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

連假塞車想尿尿?吃顆糖就能忍住尿意!專家授「忍尿小撇步」吃這種糖

連假塞車想尿尿?吃顆糖就能忍住尿意!專家授「忍尿小撇步」吃這種糖#憋尿

你是不是有進電影院觀看片長超過3小時的電影,或者塞在高速公路上,不方便去上廁所的經驗?近來日本社群媒體掀起一則奇妙的「忍尿小撇步」,有網友稱吃了一種特定糖果,竟然一次尿意都沒有,撐完全場不跑廁所,對此《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泌尿科醫師提出可抑制尿意的解釋。

40歲後「熟齡族」過半數有泌尿問題!醫示警5症狀別輕忽:恐失智警訊

40歲後「熟齡族」過半數有泌尿問題!醫示警5症狀別輕忽:恐失智警訊#憋尿

尿失禁、夜尿、頻尿等泌尿道困擾,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調查指出,40歲以上國人竟超過半數,意即每2人就1人有泌尿道問題,其中以夜尿及漏尿最常見,但卻有四分之一民眾有相關症狀而不自知。泌尿科醫師警告,漏尿並非正常老化症狀,更可能是身體的疾病警訊,更提醒簡單預防2招,從年輕時就開始做起。

小便「姿勢錯誤」可能會尿失禁?醫揪6種「NG習慣」上廁所要注意

小便「姿勢錯誤」可能會尿失禁?醫揪6種「NG習慣」上廁所要注意#憋尿

根據統計,全台有近200萬婦女飽受「尿失禁」之苦,只要輕輕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提重物時就會發生漏尿情形,但你知道尿失禁可能是因為小便時「姿勢不良」導致嗎?泌尿科醫師表示,錯誤的姿勢累積下來,骨盆底肌可能從緊張變得鬆弛,因此增加尿失禁的機率。建議民眾,平常要保持良好的解尿習慣,才能避免尿失禁的發生。

超恐怖「憋尿10大傷害」排行榜登場!醫曝「這1種」最嚴重需手術

超恐怖「憋尿10大傷害」排行榜登場!醫曝「這1種」最嚴重需手術#憋尿

你曾經「憋尿」過嗎?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憋尿的經驗,無論是工作很忙走不開、睡覺懶得起來上廁所,或是開車塞車、長時間坐遊覽車、甚至看電影時都需要暫時憋尿,但長期憋尿恐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對此,腎臟科醫師分享「10大憋尿傷害」,建議民眾不要再憋尿,一但進入中老年,身體就會有很多狀況出現。

