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

”硬胃癌”好發年輕女性 胃鏡檢查不可懶

”硬胃癌”好發年輕女性 胃鏡檢查不可懶#淋巴癌

一位38歲女士,15年前因胃痛而照過胃鏡。後來,她也常有上腹不適的情形,但她只是去藥房或診所拿胃藥吃,比較好就不理它了!最近兩個月來,她除了上腹悶痛外也覺得容易腹脹,於是去藥局買胃藥服用,但此次服藥後症狀並無改善,加上最近明顯消瘦,因此就到該院腸胃科求診。經醫師詢問病史,她表示近來一直感覺腹脹沒有胃口,但是沒有吞嚥困難、沒有解黑便、沒有抽煙及喝酒,沒有接受過手術,也沒有胃癌、大腸癌的家族史,理學檢查腹部有些脹氣,但是沒有明顯的壓痛和腫塊,叩擊有腹水,但下肢沒有水腫。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 - 許丁壬醫師建議患者接受胃鏡檢查,檢查發現胃內腔變小且無法灌氣使胃內腔擴大,胃皺襞變粗形成巨大皺襞、胃粘膜潮紅且有很多的淺潰瘍和糜爛存在,在高度懷疑胃癌下做了切片檢查,結果證實是腺癌。於是又安排腹部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腹水、胃壁明顯增厚、胃周圍有一些腫大的淋巴結,但肝臟、骨骼沒有轉移,其罹患的是胃癌中較少見的硬胃癌,因為無法開刀,患者只能接受化學治療和荷爾蒙治療。許丁壬醫師指出,硬胃癌是胃癌中較少見的,臨床上此症好發於女性,特別是年輕女性,因此有些學者認為硬胃癌內之女性賀爾蒙接受器較一般胃癌的陽性率高,所以發生在年輕女性的機率也較高。這類胃癌進行速率很快,往往一發現時多半已蔓延全胃,轉移至淋巴腺或發生癌性腹水,手術可切除率很低,所以預後很差。胃癌的診斷方法以胃鏡檢查為最準確,準確率達95%,但是硬胃癌的內視鏡觀察,並非如一般胃癌的大型鼓出腫瘤或深陷潰瘍,通常只可看到粘膜變色、巨大皺襞或者胃部膨脹不良,沒有看到明顯的潰瘍和腫瘤而沒有做切片檢查,所以有時候即使接受胃鏡檢查也會被誤診。一般而言,對於有腹部不適的病患,若年齡超過40歲或年齡不滿40歲但合併有長期腹脹、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貧血等應接受胃鏡檢查,以排除胃癌之可能性。對於無症狀的人,若有胃癌發生之危險因子,例如有胃癌家族史,常吃醃漬食品,有喝酒、抽煙習慣的人,許丁壬醫師也建議做胃鏡檢查。如果民眾不想做胃鏡,則可改用口服鋇劑上消化道X光攝影檢查,但是對於較小的早期胃癌,有時X光不易看出。對於有疑問的病灶,宜進一步安排胃鏡及切片檢查。

胃癌手術後 口服抗癌藥物可延長存活率

胃癌手術後 口服抗癌藥物可延長存活率#淋巴癌

50出頭的王先生(化名)因上腹痛及解黑便來到急診,經內視鏡檢查發現竟然是胃癌,所幸身體其它部位經檢查後並無轉移跡象,經手術治療後,恢復順利。病理檢查顯示是二期胃癌,病患及家屬都詢問是否需要術後化學治療?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外科楊銘棋醫師表示,胃癌手術包含胃的切除與淋巴清除兩大部分,其中淋巴清除部分在國內常常做得不夠徹底,標準的淋巴清除範圍包含了胃週邊(第一級)及胃週邊較大血管(第二級)的淋巴清除,台北榮民總醫院吳秋文教授於2006年發表的前膽性研究報告指出,做到第二級淋巴清除病患的五年存活率為59.5%,明顯優於只做到第一級淋巴清除者的53.6%。至於術後是否要使用輔助性化學治療呢?楊銘棋醫師表示,2007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由日本多所醫學中心合作的前瞻性研究結果給了明確的答案,針對第二期及第三期的胃癌患者經第二級淋巴清除的胃切除手術後,一組給予口服化學藥物一年,另一組則未給予,結果三年存活率,有給口服抗癌藥物這一組是80.1%,未給予這一組則是70.1%,明顯有10%的差距。因此,楊銘棋醫師指出,對於絕大多數可手術的胃癌而言,第二級淋巴清除的胃切除手術再加上術後的輔助抗癌藥物治療是目前標準治療模式。

