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醫訊/癌症患者也要營養均衡 才有體力抗癌!

醫訊/癌症患者也要營養均衡 才有體力抗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均衡營養是每個人都需注意的事情,癌症病友更是不例外,且造成癌症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等常見的營養問題,,因此癌症病患必須要有足夠的營養,才能將身體狀況調整到較佳狀態。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因此亞東醫院特別邀請賴玉釧營養師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伴癌症病患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時間:8月10日(五) 上午10:00~11: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舊大樓B1化療室講座洽詢:(02)7728-1229

醫訊/癌症手術傷氣血 中醫可調理

醫訊/癌症手術傷氣血 中醫可調理#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的治療(惡性腫瘤)應是綜合性的治療,對於西醫必要性的手術、放射或化學治療不可以排斥。因為手術可以祛除有形惡性細胞等毒邪,防止惡性細胞發展擴散,但在手術祛除癌瘤時,同時也會傷了人體氣血,因此可透過中藥來調理氣血。中醫藥對於西醫的放射化學治療有增強療效及減少毒性作用,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中醫在治療過程中能提供的協助及調理方式,林口長庚特別邀請中醫部針傷科張子瑜中醫師主講「腫瘤與養生」,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講座時間:8/6(一)下午2:00~3:0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3樓癌症資源中心講座洽詢:(03)3281200轉3563、5132 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張文庠小姐

癌症病友樂當園丁 從中發現生命之美

癌症病友樂當園丁 從中發現生命之美#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台南新樓醫院重視癌症病友的生活品質,為了讓病友在罹癌後生活不打折,可以積極治療並樂在生活,院方透過癌症防治中心舉辦多元、豐富的活動,除了提供病友學習及成長的機會,並建立支持網絡、增加凝聚力,引導病友在活動過程中可以肯定自我。新樓醫院癌症防治中心此次舉辦病友成長團體「我的小花園」,特別安排至台南神學院舉行,校園環境相當優美,也邀請到台南社區大學植栽課程講師李武昌擔任講師。本次的課程主要是與病友共同分享,幸福是可以藉由學習而來,藉著植物栽培可以體會生命茁壯所需要的努力與用心,由重返大自然參與植栽的活動,讓病友們從戶外活動中增強免疫力、增加氧氣的吸收,啟發靈性、轉化情緒、促進互動、注入希望等療效,幫助病友接受病體現況,活在當下。此外,李武昌老師更將平日園藝成果,以影片的方式呈顯出植物生命力的表現,希望透過影片勉勵病友,一顆種子的一生是如此的美好、有意義,猶如人們一樣在大自然的環境中,雖然是如此渺小但是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唯有把握當下,發揮自己所長,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李武昌老師表示,一顆種子從發芽、成長與大自然環境間的互動,說明學習打開心門接受美好的事物,才能發現內心的感動,並在生活中找尋生命的意義。每次植栽的過程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可以學習及創造的,在植栽的實作過程每個病友親自抓起土壤,再將種子播下、期待發芽,與大自然都有更貼近的接觸。台南新樓醫院表示,癌症防治中心將會陸續於9月及11月份舉辦相關病友成長團體「生活美感與彩妝造型」與「音樂賞析」,歡迎病友共同參與。圖:新樓醫院癌症防治中心舉辦病友成長團體「我的小花園」。(照片/新樓醫院提供)

