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一定要開刀?癌症治療5大問

一定要開刀?癌症治療5大問#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Q1) 癌症一定要開刀嗎?每個罹癌患者都能開刀嗎?這是我常常被病人問到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有時並沒有標準答案,必須要依照病人罹癌的狀況、身體健康程度來判斷。手術是最有效切除癌細胞的方式。不過開刀只能針對散佈範圍不大、還能用手術切除的癌症。因為腫瘤如果體積已經夠大,會影響到器官功能,不論良性惡性,開刀是必要性治療,例如大腸癌、胃癌等,將器官局部感染的癌細胞切除後,器官就能慢慢地恢復正常運作。換做是淋巴癌、血癌,癌細胞布滿全身,又或者有些癌症,癌細胞已經像散彈槍一般擴散到肝臟或肺臟,那就不可能以開刀方式切除乾淨,就只能用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方式破壞癌細胞減緩擴散、惡化的速度;簡而言之,只要癌細胞影響的範圍越大,手術需要評估的項目與風險就越多。就算是癌細胞能局部切除,也不見得每個罹癌患者都能開刀,病患年齡越大這時身體狀況、體力負荷度就需仔細評估;慢性疾病越多越嚴重,身體狀況過差,例如有許多抽煙病人肺功能已經有些衰竭,這些都不見得能開刀。因為體況虛弱的癌症患者,上了麻藥後,心肺功能無法負擔,在手術台上就可能要急救,開刀治療比不開刀更糟。Q2) 手術後就能復原嗎?癌症手術後,通常只講穩不穩定、有沒有切除乾淨!越早期機率越高!但通常面對這類問題,醫生只能給一個醫學上統計的機率,但這數據對病人來說,並沒有絕對的意義,因為一旦發生在病人身上,就是百分之百了,因此只能全力讓自己恢復健康,真的不太需要去在意數值的高低,但或許接受事實、改變生活態度及妥善安排人生,是很多治療成功病友的共同想法。Q3) 在開刀前、有哪些事是病人、家屬要知道的?首先該知道的事:開刀一定有風險,但癌症開刀確實有其必要性,所以病人只能接受這個風險開刀,因此找到讓自己及家人放心的醫師,術前充分溝通,了解自己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手術),甚至尋求另一位專科醫師的第二意見,對自己的心理會有很大的幫助,但病況緊急時就無法考慮太多了。對家屬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給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多說一些正面鼓勵的話,並妥善照顧病人的起居生活,例如要請看護或家人輪值等。家屬也不要過度介入醫療,雖然很心急、很關心病人,但交由專業醫護團隊照顧往往會因為較有經驗,較安全;但適切提出自己的想法,相互尊重會、不要鑽牛角尖比較好。生病沒有開心的,讓整個過程比較平順是比較好的想法!而腹部手術後的照顧、進食,則要循序漸進,依每個不同手術而異。從剛開始由濕棉花沾嘴唇,腸恢復蠕動或排氣後才能喝水,測試腸道能不能容忍這樣的水分,接著喝湯類、果汁,再進一級是元素飲食,能消化吸收,排氣、排便就可以吃軟質食物,像是稀飯、麵條,總共住院約要十至十四天才能出院。但每人病情不同,醫師的考量不同,要配合醫護團隊的說明、 安排;但刺激性、粗長纖維、不易消化、甚至乳品通常建議暫停一段時間,至於時間長短應詢問醫師,但細嚼慢嚥、少量多餐,對腸道恢復是有幫助的。Q4) 癌細胞與一般正常的細胞有何差異?一般細胞排列方式有規則,且外觀呈現圓滑狀,增生速度緩慢;癌細胞則是快速增生,排列不規則,類似蓋房子,如果趕進度、蓋太快失去工程品質,房子容易歪七扭八。且以細胞核來說,癌細胞需要快速增生,細胞核也比正常細胞要大。Q5) 腫瘤有良性和惡性,良性的也要切除嗎?惡性腫瘤手術是有絕對的必要性,但也有些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必須要看狀況。以大腸為例,大腸的直徑約3公分,如果有良性的腫瘤直徑已經有2公分,影響了大腸的功能,最好還是能手術切除,因為這麼大的腫瘤,有可能慢慢變成惡性。(本文摘自/癌後更美麗/三采文化出版)

