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食物過敏真要命 醫師教你對抗食物過敏的小撇步!

食物過敏真要命 醫師教你對抗食物過敏的小撇步!#過敏

林小弟弟是位7歲的國小一年級學童,經常因為鼻子過敏來求診,最近因為經常在吃完香蕉之後,內耳及喉嚨發癢與嘴唇發麻,雖然有一度被懷疑神經質後,經轉診到過敏科門診才確定診斷病症是食物過敏及花粉所引起,經過適當的飲食治療及藥物治療之後,這些症狀很快獲得改善。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溫港生醫師於97年對本市國小一、二年級(7-8歲)25,000位學童常見過敏原篩檢發現,其中食物過敏原敏感性4大食物,分別是:螃蟹(83.08%)。 蛋白(24.23%)。 牛奶(22.45%)。 蝦子(21.40%)。過敏病的發作,需為過敏體質者,又接觸到會引發氣喘過敏的過敏原才會發生,其中食物也是過敏原之一,所謂的食物過敏是指:食物的某個物質進入人體內,被當成入侵的病原,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最常見的症狀包含:蕁麻疹、皮膚癢、水腫、打噴嚏、咳嗽、呼吸困難等過敏症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及死亡。為建立北市學童全方位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溫港生醫師98年針對1,000位學童的日常使用的56種食物,作一系列的敏感性檢測,結果顯示北市學童主要敏感食物最明顯依序為:干貝、鮑魚、龍蝦、猪肉、牛奶及洋葱。另男性學童對食物的敏感性大於女性學童,其主要敏感水果為:櫻桃、草莓、水梨、檸檬、桃子、芒果;女性學童則為:香蕉、奇異果、鳳梨、酪梨、木瓜。某些食物在人體體內引起不良的反應,並非皆經由免疫系統(IgE)來調控,當碰到有食物過敏症狀的困擾時,利用過敏原抽血檢測方式,尋找可能引起食物過敏的過敏原,衛生局呼籲父母親千萬別輕忽食物過敏的問題,因此,氣喘過敏高危險群學童最好儘早抽血做食物過敏原檢測,找出自身過敏的食物,以利避開食用。臺北市政府提供抗食物過敏四個小撇步如下: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例如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物過敏,儘量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目前已知    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會誘發氣喘,有氣喘過敏疾病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只吃新鮮的海鮮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發事故。多吃蔬果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能預防發炎反應,因水果比蔬菜維生素C含量較高,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氣喘過敏患者應該避免一些像是柑橘類的果汁、牛奶、巧克力牛奶等可能引發氣喘的飲料,因為這些都含有防腐劑和色素。均衡而完整的飲食菜單則可以防範發生氣喘。延伸閱讀「學童主要敏感食物」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114

自體免疫疾病病童社交能力差?長期病痛缺乏自信?!

