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漫談氣喘病

漫談氣喘病#過敏

目前全世界有一億多人口罹患氣喘病,兒童有逐漸增加之趨勢。從嬰孩至成人階段中之任何時間都有可能發生氣喘,氣喘發生在學齡期(六歲以下)的孩童,往往到了青少年或成年人後症狀就消失了。但成年以後才開始發作的氣喘,通常疾病都會伴隨到老,所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就更顯得重要了。根據醫學的研究顯示,氣喘病人與遺傳基因有部分的影響;另外,與外在的環境也有相當大的關係。氣喘是一種反覆發作的、可逆性的氣流阻滯病變,會造成支氣管長期持續發炎,可視為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疾病。氣喘發生的原因,可分為二大類:1、外因性氣喘:由外來過敏原引起,例如塵螨、動物、黴菌、花粉等。吸入過敏原後30-40分鐘內,產生咳嗽、呼吸困難、喘鳴等症狀,之後症狀會稍微緩解。接著的4-8小時,呼吸道除了支氣管收縮、水腫和黏液分泌外,還會因細胞激素過度分泌而持續呈現發炎狀態,最後形成慢性發炎。2、內因性氣喘:由本來對正常人沒有影響的刺激原所引起,例如天氣、藥物、感染、心理壓力等。新店耕莘醫院胸腔內科 鍾世哲醫師指出,與其它會產生喘鳴聲的疾病比較,氣喘會喘鳴聲遍佈整個肺部都聽得到,首次發病年齡常見於兒童,每次發作之間有完全無症狀的時期,咳嗽的痰常是無色或白色而非混濁的黃綠色,會在運動過後,吸入污染空氣或氣候變換時發作;急性發作時,吸入速效乙二型支氣管擴張劑常能立刻緩解症狀,在夜間被突發的氣促驚醒,伴隨著咳嗽和喘鳴,常有過敏的家族史。這些特徵都有助於更正確的診斷。氣喘發作前常會有前兆症狀,這些症狀包括:呼氣時間超過吸氣時間的兩倍以上,休息時也有嚴重症狀,呼吸時鼻孔鼻翼顫動、嘴唇發青、速率變快且喘不過氣,使用胃部、胸壁肋間和頸部等肌肉來幫助呼吸,胸部看起來比平時大或膨脹,吸氣時胸部凹陷,不自覺地維持前傾坐姿,肩膀緊繃提高,無法躺下,說話長度變短,僅能在每次短暫呼吸之間說話,易識狀態較不清楚,焦躁或嗜睡。若能瞭解這些徵兆並給予適當治療,可避免嚴重氣喘再次發作。預防過敏性氣喘的最佳方法不外乎避免接觸過敏原以及居家環境的控制。切記!過敏性氣喘的發作與過敏原密切相關,過敏原的種類十分廣泛,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品,例如塵螨、灰塵、黴菌、花粉、寵物、化學物質等,都有可能是過敏原,其中塵螨是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有些刺激物並不算是過敏原,但同樣容易對過敏體質的人造成氣喘,像是空氣污染物、氣候變化、感冒、劇烈情緒變化等。長期的藥物控制比僅在急性期發作時才針對症狀做治療,更能有效壓抑支氣管慢性發炎現象,且對於氣喘症狀控制,肺功能改善,預防急性發作等均有益處。慢性氣喘為長期、頑固、無法緩解的氣喘,許多病患只注意及性症狀的控制,而忽略長期持續性呼吸道發炎的存在。因此每一位氣喘病人均應該接受完整的療程,包括適當的階段性治療、完整的衛教與評估,藉由及早治療及長期妥善控制,遠離氣喘的威脅。

愛美媽媽小心飾品皮膚炎

愛美媽媽小心飾品皮膚炎#過敏

醫學上,「接觸性皮膚炎」泛指因為接觸到某些物質而引起皮膚濕疹樣發炎的問題,常見的有化妝品、保養品、藥膏、金屬或貼中藥等等。新店耕莘醫院 楊志雄醫師指出接觸性皮膚炎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相當常見的刺激性接觸皮膚炎,另一種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前者是接觸不當的物品急性或慢性刺激而來的,通常是手部長時間接觸水及刺激性高的洗劑,例如餐飲類,導致皮膚上的保護層被洗掉,進而造成手部有乾,癢,脫皮的症狀,這時只要盡量讓手部肌膚有喘息的機會及多選用較滋潤保濕成分,如乳酸,尿素等護手霜即可。後者則是因為自己本身的特異性體質而發生過敏的現象,像是因職業上需要接觸含化學類藥品或金屬的人,例如美髮類、水泥營造業,除了乾癢症狀外,在嚴重時還會有手掌紅腫,起水泡,及水泡內液體滲出現象。若置之不理,過敏症狀有可能會蔓延全身,此時一定要停止接觸過敏原。飾品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易發生在夏季,這是由於天熱多汗,金屬會微量溶於汗水中,因此增加了皮膚接觸金屬的機會,也增加飾品皮膚炎的發生。根據外國醫學文獻對金屬飾品的過敏指數分析,依發生高低依序為鎳、鉻、鈷、銀、銅、鈀、鉑(白金),而純金是最不易引起飾品皮膚炎,而根據台大醫院長期對國內患者所做的調查發現,其中最著名且排行第一的過敏原也是鎳金屬。在台灣,臉是對鎳過敏病人的最好發部位,主要是因為戴含鎳的眼鏡或是穿耳洞所引起,其他如項鍊、手錶、錢幣、衣服上的金屬鈕釦、拉鍊,或鑰匙,都有鎳,也是門診「鎳皮膚炎」的常客。飾品皮膚炎通常在接觸後一週內出現,一旦免疫細胞產生第一次過敏後,下次皮膚再接觸同材質飾品時,8到24小時內會發生同樣的皮膚炎症狀。有趣的是外國研究顯示此類病人,有一半在20歲前即發現,且身上穿洞愈多愈容易發生飾品皮膚炎。金屬已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及醫學上,如日常用品、染料、牙齒矯正、心臟結律器、子宮避孕器等,遇到過敏時,利用貼膚試驗找出過敏金屬,同時避免接觸同類金屬製品是最佳治療,也要及早尋求醫師治療,以免留下發炎後的黑色疤痕。

