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提升癌症日常照護 減輕治療副作用

提升癌症日常照護 減輕治療副作用#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的統計,癌症為國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癌症患者除了病痛的折磨外,還要忍受治療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掉髮、血球降低等,標靶藥物雖可減少這些副作用的發生率,卻也帶來皮膚乾燥、甲溝炎及痤瘡樣紅疹等狀況產生,若沒有妥善照顧,反而影響原有療程,嚴重時甚至中斷治療。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施盈逸醫師建議,可從日常照護開始做起,減少副作用發生的機會。癌症病患在使用化療及標靶藥物時,會因為本身的藥物機轉,抑制皮膚的表皮生長因子,產生皮膚乾裂、指甲變化及痤瘡樣紅疹等狀況,同時也會形成口腔黏膜炎的發生;其中,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會影響皮膚的修復能力,因而造成嚴重的感染。因此,建議病患在治療前可作一些預防及護理,以減少副作用發生。事實上,當醫師擬訂癌症治療計畫時,患者及家屬就應開始著手檢視日常使用產品,施盈逸建議慎選成份簡單、不含香料、酒精等水性保濕乳液及不含皂的清潔用品,以改善皮膚乾裂狀況、預防口乾、口腔粘膜炎及牙齦腫情況;牙膏及漱口水則可選擇保濕性高及避開含有酒精、薄荷等成分,避免刺激口腔使情況更為嚴重;此外,也可選擇抑制物質-P(Substance-P)作用的護理產品以減輕副作用的發生。施盈逸強調,由於物質-P與癌症治療後皮膚產生副作用問題密切相關,抑制物質-P可幫助減輕治療副作用的產生;根據歐洲臨床研究顯示,微量元素鋰具有抑制物質-P及抗發炎的作用,於皮膚局部使用時能減緩皮膚問題的發生,以及改善因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所引起的皮膚、指甲、口腔、陰道、頭皮等的副作用。許多癌症病患會因副作用帶來嚴重的不適感,因而中斷治療,其實是很可惜的。醫師呼籲患者在癌症治療的前、中、後期,應尋求正確的癌症照護觀念,且掌握治療的關鍵時機;在長期治療過程中,患者除了自身正向的心理建設外,也需家屬照顧與陪伴,讓病患在抗癌路上充滿信心以順利完成治療。 

抗癌三寶:聰明吃、健康重、規律運動

抗癌三寶:聰明吃、健康重、規律運動#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是全球首要的死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約有1270萬癌症新增患者,760萬死於癌症,如果沒有介入預防行動,預估2005到2015年間會有8400萬人死於癌症。 面對癌症威脅與日俱增,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聰明吃、健康重、規律運動這三招可以讓民眾遠離癌症找上門!肥胖除了是致癌因素外,對罹癌病友來說,更有可能增加其轉移與局部復發的風險;根據衛生署國健局2008年癌症登記報告數據顯示,大腸癌、子宮體癌、乳癌與腎癌,肥胖者罹癌相對危險性是正常體重者1.2-2.8倍。另外,美國癌症協會也指出,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肥胖與癌症復發是有關聯的,健康的體重不僅可以減少罹癌病友復發機率、降低疾病惡化,進而更能增加罹癌病友治療後康復與痊癒的機會。運動除了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空,減少腸道與致癌物的接觸外,因運動時肺部換氣量大幅增加,有助於小支氣管中致癌物的排出,因此,運動對罹癌的病友來說,更是重要。一般認為罹癌病友應該多休息、少活動,但完全不運動,是會降低病友對治療的忍受力,因為癌症病友在接受手術、化療、放射線等治療後,身體會很虛弱,若有適當的運動,除了可以促進體能,減少治療所帶來的疲倦不適,並可改善免疫能力,提高生活品質。2012世界抗癌聯盟(UICC)指出,人們若是能夠落實戒菸、維持健康身體質量指數(BMI)、改善飲食、增加體能活動,即可降低癌症發生率50%-85%;而改變生活型態不僅能有效降低癌症發生率,罹癌病友若能獲得足夠的身體活動、健康的飲食與體重,更能增加存活率、降低死亡率。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癌友確診後,可能會產生沮喪、疲勞、焦慮等負面情緒,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其改變生活習慣,進而讓生活品質下降,若沒有適時與適當地解決,都會影響病友的治療, 癌症是可預防的,預防癌症的方式,除了杜絕致癌因素、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的觀念宣導外,更重要的是全民的關注與身體力行! (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關懷癌症病患 愛心募髮減經濟負擔

