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小腹微凸誤為啤酒肚 竟是腎臟腫脹起水泡

小腹微凸誤為啤酒肚 竟是腎臟腫脹起水泡#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46歲的吳先生,二年前被診斷出高血壓,一直都有按時服藥。最近半年因為應酬多,小腹微凸以為是啤酒肚而不以為意,因腰痠得厲害、小便都會有泡泡,加上肚子經常絞痛而到醫院求診,經腎臟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吳先生的二顆腎臟腫脹得像2串葡萄,而且長滿許多水泡,確診罹患了「多囊性腎病變」。台北中山醫院腎臟科主任何健明醫師表示,台北中山醫院腎臟科主任何健明醫師表示,多囊性腎病變又稱多囊腎或泡泡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可分成顯性和隱性兩種,隱性多半出現在嬰幼兒時期,而顯性多囊性腎病變又稱成年型多囊性腎病變,患者大多發生在40歲左右,但診斷年齡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建議有家族史的民眾年紀過30歲,就要定期做超音波檢查。何健明指出,多囊性腎病變通常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腎變大,一般人正常的腎臟大小長度約10公分,吳姓病患已超過5、6公分,上面還長滿數十顆水泡,造成腎臟體積變大及腎功能減退。根據臨床統計,六十歲以上的多囊腎患者有一半需要洗腎,嚴重的多囊腎患者除了需要洗腎,有些患者可能因高血壓導致腦溢血,或出現腦血管瘤而死亡,民眾千萬不能輕忽。何健明提醒,多囊腎目前並沒有明顯改善的藥物治療方式,只能透過正常的生活習慣及飲食來延緩腎功能衰退,一定要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飲食方面要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重視營養均衡。有家族病史民眾或平時有在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患這,要做到控制血壓與血脂、不隨便服藥、避免劇烈運動以及長期多喝水(3公升),以利排尿,更要定期抽血檢查腎功能變化。(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血壓過高不自知? 我最常見疾病之一

血壓過高不自知? 我最常見疾病之一#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學會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合辦2013世界高血壓日「健康血壓與心跳,快樂生活一把罩!」園遊會活動,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表示,高血壓是國人普遍但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尤其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除了規律就醫及服藥以外,適當的調整生活型態,更是達成血壓控制的重要關鍵。 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也是腦溢血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年臺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台北市20歲以上高血壓盛行率為21.1%(台灣為24%),全國約有430萬位高血壓患者,20-39歲的民眾高血壓自知率僅為26%,即平均每4個有高血壓的年輕人就有3人不知道自己血壓過高。台北市衛生局表是,可透過「自我健康管理八步驟」達到維持健康的目的,並提醒民眾不要忘記定期量血壓,管理血壓值,以預防及控制高血壓。自我健康管理八步驟為,一、定期量血壓,維持理想血壓120/80mmHg以下;二、定期量腰圍,男性腰圍不超過35吋(90公分),女性腰圍不超過31吋(80公分);三、控制食鹽食用量,健康的成年人8-10公克/天,高血壓患者,應控制於5公克/天以下(一茶匙約5公克的鹽);四、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五、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維持理想血糖於100mg/dl以下;六、戒菸、少喝酒;七、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保持心臟強健;八、維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心血管疾病之認知與預防,由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三高篩檢(血糖、血壓、血膽固醇)、慢性病照護相關講座及支持團體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相關訊息請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7115及洽詢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或上衛生局網站。

誇張!才十三歲少年因高血壓昏迷

誇張!才十三歲少年因高血壓昏迷#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痛風、不舉、高血壓,這種到了老年時期才會得到的病症,卻紛紛的找上年紀輕輕,身體應屬健康時期的青年!面對年輕人作息大亂,以及國人飲食逐漸西化的情況下,許多老年疾病,早已不屬於老年人的專利! 一名住在彰化的一名年僅十三歲的初中少年,因為平常愛吃油膩的食物,炸雞、漢堡來者不拒,讓他體重不僅節節高升,日前突然昏迷,緊急送醫,沒想到竟是血壓飆高,而導致嚴重昏迷!才僅僅十三歲,竟因高血壓而送醫急救!彰化基督教醫院楊文傑表示,少年的高血壓問題,已經傷及腦部的中樞神經,如果延誤就醫,有致死的危險,醫生緊急使用降血壓藥物治療,才救回一條命。楊文傑指出,13歲初中男生,平常愛吃炸雞、漢堡,只要是油炸類的他都喜歡,導致體重高達80公斤。對此,他提醒,炸雞、漢堡都是高油、高鹽飲食,容易導致過重、肥胖,嚴重的話會提早罹患高血壓,孩童還是少吃為妙。

