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父親節拒當腹爸爸 小心過胖惹癌症上身

父親節拒當腹爸爸 小心過胖惹癌症上身#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肥胖不是病,但過胖會要命,依據國健署2014年調查發現,職場男性員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52.2%;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者較一般人多出3倍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且罹患癌症的機率也大幅增加;今天就是父親節,慶祝的同時也別忽略爸爸的健康。 工時長、運動低 職場腹爸爸爆增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賴基銘醫師分析,職場男性有「工時長」、「壓力高」、「運動低」、「蔬果少,油脂熱量高」等四大障礙,造成職場腹爸爸高居不下的現況,更埋下癌症及文明病的未爆彈。他進一步指出,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就已經屬於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較一般人易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等疾病,若再讓腹爸爸比例失控,影響的不僅是個人健康家庭幸福,更影響國家生產力。練5功、4攻略 擺脫負部肥胖現場還有藝人黑人陳建州分享自己為人父的角色,了解職場爸爸的壓力有多大,不斷學習如何在職場與生活中取得身體健康平衡,並落實「全民練5功」,包括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害、定期篩檢等,還現場教導4個除腹攻略,只要做簡單的生活調整,就可以教大家擺脫腹爸爸。1) 健康餐點自由配/肥胖與吃脫離不了關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吃到足量蔬果者,較沒有吃到足量蔬果者可以降低30-40%罹癌機率,只要懂得如何搭配健康食物,即可瘦得健康又安心。2) 忙碌腹爸爸運動沒藉口/腹爸爸們最困難的莫過於如何在忙碌的上班時間抓空檔做運動,因此黑人也建議可以運用生活小空檔讓運動量增加,例如提前2站下車,或是邊看電視時邊伸展,等方式將運動融入生活。3) 體重控制/減少1公斤,則需消耗7700大卡,若70公斤成人,每日減少一杯手搖奶茶、快走30分鐘,再加上伸展運動20分鐘,則預期一個月可減2.7公斤。4) 提早篩檢,防微杜漸/男性勞工十大死因其中就有六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應該要透過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潛在的致病因子,同時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危險因子產生。

香菸恐致40種疾病 快吃綠豆梨子解毒

香菸恐致40種疾病 快吃綠豆梨子解毒#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煙酒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小覷,據資料顯示,煙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高達20餘種,可導致40多種致命疾病,其中包括多種癌症。而過量飲酒會傷及肝臟,甚至導致肝癌。注意日常飲食,可減少煙酒的傷害。1)補充充足的水/睡前和醒後補充足夠的水,謹防脫水,可稀釋血液,緩解不適。2)適當多吃豆製品/喝酒之前可以先吃點豆製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護肝臟的作用。3)多吃魚類/魚類可以降低肺病的發病率,其中以白帶魚等深海魚效果更好。4)多飲茶/茶有利尿、解毒的作用,可以將煙酒產生的毒素排出體外。減輕煙酒傷害明星營養素• 維生素/可以保護肝臟及肺部健康。吸煙、飲酒都會造成維生素流失,所以,應及時補充維生素。• 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清除血管壁中多餘的膽固醇,排出體內多餘的脂肪,避免因飲酒過多引起脂肪肝。• 胺基酸/可以降低尼古丁的毒性。減輕煙酒傷害食材聰明選1)黃豆/含有卵磷脂,可以保護肝臟。2)小米/富含B 群維生素,可以加快酒精代謝。3)綠豆/有解毒功效。4)油菜/協助肝細胞內脂肪轉化。5)梨/保護肺部健康。(本文摘自/吃好三餐,吃出健康/果禾文化出版)

5成癌友睡不著 腹式呼吸助入眠

5成癌友睡不著 腹式呼吸助入眠#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癌症病友在面對重大疾病與治療過程中,常常遇到睡不著的困擾,有些是藥物作用影響,但是更多是心理因素,病友常因壓力或情緒反應造成失眠問題。因此,衛福部豐原醫院舉辦腫瘤年會,讓病友在諮商心理師的帶領下學習「腹式呼吸」,有助放鬆好入眠。豐原醫院諮商心理師賴思伃表示,根據統計在治療中的癌症病人有3~50%的人有失眠困擾,失眠可能會因為癌症歷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早期會有預期性失眠,因擔心和煩惱疾病預後和治療的結果而影響睡眠;在治療過程中因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和癌症有關的疲勞可能導致失眠;晚期因腫瘤轉移到骨頭,或肝臟可引起劇烈的疼痛,這也會引起睡眠困難。適當呼吸方式  轉移焦慮助放鬆所以,失眠患者可藉由放鬆技巧減緩失眠,方法就是學習調整呼吸,藉由腹式呼吸讓自己恢復平靜。首先找個能讓你放心安靜的空間坐躺,請閉上眼,將雙手輕放在腹部上,吸氣時,感覺腹部隆起,吐氣時感覺腹部往下,緩緩地吸吐,像個氣球一樣,在吐納之間放鬆,靜下心來與自己的身心同在,讓自己可以專注在呼吸之中。藉此,抽離外界的煩腦,靜下心來放緩自己,即可進入平靜的感覺,經常練習,熟能生巧,讓癌症病友睡得香甜,可一覺到天明。