自體免疫疾病病童社交能力差?長期病痛缺乏自信?!#過敏

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的小朋友,長期對抗病痛,過程相當辛苦,需要父母、社會的關懷、支持,來呵護這些小太陽的希望。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臨床上發現,病童容易因為長期的病痛而缺乏自信,台大醫院小兒部日前針對院內的該科病友家庭進行的深度訪談發現,在疾病接受妥善治療後,約半數認為病友的人際互動情形獲得改善,同時也更為積極樂觀。為鼓勵病童參與人群,與財團法人兒童過敏及氣喘病學術文教基金會及輝瑞大藥廠將共同於上週(8/1)舉辦「魔法森林互動劇場夏令營」,希望藉此能讓家長與病童在活動中,增進與學習人際互動。財團法人兒童過敏及氣喘病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伯倫教授表示,約有一成的家庭反映,孩童因為藥物副作用或疾病本身,造成病童明顯不適的情形,江伯倫教授說明,藥物的副作用,的確常成為患者中斷治療的原因,近期則有一個令人遺憾的臨床案例,一位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女性患者,原本疾病控制情形良好,但因患者對藥物副作用存有疑慮,即自行停藥,採用從網路蒐集而來的民俗療法,病情復發後,不但未及時回診,患者本身及家屬也不願配合醫囑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的嚴重結果。JIA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中人數最多,因病友發病時期正值生長期,因此治療最重要的目標在於:「關節功能的維持」、「不影響到生活品質和外觀」以及「不導致後遺症」三大重點。現行的治療藥物中,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為主,另外,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對於寡關節炎(oligoarthritis)有相當顯著的效果,而針對多發性關節炎(polyarthritis)及全身型關節炎(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常需要使用疾病修飾藥物(DMARDs),一般可提高到約70%-80%的控制率,如果上述的藥物治療效果均無達到治療目標,則可考慮進一步使用最新的生物製劑治療。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及治療效果,視使用劑量與病友而不盡相同,例如類固醇恐有造成小朋友骨骼結構提早密合的疑慮。楊曜旭主任指出,患者如果對於目前用藥有任何疑慮,應及時提出,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轉換藥物治療;目前藥物及血液檢測醫學發達,例如最新具突破性療效的生物製劑,抑制這些過多的細胞激素或不必要的抗體所造成的發炎反應,且具有療效精準、副作用低的特點,如患者接受傳統藥物治療發現耐受性不佳或副作用過高時,可經由專科醫師評估,申請健保給付採用anti-TNFα類生物製劑治療,可以讓病童有更妥善的治療。為瞭解病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的生長狀況,一項進行三年的追蹤報告中發現,在使用生物製製治療一年後,病友可因疾病得到控制,而使小朋友的骨質可得到改善。除了藥物治療外,另外在病童心理層面的部分,江伯倫教授與楊曜旭主任同時呼籲,家長面對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的孩童時,除了與醫療院所積極配合外,還要多付出關懷與愛心,讓病童提升自信的正面力量。

孩子有過敏體質 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有過敏體質 父母該怎麼辦?!#過敏

小明(化名)經常打噴嚏、流鼻涕、夜咳、流眼淚,他父親一直以為是感冒,實際上,這似「感冒」又非「感冒」的疾患就是過敏性鼻炎。孩子的「感冒症狀」說來就來、反反覆覆,實在讓父母心煩。台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黃俊傑醫師指出,台灣地區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高達三至五成,已經成為父母最頭痛、小朋友最常見的過敏疾病。小兒過敏性疾病除了最常見的過敏性鼻炎以外,還包括支氣管性哮喘(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小兒慢性咳嗽、小兒夜尿等。過敏性鼻炎與遺傳因素有關,當父母都有過敏體質時,子女有70%的可能得到過敏體質。黃醫師表示,「過敏性鼻炎主要表現為持續性或仰臥時明顯的間歇性鼻塞,以及陣發性噴嚏,繼而流大量清涕或黏涕,早晚症狀會加重。小兒因鼻癢而時常揉鼻或皺鼻,或因眼、咽、耳等部位瘙癢出現揉眼、摳耳等表現。部份小兒也有皮膚瘙癢、注意力及學習力不足、過動等情況,甚至是牙齒發育異常、咬合不正的主因之一。」根據以上的特殊表現,父母只要仔細觀察是不難與感冒區別的。中醫首重的並非排除「過敏原」,而是從「整體」去分析疾病與五臟的關係,藉調理體質來治療小兒鼻過敏。黃俊傑醫師說明:「中醫對於過敏體質小兒的調理原則是『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許多中藥可阻斷過敏反應中的一個或多個環節,發揮抗過敏的作用,而使得急性鼻炎的症狀可以快速的緩解下來;等到小兒的急性期症狀穩定後,就要開始進行體質調理與增強免疫功能。這個階段,主要著重在小兒肺、脾、腎虛體質的調理,另外注意肝肺熱所造成過敏程度的輕重。而具有溫肺補腎的大多數中藥均具有抗組織胺的作用,可減少過敏介質的產生。另外補肺腎的藥物也有增加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活化,以及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也可避免西藥疲倦、嗜睡的副作用。」近年經臨床證實,在特定季節使用「三伏貼」也對改善過敏現象有極顯著的幫助,再配合中藥的治療就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黃俊傑醫師表示,「三伏貼」是在夏季最熱、陽氣最旺的時候,在人體穴位上敷貼藥物,經皮膚吸收後直透經絡溫暖臟腑,調整體質,可治療與預防過敏性疾病。今年初伏在國曆七月十九日(一)、中伏七月廿九日(四)、末伏八月八日(日),但七至八月間均可敷貼。患有小兒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肺部疾患,或一些因體虛氣弱,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症狀,適合用三伏貼調理。需要注意的是,二歲以下幼兒不適合三伏貼,兒童敷貼時間約一至二小時,青少年及成人約二至三小時以上,最多不宜超過五小時。黃俊傑醫師呼籲,過敏性疾病是種頑固性疾病,三伏貼的治療必須連續三至五年,配合口服中藥調理體質,以提升免疫力,降低發病率。即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可預約黃俊傑醫師「三伏貼特別門診」,預約電話為(089)342-910。