你家有過敏兒嗎?

你家有過敏兒嗎?#過敏

一般來說,氣喘或過敏病主要來自遺傳加上後天過敏原或刺激物的激發,導致慢性且持續的發炎反應產生。當這些反應累積在我們的皮膚上,就是異位性皮膚炎。累積在鼻子,就叫做過敏性鼻炎。累積在氣管,就會常常以咳嗽有痰來表現,往往會拖上一至二個月之久,我們稱為氣喘。若父母當中一人具有過敏體質,則生下的小孩有二分之一會有過敏病的可能。假如父母兩者皆有過敏,生下來的小孩得到過敏的機會也會提高。萬一父母都有過敏病,生下來的第一胎也是過敏兒,那下一胎再生出過敏兒的機會幾乎是百分之百了。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不一定會有症狀,但是如果一直接觸到後天過敏原或刺激物,則上述之過敏症狀就會出現。過敏的表現很多樣,包括蕁麻疹、濕疹、氣喘、過敏性鼻炎,甚至不明原因的夜啼、腹絞痛、腹瀉、嘔吐等。過敏病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表現,一歲以前的孩子容易對食物過敏,常表現出皮膚或腸胃道症狀,如:異位性皮膚炎或食物過敏。大約兩歲後,腸胃道症狀會逐漸消失,三、四歲後,開始上托兒所、幼稚園,易接觸病毒感染會經常感冒,鼻過敏或氣喘開始發作,許多孩子至此開始惡化成鼻竇炎、中耳炎等。青春期是氣喘能否控制良好的關鍵期。若拖至青春期後才治療,往往很難根治了。過敏兒的診斷和治療都不是很困難,找出過敏原並適當的避免,是戰勝過敏病的第一步。就如同上述第三個例子一般,許多過敏兒不一定會表現出喘息聲,而以咳嗽有痰來表現。所以被當作感冒、氣管炎、肺炎、慢性支氣管炎來治療,常常延誤了數個禮拜。如果診斷治療正確,應該在幾天之內就可以緩解。找出過敏原的方法,台東基督教醫院 高羽璇醫師建議以下兩種方法較常見:1. 皮膚穿刺測試:這是連剛出生的寶寶都可以做的檢查,且較不具侵入性(不會痛)。由過敏科醫師以過敏原投予器沾取適量特異性過敏原試劑,所做的測試,十五至廿分鐘後即可判讀結果。2. 抽血測特異性過敏原:兩歲以上的孩童可以藉一次抽血而得知較完整的過敏原報告。

過敏兒,該如何照顧?

過敏兒,該如何照顧?#過敏

根據專家調查研究發現,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疾病,則其孩子發生過敏疾病的機率是70-80%;若其中一方有過敏疾病,則其孩子發生過敏疾病的機率是30%左右,而父母雙方都沒有過敏病史,其孩子也會有10-20%發生過敏疾病的機會,大致上來說,大約每3、4人中,就會有1人會患過敏疾病。因此,兒童過敏疾病是當今不可忽視的課題。環境改變對過敏疾病發生的機率有很大的影響,加上前面已贅述過遺傳與食物,因此,引起過敏的因素包括「遺傳」「環境」「食物」三大項。【過敏兒,該如何照顧】1.家中盡量不用地毯和厚重窗簾,改用磁磚或木板及百葉窗。2.少給幼兒完絨毛玩具。3.不養寵物。4.家中少用殺蟲劑,保持房間空氣流通,不讓幼兒吸到二手煙。5,清理房間使用吸塵器,不用掃帚。6.氣機可過濾空氣,但需常更換濾網。7.廁所常清洗;牆壁保持乾淨,不生璧癌,避免黴菌滋生。8.床單、被套、枕頭套一週清洗一次,可用攝氏60℃熱水清洗。9.少出入公共場所,如有必要需配帶口罩。10.少吃冰、涼飲料及食物。如何預防兒童過敏疾病?天主教聖功醫院 小兒科醫師群建議從懷孕開始,保持居家環境整潔,孕婦不吸二手煙。母親自懷孕七個月起及產後哺乳期間,少吃含高量過敏原的食物,如:蝦蟹類、牛奶、蛋、麥、及有殼堅果類;盡量母乳哺育6個月以上。如果母乳不足,則建議使用水解低過敏奶粉,嬰兒副食品延後添加,最好6-7個月大再給;蛋類、帶殼海鮮類、及堅果類食物,則在寶寶一歲時才給。找出環境或食物中的過敏原而避開它,其次是益生菌的使用,然而它是有吃有用,沒吃就沒用;最後才是使用藥物來預防過敏疾病發生,目前有白三烯拮抗劑、抗組織胺、及吸入性類固醇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