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醫訊/頭頸癌營養補給班

醫訊/頭頸癌營養補給班#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口腔是我們進食的管道,一旦有了傷口、口腔發生潰瘍或是腸胃黏膜破損,都會影響病患進食的意願及進食量,如此一來,病患的營養情形不佳,可能因而被迫中斷治療,所以如何幫助病患在營養上的攝取是很重要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將舉辦「頭頸癌營養補給班」講座,邀請高醫「血液腫瘤科」及「營養部」等醫療團隊人員教您積極抗癌,了解癌症治療的副作用與相關處置以及全方位的營養治療與照護,幫助病患邁向健康復原之路。名稱:頭頸癌營養補給班時間:105年11月3日(星期四) 下午14:00-17:00地點:高醫附設醫院啟川大樓六樓第一會議室(807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  洽詢:蔣小姐07-3121101轉6890

父每日吸菸20根 子罹癌率增42%

父每日吸菸20根 子罹癌率增42%#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就如同大多數藥物,孕婦吸菸(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尼古丁)會透過血液將尼古丁傳送給胎兒,有吸菸習慣的母親生下的嬰兒,尿液中的可替寧濃度幾乎與主動吸菸者一樣高,這些嬰兒出生一段時間後,體內的尼古丁濃度下降,尼古丁戒斷症狀也會隨之出現。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孕婦吸菸也會把氰化物與一氧化碳傳給肚子裡的寶寶,這2種化合物對發育中的胎兒非常不好,請記住,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身體組織所含的氧氣會因此大量減少,此外,尼古丁會使輸送血液給胎兒的血管收縮,進一步限制氧氣的供應。有吸菸習慣的母親所生下的嬰兒,體型比不吸菸的母親生下的嬰兒更小、更輕,頭圍也比較小,此外,懷孕期間吸菸也可能對嬰兒的大腦與心智功能產生長期(甚至永久)的影響,就跟喝酒一樣,一些研究已發現,懷孕期吸菸與孩子童年時期的語言、數學能力低落及過動症有關。懷孕抽菸 孩子染菸癮可能性增母親在懷孕期吸菸,生下的孩子成年後對尼古丁上癮的可能性也較高,有趣的是,孩子嘗試吸菸的可能性,並不受母親懷孕是否吸菸影響,但如果母親在懷孕時吸菸,孩子吸菸後染上菸癮的可能性就會顯著增加,這項發現暗示了影響個體嘗試吸菸的主要因素來自社會,但是上癮的傾向與生物學特性的關聯可能較為密切。嬰兒出生之後,大腦仍需經歷相當的發育,因此也應該避免讓嬰兒及幼童接觸二手菸,研究顯示,母親若有吸菸習慣,嬰兒出現猝死症的風險也會增加,這可能是環境中的香菸煙霧所致,也可能是寶寶在出生前就因母體吸菸而遭受傷害,或者是懷孕期與產後接觸香菸的雙重因素。父親有吸菸習慣的孩子易罹癌研究也指出,父親有吸菸習慣的孩子,比父親不吸菸的孩子更容易罹患兒童癌症,牛津兒童癌症研究中心針對3000多個父母進行研究,得出的結果是,父親每天吸菸超過20根,孩子罹患癌症的風險會增加42%,父親每天吸10~20根,風險增加31%,父親每天吸菸少於10根,風險則增加3%。(本文摘自/藥物讓人上癮/大家出版)

黃疸、皮膚癢 誤認癌症險挨刀

黃疸、皮膚癢 誤認癌症險挨刀#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74歲男性林先生,因黃疸、皮膚癢、胃口不好,就醫尋求協助,被醫院診斷罹患胰臟癌,林先生轉至別院進一步尋求協助,經由胃腸肝膽科醫師診斷後,發現林先生並非罹患胰臟癌,而是較為罕見的「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服用類固醇進行治療,免去開刀的風險。與胰臟癌症狀相近 有些會合併胰臟炎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表示,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與胰臟癌的症狀非常相近,過去若沒有接觸過此類型案例經驗的醫師,很容易就將患者視為胰臟癌病人,而進行手術,切除病灶,等到病理切片結果出來後,才發現病患所得並非癌症,白白挨了一刀。陳建華主任進一步說明,林先生所患的病,稱為「自體免疫性膽管炎」,正式的名稱為「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膽管炎」,此類患者,有些會合併有胰臟炎,這類疾病的診斷,需藉由「影像」、「血清」檢查,以及盡可能取得組織的「病理」檢驗,才能有較為正確的診斷。都有黃疸、腹脹、食慾不佳、體重減輕透過「影像」,則可觀察膽管附近被波及的器官,是否呈現腫脹,若是膽管炎,會造成膽管狹窄、長度較長,此部分可以與是否為膽管癌區分,另外,患有這類疾病的病人,其症狀與胰臟癌非常類似,很難區分,因為兩者主要皆有黃疸、腹脹、食慾不佳、體重減輕等症狀,須有更進一步鑑別診斷才能區分。使用類固醇治療 根據體重給劑量若高度懷疑或是已經確診為這類型免疫性膽管炎的病人,可以使用類固醇進治療,根據患者體重給予30~40毫克的劑量,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治療中可根據病患的反應,逐步降低劑量,3個月後停藥追蹤檢查。膽管擴張、狹窄端較長 要進一步檢查「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症」是一種體質性疾病,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陳建華主任建議,如果民眾有上述症狀出現,且電腦斷層影像中,胰臟出現如香腸般的腫大,胰管卻無擴大,但合併有膽管擴張、狹窄端長度較長,以及血清中G-免疫球蛋白數值較高,要高度懷疑有這個病灶,務必進一步檢查,以免白白挨刀。

