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早發現、早治療 呼籲民眾定期健檢

早發現、早治療 呼籲民眾定期健檢#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就是癌症,其中婦女的子宮頸癌僅次於乳癌,也嚴重危害婦女的健康。研究發現,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6~9成子宮頸癌死亡率,其中子宮頸原位癌治癒率高達100%,足見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性,但卻仍有許多婦女沒有做定期檢查。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民眾不做定期檢查的原因,包含認為癌症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覺得身體沒有異樣,甚至是不敢檢查,但這都是錯誤的。呼籲民眾為了自己的健康,定期的健康檢查絕對不能忽視,以免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良機。

男性口腔癌快速增加 醫師籲時常自我檢查

男性口腔癌快速增加 醫師籲時常自我檢查#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衛生署公佈98年台灣地區口腔癌發生人數,已高達6480人,排名在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四位,但若進一步以不同年齡層來看、口腔癌卻是發生在中壯年(25~44歲)男性中的第一位,同時也是男性癌症中增加最快速的癌症。阮綜合醫院癌症中心梁錦榮主任表示,經由許多研究的顯示,慢性刺激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成因,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其它像吸菸、喝酒、過度陽光照射(唇癌)、不良口腔衛生、尖銳的蛀牙、殘根及製作不當或破損的補綴物(如假牙、牙套)在口腔內長時間的磨擦等,都可能會引起口腔癌的發生。梁錦榮指出,口腔癌在發生前,多數患者會先引起一些口腔黏膜的病變如白斑、紅斑、黏膜下纖維化、及疣狀增生等癌前期症狀,這些癌前病變都可以經由簡單的口腔篩檢達到早期發現的目的。國健局去年公佈,99年度全國232家醫療院所執行四大癌篩的成果,其中經由口腔篩檢發現了2608位癌前病變及1473位早期口腔癌患者,這些民眾因此獲得早期治療的機會,大幅提昇存活的機率。對於口腔癌的預防除了避免不良的口腔習慣及定期接受口腔篩檢外,梁錦榮提醒,可以經常性的進行口腔癌之自我檢查,睡前刷牙時面對鏡子照著口腔的各個部位,循序自我檢查(包括看跟摸),若發現有任何異狀,即應儘早到醫院做進一步的口腔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音樂撫慰病人心 盼走出病痛陰霾

音樂撫慰病人心 盼走出病痛陰霾#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鼓勵癌症病友,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7日舉辦慶端午音樂會,希望藉著吳鳳科技大學弦情民歌社,及南華大學學生的古箏表演,帶領癌症患者走出病痛陰霾。負責演奏古箏的林青頤在今年因母親癌症過世,當時受到醫院醫護與志工照顧,這次特地回到醫院用樂聲回饋大家。活動現場十分熱鬧,不但等候看診、領藥的民眾及阿公、阿嬤,都被優美的樂聲及熱鬧氣氛吸引而駐足觀賞,連坐著輪椅、吊著點滴的病患也被推到現場欣賞精彩的演出,陣陣音樂聲及掌聲,讓醫院大廳宛如音樂廳。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表示,為了讓癌症患者走出病痛陰霾,腫瘤中心每年都會舉辦關懷活動,期盼和病友年年相聚,並加強癌症知識宣導,同時藉由音樂讓每一位病患的身、心靈能夠得到更好的照顧。

女性乳房自我檢測 20歲就該開始

女性乳房自我檢測 20歲就該開始#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癌症雖然是嚴重疾病,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癌症仍是可以控制得宜。衛生署豐原醫院為25歲至44歲的女性朋友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測,總篩檢人數66人中約有7成良性發現,其中5位立即就醫檢查。乳房外科袁天民醫師呼籲,雖然年輕就是本錢,但切勿輕忽定期檢查的重要性,以免錯失早期發現的良機。袁天民表示,乳癌的發生目前並沒有確切的原因,其中包括遺傳基因、個人體質、女性荷爾蒙、環境因素、甚至情緒等等都可能影響,建議女性朋友20歲以上即可開始每個月自我檢查(月經乾淨後7~10天),35歲以上每年到醫院乳房外科做一次乳房檢查。國民健康局也建議45歲至69歲婦女,每二年可做一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豐原醫院表示,此次乳房篩檢,7成女性有良性發現,多為水泡或乳房纖維囊腫,一般良性腫瘤在乳房上可觸摸到大小不一的結節或是腫塊,觸摸時是柔軟且會滑動,經期時摸起來會較為堅挺,乳房疼痛較為明顯,常見於乳房兩側尤其是乳房外上方,但經期結束後症狀便會較為舒緩,乳房纖維囊腫屬於良性腫瘤,變成惡性的機會很少,一般定期追蹤即可。癌症資源中心個管師楊瑋婷表示,台灣乳癌患者雖好發年齡約在40歲至50歲之間,但40歲以下的女性朋友也不能忽視乳房健康的重要性。楊瑋婷指出,有乳癌家族史者(尤其母親、姊妹、女兒)、曾患一側乳癌者、患有其他種類的癌症者(如子宮內腺瘤癌、卵巢癌等)、喜好高脂肪食物者、從未哺乳或不孕之婦女、初經過早(10歲左右)或停經過晚(50歲以後)、大於35歲的初產婦、荷爾蒙異常者(如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製劑),經臨床統計罹癌機率比一般人高5~6倍,需要格外注意。袁天民呼籲,維護乳房健康從生活做起,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平時多運動,避免太晚生育,定期篩檢最為重要。早期乳癌外觀並無明顯異常,但乳房會有不痛性腫塊,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免費早期癌篩 六月起擴大實施