健康大補「貼」 把握夏天三伏日

健康大補「貼」 把握夏天三伏日#過敏

文/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 邱碧瑩所謂三伏天灸的「三伏」是指夏天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日期是按照農民曆「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皮膚毛孔完全開泄,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直達病處;而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是溫煦肺經陽氣,鬆解肺內寒邪的最佳時機。若能在三伏天於特定穴位用一些辛溫、溫陽、逐痰、祛寒的中藥進行穴位敷貼,即「三伏貼」,則可達到治療及預防疾病的作用。早在兩千年前中醫就有天灸治病(配合季節天氣進行灸貼治療)的記載,清代中醫學家張璐著《張氏醫通》中提到「夏日三伏中,以白芥子塗於穴位上防止哮喘病復發」而將灸貼配合三伏天來進行治療。中醫重視「預防勝於治療」,三伏貼的功用並不局限在治療方面,對於疾病的預防也有很大的貢獻。中醫常利用「冬病夏治」的治療理念,針對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如鼻過敏、咳嗽、氣喘、關節炎、虛寒性胃痛、腹瀉、遺精、早泄等,在夏天天氣最炎熱、陽氣最旺的日子提早進行預防性治療。通常是在夏天三伏日藉由溫灸藥物的敷貼可以直達體內,驅逐久藏的寒邪,並為人體儲備陽氣,提高人體在秋冬季節時的抵抗力,可以幫助抵抗力較差的老人與小朋友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近代三、四十年間,中醫界開始推展此項療法,對於預防或治療氣喘病、易感冒體質、過敏性鼻炎等得到不錯的療效。現代研究顯示,夏天氣候炎熱,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充足,中藥經由皮膚被人體吸收的效率較佳,灸貼所使用的藥物,是以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丁香等藥物,依一定比例研粉後調薑汁製成藥餅,直接敷貼在背部特定穴位上進行治療。這些溫性藥物在人體內可以降低嗜酸性白血球的數目,防止肥大細胞釋出過敏物質,減少IgE的形成,因此可以緩解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的症狀與降低其發作頻率。另有研究報告指出,依照此法連續三年敷貼,不論過敏性鼻炎、氣喘、頑固型寒性風濕關節炎、虛寒性胃炎、腹瀉皆有一定程度的緩解效果。穴位貼敷的治療方法簡單、副作用低、治療範圍廣,除了孕婦、一歲以下的嬰兒、有心肺疾病、皮膚過敏、發燒咽痛的患者不適合之外,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也不影響生活作息。今年奇美醫院中醫部提供夏季三伏天的日期為:初伏:7/19~7/28。中伏:7/29~8/7。末伏:8/9~8/18若無法配合上述三個時段,亦可在夏至過後到國曆8~9月期間,每隔7~10天,連續3~4次的敷貼,仍有一定的療效;敬請有需要的民眾把握時間治療。

