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3撇步 讓你遠離惱人過敏

3撇步 讓你遠離惱人過敏#過敏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柳柏丞/整理報導)到了季節交替之際,對有過敏的人來說苦不堪言,一整天打噴嚏流鼻水真的很痛苦!過敏性鼻炎雖然是小毛病,但一發作起來真的會要人命,也會因濕度差異、空氣污染而誘發慢性咳嗽,無法好好入眠,降低生活品質。濕度差異、空氣汙染 誘發慢性咳嗽到底鼻子過敏的原因為何?家醫科醫師王健宇指出,過敏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於外來物質過度反應、過度敏感而產生的,免疫系統中肥胖細胞分泌大量的組織胺釋出,使得局部發生腫漲,充血造成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而引起過敏的,就是過敏原。過敏原、運動、飲食要注意改善過敏症狀,過敏性鼻炎的居家護理可以注意以下幾點:1) 避免過敏原/衣物以純棉的衣服為主,房間要裝空氣清新器,塵螨在環境濕度在50%以上容易生存,在台灣潮濕的環境更容易發生;建議每3週把毯子、被單、床罩等以攝氏55度的熱水浸泡以殺死塵蹣,再用洗衣機清洗。家中盡量不要養寵物、不要有絨毛娃娃、毛毯、地毯等物品。2) 運動強身/以上半身為主效果較好,例如籃球或是羽毛球。3) 飲食禁忌/少食堅果類、海鮮類、食品添加物如零食類,這類食物會引起發炎及過敏反應。約9成患者屬於寒性體質,要少吃生魚片、西瓜、哈密瓜、水梨等或是冰涼的飲料。可以多食用蘋果、魚類、番茄、莓果類、豆類、馬鈴薯,皆對於舒緩過敏症狀有幫助。

哈啾!消除致敏的「室內空汙」有一套

哈啾!消除致敏的「室內空汙」有一套#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世界過敏組織報告,全世界有20至30%的人因過敏而困擾。引起過敏的過敏原有很多種,包括食物、花粉、塵蟎、黴菌、寵物毛髮等幾十種,其中很多過敏原都能在室內找到蹤影。家居環境中,每天都充斥著各種過敏原。當我們吸入這些極小的顆粒物後,便可能誘發過敏反應,包括過敏性鼻炎、濕疹、哮喘及其他症狀。但是這些顆粒物的存在不能隨時觀察到,塵蟎、花粉、黴菌、細菌和毛髮則會潛伏在床墊深處。室內灰塵、塵蟎、寵物皮屑都可能造成呼吸道過敏人們平均有90%的時間都處在室內環境,室內環境的健康與否與我們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指數息息相關。塵蟎糞便、花粉、黴菌孢子等極小顆粒都有害人體健康,處理這些有害顆粒的有效方法就是將它們從家中完全清除。小兒科醫師祁孝鈞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到空氣中的污染物,包含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和化學污染,以及灰塵、塵蟎、寵物皮屑等等,對於我們呼吸道都有不好的影響,也容易引起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發作,如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等。塵蟎在溫暖潮濕環境繁殖 床墊成「溫床」家居室內環境中的灰塵很容易被忽略,它們藏匿在以為很乾淨的沙發、地毯、窗簾、毛絨玩具乃至床墊、床單和枕頭中。例如塵蟎,不僅是室內環境汙染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導致皮膚粗糙、瘙癢、發炎、痤瘡等一系列過敏症狀的重要原因。塵蟎的蟲體及排泄物含有一些蛋白酶,經常接觸皮膚會引起皮膚表層細胞脫落,也會造成皮膚問題。平均每張床包含200萬隻塵蟎及其糞便。塵蟎會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繁殖,我們的床墊真正可說是「溫床」。人類每月脫落的28克皮膚細胞會成為塵蟎的可口美食,且每隻活塵蟎每天可排泄20顆排泄物。因此,定期清潔床墊、地毯等家居物品,對於改善室內空氣汙染更加重要。住宅設計趨於封閉 室內汙染物更易滯留很多人對於除蟎這件事上有誤解。日光暴曬、傳統清掃或拍打等都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只有徹底清除塵蟎,才能夠最大程度降低空氣品質和家居環境給皮膚帶來的不良影響。使用專用除蟎儀器的除蟎效果優於陽光暴曬,通過強勁吸力有效捕捉塵蟎排泄物,移除已經產生的塵蟎過敏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人們生命中有2/3的時間是在家中度過。但室內空氣中可能包含著肉眼看不到的細微顆粒物。汙染源如城市汙染、車輛癈氣、PM顆粒物和花粉可能進入家中,與清潔產品、寵物毛屑、香氛蠟燭、室內油漆和炒菜油煙等室內汙染源相混合。而且現代住宅的設計越來越封閉性,可能造成汙染物滯留在室內,影響空氣的流通和循環。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稀釋或帶走過敏原物質、淨化空氣耳鼻喉科醫師陳榮祥表示,通過自然通風和善用相關產品幫助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以將空氣中肉眼看不到的細微顆粒物,如塵粒、花粉等主要過敏源稀釋或帶走,從而達到淨化空氣的目的減少對身體的影響。因此控制室內環境的汙染物質,對於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天然尚好!異膚幼兒日常照顧5原則