關懷癌症病患 愛心募髮減經濟負擔#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癌症患者因為做化療而長不出頭髮,需要戴假髮出門,宜蘭縣扶輪社為響應「為癌友募髮」捐髮活動,由羅東西區扶輪社主辦,邀請宜蘭縣全體扶輪社送出愛心善款計新台幣九萬元整,捐助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作為假髮製作、保養及管理之相關費用,希望能加強提昇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讓傳遞愛與關懷的捐髮活動延續。現任國際扶輪3490地區羅東西區扶輪社社長謝漢池表示,響應宜蘭縣政府及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募集愛心人士捐贈之頭髮,扶輪社捐助愛心善款製作假髮,提供癌症病患使用,讓傳遞愛與關懷的捐髮活動能延續,本次結合宜蘭縣各區扶輪社捐助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計新台幣9萬元整,希望能減輕罹癌病患因治療過程中所產生掉髮而需購置假髮之經濟負擔。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駱李娟娟表示,宜蘭縣政府衛生局成立「頭髮銀行」後陸續有愛心民眾捐髮響應,協會將持續進行後續假髮製作、借用與管理,所製作完成之假髮將提供本縣癌症病友免費借用。有鑑於癌症危害國人健康日益嚴重,有效防堵癌症,應建立健康生活型態、養成規律運動並定期篩檢。目前政府已將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另外宜蘭縣政府增加胃癌篩檢,期望透過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病變經治療後獲得健康,因此呼籲民眾善用癌症篩檢資源,另癌症治療成功的因素,除了是否接受正規且完善的治療外,亦與心理的調適、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有關,已確定診斷罹癌的病友可加入相關癌症病友團體,透過支援服務及輔導,大家互相扶持、重新學習適應生活,提升生活品質。

避免癌症惡化 4癌篩檢提高治癒率

避免癌症惡化 4癌篩檢提高治癒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醫療院所雖然時常提倡癌症篩檢的重要,不過民眾的接受度仍然有待加強,根據衛生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自民國71年起,癌症躍升為國人十大死因頭號殺手,迄今已31年。每年有超過9435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平均每天有25人因為這四種癌症離世,呼籲民眾注意癌症篩檢的重要,避免癌症病情惡化。研究顯示,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子宮頸抹片可降低6~9成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乳房攝影可降低3成乳癌死亡率、發生率,糞便潛血檢查降低2~3成大腸癌死亡率,口腔黏膜篩檢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率,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目前政府提供符合篩檢資格民眾免費4項癌症篩檢有:新竹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早期接受治療,提高治癒率。子宮頸癌篩檢為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乳癌篩檢為45~69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大腸癌篩檢為50~69歲的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為口腔癌篩檢,凡是30歲以上且有嚼檳榔(含戒檳榔)或吸菸者,每2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如有任何疑問,請洽各區衛生所或各醫療院所。

為鼓勵癌症病患 醫院辦藝文活動

為鼓勵癌症病患 醫院辦藝文活動#癌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了能鼓勵癌症病友努力堅強對抗病魔,揮別癌症恐懼,建立情緒抒發管道童綜合醫院於5日上午舉辦「擁抱藝術、彩繪有望」藝文活動,希望癌友們能夠積極努力的面對人生的挑戰。此次展出的作品為二十九幅第四屆「彩繪希望」得獎作品,除了期待透過由癌友、親友及癌症照護團隊們創作,了解嚴正對生命的衝擊、體悟生命和健康的可貴以外,更希望能透過他們的畫作傳遞堅韌的生命力與勇氣,撫慰正在與癌奮戰的癌友們。癌症中心劉錦城主任表示,癌友及其家屬心情常陷於無助、哀傷之中,若能有相關的管道可輔助,對他們都會有所幫助,因此透過藝文活動讓他們可以從人生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尤其藝術作品表達出創作者深層的情感及對生命的詮釋,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了解生命的價值還可感受不同樣貌的美。劉錦城建議,癌症病友與家屬可透過藝術創作的表達、歌曲、日記書寫、舞蹈等多元藝術活動的嘗試,增進了解生命的意義,進而達到心靈療癒。

你快樂嗎?研究證實孤獨憂鬱易罹癌!

