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年紀輕輕就得高血壓?竟是「這部位」腫瘤作祟!醫:恐糖尿病、心衰竭

年紀輕輕就得高血壓?竟是「這部位」腫瘤作祟!醫:恐糖尿病、心衰竭#糖尿病

60歲林先生,在20幾歲時就已檢查出有高血壓,後來還罹患糖尿病,因病情歷經30多年來長期失控,出現心臟衰竭症狀,緊急就醫治療。經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民評診斷後,發現林先生心臟衰竭的關鍵主因,原來是受到體內腫瘤壓迫影響代謝,進而造成血壓和血糖控制不易,呼籲應盡速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時機。

「不是關在家就沒事」糖友阿伯忽略居家感染風險差點喪命

「不是關在家就沒事」糖友阿伯忽略居家感染風險差點喪命#糖尿病

儘管COVID-19疫情稍歇,但對慢性疾病患者或年長者來說一刻都不可鬆懈。一名65歲罹患糖尿病的伯伯,只打過2次疫苗,因為擔心副作用不想再打,想說不要出門就沒事,結果被外地返家探親的小孩傳染,竟快速轉為重症而進加護病房。 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醫師表示,這名患者因為本身有糖尿病問題,加上長年抽菸、肺部功能不佳,一染疫後症狀就快速惡化得送急診,幾乎快到呼吸衰竭的狀況,後來住進加護病房,花了非常多時間才終於讓病情穩定。 為了因應COVID-19的變異株,政府準備最新的新冠肺炎疫苗給全民接種,陳宏麟醫師表示,新的病毒變異株儘管以輕症為主,但由於該病毒傳播力極強,若家中有年長者或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還是要施打疫苗來保護家人。年長者也千萬不要有「關在家就不會染疫」的錯誤觀念,這名轉重症的糖尿病患者就是一例,如果有施打疫苗,就能降低重症的發生率。 距上次接種疫苗超過12週就應補打 XBB病毒株變化性高,陳宏麟醫師認為透過全民施打來提高疫苗覆蓋率還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他提醒,距離上一次疫苗施打如果已經超過12週,幾乎已經沒有保護力,因此除了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建議一般民眾也應該盡快施打,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雖然目前新冠確診案例並非高峰期,但每天仍有一定比例的確診者。陳宏麟醫師表示,COVID-19病毒不斷變異,現在XBB症狀的發展與流感症狀很像,會有流鼻水、喉嚨痛、頭痛、發燒等情形,也可能會與呼吸道病毒、腸病毒等共同感染。一旦出現症狀不僅在診斷上需要花較多時間釐清,若轉為重症在治療上挑戰也比以前高。 混合病毒讓慢性病患更容易轉重症 陳宏麟醫師強調,染疫會造成全身發炎讓免疫系統變得不平衡,慢性疾病患者特別像是糖尿病、肺部疾病如肺阻塞、氣喘患者或本身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族群,如果染上COVID-19不僅會讓既有疾病加重,更可能引發併發症如細菌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有相當高的機率引起重症。 陳宏麟醫師表示,目前的疫苗不良反應機率已相當低,慢性病患只要維持良好的用藥習慣、掌控疾病狀況,在身體沒有不適的狀況下接種疫苗都不用太擔心;反而是染疫後若有服用抗病毒藥物,才更要特別留意藥物的交互作用,因此最好的預防方法仍舊是接種疫苗。 除了隨不同變異株施打疫苗外,持續落實自我健康管理同樣重要。儘管現在已經沒有口罩禁令,陳宏麟醫師仍呼籲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隨著秋冬漸漸來到,如果待在人多或是密閉空間,都建議要戴上口罩,另外也要維持良好心情與睡眠、飲食習慣,手部清潔也不能省略。 (圖/陳宏麟診所院長 陳宏麟醫師)

年輕化+平均壽命延長 糖尿病病齡長期化已成全台85萬中壯年糖友最大隱憂!