天然尚好!異膚幼兒日常照顧5原則#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個病人的孩子才六、七歲,患有很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孩子不能碰花生、海鮮、奶製品、加工品,連一般的豆類、肉類也很容易引起過敏。除了食物以外,他也不能碰觸任何的人造纖維,常常抓癢,全身幾乎沒有一片肌膚是完整的,看遍中、西醫都沒有辦法解決。後來,孩子的媽媽不讓他吃糖、精緻食品,全部改吃有機食品,情況才漸漸得到改善。只是,這位年輕媽媽及爸爸都是美食主義者,糖類、精緻食品是家常便飯。即使我勸他們改變飲食,他們也是斷斷續續地執行,無法完全改變。然而,孩子只要一碰到精緻食品,當天又起了過敏反應,幾次之後,這對父母才痛下決心,全家改成有機飲食。以上的例子,對很多家有過敏兒的父母來說,應該不陌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和很多化學加工品有很大的關係,味精、糖類、餅乾及家庭用的清潔劑,都有可能是過敏原。此外,有很多孩子一生下來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很有可能是在母體時就吸收到母體的毒素,因此,照顧這樣的孩子,父母必須一併改掉自己的飲食習慣,最好改吃健康自然、偏素的飲食。有些過敏兒平常在家沒甚麼太大問題,但只要一帶出門,和別人接觸過又開始過敏。然而,小孩子不可能離群索居,因此,最重要的是慢慢地調整他的身體,增強免疫力。當孩子越來越健康後,比較不必擔心與外界的接觸。許瑞云 醫師建議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以下幾點原則需多加注意。1.家中飲食最好以天然有機食品為主,捨棄所有糖類、精緻澱粉類及任何乳類製品(牛奶、起司、優格)以及含有味精、人工調味料的加工品。有些病人甚至連吃基因改造的黃豆都會引起過敏。2.盡量不要外食,即使外食也要選擇看得到的食物,而不是像麵包、餅乾等再製過的加工品。3.所有的清潔用品以天然成分為主,包括洗臉或清潔身體的香皂,或是清掃衛浴廚具等清潔劑。甚至買新房時,也要事先問清楚建材是否屬於無毒建材。4.盡量穿天然材質的衣服。越天然的對人體越好,棉、麻、羊毛等都是很好的材質,只是像絲、毛皮等有生命的產品,應盡量避免。此外,布鞋也比膠鞋好。回家以後,盡量赤腳踩在自然材質的地板上,身體會感覺相當舒適。5.可以補充有益菌的飲料,譬如前述的黑豆漿優酪乳。市面上的優酪乳通常都加了糖和人工色素等等,會越喝越糟糕。另外多走路、多運動也可以改善體質。不論是哪一種過敏,切忌冰冷,因為冰非常耗費身體的能量,人是恆溫的動物,因此冰一下肚,我們的身體需要耗費能量來平衡下降的體溫。同理,也應儘量避免吹冷氣。身體的濕冷很容易引起過敏或加重過敏症狀,此時,可以使用薑黃炒菜,或用黑糖加薑熬煮成汁服用,或用大苦丁加橄欖泡茶喝,以去除體內的溼冷。此外,還需養成早睡的習慣,因為主管免疫系統的三焦經在晚上九點到十一點間運作,此時是免疫系統修復的最佳黃金時刻!尤其是有慢性疾病或是免疫系統出問題的人應早點上床休息,如不能早點睡覺,最好也要做一些身心放鬆的娛樂,例如聽聽輕音樂或是冥想等,並時時保持正面的思想,切忌負面思考與太過刺激的活動。 另外,若打算早睡者,晚餐不適合太晚吃,最好提早至傍晚五、六點用餐,並以少量、易消化為原則,不可在食物尚未消化就上床睡覺。常輕敲壇中穴,位於兩乳間,可減低負面情緒壓力及加強免疫系統功能。適當的運動尤其是常與大自然接近的運動或是練太極拳、瑜伽等都可幫助達到身心平衡及加強身體自然修復的能力。(本文摘自/哈佛醫師養生法/平安文化)

