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血便4年當痔瘡 竟是腸癌末期!

血便4年當痔瘡 竟是腸癌末期!#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7歲的賴大哥經常與客戶喝酒應酬,4年前開始出現血便,原以為是痔瘡,持續一段時間後竟開始無法正常排便,就醫檢查確診為大腸癌4期。剛開始患者每日服用據說「可治百病」的草藥,每天拉肚子卻認為是排掉壞東西,嘗試一年後體重驟減40多公斤。惡化到肝臟衰竭,出現黃疸、腹水、呼吸困難等症狀而至醫院急診,賴大哥才答應接受標靶注射治療,一周後病況逐漸穩定。轉移性的大腸癌存活機率現在可達2至3成中國醫藥大學外科部副部長暨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王輝明指出,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相當多元,整體治療趨勢若是早期的患者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晚期患者約85%使用標靶搭配化療。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過去轉移性的大腸癌存活機率微乎其微,現在則可達到2至3成,因此患者務必遵從醫囑接受正規治療,以提升治癒率。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標靶提升治癒機會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梁逸歆說明,根據衛生福利部發布102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國內大腸癌新生患者達15,140名,近年來透過癌症篩檢的宣導,早期大腸癌患者占新發的比例增加,但仍約有2,700名患者發現時已為四期轉移性大腸癌。6成的患者治療8週 腫瘤縮小率大於30%王輝明榮譽理事長表示,晚期大腸癌治療有了重大突破及進展,根據臨床數據顯示,使用上皮細胞生長因子(EGFR)抑制劑同時搭配化療,腫瘤反應率可達6成,約有6成的患者治療8週後腫瘤縮小率已大於30%,使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更長達34.5個月,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五年存活率已提升至2至3成大腸癌的危險因子眾多,包含年紀、家族性基因、環境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抽菸、缺乏運動)及飲食不健康等,提醒民眾不分年紀都應有早期篩檢意識,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並盡早治療。王輝明理事長強調,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晚期的患者延誤治療才是真正殺手,近年來透過多科醫師團隊的配合加上個人化的精準用藥,晚期患者五年存活率已提升至2至3成。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國人十大癌症排行,大腸癌已連續八年蟬聯癌症之首,但仍有許多民眾認為沒有症狀就不必篩檢,或糞便潛血檢查已呈陽性,避免逃避不做大腸鏡以錯失提早發現、治療先機,