醫訊/病友心靈探索之旅

醫訊/病友心靈探索之旅#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罹癌的這條路上,病友們可能一度陷入絕望,也努力爬起奮勇向前,其實我們希望的也不多,就是能好好活著,活出自己!但,我是誰?成為了大病人後,我失去了好多,猛然回頭一看,都快認不出自己了! 亞東醫院將舉辦衛教講座「病友心靈探索之旅」,由癌整資源中心全人關懷師陳怡如,藉由心靈探索之旅,帶領我們靜下心來,重新認識自己,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病友心靈探索之旅時間:105年10月28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2: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十樓第三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709

癌友氣血兩虛 針灸生髮展自信

癌友氣血兩虛 針灸生髮展自信#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5歲的張女士,5年前因罹患乳癌疾患曾至北市某大醫院就診,當她進行第1次化療後,開始嚴重掉髮,經數次放化療後,頭髮竟然全掉光,3個月前至中醫科就診,經醫師確診為「氣血兩虛」並施予針灸治療,每周3次,3個月後掉髮症狀已有明顯改善,髮量逐漸增加,目前張女士頭頂上的頭髮已能分邊,且看起來有層次感。可控制癌細胞 但化療藥物敵我不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張女士是因罹患乳癌需接受放化療治療,放化療是目前治療癌症的主流療法,雖可殺死並控制癌細胞的數目,但是化療藥物常「敵我不分」,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了人體正常細胞。體力衰退、免疫力變差 頭髮掉光若放療的放射劑量大、療程長也可導致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因此人體內的正常細胞如紅血球、白血球同時亦會被毀滅,造成病友的體力衰退而且免疫力也會變差,諸多副作用可能伴隨發生,其中頭髮掉光就是嚴重的副作用之一。百會、四神聰 增循環、疏經通絡林在裕醫師表示,接受放化療後掉髮的狀況,屬於氣血不足亦即中醫所謂「氣血兩虛」的證型,可考慮具有增強氣血循環、疏經通絡的針灸穴位(百會、四神聰、足三里及三陰交穴)來改善掉髮現象。以頭頂為起點位於頭部上方的百會、四神聰穴即是近處取穴,具有促進頭部氣血循環的療效,而遠端小腿上的足三里及三陰交穴則是遠處取穴,能推動全身的氣血及營養抵達頭部,藉由上述針灸療法可讓頭部的新陳代謝、血液循環變好,頭髮進而開始重新生長恢復潤澤光采。 

身高逾175 罹癌風險增3成!

身高逾175 罹癌風險增3成!#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研究者追訪得到的癌症總體風險資料顯示,身高每增加10公分,罹患癌症的相對風險增加16%,最高的175公分以上組,癌症相對風險比起最矮的155公分以下組增加37%──這正是每日郵報那個駭人標題的由來。身高越高 罹癌相對風險也越高再進一步細看,研究者統計的17種癌症中,一共15種符合「身高越高,罹癌相對風險也越高」,其中有10種是所謂「統計顯著」,即這種正相關極可能是事出有因,其餘的5種則不能排除1種可能──觀察到的概率升高只是隨機的誤差。這10種癌症按其增加的相對風險大小排列分別是:惡性黑色素瘤32%,腎癌29%,白血病26%,結腸癌25%,非霍奇金淋巴瘤21%中樞神經系統癌症20%,子宮內膜19%,乳腺癌17%,卵巢癌17%,以及直腸癌14%。世界各地身高都與癌症呈正相關過往研究的綜合分析結果與此類似,不論男女,不論地區──不論亞洲歐洲、美洲還是澳洲,世界各地的人群中身高都與癌症發病率呈現正相關,這些資料看起來相當駭人,「罹癌相對風險增加3成」,看起來簡直令長腿妹妹們恨不得立刻截了自己的腿。發病率並不高 每千人中多2個人然而,假如考慮到研究人群中癌症的絕對發病率並不高,真正增加的絕對風險也就不那麼嚇人了,在追蹤的近10年裡,最矮一組的233,516人裡,有15,792人檢出癌症,癌症發病率是6.8%。最高一組的46,138人中,有4,092人檢出癌症,發病率是8.9%,平均下來,人們每年增加的罹癌絕對風險約為0.2%,換言之,每年最矮一組每千人中可能有7個人新檢查出癌症,而最高一組每千人中會有9人檢出──每年每千人中多2個人。(本文摘自/謠言粉碎機:危言聳聽,身體請注意!/信實文化出版)