病從口入!防癌快吃這5樣

病從口入!防癌快吃這5樣#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病從口入」是大腸癌的最佳寫照!據統計,每年約有萬名國人罹患大腸癌,與日常飲食習慣關係密切。根據營養師臨床觀察發現,罹癌患者最喜歡的食物,依序是肉類、加工品、油炸食物、重口味食物、醃製品,另外,甜食、甜飲也是元兇之一。 癌症蟬聯國人死因首位 大腸癌發生率第一根據衛福部104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蟬聯34年榜首,共有4萬6829人死於惡性腫瘤,平均每5分18秒有1人罹癌,11分1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而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8年蟬聯冠軍,共有1萬5140人罹癌。 罹癌年齡有下降趨勢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過去癌症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至70歲間,以中老年人為主;但近年來年齡有下降趨勢,臨床上,也有不少2、30多歲的年輕案例,癌症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不良生活飲食習慣致癌黃淑惠營養師表示,罹癌前,多數患者都有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包括抽煙、喝酒、吃檳榔、作息不正常,以及喜歡吃肉類、加工品、油炸食物、重口味食物、醃製品,以及甜食、甜飲。 多吃全穀類、豆、蛋、蔬、果黃淑惠營養師強調,罹癌後應改變飲食習慣,建議主食為全穀類、少吃白米,增加豆類及蛋類,每天至少食用2碗以上的蔬菜、水果,沒有胃口的癌友,可以喝蔬果精力湯、豆榖漿。(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肌肉無力長紅疹 這病癌變率高

肌肉無力長紅疹 這病癌變率高#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香港女星「烈火奶奶」魯芬日前因為皮肌炎導致肺部衰竭離世,雖然皮肌炎發生率不高,根據統計,大約每百萬人中只有7人罹患此病;不過,醫師提醒,由於皮肌炎會導致肌肉無力,必須要終生服藥,才能控制病況,否則就有致死危險,要非常小心。 皮肌炎是自體免疫疾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明翰表示,皮肌炎是自體免疫疾病,發生原因主要是先天因素,與基因和免疫相關,會影響皮膚且長出紅疹,並會造成肌肉無力,久而久之就會響內臟的功能,除了肺功能會不好,因而造成肺臟衰竭,也有人是因為心臟衰竭而死亡。 類固醇與免疫調節劑治療皮肌炎的治療得要終生服藥;蔡明翰主任指出,皮肌炎必須要用類固醇與免疫調節劑治療,一般都可以控制的很好,病患不可自行停藥,要按時服藥,而且由於皮肌炎很容易遭到感染,所以在流感很流行的時候,要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避免感染。 罹患鼻咽癌、肝癌與淋巴癌機率高值得注意的是,皮肌炎得到癌症機率也較高!蔡明翰主任進一步指出,皮肌炎病人罹患鼻咽癌、肝癌與淋巴癌的情況也很常見,原因可能是免疫系統失調,以致造成癌細胞生長;所以,皮肌炎病人必須定期追蹤抽血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為了落實國人的健康減肥以及調整飲食的觀念,在本次團體衛教將由孫文蕙營養師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6年2月23日 星期(四)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醫訊/遠離癌症•吃出樂活人生

醫訊/遠離癌症•吃出樂活人生#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9年前走過肝癌生死關頭,蔡文清這幾年來一直擔任防癌志工,無私地分享並常常至患者家中盡力幫助他們,不但希望能讓患者減輕心理負擔,更希望能散播讓人懂得如何吃得更健康的理念。關於飲食、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將由智慧農場負責人蔡文清健康分享講座「遠離癌症 • 吃出樂活人生」並給予建議,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遠離癌症 • 吃出樂活人生時間:106年02月21日 星期(二) 下午13:00開始地點:台北世貿一館健康養生展攤位D417(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洽詢:蔡小姐0921-021985