凝視死亡的那一刻 她選擇當落跑病人

凝視死亡的那一刻 她選擇當落跑病人#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關於癌症,大致上分為四期,所有癌症只要好好配合醫生治療,增強自己的免疫力……」聆聽報告的時刻到了,醫師卻先繞開話題。「可以講重點嗎?」這番話讓我覺得奇怪,我疑惑著。「是這樣的,癌細胞只要有『一點點』轉移,『一點點』就稱之為『末期』,可是它只是『一點點』……」醫師對我們用心解釋著。「所以呢?」希望趕快聽到結果,我又問。「現在妳的狀況是它有『一點點』的轉移。」醫生又繞去外圈。「所以就是末期,是嗎?」我鎮定的看向他。家人陪在我身邊,靜靜聽著醫生解釋,跟著問:「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要怎麼做?」「妳覺得怎麼樣?」醫生建議化療,我沉默不動。「我無話可說。」「有要治療嗎?」醫生又問。「沒有。」「化療會好嗎?」家人希望我做化療,我再問醫生。「其實末期就是這樣,妳的狀況就是轉移了『一點點』」,醫學上怎麼樣……,但是穩定治療,可以有奇蹟出現的!」他娓娓說著,就是不正面回答問題。因為之前聽到他們私底下在講骨髓侵犯的程度,我心裡有數,他說的「一點點」其實就是「很多點」。「你直接告訴我可以活多久?」我反問他。「天呀!我要死在這邊嗎?」那種害怕是來自於過程的漫長痛苦,而非即刻壯烈的死去。記起住院檢查期間,看著隔壁床病友做化療的狀況,特別是那些被醫生宣告末期,三更半夜反覆打藥、嘔吐,吃不下又全身虛弱,此時家人講什麼,我都聽不進去,只想順從自己的意願。當時的我,處於一種生無可戀的狀態,若能就這麼生病過世了,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出奇冷靜的態度,鎮定到共同會診的耳鼻喉科醫師說:「妳不要亂想,要不要請妳家人來?」很是擔心我會想不開。其實,我只是默默地看著它發生,不想再為此做任何補救。一如毀敗的親情。<BOX尋路線索>˙ 當病痛被辨認出來,因著正向的信念,與之共存,告訴自己:「我會好!」無形中也就削弱了它的進擊。從「落跑病人」到走完標靶療程「不要逼她做化療,不要再談論她的病情,除非她自己願意談!」大堂哥Tino出來喝止。曾經在幼時對我說:「不用怕,我不會丟下妳」的大堂哥,他似乎完全明白並尊重我的意向,不怕這樣和其他人意見相左。「我要把所有的錢花掉!一輩子沒有對自己好過,留下保險就好了!」因為防癌保險理賠一筆金額,當家人都說著:「這錢要拿來定存,以後可以……」也只有Tino認同我的決定。當下暗自決定,這輩子都沒有好好善待自己,賺的錢都不是花在自己身上,處處顧慮家庭開銷,這次就索性當了一名「落跑病人」,趁著護理人員不注意,鬼鬼祟祟從醫院逃跑了。我真的把錢全「花掉」,到處玩,到處借人家錢,第一次打從心裡感到快樂,更帶著女兒和家人策畫一場五天四夜的家族日本行。這次的「徹底花掉」,完全無後顧之憂,不用再為了花錢而有罪惡感,擔心未來怎麼辦。而且已經預留一筆保險金給爸爸養老,沒什麼好掛念……我真的累了,多次尋短都死不了,生病反而如我所願,反而有種解脫的感覺。「錢花完了──」當我再次出現在他面前,說著。「真是太好了,所以妳是活著的!」他開心回應。其實,醫師的叮囑出於善意,請原諒我不是一名聽話的病人。我只是想趁著自己還有體力、還沒有變醜之前,不要因為治療而減緩陪伴女兒的成長腳步。這段日子的煎熬,除了因為疾病所帶來的恐懼感,也怕看見梳頭掉髮日漸凋蔽的自己,更多的是失去兒女親緣的揪心之痛……女兒雖然知道我生病,但她還太小,不懂什麼叫生病、什麼叫癌症,南北分隔日長,她覺得可以跟媽媽在一起就滿懷喜悅,想起每兩個禮拜就要上演和前夫爭取探視孩子的戲碼,只能用「團圓」來形容我們的短暫相聚。人生的幸與不幸,很難一概而論。花光保險費,出國散心回來,再次前往台安醫院檢驗,癌症指數竟然降下來,周志銘主治醫生和高雄的斷層掃描比對後,笑著對我說:「很好啊!可以控制啊,會好喔!妳要配合我的治療喔!會好啦,都沒有關係,會好。」「可以控制?你說什麼?」「只需要作標靶治療,搭配口服化療藥,就從明天開始吧!」我當場臉都綠了,錢都花光了才跟我說會好?老天爺開的玩笑可真大。「妳總覺得自己過去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現在妳就做一件好事啊!而且再想想妳女兒還這麼小,爸爸也需要妳照顧。……」Tino的親情誘導,把我從等死的心情中喚醒。於是,我回歸治療,走完八次標靶。原來,許多病痛都因心而起。心放鬆了,病自然慢慢遠離。<BOX尋路線索>˙ 脖子上的疤痕不是報應,而是禮物!別用過去的經歷責怪自己!˙ 身體痊癒了再回頭看待這場癌病,心態轉換之後,會發現是份超然的啟示──自我原諒。任何病苦死傷 都是一份人生禮物那是一段奇妙的日子,看似乘載著嚴重的病痛,卻也聚集了許多關愛。我在進行標靶的這段日子裡,媽媽想照顧我,偶爾會北上跟我同住,但我希望自己處理這一切,而且根據身體的狀況,標靶的療程越打越短,後來甚至一個半小時就結束。經過椎心之痛後,我跟媽媽講話的態度比較柔和,不再針鋒相對,更不會句句帶刺,雖然感謝的話語還是講不出口,但她每次準備餐點帶來醫院給我的時候,即使我吃不下,我都還會說很好吃。告別昨日的陰冷灰敗,從透光的窗戶感受到今日朝陽的初升,就是一份最大的禮物。然後一晃眼六年,我沒有再復發,甚至腫瘤縮小、不見,真的像周醫師說的,就這樣好了。其實生病的時候,我也好好思考過,為什麼我會得到這樣的病?也許是壓力、情緒、喝酒、飲食都是引發癌變的因素,然而命運終究待我不薄,即使起先沒有乖乖聽醫生的囑咐,做正規的治療,也沒有像一般人經歷過太多抗癌的痛苦,只是心理問題多於身體的問題,當心魔除之不去的時候,任何關愛在我眼中,竟都帶著惡意。過程中,謝謝那些願意相信我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然後給予陪伴的人,才讓我有辦法讓一顆破碎的心,再度完整。也許,就像癌細胞本來就存在於體內,它的變異,是為了讓我們重新好好審視自己的身心靈,提醒自己時時愛護並珍惜;所有的情感都是如此,也許唯有決然斷開親緣,告別過往的病苦死傷,才能再度締結美好的關係。<BOX尋路線索>˙勇敢凝視死亡之後,不僅使自己遠離死神的追逼,更讓自己蛻變重生,走向天使之路。☉ 迷路小語我想,左右病情的,取決於自己的態度。最早在高雄醫學院檢查出末期癌症的時候,醫生隔天就安排化療,根據醫學上的判斷所得出的評估,宣判眼前病人還剩下多少時間?這對許多聽判者來說,無形是場死亡預告。其實事件本身是中立的,端看你如何看待。當我凝視死亡,才發現再也沒有什麼可失去時,心中反而湧升出一片坦蕩寬闊。現在起,可以不必再為別人而活,而單單為自己的喜怒哀樂而生。於是,捨下一切、不再害怕之後,才發現生命的禮物正等待著我去撿拾,重新整理、安置,不知不覺中橫越地獄縱谷,最後走回正軌。因為這場病,帶我敞開心房,接納幫助;願意化解與父母的隔閡,用心的眼光看待相處,反而可以修補過往的傷痕。感謝這一站,帶我還原疾病的真相,走向和解與原諒。(本文摘自/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博思智庫)

