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異位性皮膚炎 80%會有其他過敏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 80%會有其他過敏症狀#過敏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炎,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根據統計5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而這種皮膚病的患者約有 80%會逐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等其他過敏症狀及血液中IgE較高的體質,而家族的其他成員也常有類似過敏的疾病。最大的症狀就是「癢」和「皮膚敏感」,這種癢尤其在傍晚到晚上會更加嚴重。由於遽癢忍難,患童開始搔抓而破皮、出血甚至導致細菌感染。皮膚的症狀則可依發作的時間、年齡而有所差別;在新生兒時期發作時通常屬於急性期的皮膚症狀也就是會有紅色丘疹、抓搔、破皮、水泡甚至有許多分泌物的現象。疹子主要分布在頭、頸部或四肢伸側處。等到年紀較大後,會呈現較多慢性的皮膚症狀如很明顯一條一條粗糙的皮膚紋路或黑色素的沉澱,而這時則主要分布在四肢彎曲及身體皺折處。50%患者到了二歲以前可逐漸減輕,而絕大部分到了青春期會幾乎痊癒只留下容易發癢及過敏的症狀。【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六大事項】異位性皮膚炎的患童極易發癢及產生皮膚癢疹,因此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便是預防癢感及產生過度皮膚敏感:1. 溫度、季節:熱、溫度變化大或出汗都會加重癢感,因此在夏天儘量避免日曬或劇烈運動,且應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到了秋冬之際溫度下降會造成皮膚乾燥,加重皮膚乾癢的感覺,必須多塗以保濕乳液或凡士林。一般而言溫暖、乾燥且溫度變異不要太大的地方對他們而言是比較有幫助的。2. 沐浴、清潔:用太熱的水或鹼性肥皂清潔身體都極易使身體變得太乾燥而更加容易發癢,洗澡時可在澡盆內加入一些沐浴油或特別適合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肥皂以減少清潔時皮膚的水分散失。3. 環境:在較髒的環境下容易刺激發癢,尤其對於灰塵或塵?過多的物品,如羽毛、棉花枕頭,尼絨、羊毛或寵物的毛、或地毯製品都應儘量避免接觸。4. 衣物:儘量穿著柔軟、舒適、不緊密的衣服,布料上則應避免毛料而多選擇棉質布料。5. 感染: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由於經常搔抓出傷口所以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單純疱疹等)感染,相對的這些感染亦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因此一旦產生傷口必須特別小心處理以避免嚴重性的感染。6. 飲食:目前並無醫學證實哪一種食物會使病情惡化,但如果病童吃了某種食物會使病情加重時則應儘量避免。若病情難控制,嘗試避免以下食物,包括:牛奶、蛋、海鮮、花生,看看是否有改善。【如何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如果日常生活的細心照顧預防都無法真正控制病情,便應該接受皮膚科醫師的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在青春期緩和時之前一定會起伏不定,應該選擇一位固定的皮膚科醫師讓醫生熟悉患者的病情並做長期的追蹤治療。1. 口服藥的治療:「止癢」是第一要素,對於異位性皮膚炎而言口服抗組織胺即可達到相當好的止癢效果。病童在病情惡化時如果可以按時吃藥大都可達到良好的控制,若同時有細菌感染時就必須加上口服抗生素。2. 外用藥膏的治療: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必須以副腎腺皮質素的藥膏來擦拭皮膚才能達到較好的控制,但須注意的是病童可能需要長時間的藥膏擦拭而身體各部位的吸收力不同,自然所需藥的強度也就不同,切莫自行買藥而長時間亂擦藥以免產生副作用。最近有一種非類固醇的抗發炎用藥,因為不含類固醇所以效果較緩和,不適合急性期或嚴重時使用,但對於反覆發作並持續使用類固醇的病人可配合交替使用。3. 情緒的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因為長期的發癢及全身性皮膚疹子所造成美觀上衝擊。常會讓病童在心理上呈現急燥不安、或較為自卑的人格發展而焦慮不安的心情更易讓癢感增加、病情加重。所以家人應該付出較多的耐心與關心以陪伴病童度過這段發病期,並僅量發展其他興趣以分散注意力。4. 頑固的異位性皮膚炎:對於少數非常嚴重而無法控制的病童則需接受更進一部的治療,如:紫外線光療法、化學製劑療法:如Cyclosporine / FK-506, Interferon 等。