改善過敏、免疫 試試「減敏飲食」

改善過敏、免疫 試試「減敏飲食」#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減敏飲食是目前大家最為熟知的飲食方法,可以針對過敏、免疫問題,或是腸漏症等問題,提供一定程度的症狀改善。首先,我們會先詢問病人是否知道哪些食物會觸發症狀,也許病患原本已經知道自己對牛奶不耐、喝酒會發疹等,再根據檢測結果,確切了解會引起病人免疫反應的食物來源。一些常見會引起急性過敏的食物,比如:蝦、蟹、草莓;或是牛奶、雞蛋和小麥這些誘發 IgG 引起的延遲性敏感反應,依據醫生對於病患疾病階段的評估,來決定飲食控制的程度,從降低攝取量到嚴格控制三至六個月的禁食,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建議有不同的「減敏飲食」規劃。1) 儘可能避開所有已知、會觸發 IgE 的急性過敏來源。2) 評估可能缺乏酵素而造成自己不耐受的食物,例如:乳糖不耐受或高組織胺的海鮮不耐受。3) 檢測是否有IgG 觸發的延遲性敏感反應,也就是俗稱的「慢性食物過敏」,台灣常見的來源有牛奶、雞蛋。4) 按照醫師的診斷,以輪替飲食的方式降低攝取量,或是限定期間禁食。醫師評估病患的狀況,如果只是一般輕微問題,考慮到營養均衡,不會太嚴格限制飲食。如果 IgG 觸發的延遲性敏感反應報告結果為輕度或中度,可以用「輪替飲食」的方法,將引起免疫反應的食物,每三天一間隔食用。主要目標是降低攝取的頻率,減輕消化的負擔,訓練身體對食物的耐受性。輪替飲食範例(四天):如果報告檢測出對雞蛋、牛奶、起司、鰻魚、杏仁、海帶有延遲性敏感反應,為觸發 IgG 免疫反應的食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奶類                     牛奶、巧達起司        羊奶雞蛋        蛋白、蛋黃肉類        雞肉           牛肉、羊肉   鴨、鵝          豬肉魚類        鱈魚           鮭魚、鱒魚   鰻魚        鮪魚、鰹魚澱粉        小麥、大麥     稻米、小米   燕麥、黑麥  玉米豆莢類    綠豆、四季豆         豌豆、花豆堅果        核桃           葵花子     杏仁        腰果、開心果蔬菜        韭菜、空心菜 花椰菜、油菜  A 菜、胡蘿蔔    彩椒、茄子、菠菜菇類        蘑菇、香菇          木耳        海帶水果        柑橘類       木瓜      芭樂     鳳梨減敏飲食相當簡單,也比較好執行。曾有一位 30 歲女性,在門診主訴體重逐年增加,生理期不規則、經前症候群嚴重,有非典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連帶著總膽固醇指數也開始異常上升,病人甚至開始擔心會有不孕的問題。當我幫她做慢性食物過敏的檢測時,報告測出對非常多食物都有延遲性敏感反應。根據臨床經驗,列出了需要控制的食物項目,並以她的飲食和烹飪習慣作為參考,提供了幾種簡單的食物。結果在短短十天的飲食控制下,審視飲食紀錄和飲食控制前後的症狀,發現將近一半的症狀都已獲得改善,頭痛、肌肉痠痛、肌肉僵硬、眼睛發癢的問題,通通都消失了。根據檢測結果列出的禁食清單:牛奶、雞蛋、小麥(勾芡、裹粉)馬鈴薯、玉米、黃豆及黃豆製品、薏仁、花豆、葵花子、核桃生薑、筍、海鮮類(九孔、蛤、魷魚、牡蠣)。減敏飲食示範菜單餐次        食物名稱        份量         重量 (g)早餐        白飯          1/2 碗      50          海帶          1         15          青江菜      1 盤         310          味噌          1 大匙     18          白芝麻油        1 大匙     5早點        杏仁粉      1         7午餐        白飯          3/4    150    豬大里肌        1 掌心大 70          空心菜      1 盤         155          甘藷葉      1 盤         125          大豆油      1 大匙     5          白芝麻油        1 大匙     5