身體出現警訊要注意!長腫瘤10徵兆

身體出現警訊要注意!長腫瘤10徵兆#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腫瘤的防治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因此應該經常注意自己是否出現以下幾種現象:1)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尤其又是長期吸煙者,如出現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等症狀應懷疑肺癌的可能。2)年齡在40歲以上中年人,短期內有吞咽困難的現象時則食道癌可能性很大。3)年齡在40歲以上,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適、食欲不振、消瘦等消化症狀時,則要考慮胃癌的可能性。4)胃潰瘍患者,如果症狀失去原有的規律性,則應考慮胃潰瘍惡性病。5)中年以上的人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特別是出現膿血便而立即治療不癒時,應到醫院作肛門指診,以排除直腸癌的可能性。6)短期內出現肝區痛、消瘦、肝腫大,尤其是50歲左右男性又有慢性肝炎史者,應檢查是否有肝癌的可能性。7)年逾40歲的人出現黃疸,應立即做超音波檢查,以排除胰頭癌、膽管癌的可能性。8)年齡在40歲以上,尤其是男性,出現無痛性、間歇性血尿,反覆發作又可自行停止者,應考慮腎癌、膀胱癌的可能性。9)凡出現貧血、出血、感染三項之中兩項,尤其再伴有胸骨疼痛者,應考慮急性白血病即血癌的可能性。10)在身體表面某一部位出現腫塊,特別是較硬而不疼痛或在鎖骨下觸到腫大淋巴結者,應考慮腫瘤的可能性。(本文摘自/心靜的力量/好的文化出版)

多數癌症治癒率逾8成 延誤治療成殺手

多數癌症治癒率逾8成 延誤治療成殺手#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近年來癌症醫療技術進步,癌症已非早期所認為的不治之症,甚至可以當成慢性病來治療,癌症的治癒率和存活率不斷提高,然而,卻仍有許多人因為觀念不正確而錯失治療時機,國健署指出,延誤診斷與治療才是真正殺手。延誤治療 存活率大幅下降長庚紀念醫院基隆分院及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醫師提到,曾有位確診大腸癌病人,早期治療有70%治癒率,但因聽到要先進行化療,然後開刀做人工肛門,害怕得打退堂鼓,轉而使用偏方,2年後此病人症狀嚴重,再度回到醫院求診,然而其體重、體力和抵抗力都大不如前,不僅不適合再做化療,存活率也大幅下降至半年到1年。我國早期大腸癌及口腔癌5年存活率超過8成,而我國早期子宮頸癌及乳癌5年存活率更已超過9成,治療成效不言可喻。國民健康署邱署長呼籲民眾不要因聽信偏方或民俗療法而錯失治療時機,罹癌並不可怕,延誤診斷與治療才是真正的殺手。出現明顯症狀 恐是癌症晚期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的研究指出,癌症病人不治療主要原因中,近4成覺得自己年紀大沒有必要再接受治療;另也有3成左右病人因害怕開刀及擔心化學或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14%的病人因需負擔家計及擔心增加家人負擔。有些病人確診後,認為身體並無明顯症狀而不治療,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陳志毅醫師表示,許多癌症出現明顯症狀時,大多已是第三期或末期,而且癌症種類不一,速度快慢也不同,最重要的就是應該及早接受治療。確診3個月內 接受正確醫療有鑑於民眾初罹癌時充滿恐懼和無助,容易病急亂投醫,或是接受其他非正確的治療,因此國民健康署推動「癌友導航計畫」,一旦被診斷為癌症,腫瘤個案管理師就會主動聯繫病人,提供病人關懷、醫療諮詢、經濟支持轉介及就醫資訊等,引導病人在3個月內及早接受正確醫療,這樣主動的關懷將持續一年,陪伴病人度過最艱辛時期。