醫訊/懂吃也懂排,自己的身體自己救

醫訊/懂吃也懂排,自己的身體自己救#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蟬聯34年國人十大死因,一直是隱形殺手,許多人因飲食不均衡、身材沒有控制好、壓力大,自己不認真照顧身體、沒有發現病徵,死亡一步步逼近,對家人來說都非常措手不及。關於飲食、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將由智慧農場負責人蔡文清健康分享講座「懂吃也懂排,自己的身體自己救」並給予建議,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懂吃也懂排,自己的身體自己救時間:106年02月20日 星期(一) 下午13:00開始地點:台北世貿一館健康養生展攤位D417(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洽詢:蔡小姐0921-021985

疾病加重?這些人少吃蒜!

疾病加重?這些人少吃蒜!#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怎樣利用大蒜的保健功效呢?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吃蒜。蒜作為常用蔬菜和調味品,當然是適合大部分人日常食用了,尤其對於患有肺結核、癌症以及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很有好處。那什麼人不適合吃蒜呢?下面幾類人在食蒜時可要注意了。1) 眼病患者/古人說:「蒜治百病唯害一目。」長期、大量吃蒜,對眼睛是有害的。嵇康在《養生論》中說「葷辛害目」,蒜味最辛,而且它是走清竅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的損傷。所以吃蒜要注意不要過多,尤其是有眼病的人,在治療時必須忌掉辛辣食物。2) 虛弱有熱者/古人認為多食蒜會耗氣、耗血,《本草從新》記載「大蒜辛熱有毒,生痰動火,散氣耗血,虛弱有熱的人切勿沾唇」。所以身體差、氣血虛弱的人要注意。3) 肝病患者/很多人用吃大蒜的方法來預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肝炎後仍然每天吃大蒜。這都是不對的。《本草綱目》記載,蒜「久食傷肝損眼」,蒜性熱,能助火;味辛,刺激性強。肝有內火者如果食用,肝火會更旺,時間久了當然會造成損傷。4) 脾虛腹瀉患者/生蒜的刺激性很強,平常少吃點是可以促進消化,但是如果患有非細菌性腸炎腹瀉時再吃大蒜,強烈的刺激會使腸黏膜充血、水腫加重,促進滲出,使病情惡化。蒜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另外,蒜屬發物,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對患有重病或者正在服藥的人來說,很可能出現明顯的副作用,不但可能引發舊病,還可能使藥物失效,或與藥物產生連鎖反應,影響身體健康。(本文摘自/中醫師的養生餐桌:三餐食材篇/八正文化出版)

零食取代正餐 恐埋罹癌種子

零食取代正餐 恐埋罹癌種子#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家孩子愛吃炸雞、薯條或是漢堡嗎?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日常飲食習慣占了罹癌因素5成。營養師建議,減少外食、避免油炸食物及含糖飲料,多吃真食物、好食物及全食物。 罹癌因素 日常飲食占5成根據衛福部104年十大死因,惡性腫瘤高居死因首位,共有4萬6829人死於惡性腫瘤,平均11分13秒有1人因癌症死亡。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黃翠華指出,美國研究發現,日常飲食及營養占了罹癌因素的50%,比任何致癌因素更具重要性。 多吃真食物、好食物與全食物黃翠華營養師表示,實地訪查發現,每天每名國小學生至少都有一餐外食,包括油炸物、零食點心及含糖飲料等不健康的食品,幾乎天天都會吃到,甚至有零食取代正餐、不吃蔬菜及不喝開水的不良飲食習慣。 黃翠華營養師強調,不良飲食習慣除了影響孩童的生長發育,更可能導致慢性疾病提早發生,甚至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她建議,家長協助孩子建立良好均衡的飲食習慣,避免高糖量飲料、油炸食物,並減少外食,並且多吃真食物、好食物與全食物是預防疾病的最佳的方法。 每餐蔬果攝取量要占半數以上黃翠華營養師說明,真食物是指未加工的食物,而全食物是包括食物的籽及皮,食物中以蔬菜、水果、全榖雜糧及優質蛋白質為好食物,建議每餐蔬果攝取量至少要占半數以上。(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