敏感族群防空汙 4招戴對口罩

敏感族群防空汙 4招戴對口罩#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空氣汙染濃度偏高時,宜減少在戶外活動。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有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不適症狀,應避免戶外活動。特別是敏感性族群,如孩童、老年人及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更應以室內活動為主。敏感族群 透過空氣品質監測網防空汙有氣喘的人要多留意,空氣汙染嚴重時,可能需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要防空污對身體的危害,民眾可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https://taqm.epa.gov.tw/taqm/tw/AqiMap.aspx)。正確佩戴平面口罩 完全防護4口訣國民健康署建議,挑選符合經濟部標檢局CNS 15980檢測標準口罩,同時配戴口罩時必須時時注意是否密合。不正確配帶口罩,防護能力會隨之下降。正確的配戴口罩才能發揮效果。口罩要戴好的關鍵為儘可能與臉部密合,以一般平面口罩為例,正確配戴步驟如下:1) 開/打開包裝並檢查口罩是否有破裂或缺陷。一般設計為有顏色為外層,此面朝外,且鼻樑片應在最外層上方。2) 戴/將兩端鬆緊帶掛於雙耳,鼻樑片固定於鼻樑上方,口罩完全攤開拉至下巴,若必要可打結調整鬆緊帶長度,維持臉部密合度。3) 壓/雙手食指均勻輕壓鼻樑片,使口罩與鼻樑緊密結合。4) 密/可透過鏡子輔助或觸摸確認口罩是否正確配戴,包含內外側、帶子鬆緊、鼻樑片方向及形狀等。