定期追蹤超音波 防止肝炎變癌症

定期追蹤超音波 防止肝炎變癌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肝臟是沉默的器官,通常肝病初期不會有任何症狀,當發現不對勁,病情可能已經很嚴重;台灣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數高達1萬3千人,佔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因糖尿病或高血壓死亡的比率,嚴重影響國人健康,國健署強調,只要透過定期追蹤、治療,就可有效控制肝病危害。肝癌患者 9成為B、C型肝炎國健署指出,國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顯示B、C型肝炎是導致肝病的主因,只要定期追蹤,就可以有效控制;因此邀請提供B、C型肝炎患者追蹤或治療之醫療院所肝膽腸胃科,一起組成護肝者聯盟,共同宣導B、C型肝炎患者定期追蹤及積極治療之重要性。民眾錯誤認知 3成肝炎未追蹤根據103年調查結果顯示,仍有近9成的民眾認為喝酒才是導致肝病的主因,另外,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的民眾中,有3成未就醫,其中高達80%民眾認為身體無症狀應該不需要,有8%民眾則是因為沒有時間。國內多位醫師共同表示, B肝帶原和慢性肝炎患者,每半年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降低37%的肝癌死亡率; B、C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約可降低6成以上肝癌發生率。國健署估計,目前約有90萬人需要治療,但僅25萬人接受治療,目前利用率不到1/3,請民眾善加利用,以維護自己的健康。慢性肝病、肝硬化 有望從十大死因除名近年來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死亡人數及死亡率逐年下降,除了全面推動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之施打外,並鼓勵B、C型肝炎定期接受追蹤、治療,以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生;此結果顯示台灣肝病防治有成,相信不久的將來,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即可從全國十大死因中除名。

驚!每5位癌友 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足

驚!每5位癌友 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足#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雖然我國罹癌人數持續增加,但只要積極就醫、接受治療、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需求、養成運動習慣,多管齊下的話,其實大部分癌友都能有不錯的療效,甚至痊癒。特別是營養需求,因為腫瘤會引發「癌症惡病質」,進而增加發炎物質、蛋白質分解因子,影響了食物攝取、肌肉質量、體重,過去曾有項研究報告發現,每5位癌症患者,就有1位因癌症惡病質促使體重過度下降而死亡,由此可見,營養充足與否可說是戰勝癌症的重要關鍵。胃癌、胰臟癌及肺癌 體重下降速度快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高尚志醫師表示,各種癌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體重下降,其中又以胃癌、胰臟癌、肺癌下降速度最快,一旦營養不足,導致體重、肌肉下降的話,不僅相較於維持體重及肌肉質量患者,存活時間會減少近20個月外,也會影響癌症治療結果、中斷或延遲治療,以及增加術後併發症率。因此,建議癌友應適當的補充營養、維持體重,以免在治療的過程中,因食慾降低、疲累、噁心想吐、味覺改變、口腔黏膜發炎等副作用,影響了飲食攝取。熱量、蛋白質及魚油 是癌友每日所需的營養既然體重降低會影響治療成效,那麼對於癌友而言,哪些營養素是每天必備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蘇秀悅營養師表示,熱量、蛋白質及魚油這3個是每天不可或缺的營養,每天最好攝取熱量每公斤30~35大卡、蛋白質1.2~1.5克,以及2克以上的魚油,有助於抗發炎、維持肌肉組織、增加體力及活動量,並降低住院的感染率。但若是患者體重開始下降的話,就要增加250克的蛋白質,及450大卡的熱量,來幫助他們解決營養不良問題、恢復體重。體重一個月降5% 要提高警覺最後,高尚志醫師提醒患者與家屬,除了要有正確的癌症營養觀念、遵從營養指引建議外,也要每天記錄體重變化,一旦發現體重1個月內下降5%,就要提高警覺,立即接受營養介入治療。

研究:關燈睡覺 有助預防癌症

研究:關燈睡覺 有助預防癌症#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是否曾經因為太累而沒關燈就睡著呢?事實上,開燈睡覺的後果可是非常可怕的。說到防癌,一般都是從運動和飲食方面著手。但其實90年代就有研究發現,癌症不只好發於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的人身上,輪班工作者、空服員等職業的罹癌率也相當高。這些人晚上也得待在明亮的地方工作,光照導致褪黑激素過低才引發癌症。褪黑激素多半於睡眠期間分泌,其分泌量取決於光照,視網膜接受到光線刺激後分泌減少,身處昏暗環境時分泌則增多。如果你家客廳裝的是日光燈,只要身處全亮的客廳三小時,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就會降至原來的一半。褪黑激素和維他命C、維他命E一樣,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除去體內的活性氧、防止氧化,因此一般認為對健康有益。其中又屬褪黑激素的效力最為強大,去氧化時會產生連鎖反應,將分子內所有的氧化損傷一併清除。開燈睡覺的隔天早上之所以會感到疲憊不堪,是因為燈光降低了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導致活性氧所造成的損傷殘留體內。偶爾一天也就算了,長久下來卻有可能引發癌症,你不覺得光是這點就夠可怕了嗎?建議大家晚上應使用光線柔和的照明,只開啟必要的燈具,睡覺時盡量關燈保持全暗。(本文摘自/你累了嗎?/平安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