講座/免費健康講座營養師教您小「腸」識

講座/免費健康講座營養師教您小「腸」識#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衛生署最新統計中,大腸癌的罹癌人數已經追過肝癌、肺癌及乳癌,成為罹癌人數第一名,是連續八年位居十大癌症之首,亦是國人健康的一大天敵。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持續針對腸癌病友提供教育講座,透過專業醫療知識教導,提供癌友多元的保健意識,本年度常愛俱樂部以「營養小腸識」為主題,邀請專業的營養師帶給癌友正確的飲食與保健知識。社會進步,生活品質提高,但大腸癌的發生率卻也逐年在增加,根據學者觀察,發現其實大腸癌早期的治癒率很高,除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外,飲食習慣也是一大關鍵因素。透過正確的健康飲食再加上良好的作息,就能預防與改善營養不良狀況,進而減低癌症再發率。本次講座將以營養照顧為主,邀請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賴柏宏營養師,講授罹癌後的飲食原則,並安排讓病友們DIY製作可口餐點,期待能協助腸癌患者在疾病治療期間有更健全的營養飲食概念,提升對治療的承受力、維持身體正常機能與增加免疫力,進而提高生活品質。講座訂於4月29日(六)上午9:00~12:30,地點在大雅路健康園區醫院餐廳,全程免費,報名自即日起至21日,預計30名額滿為止,歡迎腸癌之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名稱:免費健康講座 營養師教您小腸識時間:106年4月29日(六)上午9:00-12:30地點:聖馬爾定大雅院區醫院餐廳(嘉義市大雅路2段565號)洽詢:(05)2756000轉1856、2273