高血壓易罹心房顫動 女性死亡率高出2.5倍

高血壓易罹心房顫動 女性死亡率高出2.5倍#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目前台灣地區罹患高血壓之民眾人數逐年上升,根據統計民國110年將全台高血壓患者將突破450萬大關,而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今年的公共健康主題就是高血壓,並且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其患者年齡層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羅東聖母醫院心臟內科曾元登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族群包況高血壓、年齡、糖尿病、中風病史、抽菸等,並且高血壓患者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1.42倍。由於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中風、脾動脈、周邊(肢體)動脈栓塞等,尤其女性若有高血壓及心房顫動與男性相比,中風率高5倍,死亡率更高出2.5倍。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不僅分別高居二、三位,並且人數仍逐年攀升。研究發現,缺血性中風患者約有六分之一有心房顫動,而心房顫動的患者大多數(五成至九成)都罹患高血壓。心房顫動好發於65歲以上的民眾,但由於症狀多元且不明顯,包括心悸、頭暈、胸悶等,易與低血糖、糖尿病、貧血等老年疾病混淆。曾元登指出,病人要自我把脈檢測心房顫動是相當困難的,即使護理師的準確率也僅六、七成。曾元登表示,目前已有新式電子血壓計,除可協助民眾長期監控血壓,更具偵測心房顫動的功能,初步臨床研究(與心電圖相比)結果顯示具有優異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或可協助成為民眾居家篩檢的一項利器。名廚阿基師(鄭衍基)也以自身經驗分享「抗顫保心三撇步」:食(原味)、量(血壓)、測(心顫),呼籲患有高血壓之民眾(尤其是女性)重視健康,每天早晚量測血壓,長期監控血壓與注意是否有心房顫動。(圖片/羅東聖母醫院提供)

多點運動少點鹽 終結隱形殺手高血壓

多點運動少點鹽 終結隱形殺手高血壓#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台灣約有430萬高血壓患者,但其中竟高達160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在沒有藥物控制和生活作息的改變下,繼續讓自己暴露在高風險中,無形中提高日後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臟病變等併發症的風險。其實,高血壓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以及「知道有高血壓還放任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近幾年,國民健康局結合各縣市衛生局,攜手推廣「減重、減鹽、運動、定期量血壓」的生活型態以降低民眾身陷高血壓的隱形風險。 有鑑於此,澎湖縣七美鄉衛生所深入社區於上週「辦理終結隱形殺手--高血壓防治與自我監測宣導」,教導民眾認識高血壓的症狀及正常血壓值,衛教高血壓防治重點:〈1〉減重:萬病肥胖起,維持健康體重很重要;〈2〉減鹽::一天24小時,「鈉」不超過2400毫克;〈3〉運動:每天規律運動至少30分鐘;〈4〉天天量血壓、早晚各1次。 其實,鈉鹽少吃點、運動多做點、腰圍瘦一點、定期量血壓、心情放鬆點,對抗高血壓的最佳武器就是這些看似簡單的生活小細節。配合宣導活動,現場備有數台電子血壓計及志工,提供民眾宣導後立即測量血壓,了解自己的血壓值,藉此加深民眾對高血壓的認知及重視,期望能進一步預防高血壓的發生。