男性癌症預防及保健之道

男性癌症預防及保健之道#淋巴癌

健康第一大殺手莫過於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針對男性部份十大癌症死因,包括肝癌、肺癌、結腸直腸癌、胃癌、口腔癌等,光田綜合醫院腫瘤內科郭集慶醫師表示,其實男性癌症預防及保健是很容易的,大部份皆可預防或可做到早期篩檢大幅提昇治癒率。依統計,人類癌症的發生大約三分之一是因吸菸所致。郭集慶醫師表示,吸一口菸,除了吸入尼古丁,一氧化碳及刺激物外,至少也同時接觸到四十種以上致癌原。生物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和抽菸有密切關係癌症至少有以下這幾種:肺癌、咽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腎臟癌、胰臟癌、胃癌及子宮頸癌。其中五種目前就已名列男性十大癌症死因之內。抽二手菸和自己抽菸一樣有害,大家應戒菸及遠離菸害,就可減少三分之一的癌症發生男性也應避免嚼食檳榔,戒檳榔以後,每半年應接受完整的口腔及口咽檢查;檳榔的殺傷力很大。郭醫師建議,一旦有任何異樣應該接受切片檢查,因為早期口腔癌治癒率遠比延誤治療來得高,此外,男士們應避免飲酒過度,尤其是慢性B型或C型肝炎患者,因為酒精濃度高的酒可導致肝癌、口腔癌、咽喉癌及食道癌。離開菸、烈酒和檳榔後,日常飲食保健應儘量避免動物油、回鍋油、烤肉燒焦部份及醃製食品,對身體好的食物為蔬菜、水果、青菜、新鮮豆腐及魚肉可多攝取。減低精神上的壓力,多做運動也有助於預防癌症的發生。雖然男性不必接受「六分鐘護一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但郭醫師還是建議,需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像是胸腔X光檢查、尿液及糞便中的紅血球及潛血檢測、直腸指診、鼻咽鏡檢查都是輕鬆不具侵入性的檢查,應按年齡層及按個人會得癌之風險高低來定時完成。此外,正如女性每月應自我乳房檢查一樣,男性尤其是年輕者也應每月定期自我作睪丸檢查,一旦發現不同於過去的感覺經驗,就得提早看醫師,因為睪丸癌是可根治的癌症。 若每位男性都能做到上述注意事項,那麼健康是不會離您而去的。

認識治癒率高的甲狀腺癌

認識治癒率高的甲狀腺癌#淋巴癌

惡性腫瘤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所有癌症裡甲狀腺癌算是癒後較良好的,若是早期發現並治療得當,其治癒率極高。每年大約10萬人中有3.2~7.4人得到甲狀腺癌,一般女性比男性多2到4倍,而台灣甲狀腺惡性腫瘤每年約有700~2000人的發生率,所幸現代醫療的進步、診斷技術的提昇,使得甲狀腺癌的痊癒率提高,死亡率下降。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蘇劍秋指出大多數甲狀腺惡性腫瘤症狀是以頸部前腫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腫塊生長速度過快,或是頸部淋巴腺腫大來表現,若是腫塊過硬或吞嚥時腫塊活動少或不動,那麼惡性的機會就比較大。一般甲狀腺腫瘤檢查可用抽血檢查甲狀腺荷爾蒙及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或藉由甲狀腺超音波、甲狀腺核醫掃瞄、以及細針抽吸來分良、惡性。有些甲狀腺癌會和其他的甲狀腺疾病同時合併出現,而這樣會造成延遲治療的時機。最近幾週,有2位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患者同時發現有甲狀腺癌,然而這種比例並不高,約佔3%~10%左右;另有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有約4%~17%的機會合併有甲狀腺癌;橋本氏甲狀腺炎合併甲狀腺淋巴癌也有2%~4%;還有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也會有2%~11%的患者合併有甲狀腺癌,因此要特別小心的做好疾病的鑑別診斷。建議應至專科求診,安排適當的檢查,在下診斷前,一定要先能排除掉沒有惡性甲狀腺腫瘤的可能性,不要一直以為只是一般單純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甲狀腺良性腫瘤、甲狀腺發炎、或是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等等的良性甲狀腺疾病。若最後已經確定診斷為甲狀腺癌,那麼就需要手術治療。而甲狀腺癌的治療是以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為主,術後再輔以放射碘治療,追殺可能殘留或轉移的癌細胞,藉以提高甲狀腺癌的治癒率。最後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速率。大多數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經過適當的治療後可得到一般正常人的生活品質,而且預後良好,10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