咳嗽原因多 就醫備6資訊助準確診斷

咳嗽原因多 就醫備6資訊助準確診斷#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咳嗽其實是自我保護機制,透過強力呼氣反射動作,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異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及維持肺臟功能。所以,咳嗽不一定是壞事,是提醒身體「這裡空氣不好,趕快離開現場!」最常見是對吸進來空氣的溫度、濕度及刺激物質敏感而引起咳嗽,所以,常發生在冬季。當有髒空氣或細菌進入肺臟,人體對抗的方法就是變成痰再咳出來,咳痰是肺臟清潔的重要機制,常運動、肺活量好的人比較容易把痰咳出來,臥床、體力虛弱的人為什麼容易肺部發炎?就是因為咳不出來、容易積痰。有些人不會吐痰,雖然有時會卡在喉嚨,又咳不出只好吞下去,感覺不太舒服,但無論是把痰咳出來或吞下去,都能達到把痰排出肺部的效果,倒不必特意用力咳痰,反而讓喉嚨受傷。俗話說:「醫師怕治咳嗽」,因為引起咳嗽的原因太多,從吸菸、感冒、鼻涕倒流,到肺結核、急性肺炎、肺癌等嚴重疾病,甚至胃食道逆流、心臟衰竭……等非呼吸道、肺部相關疾病,所以很難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咳嗽又分急性、慢性,急性咳嗽通常是因為感染,例如:感冒,通常會合併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大約一到二週好轉。超過三週就是慢性咳嗽,像是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結核、肺癌等都有可能,長期持續的慢性咳嗽要特別注意,最好安排檢查,診斷是否可能為嚴重疾病。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難,是胸腔器官超出負荷、功能嚴重受損的重要警訊。需要就醫的咳嗽症狀有以下狀況,表示你的咳嗽不單純,需要就醫診斷:˙咳嗽持續超過三週。˙合併呼吸困難、咳血或胸痛等症狀。提高正確診斷率的就醫資訊當你因為咳嗽就醫時,請仔細觀察,並告訴醫師以下相關資訊,有助提高正確診斷機率:1. 咳了多久?2. 抽菸或是家人抽菸?3. 乾咳或濕咳?乾咳表示沒有痰的咳嗽,常見原因包括上呼吸道發炎、氣喘、心臟衰竭、胃食道逆流或受到異物刺激,包括刺激性氣體,所以,空氣品質不良也可能引發咳嗽, 尤其是支氣管比較敏感的人。濕咳表示有痰,仔細觀察咳出來的痰的顏色、濃稠度、量、味道、是否痰中帶血絲或血塊等,常見疾病包括急性肺炎、鼻涕倒流、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肺動脈栓塞等疾病。4. 痰的顏色,是否帶血絲、血塊?5. 除了咳嗽,有合併其他症狀嗎?6. 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藥物?咳血、咳痰要注意˙ 病變或發炎較嚴重,侵犯到支氣管或細支氣管旁的血管時,會咳出帶血的痰。但咳出血塊也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如: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肺癌、心臟血管疾病會併發咳血症狀,大量咳血可能引發呼吸衰竭、休克等後遺症,出血太嚴重時,除了藥物治療,應考慮接受血管攝影,找到大量出血的血管、予以栓塞,必要時以手術切除病灶。(本文摘自/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PM2.5、霧霾威脅下,口罩族的求生指南/三采文化)

改善過敏疾病 中醫外治三九貼

改善過敏疾病 中醫外治三九貼#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漸冷,對於有氣喘、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反覆呼吸道感染及過敏性鼻炎等患者來說,冬天因為氣溫明顯降低,部分體質較虛弱易過敏者,因本身陽氣不足,抵抗寒冷能力較弱,導致這些疾病非常容易發作。中醫認為「三九天」最寒冷 透過中藥敷貼改善過敏「夏有三伏、冬有三九」,三伏天是夏季最炎熱的時節,是陽氣最旺盛的日子;而三九日是冬天最冷的時候,也是陰氣最旺盛的時期;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中醫科何裕鈞主任表示,中醫以傳統中醫學的「穴位敷貼」療法在陰氣最盛的冬季三九天,透過辛溫中藥刺激穴位,以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提高免疫力,驅散體內寒邪,進而達到有效控制,對於過敏性疾病有相當好的療效。在一年中,冬至後的第3個九天、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節氣,俗稱「大雪」,加上期中間隔的2個九天合稱「三九天」。傳統上認為這三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三天,為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的好發季節。三九貼治療皮膚過敏、鼻過敏、咳嗽、腹瀉及便祕今年冬至為12/22,一九日為12/31,二九日為1/9,三九日為1/18。何裕鈞主任表示,根據實證醫學系統性回顧研究,此類穴位藥材敷貼對於過敏性鼻炎、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顯著療效,就動物實驗而言,亦發現藥材藥效經皮膚吸收後,可誘發局部免疫反應,進而達到整體免疫系統功能調節的效果。三九貼治療的主要是皮膚過敏、噴嚏打不停、久咳不癒、經常性腹瀉或便秘,甚至氣喘,在中醫觀點均與肺、脾、腎這三個臟腑相關者。也可治療或預防哮喘,尤其在緩解期,可減少西藥的使用,還能減少因西藥帶來的副作用。另外因陽虛或寒濕造成的脾胃或呼吸系統疾病,以及一般過敏性疾病或腸胃虛弱者,都可以經由此法改善症狀。發燒、心臟病、高血壓等不宜進行三九貼要特別注意,若是發燒、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哮喘急性發作期,均不適合進行三九貼。一般成人建議敷貼6至8小時,小孩則2至4小時,若貼敷處有溫熱感或僅有輕微刺痛則可貼敷2小時後再將藥餅取下。若貼敷處有燒灼感或強烈刺痛,則須立刻取下藥餅以避免起水泡(可先塗抹凡士林或植物油)。藥餅取下后,若貼敷局部有發紅及輕微觸痛,屬於正常現象,無須擔心,除非劇痛難忍,否則不建議塗藥膏。