西方不健康生活方式 恐讓癌症人數增

西方不健康生活方式 恐讓癌症人數增#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癌症一直蟬聯於十大死因的榜首多年,這個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可怕病症,將會因為未來醫療更加發達,而被抑制嗎?恐怕不然!根據這項刊載於英國學術刊物《The Lancet Oncology》的研究結果,科學家於2008年開始由184個國家收集到的癌症統計數據。據數據顯示,按照情勢走,到了2030年,全球癌症確診病例將會增加75%。而在未開發或較貧困的國家,病例將增加超過90%。(照片/翻攝自BBC News)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預計,在未來20年,全球癌症患者人數將由2008年的1270萬人增加至2200萬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這個歸因於發展中國家愈來愈多人的生活方式,採取西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西化、愛好食用速食,導致嚴重的肥胖問題以及吸煙等原因。此外,研究更指出,在2008年,全球大約40%的癌症確診病例是來自高度開發的國家,但這些地區卻只有佔了全球15%左右的人口。更預測說,在南非、中國和印度等被列為開發中國家,到2030年癌症人數恐將上升78%。而包括撒哈拉以南在內的低度開發地區癌症人數則會增加93%。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人員更提到 :「癌症目前已是許多高度開發國家的主要死因,而未來數十年它將會成為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疾病和死亡主因。」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流感可以預防,愛滋病可以預防,肝炎可以預防,近視也可以預防,癌症也可以預防?許多人懷疑坊間健康食品的廣告預防癌症會不會陳義過高?基隆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顏士哲醫師說,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報告中特別強調30%~4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因為生活習慣緊張所造成的腸胃道癌症,則有3層預防策略,民眾可在癌症臨前先做預防策略。其實,所謂疾病的預防在於縝密的研究其發生機制,找出致病的因子(病毒、細菌、特殊的基因、易致病的環境因素、生活型態等等),從而打斷致病鏈,甚至消除根本原因,這樣一來疾病便被「預防」了。癌症之所以產生是經過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就發生因子而言,先天遺傳因子(易生病的體質,或者基因傾向)加上後天環境因子,是造成癌症的兩大因素。就多步驟致癌機制來說,由正常細胞到癌細胞會有前驅病灶的發生。大腸癌必須經過腺瘤階段,胃癌會經過萎縮性胃癌和腸樣化生的階段。了解了胃腸道癌症是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及自然病史,三種層次的預防策略為:初級預防-著重於評估危險因子,雖遺傳因子無法改變,然而後天的生活習慣如飲食、煙、酒、運動等因素皆可改變。此外慢性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病毒性肝炎)也是可改變因子、次級預防-包括一般大眾的篩檢和特定危險族群的篩檢。著重早期診斷和早期先制性治療,例如內視鏡切除腸道瘜肉,食道異常黏膜的燒灼處理、三級預防-確診後給予治療以預防復發,減少殘障。顏士哲醫師提醒民眾,癌症的研究於過去多著重早期發現和治療,而生活型態和環境因子研究卻不受重視 。台灣生活習慣的改變已造成胃腸道癌症與過去大大不同,今日的生活習慣終將成為明日癌症發生的基礎。所以初級預防將是未來預防癌症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佳防線;若民眾有關於肝膽腸胃方面的問題,可於門診時間諮詢及診療。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流感可以預防,愛滋病可以預防,肝炎可以預防,近視也可以預防,癌症也可以預防?許多人懷疑坊間健康食品的廣告預防癌症會不會陳義過高?基隆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顏士哲醫師說,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報告中特別強調30%~4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因為生活習慣緊張所造成的腸胃道癌症,則有3層預防策略,民眾可在癌症臨前先做預防策略。其實,所謂疾病的預防在於縝密的研究其發生機制,找出致病的因子(病毒、細菌、特殊的基因、易致病的環境因素、生活型態等等….),從而打斷致病鏈,甚至消除根本原因,這樣一來疾病便被「預防」了。癌症之所以產生是經過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就發生因子而言,先天遺傳因子(易生病的體質,或者基因傾向)加上後天環境因子,是造成癌症的兩大因素。就多步驟致癌機制來說,由正常細胞到癌細胞會有前驅病灶的發生。大腸癌必須經過腺瘤階段,胃癌會經過萎縮性胃癌和腸樣化生的階段。了解了胃腸道癌症是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及自然病史,三種層次的預防策略為:初級預防-著重於評估危險因子,雖遺傳因子無法改變,然而後天的生活習慣如飲食、煙、酒、運動等因素皆可改變。此外慢性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病毒性肝炎)也是可改變因子、次級預防-包括一般大眾的篩檢和特定危險族群的篩檢。著重早期診斷和早期先制性治療,例如內視鏡切除腸道瘜肉,食道異常黏膜的燒灼處理、三級預防-確診後給予治療以預防復發,減少殘障。顏士哲醫師提醒民眾,癌症的研究於過去多著重早期發現和治療,而生活型態和環境因子研究卻不受重視 。台灣生活習慣的改變已造成胃腸道癌症與過去大大不同,今日的生活習慣終將成為明日癌症發生的基礎。所以初級預防將是未來預防癌症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佳防線;若民眾有關於肝膽腸胃方面的問題,可於門診時間諮詢及診療。