鼻內視鏡微創手術 解決長期鼻過敏問題

鼻內視鏡微創手術 解決長期鼻過敏問題#過敏

48歲的陳先生(化名)來就診時,抱怨他自有印象以來,長年被鼻子的問題所困擾,幾乎每天早上起床都是噴嚏打不停,天氣一變化時症狀更是厲害,同時有鼻塞、 流鼻水的現象。這種症狀並不像感冒可以在幾天內痊癒,而是間歇性的復發,尤其在春、秋季節變換時特別明顯。有時也會同時引起眼睛、鼻腔、鼻竇的發炎、發癢、腫脹、流眼淚、流鼻涕等。他常常去看醫生,西醫試過但不是很有效,後來也去看過中醫,治療效果也不明顯,使得他的生活與日常表現受到很大的影響,常覺得很難受像是缺氧,也常因此注意力不能集中。症狀反反覆覆,實在讓他心煩。為了解決這個「 心腹大患」,陳先生毅然下定決心接受內視鏡翼管神經切除手術,將擾人的鼻子問題做根本性的解決。現在,不但早上起床再也不打噴嚏了,連帶的其他症狀如鼻水倒流、鼻塞等都改善許多,術後也跟所有西藥中藥說拜拜。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蘇萬福表示,過敏疾病,是台灣人相當常見、影響日常生活的慢性疾病。根據統計一般人口中將近三成的人患有此症。所謂『過敏疾病』,是指有過敏體質的患者,在接觸了環境當中的過敏原或非過敏的刺激因素之後,局部產生慢性發炎反應的疾病。當這種慢性發炎反應表現在氣管、鼻子、皮膚或眼睛,就分別形成氣喘病、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鼻過敏「過敏性鼻炎」除了常見的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症狀以外,也會有眼睛癢和鼻子癢的問題。除此之外,患者也常有頭痛和嗅覺失靈的現象。常使患者白天注意力無法集中,影響工作或是學習的表現。「過敏疾病能不能根治?」「有沒有辦法可以改善過敏體質?」始終是過敏患者最關切的問題。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仍是以藥物、鼻噴劑為主。藥物包括有:抗組織胺、抗鼻充血劑及類固醇敏。抗組織胺是治療鼻過敏的首選藥物,可以抑制打噴嚏及鼻癢,缺點是常有嗜睡的壞處,影響日常作息。抗鼻充血劑常和抗組織胺並用,可加速解決流鼻水的惱人症狀,缺點是可能造成興奮或心悸。類固醇和抗組織胺是目前有效控制過敏性鼻炎的左右護法,類固醇的劑型可能為針劑、口服藥錠劑、鼻噴劑、吸入霧劑、及噴霧粉劑等等,作用各不相同。針劑與藥錠為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也是最常見濫用而形成後遺症的方式,因為這兩種都是全身吸收,所以目前治療鼻過敏經常使用鼻噴劑,因為全身吸收量少,不會成癮也不會嗜睡,可以安全的使用於大小孩和中後段懷孕母親。目前最新的類固醇鼻噴劑也製造成每天一噴的長效簡單型,可以說是越來越方便了。然而,仍有不少病患抱怨以抗過敏藥物及類固醇噴鼻劑治療時,一停藥就復發。因此,醫界也嘗試以手術方式來改善鼻過敏的問題。過去的方法有:電刀、雷射及紅外線等燒灼術來治療,但效果常常只能維持一陣子,不久就會復發。至於傳統的鼻過敏神經切除術,需從口腔打開上頷竇,再鑿開後壁骨頭找到翼管神經後,方能將神經切除;這種手術傷口較大,術後面部容易腫脹,目前較少採用。由於翼管神經(鼻過敏神經)位於鼻之深處,附近被眾多重要的神經血管所圍繞,過往的方式較難精確並安全的找出神經且加以截除。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部自民國95年9月起所獨創的鼻內視鏡微創手術,比以往更能精確有效找出翼管神經而加以截斷,手術僅造成鼻內一極小的切口,不但無損於外貌,且術後恢復快,手術時間短,術後效果佳。至今已有超過100例以上的臨床經驗。接受手術的患者在術後1年以上的追蹤報告中,八成以上的患者對手術是滿意的,且擾人的過敏症狀即使不用藥物,也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三軍總醫院指出,相較於其他鼻過敏的外科與內科治療,此方式提供病患另一個簡單安全且有效的選擇。如果希望不靠長期使用藥物也能擺脫這些困擾,方可考慮翼管神經切除術。