愛憋尿、不喝水⋯當心誘發「心腎症候群」增猝死風險

愛憋尿、不喝水⋯當心誘發「心腎症候群」增猝死風險#憋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生活忙碌憋尿成習慣,長久下來不只影響泌尿系統,竟然連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能會升高!醫師提醒,憋尿會使膀胱脹大,讓細菌有機可趁,從尿道逆行往上跑到膀胱、輸尿管,再到腎臟造成腎盂腎炎,嚴重恐致腎功能衰竭,甚至影響心臟功能。憋尿易讓細菌滯留泌尿道!誘發腎功能受損不可逆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良好的排尿習慣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基礎,長期憋尿容易讓細菌滯留在尿道、膀胱而引發感染,甚至讓腎臟發炎,一旦腎臟功能損傷可能連帶心臟出問題。為何腎臟會對心臟造成影響?施奕仲進一步解釋:「腎臟是負責排尿液的器官,是身體重要的排毒機制,當腎臟功能出現異常尿液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可能出現積水現象,心臟便需要更大力的工作來進行身體運作,這是可能間接導致心臟功能受損的主因之一。」此外,在腎臟透過排尿的過程中,會輔助身體調節「電解質」,排掉過多鈉離子、鉀離子,所以當無法順利排尿調節時,就可能會引發急性心律不整,甚至有猝死風險。腎臟與心臟互為共生!心腎症候群分5種類型《美國腎臟病學雜誌》研究分析發現,有心臟衰竭、冠心病、中風等病史者,未來發生腎臟衰竭的機率比起沒有心臟病史者多出10倍。根據美國統計也發現,在急性心衰竭住院的病患中,約30%病患合併有慢性腎病變,顯示心臟與腎臟2個器官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性。若腎臟出問題會導致心血管風險倍增,反之當心臟出問題,腎衰竭風險也會增加,臨床上被稱作為「心腎症候群」。施奕仲提醒:「最不樂見就是兩者疾病進入惡性循環,無法判斷誰是因、誰是果,最終走向心臟衰竭、腎臟衰竭的路。」正因為心臟及腎臟疾病在臨床上兩者間有著緊密的關係,心腎症候群可根據急性或慢性功能產生變化所引發的器官損傷,簡易分成5種類型:第1型,急性心腎症候群:急性心臟功能惡化導致腎功能損傷,例如心臟衰竭急性惡化而住院的病人發生急性腎損傷或腎衰竭。第2型,慢性心腎症候群:慢性心臟功能異常導致腎功能損傷,例如慢性心臟衰竭導致慢性腎功能惡化。第3型,急性腎心症候群:急性的腎功能惡化導致心臟功能損傷,例如腎絲球腎炎、急性腎損傷都有可能引發。第4型,慢性腎心症候群:慢性的腎功能惡化導致心臟功能損傷,許多洗腎患者有較高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發生風險。第5型,續發性心腎症候群:是由共病引起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兩個器官同時一起受到影響導致心臟或腎臟功能損傷。施奕仲提醒,不管是有慢性腎臟疾病、三高者,還是有在吃中西藥、平時水喝較少的族群等,都應該定期進行腎功能、心血管相關檢查,包含驗尿、抽血、腹部超音波,像是腎臟功能檢驗中的「微量白蛋白尿」就是很好的預測指標,代表全身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和動脈粥狀硬化的傾向,及早期觀察腎臟受損狀況。如何避免腎臟功能損傷? 把握4大護腎準則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20歲以上成人,每10人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想要預防腎臟功能損傷、避免心腎症候群找上身,施奕仲提出以下護腎準則:1.     不亂吃藥:不論中、西藥,只要是藥都需考慮吃下去會不會增加腎臟負擔,且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藥物,切勿把止痛藥照三餐吞,亂吃藥曾經是國人洗腎的一大主因。延伸閱讀:止痛藥吃多傷身?藥師教你搞懂「這5點」就不怕吃錯藥2.     遠離有毒物質:留意飲食、飲水是否有重金屬、毒化合物等污染,像是農藥、水中的鉛,還有重金屬砷。3.     避免腎結石:腎結石過大會堵住輸尿管,引發腎盂擴大,且易引發尿道發炎或更嚴重的腎功能衰竭,尤其當水分攝取不足導致尿量不夠,更難稀釋會造成結石的物質。4.     多喝水:正常人白開水1天至少1.5公升,有特殊需求的運動員、減肥、尿酸高族群應該喝到2公升,水是不包含茶、果汁、湯等,建議喝水要分次喝,不要等到很渴才狂灌。施奕仲呼籲民眾,再怎麼忙也要記得解尿、定期檢查腎功能,並藉由日常生活飲食習慣中預防慢性腎臟病發生,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排尿灼熱剌痛 熟女嘆連假塞車憋尿惹的禍