快看!哪些個性為致癌潛在因

快看!哪些個性為致癌潛在因#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既然個性與疾病相關,那麼,有所謂癌症個性可言嗎?現代西醫把賭注集中於遺傳基因上,試圖從中尋求癌症的解答,只有一小部分醫者注意到個性在疾病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個性在疾病上是否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早已被「A型人易得心臟病」的事實所證明,個性絕對與疾病有關,也確實有科學家投身研究所謂的癌症個性。很多癌症病人有嚴重憂鬱症、自我否定1951年,克萊恩(Klein)與索賓(Sobin)觀察到有很多癌症病人有嚴重憂鬱症、自我否定、對自身疾病的過度陳述,1952年時,韋斯特(West)、布倫伯格(Bloomberg)和艾利斯(Ellis)3人的報導指出,他們利用心理測試後發現,比起腫瘤成長較慢者,癌症快速成長者有隱藏內心感受的強烈傾向,且比較沒有能力以正面行動來減低緊張。完全壓抑情緒和動力、缺乏洞察力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科所發展的綜合個性輪廓測試法也透露,癌症病人易完全壓抑情緒和動力,伴隨此特徵的是,明顯缺乏洞察力或自我察覺的力量,此外還有敵對性和依賴性這2個特點。敵對性往往是朝自己,在意識層面以內疚和自我毀損呈現,在行為模式上則明顯有某些自殘傾向,依賴性問題則呈現在無彈性和單方向的人際關係上,常以自我犧牲來換取別人的接納與同意。有助於癌症康復的個性有負面的個性,也一定有正面的個性,癌症不是絕症,有不少病人絕處逢生,存活了多年,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的復癒可能與正面的個性有關嗎?是的,既然有易得癌的個性,有助於從癌症康復的正向個性應該也存在,甚至有治療師或醫師發明讓癌症病人能找回自己生命活力的方法與治療,哪些特質有助於讓人從癌症康復。初步研究發現,康復者將他們的成功歸功於下列的心理因素:‧ 75%相信正向的成果會出現。‧ 71%有積極對抗的精神。‧ 71%有接受疾病的心態。‧ 71%視疾病為一種挑戰。‧ 68%對自己的疾病與後果承擔起責任。‧ 64%有重新再活下去的欲望或意志。‧ 64%保持正面的情緒。‧ 61%有(宗教)信仰。‧ 61%有新的生活目的感。‧ 61%改變生活習慣與行為。‧ 59%有主宰感。‧ 59%改變生活型態。‧ 57%有自我滋育感,較能肯定自我。‧ 50%有社交支持。(本文摘自/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柿子文化出版)

治療肥胖、癌症 「椰油」新選擇

治療肥胖、癌症 「椰油」新選擇#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椰子這項食品的等級,和鮭魚一樣,雖不是真的神仙聖品,但相差不遠矣,一部分是因為,在非葉菜類植物中,它的碳水化合物極低,而主要則是因為它是中鏈三酸甘油酯的絕佳來源。椰子油有更多的中鏈三酸甘油酯椰子油有66%都是中鏈三酸甘油酯,可謂脂肪界的皇族,不會像其他脂肪一樣被囤積在人體,中鏈三酸甘油酯很容易被燃燒為能量,代謝的過程中,會比其他脂肪產生更多酮體(替代葡萄糖成為細胞的燃料)。治療癌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中鏈三酸甘油酯被使用在治療肥胖、癌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以及其他神經疾病,這一類疾病通常需要有穩定的葡萄糖供應,中鏈三酸甘油酯不容易取得,而椰子類食品,尤其是椰子油,比任何其他食物含有更多的中鏈三酸甘油酯,這種偉大油脂的最便宜來源就是純椰子油,470毫升只要400多台幣,你可以每天吃每天喝,有原味的、也有調味的,把椰子油加在熱飲中,假如你可以接受,也可以直接食用。1)    椰子脂(coconut butter) /有時候稱為椰子漿(coconut cream)──是已經打發成固體的椰子油脂,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直接從店裡買,價格和椰子油差不多。椰子脂的中鏈三酸甘油酯含量,沒有椰子油那麼高,因為它畢竟不是純的油脂,但是吃起來不像直接吃椰子油那麼怪,而一旦習慣了,它還挺好吃的。2) 椰奶(coconut milk) /是把椰肉榨成汁,它的顏色像一般牛奶一樣白,讓你對它的滋味有所期待,但可惜呀,嚐起來就像是濃稠的白開水,它的好處是,每250毫升的椰奶只有1到2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如果需要更多調味,你可以加入甜味劑,像是甜菊或是天然甜菊代糖。3) 椰子水 /是椰果內的的汁液,現在十分風行,因為極為香甜,一品脫的椰子水大約2美元,不過對我來說碳水化合物太多了,但是假如你正在逐步戒除果汁和可樂,這倒是個很好的過渡期飲料。4)椰子乾 /有絲狀、也有片狀,未加工的、或烘烤過的,這是穀物早餐裡很棒的基底食物,也是綜合果仁零食包的好材料,可以增添低糖點心的口感和風味。(本文摘自/吃培根,別慢跑/大是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