愛美要注意,誤用偏方敷臉小心皮膚發炎

愛美要注意,誤用偏方敷臉小心皮膚發炎#過敏

 「醫師,我的眼睛癢得不得了,看過很多醫師,接受很多治療都無效,請救救我,我快受不了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中,一位70多歲的江太太很著急,很急切的訴說著她一個多月來的痛苦。她的兩眼周圍皮膚非常癢,癢到睡不著覺,坐立難安。她不斷搓揉兩眼周圍皮膚,試圖減緩不適,致使兩眼周圍皮膚異常紅腫,但是仍然癢的受不了。經檢驗結果發現,患者有嚴重「蛋白」過敏,指數高達最嚴重的四級反應,而「蛋黃」也有些許過敏,只是只有一級反應。患者表示,因聽友人建議蛋白敷臉對皮膚會很好,所以過去五六年都用蛋白敷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劉玲伶表示,有時候皮膚接觸某些物質會產生紅腫或是癢的狀況,需要先搞清楚到底是敏感膚質造成,還是某種成分引發的過敏。女性最常見的是清潔劑、染髮劑、化妝品、或是保養品造成的接觸性皮膚過敏。劉玲伶說,過敏通常與個人體質有關,可以經由消化系統吃進去,呼吸系統吸進去,也可以經由皮膚接觸產生過敏現象。她進一步說明,過敏反應大致可以分為:立即性過敏反應和延遲性過敏反應。立即性過敏反應一般在與過敏原接觸後不到2小時即發生,與過敏原多寡無關,只要一接觸就會引起過敏反應。強烈的立即性過敏反應會導致如氣喘、過敏性休克、立即性蕁麻疹等症狀,立即性過敏反應通常在接觸過敏物質後數分鐘就會發生,因此可以追蹤引起過敏的物質。延遲性過敏反應通常是在身體一再接觸過敏原之後,才會產生明顯過敏反應,有時也會很嚴重。延遲性過敏可能是經常性與過敏物質接觸有關。在一段期間內(幾週或數月)頻繁接觸某種物質,就可能引起延遲性過敏反應,以慢性食物過敏原最常見。劉玲伶指出,所謂敏感膚質,係指皮膚生理機能較差,滋養的皮脂生成不良,致使皮膚容易乾燥,保護力不足,進而容易因日光、冷熱等物理刺激,或某些化學物質刺激而出現過敏現象,如刺癢、痛、紅腫,甚至小水泡生成。她表示,由於這類膚質者,平時就有肌膚乾燥、保水性不良等問題,因此不一定要接觸這些刺激才會出現過敏現象,經常在季節交替、天氣異常乾冷或溼熱時,就會出現皮膚炎病灶。其中以眼睛周圍的皮膚最細膩也最敏感,因此使用任何保養品需要特別小心。劉玲伶提醒,坊間有許多美容偏方,愛美的太太小姐們還是要非常謹慎小心,選擇適合自己膚質與體質的保養品。如果不知保養品是否會造成過敏現象時,可以把少量保養品敷在手臂內側,或是耳後皮膚上,觀察皮膚反應。如果皮膚發生異常紅疹或有搔癢刺痛感,就可確定皮膚對該產品有急性過敏現象,應先停用該產品,同時應儘速找醫師做免疫功能以及過敏原檢測來診斷治療,以免病情惡化。不過任何物質經常使用或是食用,容易造成「延遲性過敏反應」,因此最好採用輪替方式,才能使身體更健康,更美麗。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562