常被蚊蟲「叮」上,小心惹毛皮膚

常被蚊蟲「叮」上,小心惹毛皮膚#過敏

蚊蟲叮咬,每個人都有經驗,但來到皮膚科門診的患者,則絕大部分不相信自己的病症是蚊蟲叮咬而來的,也因此又稱為「急性癢疹」、「蕁麻疹樣苔癬」。一般叮咬反應是形成小膨疹,反覆叮咬後,則因對蚊蟲唾液產生過敏反應,而形成硬實丘疹,數天才會消退。蚊蟲叮咬的反應強弱,也會受到個人體質影響,例如異位性體質,尤其是青春期前的小孩,反應較為強烈,服用止痛消炎藥者,部分慢性病毒感染〈如EB病毒〉、白血病患者〈特別是NK細胞型〉,也會有較強烈的反應,甚至形成水泡、潰爛。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為什麼同樣一群人,就只有一個人被咬?要診斷蟲咬症並不難,但要說服患者相信則有時十分困難,皮膚表面溼度、溫度、二氧化碳、汗水及皮脂成分,乃至血液中荷爾蒙、蛋白質成分,都可能對蚊子有不同吸引力。至於蚊子以外的小蟲,如跳蚤、蟲,則似乎沒有那麼挑食。治療在處理上,止癢是最直接的,口服或外用抗組織胺,尤其是新近上市的外用doxepin可提供一定效果,有時痱子膏、薄荷、樟腦油、萬金油,甚至牙膏,也部分有效,至於類固醇方面,則往往要用到高劑量,或最強效外用類固醇,而且還不一定有用。其實蚊蟲叮咬,預防還是最重要的,塗抹含DEET〈diethyltoluamide,待妥因〉的防蚊劑,濃度百分之四十至五十者可以阻斷蚊子對乳酸的嗅覺,防止叮咬有不錯的效果。另外穿著淺色衣服,避免出入草叢、貓狗出沒處或罕有人跡的工地地下室。當然,避免搔抓破皮而細菌感染,乃至引發丹毒,更為重要。

「氣喘兒」該不該接受流感疫苗注射?

「氣喘兒」該不該接受流感疫苗注射?#過敏

冷氣團一波一波來襲,流行性感冒發生情形不斷,許多家長不禁要問到,到底我的孩子該不該自費接受流感疫苗注射呢?是否接受流感疫苗注射以後,就不會在寒天裡得到任何感冒呢?兒童過敏氣喘科陳君毅醫師表示,流感疫苗所要預防的,正是「流行性感冒病毒」,這隻病毒之所以惡名昭彰的原因,正是因為它除了引起高燒、寒顫、頭痛、肌肉酸痛等較一般小感冒嚴重的症狀之外,對於抵抗力不足的兒童或老人,以及一些免疫功能不佳的病患(例如氣喘、心臟疾病、慢性肺疾病、接受抗癌化學藥物治療者),更容易引起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像是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可能造成病患死亡。所以對於上述所提的特定對象,流感疫苗確實有其必要。然而對於一般健康且免疫力正常的大人或小孩,流感疫苗就不是那麼迫切需要,可依個人意願及實際狀況,自費施打疫苗,擺脫流行性感冒的威脅。值得注意的是,接種過流感疫苗,只能抵抗「流行性感冒病毒」,避免「流行性感冒」此一疾病的發生,並不保證往後就不會有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等感冒症狀,因為在冬天會引起這些感冒症狀的病毒實在太多了,例如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等,這些病毒目前並無上市的疫苗可供預防。所幸這些病毒較少引起大流行與嚴重之併發症,對健康的危害較小。醫師必須提醒,在冬天各種病毒流行期間,不論有無施打流感疫苗,民眾皆應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同時攝取均衡的營養與從事適當的運動,才能避免病毒的侵襲。那麼,罹患氣喘病的兒童到底要不要施打流感疫苗呢?陳君毅醫師表示,在諸多可能造成氣喘惡化的因子中,病毒感染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施打流感疫苗可以避免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侵犯,當然可以減少氣喘惡化的機會。另外,也有人質疑,流感疫苗本身的成分會不會誘發氣喘的發作呢?關於這一點,許多國內外的文獻報告皆證實,流感疫苗本身的成分不僅不會使氣喘惡化,還可以降低日後氣喘急性發作的機會,所以家長儘可放心。另外,流感疫苗對於一些氣喘控制不佳,經常使用口服類固醇,導致免疫力降低的病人,會不會造成傷害呢?答案是不會的,因為流感疫苗是一種不活化疫苗,僅含有抗原成份,並沒有殘餘的活性病毒存在,所以並不會對免疫力不佳的病患造成傷害。總之,流感疫苗是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的疫苗,除了可以幫助老年人或免疫力不佳的病患抵抗流行性感冒之外,對於許多的氣喘兒亦提供了良好的保護,避免氣喘的惡化,所以氣喘兒皆應注射流感疫苗。