講座/癌症與養生的網路訊息如何判定真偽

講座/癌症與養生的網路訊息如何判定真偽#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平均每5分鐘18秒就有1人發現癌症,又網路上常出現癌症與養生相關訊息,我們該如何分辯其中是否置入性型行銷、新聞可能的誇大與不實?講師將在課程中帶您認識癌症,說明為何網路上大量出現養生訊息,進而幫助您判斷網路的訊息的真偽,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癌症與養生的網路訊息如何判定真偽時間:106年4月17日 星期(一) 下午14:00-16: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0樓第二教室癌症資源中心(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在本次的講座中營養師施淑梅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6年4月12日 星期(三)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抗癌飲食 「腸」保健康怎麼吃?

抗癌飲食 「腸」保健康怎麼吃?#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大腸癌有1/3都是「吃」出來的!營養師建議,平時少吃油膩、多攝取纖維質。若是已檢查出罹患大腸癌,手術前一周就要開始採取低渣飲食,手術前2天則要採取流質飲食,不過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曾有一位8、90公斤的病友,術後一連吃了2個月的清流質飲食營養品,導致營養不良。術前術後怎麼吃,遵守不同的飲食原則,就能照顧好腸道,「腸」保健康。大腸癌手術前一周就要採取低渣飲食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表示,大腸癌手術前一周開始,要攝取低渣飲食,例如白米、青菜、葉菜、瓜類,到手術前3天時,就需以果汁機將食物絞碎後再進食。手術前2天起,需開始禁食,建議喝米湯、無渣果汁、運動飲料等,手術前8至10小時,則完全禁食。手術前後2天,建議食用「清流質」飲食,這類飲食完全無渣、不刺激腸胃蠕動,以供應水份為主,米湯、清果汁、運動飲料、糖水、稀藕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要注意清流質飲食不可持續超過48小時(2天)以上,以免營養不足。術後3個月內都不要喝牛奶至於手術後的飲食須知,涂宜辰營養師表示,手術2天後可開始吃低渣飲食,如白米、白饅頭、白土司、豆腐、豆花、豆漿等。水果可選擇軟質的木瓜、香蕉、蘋果、西瓜、葡萄、蓮霧。另外,術後3個月內都不要喝牛奶,以免腸胃不適造成腹瀉。開始接受化療、放療後,要比一般人多攝取200至500大卡的熱量,若是營養不夠,會造成體重下降,抵抗力不足。食欲不佳者,可以採少量多餐,於三餐間加上點心,或以營養品補充可以麩醯胺酸協助修補腸黏膜。保持體重、避免抽菸手術恢復期建議改採高纖飲食,多攝取未精製的五穀類,新鮮蔬菜、水果,少食醃漬、煙燻、油炸、油酥,採清蒸、清燉、水煮、滷。減少高油、鹽、糖食品,每日至少喝水2000c.c.防便祕。為預防疾病復發,建議保持體重,避免抽菸、酒精類、咖啡因、刺激性食物,每週3天以上運動,才能「腸」保健康。

想當腸勝軍 「正腸」3步驟必做

想當腸勝軍 「正腸」3步驟必做#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打好腸道基底,選擇好菌、蔬果就對了!39歲的李先生因為擔任建築工程人員時常加班,平時不在意營養是否均衡,也愛吃宵夜,因此常有便秘情況,後來更因為血便就醫。後來遵照醫師的建議,下班後多吃蔬果,自己也會在用餐後喝一瓶優酪乳讓好菌幫腸為打底,讓腸胃順暢、定期排便。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多吃蔬果、菌相平衡、主動篩檢的「正腸3步驟」才能「腸」保健康。正腸3步驟 化身「腸勝軍」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台2,550位25至59歲上班族進行「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習慣調查」,有超過4成表示有便秘情況,且有42.6%上班族自認腸胃缺乏好菌。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忙碌的上班族常忽略飲食均衡,恐增加大腸瘜肉的風險,有腸胃不適問題者,學會「正腸3步驟」,就能化身「腸勝軍」:1) 多吃蔬果,少紅肉/飲食均衡、用餐定時,減少高油烹煮習慣與紅肉的攝取,並提高蔬果攝取量。2) 菌相平衡,補好菌/提高排便順暢度,攝取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例如優酪乳、高纖維質食物),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與毒素影響的機率。3) 主動篩檢,勤運動/無論是否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鼓勵五十歲以下年輕民眾主動提早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並養成運動333習慣。讓「正腸3步驟」在拚經濟的同時為健康把關,也減少因為生活作息的不規律對菌相平衡的影響,降低大腸瘜肉與大腸癌發生的風險。保腸保胃 口味清淡、低油、多蔬果建議民眾飲食上遵循「蔬果彩虹579」外,也可以用補充好菌的方式,透過保腸保胃、通過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搭配日常飲食口味調整為清淡、低油、多蔬果的烹調,讓好菌與蔬果為自己的腸道健康打好基礎。