5月2日世界氣喘日、過敏小學堂活動 歡迎全家共襄盛舉!

5月2日世界氣喘日、過敏小學堂活動 歡迎全家共襄盛舉!#過敏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於5月2日(星期日)上午9:00~下午3:00在臺北市信義區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香堤大道共同合辦「過敏氣喘不用怕,預防控制要趁早 2010年世界氣喘日嘉年華會」,活動中特別策劃「過敏小學堂氣喘全攻略」搶答大作戰活動,廣邀國小1至6年級學生針對氣喘的症狀、用藥及預防,進行知識大PK,並示範「氣喘兒減重健康操」及內容豐富的闖關遊戲,希望藉由民眾認知的提升,達到更好的疾病預防,歡迎民眾共襄盛舉。邱小弟被診斷為氣喘兒已有6年,1歲時初次發作,即發生咳嗽有痰、發燒、呼吸衰竭等症狀,住進加護病房達2週,出院後又再度發作,家屬仍未積極配合醫囑,致使病人再度住院,呼吸衰竭較前次加劇,更因氣喘的反覆發作,出現慢性肺病與胸廓變形,需長期使用氧氣,此時家屬才驚覺氣喘病的可怕,對病童的身體亦已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由以上案例,可得知嬰幼兒不但會罹患氣喘,且因其易發生呼吸窘迫及不易早期診斷的特性,常對病童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家長不可不慎。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8年提供北市國小22,815位國小一年級學童氣喘問卷調查發現有4,731位氣喘高危險群學童,其中完成過敏抽血有2,485位學童,結果發現:過敏體質篩檢呈陽性反應比率為76.36%,屋塵類過敏原群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的吸入型過敏原第1名(佔95.6%),第2名是熱帶五爪蟎(佔84.2%),第3名是動物皮毛蛋白類過敏原群(佔60﹪),另臺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徐世達對5~18歲間的氣喘病人,針對氣喘嚴重度、氣喘症狀分數、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總免疫球蛋白E、嗜伊紅性血球數及肺功能等過敏指標,與成為氣喘高危險群的相關性進行比對,結果發現,氣喘嚴重度及氣喘症狀分數較高,對屋塵蟎及粉塵蟎過敏,且肺功能檢測的最大呼氣中段流量數值較低者,便是罹患氣喘的高危險群,印證塵蟎確實是臺灣誘發氣喘過敏的主要過敏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今(99)年持續提供「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氣喘過敏篩檢服務」,讓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小小市民們,儘早發現本身潛在的過敏原,早期獲得氣喘疾病照護及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希望大家,藉此活動學習珍愛自己、關愛家人,帶動全家人一同來參與及認識氣喘病防治之各項方法。 「棄喘行動醫師照護網」專線電話:(02)2511-8589 「臺灣氣喘衛教學會」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天祥路16巷15號6樓之9電話:(02)2521-8926