護理措施做得好,鼻子過敏沒煩惱

護理措施做得好,鼻子過敏沒煩惱#過敏

鼻過敏在中醫稱為「鼻鼽」。以兒童、青少年居多,患者經常頻繁的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癢、眼睛癢等症狀,嚴重的還會有疲倦、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和因鼻塞造成晚上無法入睡,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工作效率。鼻過敏的病因:1、接觸到過敏原,刺激人體產生免疫反應,常見的是塵螨,其他如屋塵、黴菌孢子、花粉、蟑螂排泄物、動物的毛髮等。2、自律神經機能異常,誘發副交感神經反射後,造成血管通透性變化,產生過敏症狀,例如突來的冷空氣、溫差大、情緒的改變、異常的氣味都會使症狀惡化。3、台灣氣候潮濕、空氣污染,患者發生鼻過敏的原因常屬二者混合型態。鼻過敏護理措施:1、晨起前先在被窩裡穿好衣服保暖,坐2~3 分鐘才起床。2、雙手摩擦發熱後,按於鼻翼兩側,沿鼻根至迎香穴,往返摩擦按摩至局部有熱感為止,每日2~3 次。3、起床後做約5 分鐘的柔軟體操後再開始工作。4、注意氣候變化,當天氣突然轉冷時,應及時做好防寒保暖,防止感冒、風寒侵襲。5、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要有充分的休息,不要熬夜。6、適量的運動,如慢跑、舞蹈、打球、瑜珈、太極拳、游泳、爬山等。7、保持工作與居住環境的清潔、明亮、乾燥、通風舒適,較不容易有過敏原的滋生。8、對動物皮毛、棉絮等過敏者,應少用地毯、羽毛用具,並以人造纖維代替棉織物。9、避免刺激性氣體、灰塵、花粉、棉毛物、油煙異味,吸菸者應戒菸。10、飲食應避免生冷飲料,如冰淇淋、汽水、啤酒等;涼性水果蔬菜,如西瓜、椰子汁、葡萄柚、水梨、白蘿蔔、竹筍、白菜等。11、飲食忌食辛辣、燥熱、燒烤或油炸等刺激類食物,如辣椒、大蒜、蔥、沙茶醬、韮菜、羊肉、醃漬物、咖啡及咖哩等。