你快樂嗎?研究證實孤獨憂鬱易罹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孤獨,與癌症、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嗎?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發現,一項歷時僅8週的冥想方案能減低老人的孤獨感,且經過冥想技巧訓練的成人,血液中與癌症相關的因子大幅降低,此研究很可能證明,其實憂鬱與孤獨,與罹患疾病的相關性成正相關。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者以40名年齡介於55至85歲間的成人為研究對象。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正念冥想組或是沒進行冥想的對照組。參與者在實驗前後皆以孤獨量表評估。此外,研究者也在實驗前後搜集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以檢測基因表現和癌症水平。而進行冥想與進修訓練的對照組,孤獨感降低之後,血液中罹癌因子,明顯與未經冥想的對照組,來得低許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Michael Irwin表示,該研究雖屬小樣本,然而,為愈來愈多證實不同冥想技巧,包括太極和瑜伽能為我們帶來益處的研究再添上一筆令人振奮的結論。然而,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說,冥想、禪修等方式的確可以讓人心情平靜、情緒穩定,這些都是有相關研究明確指出的。從門診經驗來看,除了讓患者按時服藥接受治療外,他也會鼓勵患者做些能讓自己感到樂觀、正面的事,因每個人喜好不同,因此不僅僅是冥想,他更希望患者能參與團體活動與戶外運動,這都是簡單就能幫助改善情緒的好方式。

愛滋裝置藝術上街頭 同志遊行去汙名

愛滋裝置藝術上街頭 同志遊行去汙名#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27日舉辦的2012台北同志大遊行中,有著來自台灣各地甚至紐約、香港、日本的朋友,台灣露德關懷愛滋大隊的愛滋自由女神裝置藝術將隨著遊行隊伍,期待更多大眾與同志朋友把握機會獻上您的愛心,用萬枚愛心貼紙貼滿LOVE關懷愛滋行動裝置。露德協會表示,表達去汙名化的訴求,若是從事不安全性行為,任何人都可能染上愛滋。露德協會的「愛滋自由女神」裝置行動藝術,繼10月25日現身台北站前廣場,吸引現場數千名大眾以行動支持後,又於今(27)日前進「2012同志大遊行」,邀請不分族群的民眾,在愛滋藥盒堆成的「LOVE」裝置藝術上,貼上代表接納與支持的愛心貼紙,用愛讓帕斯堤走出病痛與歧視,並能繼續為社會貢獻所長。 露德協會在25日街頭活動中調查的210份問卷顯示,99%民眾願意支持感染愛滋的親友、83%民眾表達願意與感染者共事、97%民眾支持政府投入資源於愛滋防治,這些數據代表著關懷愛滋,已經是全民共識;但是問卷也顯示,34%民眾不知愛滋病已可透過雞尾酒療法有效控制病毒。露德協會代表指出,愛滋去污名化,應從愛滋教育著手。此次遊行呼籲的「去污名」,有兩層意義:第一是「愛滋並非特定族群專利」;第二是「自由與愛不分族群」,因此鼓勵更多人一起高喊:「Positive, We are Family-帕斯堤,我們是一家人」目前愛滋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為慢性疾病之一,其實,日常生活裡與帕斯堤一起求學、工作、用餐、從事休閒娛樂等,並不會有被感染的可能,期待社會大眾放下因恐懼而產生的對立與分類,關心帕斯堤朋友與家屬,用正確的認識來保護自己的健康。 

快篩發現癌症 早期治療掌控病情

快篩發現癌症 早期治療掌控病情#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永和耕莘醫院配合國民健康局推動四大癌症篩檢,於院內成立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大腸直腸癌的篩檢快速通關服務窗口,簡化民眾檢查流程,並於99年添購乳房攝影巡迴車,深入新北市各社區,方便婦女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成效頗豐。62歲的易揚淑因篩檢而發現大腸癌,但在她積極治療及持續追蹤之下,成功抗癌,擔任志工的她更將經驗分享給大眾。根據統計,永和耕莘醫院自100年1月到今年9月,針對無症狀民眾進行篩檢共計完成3萬8363件,其中發現癌前期病變有959人(大腸瘜肉556人、子宮頸癌前病變58人、口腔癌前病變345人),篩檢異常率為2.5%,經確診為癌症個案有96人(大腸癌21人、子宮頸癌23人、乳癌47人、口腔癌5人),佔篩檢個案數為千分之3,共計拯救959人生命。62歲的易揚淑就是癌症篩檢的受惠者,前年參加永和耕莘醫院的社區整合式篩檢,檢出糞便中有潛血反應,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結果找到2個小瘜肉,及時切除;第二年大腸鏡追蹤檢查又發現一顆瘜肉,今年七月時,連續第三年大腸鏡追蹤已無異常。讓她十分慶幸,雖目前癌症已痊癒,但她從此對癌症特別提高警覺,每年都做胸腔X光及腹腔超音波追蹤,以防癌細胞復發,斷絕瘜肉發展為癌症的機會。目前易揚淑不但在永和耕莘醫院社區護理室擔任志工,也在稅捐處及花博未來館當志工,生活非常充實,她經常與人分享抗癌的經驗,也鼓勵大家只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定期追蹤、就可以防範於未然,癌症不可怕!培養社區居民建立正確癌症預防知識及行為,每年辦理社區健康宣導活動達50場,培養更正確的保健觀,一同響應健康的生活哲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