咳到深處無法度 中醫教你解決之道

咳到深處無法度 中醫教你解決之道#過敏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感冒,有時咳嗽拖了老半天都沒好。咳嗽本來就是呼吸道正常的防衛反應,當我們吸入異物、過敏原等物質,氣管黏膜上的接受體,透過反射系統、達到咳嗽中樞,引發咳嗽的動作,以清除呼吸道內的異物。署立基隆醫院  中醫科林琬翎醫師表示,感冒之所以拖著咳嗽沒好大都有兩個原因:一是直接的刺激例如發炎反應,就是喉嚨發炎等,就會咳不停;另一種是間接的,像是有痰卡著或因感冒急性期過後,喉嚨仍有傷口在,空氣在氣管內流通時,會搔癢內部,引起咳嗽反應。此外,吃了辛辣食物、菸、酒等,也會間接刺激而咳嗽。林琬翎說明,中醫咳嗽的病因不外有外感內傷兩種。內經一段話提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蓋肺主氣,主開合,司呼,為五臟之華蓋,主宣發肅降,以降為和,以宣為貴。若受六淫之邪侵襲,五臟的功能失調,令肺氣宣降失司,開合不利而生痰濁,阻塞氣道而成咳嗽。所以治療咳嗽要掌握升降、開合、出納三個方面,其中的升,開,出是為散;降、  合、納是為斂。治病必求其本,治療咳嗽如果不分標本緩急,不究因果,但治其肺,是難以收到滿意療效的。如新咳多為外感所致,當以散為主,斂為輔。  久咳多為內傷所致,當以斂為主,散為輔。正確運用宣肺,降氣,袪痰等方法。則氣道不為阻塞,肺氣開合得司,才是咳嗽的治法。 林琬翎強調,中藥中常見入肺部藥有麻黄:性辛溫微苦,宣肺透邪,平喘止咳,能緩解支氣管之痙攣及舒張支氣管而達鎮咳的作用。北杏仁:苦而微温,苦能降逆,降肺氣而收鎮咳的作用。甘草能調和諸藥,且有袪痰止咳的作用,另外可隨證加入枳殼、蘇子、萊菔子等行氣之品。知母、黃岑、川貝、栝萋仁等清熱袪痰之品。陳皮、葶藶等理氣化痰之品。天冬、麥冬、桔梗  、沙參等養陰潤燥,生津利痰之品。白朮、半夏、茯苓、浙貝等健運脾胃,理濕袪痰之品。在此,林琬翎醫師提供一帖保養肺部食療方,讓民眾參考:【百合木耳湯】材料:百合一兩、杏仁二錢、玉竹三錢、白木耳五錢、冰糖適量。作法:將以上的材料放入鍋中,以三碗水煮成一碗,後放入冰糖,待其溶化即可。功效:滋肺陰、潤肺、生津、止咳,功能與燕窩相同適用:用於乾咳、咽喉乾燥,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絲等,可治燥咳滋養肺陰。若仍有外感症狀頭痛、發熱、痰多黃等則不適合使用。另外中醫科林琬翎醫師也要提醒民眾一些咳嗽需注意的觀念:1. 咳嗽糖漿別亂喝,甜甜的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喝太多,其成份中的可待因(codeine)長期使用會上癮,最好別自己買來喝,須先向醫生諮詢。 2. 超涼喉糖別亂吃太多: 揮發性物質短暫可使喉嚨覺得舒服,久了易損傷支管黏膜組織。 3. 咳嗽達1星期以上應立即就醫檢查,找出引發咳嗽原因,看是否為肺部或支氣管的問題。若小朋友出現習慣性清喉嚨的咳嗽,可能是鼻竇炎症狀之一,要上醫院檢查。 4. 注意背頸部、口鼻的保暖,避免因突然接觸到過冷、過熱的空氣,而引發反應性的咳嗽。另外,少吃辛辣刺激物等易使喉嚨受傷的食物也可避免咳嗽。當喘咳發作時,也可按摩肺俞、天突、和合谷三個穴位來達到減緩的效果。■ 肺俞:第三、四胸椎旁開1.5寸的位置,為肺之精氣輸注的處所。 ■ 天突:在喉結下2寸、胸骨上凹窩的正中間隙,居高位,可宣肺化痰平喘。 ■ 合谷:大姆指與食指合併,突起肌肉的最突出處,可消炎、止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