不甜不行?糖癮上身恐致癌

不甜不行?糖癮上身恐致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糖,就是下一個尼古丁。糖其實是很毒的。它會導致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我們每人每年平均吃下68公斤以上的糖,由它所衍生的健康問題而死亡的人,比古柯鹼、海洛因、或其他類似物質更多。糖容易加速細胞老化、體內發炎有一項研究報告恰到好處地形容糖為「癌細胞的糖果」。它會加速細胞老化與體內發炎的狀況,接著就會促進癌細胞的增長。時至今日,我們已能篤定地說,只要減少糖的攝取量,就可以減低得到癌症的機率。越來越多人投入相關研究,發現即使是比正常值高一點的血糖(82~110mg/Dl),長期下來都會對你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高於正常值的血糖與大腦的萎縮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吃下越多的糖,體內的發炎情形也會更嚴重;這會讓你整個人由裡至外都老化得更快速。除了從新鮮蔬果中獲得的糖分外,攝取任何額外的糖分,都不是好事。抽菸會在體內累積毒素導致癌症人們曾經認為抽菸是舒服、放鬆的,它能釋放壓力,滿足渴望,帶來短暫快速的愉悅。(聽起來是不是跟「吃甜食」很像呢?)直到後來我們才知道抽菸會在體內累積毒素、導致癌症、讓人變老、且會消耗體內的能量。雖然非常不容易,但人們終於慢慢開始戒掉這個壞習慣。糖也是很容易上癮的,這點與尼古丁相當類似。每一次攝取甜食,它就會誘發大腦釋出多巴胺,讓你想吃更多。有位著名的腦神經學家是這麼說的:如同酒精跟毒品,糖會「觸動腦中掌管獎勵的區域」,大腦甚至會逐漸提高糖的攝取量。因此,只要開始攝取糖分,你的身體就會一次比一次需要更多的量,來得到相同的愉悅感受。戒掉糖癮 降低慢性病、癌症機率這就是為什麼藥廠現在都爭先恐後地研發能降低糖分攝取量、戒掉「糖癮」的藥物,以期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的機率。但這就像尼古丁貼片、或尼古丁口香糖一樣,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暫時解決方案。最終,你還是必須徹底戒去攝取太多糖的習慣。一夜之間就要你完全不吃糖是不太可能的,就像要一個抽了一輩子菸的老菸槍馬上戒掉這個壞習慣一樣,而且可能更難。因為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糖,各種天然食物、加工食品中都有它的存在,許多活動和慶祝的場合更是少不了它。最不公平的是,糖還會持續控制我們的大腦,要求攝取越來越多的量。嘗試達成每月只攝取個位數的目標然而,你還是必需要好好保護自己。你可以先從停止攝取人工添加的糖分開始。所謂人工添加的糖,並不只是你倒進咖啡或茶裡的糖而已,大部分你在外面買到的食物裡也都添加了糖。瀏覽營養成分表時,請看一下糖的總量,它的克數越接近零越好。任何比10克更多的數字,都表示它含有太多不必要的糖分。美國心臟疾病協會建議,女性應降低每日糖分攝取量至25克(6茶匙),男性則應降至38克(9茶匙),你甚至可以嘗試達成每日只攝取個位數的目標。請記得,我們的身體完全不需要人工額外添加的糖分,它對營養一點幫助也沒有。(本文摘自/你的生活只能這樣嗎?/本事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