排尿灼熱剌痛 熟女嘆連假塞車憋尿惹的禍#憋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連假及返鄉期間,總可見高速公路及風景區淪為大型停車場,塞成開車族及乘客的噩夢,不論男女老少都只能盡量憋住尿意,好不容易遇到休息站、加油站,排隊如廁的民眾也非常多,一名38歲張小姐就醫時表示,如廁時有強烈的灼熱剌痛感,尿液偏深黃色,懷疑是在清明連假期間,每到一處景點都塞車憋尿、排尿如廁導致。 膀胱猶如橡皮筋 長期憋尿恐膀胱無力、尿道發炎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泌尿科張甫仲主任表示,膀胱猶如橡皮筋,長期憋尿容易造成彈性疲乏導致膀胱無力,且因尿液留滯太久,還可能引發尿道發炎,甚至導致血尿、尿滯留等併發症。常憋尿三大族群為:女性、攝護腺肥大的中老年人、因工作因素喝水量不足的人員,如保全、護理師、警察、櫃檯人員等都要特別注意。女性的泌尿道較短,細菌容易經由尿道進入膀胱引起發炎,因此若飲水量不足,比男性更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嚴重甚至會造成血尿等現象。而中老年人可能因攝護腺肥大,造成排尿不乾淨、殘存尿液、頻尿甚至尿滯留而完全無法解尿。多吃南瓜子與蔓越莓保護泌尿道 出遊準備尿布或尿袋應急張甫仲主任建議,養成良好的排尿及飲水習慣,出遊前除可先規劃及了解附近景點、休息站及加油站是否有提供廁所,也可準備儲尿小物,當無法離開交通工具、塞車中時,也能透過這些小物解決生理需求,也可在車上先備妥如空瓶罐、塑膠袋、集尿器、尿布或尿袋等,情急下忍不住時還能救急。   營養科李佩霓主任提醒,平時應多喝水、多吃南瓜子與蔓越莓,每日最少飲用開水1500毫升,維持尿液外觀清澈淡黃;食用富含微量元素鋅與硒的南瓜子可保護攝護腺、減緩攝護腺肥大病程;而富含花青素的蔓越莓也能改善下泌尿道阻塞、降低泌尿道感染,預防泌尿道發炎或感染。

女老師一晚要8次 尿急害慘性生活

女老師一晚要8次 尿急害慘性生活#憋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0歲女老師對自己要求甚高,在教學上也是相當嚴謹,從一年多前開始,常覺得尿憋不住,一堂課45分鐘,休息時間一定要去上個廁所,有時候課堂上也忍不住尿意,到後來頻尿狀況日趨嚴重,讓她相當困擾。膀胱過動症好發於追求完美、急性子者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女老師向她哭訴,最近越來越容易尿急,每次尿意總是來得又急又快,根本止不住,出門在外更是每到一個新地點就要找廁所,跟丈夫親熱到一半的時候,也突然想小便,還曾經睡覺時起床上八次廁所,但每次的尿量卻很少,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只好求診治療,經過問診及解尿日記的觀察,還有其他理學檢查,發現女老師罹患「膀胱過動症」。正常人每日排尿次數以不超過八次為佳,尿量標準則是每次300~400ml,由於女老師的膀胱已嚴重萎縮,每次排尿只有100ml左右,因此為她進行「膀胱鏡水擴張手術」,也就是從尿道端灌注食鹽水,直到膀胱內壓介於80公分水柱,將膀胱容量撐大,恢復彈性,改善過度敏感的膀胱。張宇琪指出,膀胱過動症的好發率在女性族群,且根據她的觀察,一半以上罹患此疾病的患者,大多個性急迫、求好心切、凡事追求完美,遇事容易焦慮,由於常處在高壓的狀態下,導致膀胱不停收縮,即便只有一點點尿液,也會想小便。隔2~3小時上一次廁所 練習撐一下膀胱另外,有些行為也容易出現膀胱過動症,如從小被教育不要憋尿,一有尿意就上廁所,這樣的行為也易造成膀胱萎縮。其他像是膀胱逼尿肌活性過,都有可能致病。張宇琪呼籲,女性朋友的水分攝取量要足夠,最好採少量多次喝水方式,每次飲水量約50c.c.即可;且最好隔2~3小時上一次廁所,練習「撐」一下膀胱,同時也應避免油炸及辛辣飲食的過度攝取,睡眠也應充足,如此才可避免膀胱過動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