減過敏治療法,有效治療氣喘患

減過敏治療法,有效治療氣喘患#過敏

氣喘病的治療有藥物治療(治標)、環境改善及減過敏治療(治本)等方法。「減過敏治療法」是一種長期、規則性的、由少數到大量的將"過敏原"注射到過敏病人身上,以期改變病人過敏體質,而達到減輕過敏症狀的目的。減過敏治療只適用於過敏性鼻炎、氣喘,及蚊蟲叮咬過敏者;其他如濕疹、蕁麻疹、腸胃過敏等過敏疾病的效果較差。一般醫師在選擇病人時,會考慮:(1) 年齡5-6歲以上可以合作者(2) 已接受藥物治療及環境改善後,仍然氣喘發作頻繁,或仍是病情控制不佳者(3) 病人不能有效避開的過敏原(如家塵、塵璊、黴菌、花粉等吸入性過敏原),而病患卻對其嚴重過敏者。因為這些過敏原大量的存在於四周的環境,或是有些時候因生活習慣或職業關係,而使得病人很難避開它們。減過敏治療的原理相當複雜,簡單的說就是"醫師嚐試減低病人對過敏原的敏感性",也可以說是提高病人對過敏原的忍受性。因此醫師在檢查出病人是何種過敏原過敏之後,會針對病人過敏的物質予以皮下注射,一般採取"從小量慢慢增加劑量"的方式,由前半年的每週一次,慢慢延長到二週一次、三週一次、最後到四週一次。每次當病人的忍受性增加時,劑量就可以增加,一般來說,一部份的病人在接受一段短時間的治療後,病況便會有進步,也就是說,他已能忍受正常量的過敏原而不會引起氣喘發作。假如過敏症狀還是存在,則每二週一次或每月一次注射的治療過程便要延長,有些甚至延長到數月或更久。假如成功,便可以大大的改善生活品質,及減少許多醫療開支。在減敏治療的過程中,病人的身體會形成新的抗體來中和過敏原,這樣就能防止過敏性氣喘的發作。而減敏治療是將過敏原打入皮下治療過敏,因此有時候會有過敏症狀產生(如眼睛癢、鼻塞、氣喘等),甚至厲害的也會有休克的危險,因此需由醫師判斷該打多少劑量,並且打完後需在醫院中等15至30分鐘,以確定無此類反應時才可回家。減過敏治療並非一種速效的治療方法,通常需要2-3年,有些人甚至要拖上更久才能完成;而治療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永久痊癒,不需再治療,有些人則只有部份的改善;如果剛開始有好的結果,但後來症狀有復發,可能是因為又得到新的過敏,需要再檢查。根據國內某大教學醫院曾經對近萬名氣喘患者施予減過敏治療,結果發現,接受治療者,近75%改善,而未接受治療者,約只有30%改善,相差近兩倍。因此我們相信這是值得一試而且有效的方法。

中醫教你解決呼吸道過敏症

中醫教你解決呼吸道過敏症#過敏

環境控制及避免方法凡是與症狀有關的過敏原或誘因皆應避免對灰塵過敏者應注意室內的清除打掃。對花粉過敏者應儘量避免在花粉季節外出。對黴菌過敏者應避免到潮濕發霉的地方。對於含黴量過高的食物如酒、瓜、蕈及乳酪等也應避免食用。對動物皮毛、木棉、草蓆過敏者應少用羽毛用具及以人造纖維代替棉織物。晨起前最好在被窩裡穿好衣服保暖,早晨外出時應戴口罩。適當的運動特別是在清晨起床之後或晚上就寢之前可以增加交感神經活性而改善症狀。飲食禁忌忌冰涼食品、西瓜、橘子、梨子等。鼻涕或咳痰黃濁者,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煎炸的食物。鼻涕或咳痰清者,少吃寒涼的食物。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少吃蝦、蟹、茄子、芒果、芋頭等。

人工淚液適用乾眼症,但非萬靈丹

人工淚液適用乾眼症,但非萬靈丹#過敏

近年來由於資訊事業蓬勃發展,國人使用電腦的機會日趨頻繁,也因此造成專心注視電腦螢幕的時間增加,眨眼次數降低,眼球表面發速率增快,使乾眼症病患者病情加劇。近年來由於大家經常處於有空調系統的低濕度密閉空間,亦容易使乾眼症患者病情變壞。基本上乾眼症的治療是以人工淚液來替代分泌不足的淚水,人工淚液有很多廠牌,不需醫師的處方也買得到,因此廣受大家喜愛。但是人工淚液點太多有害嗎?是一般人所關心的話題。理想的人工淚液首先要具有微鹼性的酸鹼值,才不會對眼睛造成刺激,其次,濃稠度要與健康的淚液相當,最好是比淚水的張力略低,再者,要含有特殊高分子聚合物,方可維持淚膜一定厚度,潤滑眼球,使水份均勻分佈於眼睛表面,最後,必須為無菌且不含防腐劑或是刺激性較小的防腐劑。人工淚液的內容物除了水份之外,最主要的兩種成份為多分子聚合物及防腐劑,前者其作用於保濕、潤滑、滋養角膜,後者在少數使用者會引起異物感或過敏,所以現有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人工淚液一般來說並無害,但若有以下三種情形則必須注意:第一是隱形眼鏡戴用者,因為防腐劑會被隱形眼鏡吸收,累積濃度後會造成毒性,傷害眼睛,故戴隱形眼睛時,不要點藥水,不然就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第二種是乾眼症合併有脂質及黏液缺乏時,需一併治療,否則只會愈點愈乾。第三種情形是第一次使用人工淚液時產生異物感,可能是角膜乾涸,表面有傷口的緣故,若連續使用一週後仍有異物感,則應考慮換另一種廠牌來解決問題。平時就要注重眼睛的保健,多喝水、多眨眼、均衡飲食、充足的睡眠、定時讓眼睛休息、在室內低濕度之處放一盆水等。總之,善待我們的眼睛才是健康之道。