年輕化+平均壽命延長 糖尿病病齡長期化已成全台85萬中壯年糖友最大隱憂!#糖尿病

111年糖尿病就醫人數已突破256萬,且每三名患者就有一名未滿60歲!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指出,近年糖尿病患者年輕化的同時,因為平均壽命延長所致,罹病年數只增不減,將來可能得花上20、30年與糖尿病共處!糖尿病併發症多,其中心血管疾病、腎病變比例高,且發生機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如何穩定控糖又做好共病管理成為一大關鍵! 每位糖尿病患者狀況不一,無法以同一標準或流程運用在不同患者上,也比較難準確預估患者的共病風險。為了促動各國跨界交流並為糖尿病患者做到量身打造的治療策略,國際專家組成CaReMe Alliance,在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的引薦下,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於今年正式簽署MOU,攜手全台12間醫療機構加入。其中的iCaReMe Registry計畫同步展開收案與登錄工作,讓本土數據接軌國際資料庫,也讓台灣糖尿病照護經驗正式接軌世界! 年輕糖友控糖年數呈倍數增加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111年糖尿病就醫人數已高達256萬,相較於四年前僅225萬名患者,人數成長114%,其中竟有三成糖友未滿60歲!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說明,除了年輕化趨勢,隨著醫療進步,台灣平均壽命已高於全球平均水準、攀升至79.8歲,在患者提早發病又長壽的情況下,現在罹病年數可能翻倍,意味著要長期優質控糖以及預防共病的難度,也將大幅提升! 黃建寧理事長指出,糖尿病共病多,糖尿病患者在十年內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比常人多出3倍;同時,健保資料庫更顯示,台灣平均每三位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衍生慢性腎臟病問題,且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隨著年齡越大,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併發症的盛行率就越高。如果能從早期做好共病預防,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搭配依醫師建議使用指引推薦藥物,患者即有機會長期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與糖尿病和平共處數十年。 國際首度共建真實數據資料庫、打造因地制宜照護策略 每位糖尿病患者的狀況不一樣,併發症出現順序、嚴重程度都可能有所不同,黃建寧理事長提到,所有的糖尿病患都需要評估心臟血管疾病及腎臟病風險,但因每個人的罹病原因、時間及風險皆不同,如果以同一標準或評估流程運用於所有患者,反而耗時、耗財、耗人力。因此,黃建寧理事長分享,如何為糖尿病患者訂定個別化控制目標,已是近年來台灣與國際間共同努力的方向。 糖尿病照護除了個別化、更要講求真實化,黃建寧理事長說明,過往在評估共病風險時多採用嚴格控制的全球臨床試驗數據做為分析依據,卻忽略了要因應不同地區或種族而有所變動,導致糖尿病照護很難因地制宜。因此,為了增進跨領域的合作及經驗交流,國外許多專家組成CaReMe Alliance,其中重要的項目包含iCaReMe Registry計畫,與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合作,致力於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真實數據資料庫,讓參與各國可以彼此交流照護經驗,並打造符合各國特色的照護模式。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與CaReMe Global Alliance簽署MOU、正式加入計畫 目前iCaReMe Registry計畫已涵蓋28個國家、超過490位醫護人員,以及逾3.2萬名患者的數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於9月28日與CaReMe Global Alliance完成MOU簽約儀式,正式宣布加入計畫,黃建寧理事長指出,本次將攜手台灣12家醫療機構展開收案與登錄工作,並持續追蹤至2025年底,期望能收治千名以上個案,讓本土數據能夠成功進駐國際資料庫。 臺灣阿斯特捷利康(以下簡稱臺灣AZ)表示,AZ向來以領先科學聞名,更長期深耕糖尿病治療領域,因應大數據世代到來,近年積極為台灣醫療產業導入許多創新數位解決方案,本次作為iCaReMe Registry計畫的合作夥伴,期望幫助更多患者以更科技的方式達到共病管理,不僅扮演好台灣與國際間的橋樑,也為台灣在糖尿病照護上盡一份心力!

糖尿病友適合做什麼運動?醫建議「3種組合」每週運動●●分鐘就好

糖尿病友適合做什麼運動?醫建議「3種組合」每週運動●●分鐘就好#糖尿病

運動對糖尿病有很多好處,不僅能促進胰島素發揮,還能幫助血糖控制。建議糖友先從自己做得到的運動開始,再慢慢加長、加量,若一下子強度太大,身體容易吃不消。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莊武龍於《醫解糖尿病》一書中,分享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幫助糖友遠離致命威脅。以下為原書摘文:

台灣水果超好吃,餐餐吃可以嗎?醫警告「1關鍵問題」大家都忽略了

台灣水果超好吃,餐餐吃可以嗎?醫警告「1關鍵問題」大家都忽略了#糖尿病

台灣享有水果王國的美譽,一年四季都可產出各種豐富的水果,水果富含高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價值高,加上價格也不貴,許多民眾喜愛在飯後吃點水果當點心。不過,由於近年來的市場喜愛,再加上改良技術,不少水果的甜度越來越高,果糖含量也會提高,一不小心就會容易吃下太多的糖跟熱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