免費早期癌篩 六月起擴大實施#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隨著生活型態改變,高齡、肥胖人口增加,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有不斷攀升的趨勢。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所公佈的資料,99年癌症登記人數顯示,國人的癌症發生率已經達到平均每5分48秒就有人罹癌,大腸癌發生率亦隨之逐年提高,70至74歲長者大腸癌罹患率高達每10萬人中近260人。另外,「國民健康暨藥物濫用訪問調查」發現,原住民18歲以上男性嚼檳率為41.2%,為全國18歲以上男性嚼檳率的3倍,原住民青少年男性嚼檳率亦高達15.6%,顯示推廣「早期癌篩」仍有必要性。為推廣「早期癌篩」,國民健康局自102年6月1日起,擴大篩檢對象資格:一、大腸癌:調整為50至75歲,每2年1次免費篩檢(27至52年次,101年未做過糞便潛血檢查者)。二、口腔癌:擴大為18至29歲有嚼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免費篩檢(需備妥戶口名簿及健保卡到健保特約的牙科及耳鼻喉科接受檢查)。呼籲民眾為自己的健康著想,可以多加利用這些免費資源,有問題能及早檢出,及早治療。

醫訊/如何帶病生活

醫訊/如何帶病生活#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友常要面對死亡的威脅與恐懼、身體上的痛苦、治療副作用的變化、外形的改變、醫藥費的慢慢支出、家庭與家人的負擔。因此心理壓力也比常人容易大很多,可能會引發心神症狀或疾病。所以,癌症希望基金會特舉辦週末講座,主題為「如何帶病生活」,講師: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許禮安醫師。生病之後最辛苦的不外乎是面對家庭、工作失去控制力,因此,陪伴許多癌症家庭走過的許醫師將分享如何為情緒找一個出口,參加對象:癌症病友及家屬。報名方式:來電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如何帶病生活時間:102年5月25日(六)上午10:00~11:30地點:基金會高雄中心(高雄左營區翠峰路22號)洽詢:07-581 0661轉111

癌患飲食小巧思 應景甜粽補給無負擔

癌患飲食小巧思 應景甜粽補給無負擔#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往往因疾病纏身,吃這個也怕、吃那個也擔心,最後反而導致營養攝取不足!為了讓癌症病人輕鬆面對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期間飲食問題,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治療科教授飲食原則,營養師還分享如何在治療期間吃得好又兼顧營養,即使面對應景的端午節粽子,也能大飽口福又讓身體無負擔。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說,多數的癌症病患在看診時,最大的疑問就是飲食問題,尤其在接受完放、化療後,身體會出現許多副作用,使得食慾不振而導致營養不良。希望藉由營養師正確的飲食觀念,讓癌患也能吃得營養又提升免疫力,同時更要避免坊間秘方與不實地下電台販賣的藥物,才能避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王子南說,透過癌症營養治療,主要讓癌患在「積極治療期」時,能夠避免營養不足、減少體重流失、提高免疫力、降低治療副作用的傷害;「快速恢復」期主要能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補充癌症飲食配方、避免流失身體質量;「健康促進階段」主要讓病患維持理想體重、體重不足者可補充巿售醫療營養品。王子南表示,癌症患者常見營養問題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口乾、黏膜潰瘍等,平時除了攝取足夠的熱量、少量多餐、增加蛋白質等飲食原則,也可從各種症狀做飲食改善。平日飲用清淡、冰冷的飲料,食用酸味、鹹味較強的食物也可減輕噁心及嘔吐的症狀。為了應景的端午佳節,病患可自製紅豆水晶甜粽來補充不足的卡路里,材料包括西谷米150g、水120c.c.、粉飴30克、沙拉油1茶匙、砂糖1湯匙、紅豆餡、粽葉,西谷米加入水、粉飴、油及糖拌勻備用後,在粽葉光滑面塗上一層薄油,從中間約2/3處捲起成一漏斗狀,再放上一層西谷米,放上一小糰紅豆餡,再蓋上一層西谷米後包裹,將粽子放入沸水以中小火煮30分鐘後即可食用。 

裘莉切乳防癌 醫:基因正常還是可能罹乳癌

裘莉切乳防癌 醫:基因正常還是可能罹乳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好萊塢知名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因為發現自己有BRCA1基因突變,導致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大增,因此裘莉決定未雨綢繆,把傲人的雙峰切除掉,以防止未來罹患乳癌的可能性。但是這一切乳,切出了全球婦女對於乳癌的重視與省思,更有台灣媒體指出,裘莉切雙乳是震驚世界的一件大事。對此,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基因醫學科醫師黃建文表示,國內乳癌患者逐年上升,而且有年輕化的現象,安潔莉娜裘莉為「防患未然」,做了預防性雙乳切除的決定,對許多婦女無異是投了一顆震憾彈。  他說明,從許多的研究數據指出,乳癌/卵巢癌的形成與某些特殊基因突變有關,其中以BRCA1、BRCA2基因之關聯性最強,根據研究,約有5-10%乳癌/卵巢癌來自遺傳,家族性乳癌/卵巢癌患者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比一般婦女提早約十年,女性如有BRCA1基因突變,有80%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63%在70歲前會罹患卵巢癌;如具有BRCA2基因突變,有80%70歲前會罹患乳癌,男性也有5%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黃建文醫師指出,曾經有多位企業家夫人接受過BRCA1、BRCA2基因檢測,還好都顯示是陰性,但陰性並不代表未來不會罹患乳癌/卵巢癌,還是要定期接受早期的篩檢,對自己健康較有保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