台灣平均五人就有一人「過敏性鼻炎」

台灣平均五人就有一人「過敏性鼻炎」#過敏

所謂過敏性鼻炎是指當我們的鼻子受到外界某些物質刺激而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使鼻子產生發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症狀。我們所居處的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環境溼熱而且溫差大,加上近年來工業發達使空氣污染更加嚴重,因此過敏性鼻炎一直是門診中常見的疾病。台灣本土至今尚無大規模調查流行病學的統計資料,但曾有初步調查顯示:在台灣平均每五人就有一個人有鼻子方面的困擾。過敏性鼻癌大體上分成兩類一、季節性:一般指對花粉過敏者,因此連續幾個月接觸大量過敏原,導致打噴嚏、鼻癢的症狀。在美國比較有名的是花粉熱,在日本亦有對杉木過敏的。在台灣則較少此型的過敏反應。 二、全年性:指的是連續或間斷性地接觸過敏原兒表現出慢性或間斷性的症狀像鼻塞、 流鼻水、打噴嚏。台灣多為此型而且大多對塵蟎、家塵、動物毛皮或黴菌等產生過敏。       天主教聖功醫院耳鼻喉科 蔡佳靜 醫師指出,在診斷過敏性鼻癌時主要是依據病人的臨床症狀及病史。鼻窺鏡檢查則可見到蒼白水腫的鼻黏膜,含水樣分泌物,有時亦可見到鼻甲黏膜肥厚。現今有所謂的血清多樣同時過敏原試驗可讓醫師疾病人知道是對何種過敏原敏感。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主要包括一、避免接觸原:過敏原的鑑定極盡可能地避免之,是治療過敏性鼻炎最第一步。 二、藥物治療:由於過敏原常難以完全避免,因此需要以藥物來進行症狀治療。在選擇藥物時必須考慮過敏反應的製因和病理機制,因此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治療需根據患 者的症狀及情況不同作調整。目前治療的藥物有抗組織胺、去充血劑、肥大細胞穩定劑、類固醇等。近年來,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新藥也不斷的研究與開發,包括細胞素抗體、局部干擾素製劑及bradykinin拮抗劑 等。        三、免疫療法:針對測得的特定過敏原野漸進方式注射餘人體內,以減輕過敏反應。適用於無法有效避免過敏原及對藥物反應不明顯者,其成功率約70%。 四、手術:當患者同時併有鼻中隔彎曲,鼻瘜肉或鼻甲肥厚等結構性問題時,手術可作為藥物之外的輔助療法包括:電刀燒灼術,冰凍治療、雷射及鼻甲切除術等,但其療效主要為鼻塞的緩解。 在門診常見到焦慮的家長詢問孩子的過敏性鼻炎是否會消失,其實過敏性鼻炎有時會自動改善,尤其在孩童及青少年時期,其症狀甚至會消失。然而許多專家相信過敏性鼻炎患者,其疾病本身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症狀在沉寂一段時間後往往會復發。 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有時非常擾人,若沒有適當的治療,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下去,尤其會是患有此症的孩童無法專心讀書,為人父母者通常會為此擔心。所以大家對過敏性鼻炎要有所了解,適度的運動、正常的作息及注意居家環境,且配合耳鼻喉專科醫師的建議和治療,千萬不要相信誇大不時的廣告,如此才不會得到無法挽救的副作用而遺憾終身,也才能過一個正常快樂的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