年輕人吃重鹹 高血壓自知率不到3成

年輕人吃重鹹 高血壓自知率不到3成#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到39歲的e世代族群正是工作上衝勁十足的階段,但工作壓力加上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讓自己遭受高血壓的威脅而不自知。根據衛生署國民營養調查及國民健康局全國三高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年輕族群鈉攝取量超標,加上沒有量血壓的習慣,每12個e世代年輕人(20-39歲)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而其中高達四分之三對自己罹患高血壓渾然不覺。飲食中的鈉鹽攝取過多是血壓升高及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2005年-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內19-30歲的男、女性民眾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4599毫克及4096毫克,若依據WHO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000毫克之標準,19-30歲的男、女性鈉攝取量已達建議值的2.3倍及2倍。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指出,時下年輕人聚會、聚餐常喜歡選擇吃火鍋,且偏愛重口味的湯頭,如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等,再加上搭配醬油、沙茶醬、豆腐乳沾醬等含鈉量高的醬料,以及黃金魚丸、蛋餃等加工火鍋料,一餐火鍋吃下來,鈉攝入量高得驚人!一人份麻辣鍋加上一碟沙茶沾醬含鈉量高達6,400毫克,一人份酸菜白肉鍋加上一碟豆腐乳沾醬含鈉量也高達5,100毫克,一鍋火鍋所含之鈉含量就達每日鈉攝取量的2倍以上!又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0-39歲的民眾高血壓自知率僅為26%,即平均每4個有高血壓的年輕人就有3人不知道自己血壓過高。另外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的結果也指出,高達3成3的18-39歲的民眾過去「一年」內都沒有量過血壓,顯示年輕族群並未有量血壓的習慣,不易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上述調查亦顯示,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2.84倍、1.93倍及1.66倍。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報告指出,高血壓是造成全球死亡的第一名危險因子,造成全球約13%的死亡。為喚起全球對高血壓危害的重視,今年4月7日世界健康日的主題呼籲透過高血壓防治來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發生。對高血壓病人來說,除了規律就醫及服藥以外,健康的生活型態,更是達成血壓控制的重要關鍵。

遠離高血壓 健康生活六守則

遠離高血壓 健康生活六守則#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健局資料指出,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2.84倍、1.93倍及1.66倍。而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報告指出,高血壓是造成全球死亡的第一名危險因子,造成全球約13%的死亡。為喚起全球對高血壓危害的重視,今年4月7日世界健康日的主題呼籲透過高血壓防治來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發生。對高血壓病人來說,除了規律就醫及服藥以外,健康的生活型態,更是達成血壓控制的重要關鍵,國民健康局提供以下訣竅,幫助國人遠離高血壓的威脅:1. 減鹽:多吃新鮮、天然的食物,避免醃製、減少加工,以及含鈉量高之調理食品;吃火鍋的時候,可以把握「多吃新鮮食材、多用蔥、蒜、蘿蔔泥等天然調味料,少喝湯、少吃加工食材、少用沙茶醬及豆瓣醬等調味料」的原則。2. 減重:維持BMI 18.5-24的健康體位,男生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生腰圍不超過80公分。3. 戒菸:戒菸的好處在第一天就看得到!吸菸者在戒菸的20分鐘後,血壓會降低,心跳也減慢至正常的頻率;戒菸8小時血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回到正常值;戒菸2週至3個月得到心臟病危險性開始下降,肺功能開始改善;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減少一半,而戒菸5年後中風之機率甚至可降低至與不吸菸的人一樣。4. 節制飲酒:每天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drinks/day),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每個酒精當量為15公克,約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20~150毫升,白蘭地等烈酒30~40毫升)。5. 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或是利用零碎的時間來進行身體活動也很好,如走路上下班、上下樓爬樓梯、幫忙做家事等。6. 量血壓:定期量血壓是及早發現及控制高血壓的首要步驟。國民健康局呼籲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如果血壓超過140/90 mmHg就應該諮詢醫師。而正在接受治療的高血壓病人更應該要有系統的在家量血壓,並做好紀錄,除幫助醫療人員瞭解病人血壓控制情形,也可顯示生活型態改變與高血壓藥物之控制情形。

研究:提神飲料恐致心律不整、猝死

研究:提神飲料恐致心律不整、猝死#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能量飲料可能導致血壓高和潛在的致命性心臟問題。醫生也警告有高血壓的民眾,在喝能量飲料之前要謹慎、判斷,因為這可能會增加血液的壓力和干擾心臟的自然節奏。美國研究人員從七項研究分析數據,去判定能量飲料是如何影響心臟健康。被研究者身體都是健康的,年齡介於18至45歲。研究人員檢查了93名剛喝完能量飲料實驗者的QT間期(一段心臟的節奏時間),結果發現喝了能量飲料後,心臟的QT間隔比沒喝能量飲料的人多10毫秒,而若心臟的節奏心電圖上QT間隔延長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心律不齊或心臟猝死。美國太平洋大學助理教授夏亞表示,能量飲料和血壓的收縮是否有相關性,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評估對心臟節律的影響。不過有高血壓或是QT症候群的患者,應多加謹慎,由於能量飲料也含有咖啡因,喝過多可能會使血壓升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