮嚀「空一點時間,多愛自己一點,疼惜自己,請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希望透過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儘早接受醫療減少病痛。今年截至6月底基隆市已篩檢6464人,其中第一次接受乳癌篩檢2909人,在上半年發現乳癌12人。基隆市除了衛生署基隆醫院、基隆市立醫院和基隆長庚醫院提供該項服務外,衛生局為了提供更便利性服務及方便上班族婦女就近接受篩檢,配合基隆市市闔家歡健康篩檢現場提供乳房攝影巡迴車到點服務,詳請可洽基隆市衛生局或各區衛生所及本市轄內衛生署基隆醫院、基隆市立醫院和基隆長庚醫院。

提防女性殺手乳癌 乳房自我檢查動手做

提防女性殺手乳癌 乳房自我檢查動手做#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統計排名中,乳癌成為最常見的女性癌症,發生率是第一名,死亡率第四名。在台灣,乳癌的好發年齡約在四十到五十歲之間,整整比美國年輕十歲,乳癌,已經成為女性的最大殺手。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陳碧芳醫師表示,乳癌最重要的臨床表徵是可觸摸到的乳房腫塊。但大部份的乳房腫塊是良性的,僅有部份為惡性。自我檢查摸到乳房腫塊,應進一步由醫師檢查,診斷是否為惡性乳房腫瘤。因為有許多婦女摸到腫瘤後,常因自覺沒有其它症狀而延誤就醫。一般女性應每月進行自我乳房檢查,最佳時機是在月經後一週內,若檢查時,摸到不明腫塊呈現堅硬、形狀不規則、邊界不清楚且固定在皮膚或胸壁上,皮膚凹陷並呈現橘皮狀,或是出現不正常分泌物、紅腫潰爛等,都要提高警覺,馬上至乳房中心就診。  另外自我檢查時,也要一併確認腋下、鎖骨上方及頸部淋巴結。只要發現有任何腫塊,要到大醫院接受包括乳房超音波、乳房 X 光攝影、細胞學檢查或組織切片,以確立診斷。即使真的罹患乳癌,接受乳房切除手術,但隨著乳房重建手術的進步,現在更能讓乳癌婦女重新恢復自信心,有下列手術:1.義乳植入法:將生理食鹽水袋做成的義乳植入體內,此種手術最簡單,術後恢復最快,但外觀較不自然且觸感較硬。2.自體組織移植法:用自體的肌肉及脂肪組織移植到乳房。3.闊背肌皮瓣:從背部肩胛骨下方切開,取出闊背肌(含肌肉及脂肪)轉移到胸部。4.橫向腹直肌皮瓣:取腹直肌(含腹部的脂肪及皮膚)轉移到患側乳房,由於腹部的脂肪較多,彈性自然,又可以消除腹部贅肉,是個不錯的選擇。5.自由皮瓣:通常以臀部或大腿的組織來重建乳房。取這兩個區域的脂肪、皮膚及肌肉組織,連同供應它們營養的血管也摘除與胸部附近的血管連接,以繼續維持營養供應。6.乳頭乳暈重建:等重建後的乳房穩定後才可以進行。陳碧芳醫師也提醒,歷經乳癌風暴後,病徵一側的手臂不可以抽血、量血壓及避免受傷,更不可以使用女性荷爾蒙。另外要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包含乳房檢查,肝臟、肺部、骨骼等身體檢查。

呼吸調控技術 治療乳癌患者成效高

呼吸調控技術 治療乳癌患者成效高#乳癌

民國98年國人十大癌症的發生率資料顯示,乳癌的發生率排名第一,而死亡率位居第四名,死亡率僅次於肝癌、肺癌與大腸癌,因此需要大力推行乳癌篩檢,在治療策略上已經有相當標準化的治療指引,通常需要一個乳癌團隊共同來治療病人。奇美醫學中心持續致力於治療品質的提升,因此放射腫瘤部積極推動多項對於病人有利的放射治療技術,其中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就是一例,主要用於治療乳癌或乳房原位癌患者。放射線治療是乳癌治療很重要的一環手術、化療與放射線治療為大部分乳癌病人所需的治療,有些病人還需要賀爾蒙治療或是標靶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可以明顯降低復發機率,無疑是乳癌治療很重要的一環,通常需要約六週的治療,一個禮拜治療五次,然而放射線治療不可避免地會照射到部分的肺臟、心臟或肝臟,而呼吸起伏所造成的照射誤差也是一個困擾的問題。有鑑於此,奇美醫學中心積極發展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多數用於乳癌或乳房原位癌的病人,目的是減少正常器官的照射劑量與提升治療腫瘤的精確度。何謂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主動式呼吸調控的英文叫做Active breathing control,簡稱為ABC,其原理相當簡單,就是請病人以口咬緊呼吸管並主動深吸氣,再由機器輔助病人閉氣而暫時無法吸吐氣,並在閉氣這段時間內進行放射線治療約20秒,休息數秒後再進行同樣的步驟,直到治療結束。主動式呼吸調控的優點有三點,其一在於減少呼吸起伏,以提升照射的精確度;其二在於增加肺臟的體積,以減少肺臟被照射的相對體積;其三在於使胸壁遠離心臟,以降低心臟被照射的劑量。不過也有其缺點,就是病人需花一些時間學習如何配合呼吸,而且治療時間會增加五到十分鐘。誰適合用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胸腹部腫瘤病人如乳癌或肺癌等、聽力正常能配合者、能以口咬緊呼吸管者、肺功能正常者及呼吸起伏明顯者。能否減低副作用?就客觀的照射劑量來看,肺臟與心臟確實接受比較低的劑量,理論上能減低這兩部位副作用的發生率,至於皮膚的副作用是否減少則有待更多的臨床觀察。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的成果分析奇美醫學中心於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期間接受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的病人中,有29位是乳癌或乳房原位癌病人,乳房或胸壁的位移明顯減少,平均在3毫米以下,肺臟放射線劑量減少了13.6%,心臟劑量也減少了80%。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既可以提升治療腫瘤的精確度,也可以減低正常器官的放射線照射劑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治療安全性與治療品質,對於乳癌或乳房原位癌患者而言,的確是一大福音!文/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 林佳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