日夜溫差大 小心氣喘、過敏發作

日夜溫差大 小心氣喘、過敏發作#過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因暖冬,日夜溫差加大,每當天氣從熱轉涼時,氣喘患者吸入冷空氣,呼吸道就開始狀況百出。根據國民健康署針對氣喘民眾的提醒,若室內室外溫度差異達7度以上,容易誘發氣喘、過敏發作。加上正值流感旺季,近2、3周氣喘患者紛紛回籠找醫師拿藥,求診人數也增加。超過8成氣喘患者的病情控制 仍有進步空間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997至2001年間,平均每年27926人次因氣喘住院,平均住院日數為6.4天,平均醫療費用為新台幣16829元,平均每年因氣喘住院的費用高達4.7 億元。有氣喘的成人的年度醫療費用,是沒有氣喘的成人的2.7 倍。根據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INA)的治療指引,依氣喘控制程度將國內氣喘患者抽樣結果分級,超過8成氣喘患者的控制仍有進步空間。台北榮總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任彭殿王指出,當氣喘患者控制不佳,容易引發急性發作跑急診,嚴重時更需住院治療,影響工作、睡眠及生活品質。加入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 降低5成以上住院率健保署自2001年11月起,推動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期望透過醫療團隊給予正確衛教資訊,加強病患自我照護的能力,減少急症及併發症的發生。至2016年追蹤結果顯示,目前約近3成氣喘患者加入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的照護。參與改善方案患者的住院率為1.6%,而未參與方案患者則為3.5%,顯示加入此方案,可降低5成以上的住院率。不僅提升氣喘患者照護能力及改善生活品質,長期而言,亦能有助於整體醫療費用的降低。氣喘就像三高 必須長時間監控彭殿王主任說明,「Healthy Lung台灣健康肺計劃」針對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更深入討論,擴大影響力,提高方案執行的品質,鼓勵醫療單位積極參與、患者收案,讓氣喘患者獲得妥善照護。並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讓病患可以清楚了解,同時促進醫療單位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讓患者增加認同感,提升氣喘病患對自我疾病照護的重視及按時用藥與規律回診的重要性。台灣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表示,「Healthy Lung台灣健康肺計劃」希望改善國人肺部健康、降低氣喘危害,連結學會、基層診所,期盼透過專家學者們的拋磚引玉,擴大更多醫師的投入,嘉惠更多有需要的氣喘患者。彭殿王主任提醒,氣喘就像三高,必須長時間監控,這是氣喘病患最易忽略的一塊。氣喘患者常因為救援治療效果很好,誤以為氣喘不需要任何控制。事實上,氣喘的控制需要醫病共同配合,期望持續透過計劃,幫助基層院所強化氣喘患者照護網,告別急性發作陰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