88愛媽媽 一起接受免費癌篩

88愛媽媽 一起接受免費癌篩#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父親節將至,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特別在8月1日至8日,於13鄉鎮市辦理32場社區癌症篩檢活動、14家乳房攝影檢查醫院增開19個夜間及假日時段提供乳癌篩檢服務、535家四項癌症篩檢特約醫療院所擴大辦理癌症篩檢服務,請爸爸牽著媽媽的手,一起接受免費癌症篩檢。吳志揚縣長及縣府團隊提醒所有的父親,88節除了關心自身健康,也要守護牽手健康。桃園縣101年截至6月底約有24萬人次已接受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及大腸癌篩檢,經確診為癌症、癌前病變及大腸息肉者計854人。欲有效防治癌症,除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及養成規律運動外,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亦格外重要。呼籲民眾善用癌症篩檢資源,並特別提醒符合乳癌及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務必記得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及糞便潛血免疫法檢查,透過多重防護,家庭健康又幸福。龍潭鄉徐女士表示,之前接到衛生所打電話邀約接受乳癌篩檢,實在覺得很煩,心想又沒有不舒服、也沒任何徵狀,衛生所幹嘛一直打來。在衛生所不斷打電話邀約,勉強前往接受乳癌篩檢,結果竟是陽性;心想平常都身強體壯,也沒不舒服,不可能會是我。在家人鼓勵下,前往醫院確診,診斷為乳癌零期,手術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真的非常感謝龍潭衛生所不厭其煩的提醒。徐女士以自身經驗提醒大家,千萬別忘了參加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整合篩檢資源,於社區及醫療院所擴大辦理癌症篩檢活動,方便爸爸帶著媽媽一起接受篩檢服務,特別中壢天晟醫院、林口長庚、聖保祿醫院、壢新醫院、怡仁醫院等,還提供獎勵措施,千萬別錯過了!

戒除檳榔!癌症、疾病不上身

戒除檳榔!癌症、疾病不上身#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在台灣,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之一,因此南投縣衛生局輔導縣內7家醫院於社區或院內辦理戒檳班,自7月8日起連續4週,由醫院醫師、護理長等一起呼籲民眾戒除檳榔。 7月22日為戒檳課程中的第三次課程,家醫科劉泳輝醫師說明檳榔對人體健康的害處,並配合口腔癌患者開刀的圖片說明,藉此喚起已嚼食20多年檳榔個案強烈戒除意願,此外劉醫師及林護理長更安排「有獎徵答」,寓教於樂讓民眾搶答,現場劉醫師也爲學員進行口腔黏膜檢查,其中發現2-3位學員口腔內有白斑及紅斑,建議學員至醫院牙科或耳鼻喉科醫師做詳細追蹤檢查。 國民健康局也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證實檳榔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吸菸、嚼檳榔是導致口腔癌向上攀升的主因。醫學界已經證實,吸菸、嚼檳榔又喝酒不但會罹患口腔癌,也會連帶使得罹患食道癌、咽喉癌的機率大增,南投縣衛生局希望能藉由本次宣導活動,能喚起更多有嚼食檳榔的民眾能戒除檳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