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劉姓工程師平時因為工作忙碌,下班後與朋友享受美食、打手遊是最大的紓壓方法,平時雖常有疲勞感且體重不斷增加,也沒太在意。一直到體檢發現一片紅字,腰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值都不符合標準值,驚覺已被診斷為罹患代謝症候群。
45歲劉姓工程師平時因為工作忙碌,下班後與朋友享受美食、打手遊是最大的紓壓方法,平時雖常有疲勞感且體重不斷增加,也沒太在意。一直到體檢發現一片紅字,腰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值都不符合標準值,驚覺已被診斷為罹患代謝症候群。
台中一名60歲老翁,近來因屁股痠麻疼痛、兩腳無力前往就醫,醫師觸摸他的雙側股動脈後發現不僅脈動微弱,連體表溫度都「冰冰涼涼」,安排斷層掃瞄檢查後,發現是俗稱「腳中風」的「髂主動脈阻塞症候群」。
三高是現代人普遍的健康問題,你可知若三高控制不佳,「第四高」也會跟著出現!第四高指的是「高腎壓」,由於腎臟是無痛的器官,通常出現明顯症狀時,往往已經進展至疾病的中後期。
一名60歲有三高病史的男子,日前因為聲音嘶啞持續2個月沒改善就醫,耳鼻喉科醫師做X光檢查後,發現竟是一顆達7.7公分的大型主動脈瘤壓到返喉神經,才造成聲音嘶啞無法痊癒。
中秋節向來是親友歡聚的節慶,很容易不經意攝入過量蛋白質、高油脂、高鹽份、高糖份食物。許多人認為放縱一下無妨,然而衛福部苗栗醫院腎臟科主任吳文中表示,大魚大肉和口味過重的料理,會增加腎臟負擔、加速腎功能惡化,提醒罹患慢性疾患者,如:腎臟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在這種日子更應該注重飲食。
多年抽菸、有高血脂病史的61歲黃先生,從2年前開始持續下背痛,並曾因腳麻症狀被診斷為脊椎狹窄問題,而在其他醫院進行過脊椎手術。然而仍持續背痛,發展至難以忍受的地步,因此前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室求助,檢查發現腹部有顆5.5公分動脈瘤,主動脈瘤血栓更是下肢麻痺疼痛的原因。
台灣人越來越長壽,但洗腎人口卻逐年增加,人類器官隨著年紀老化雖不可逆,但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姜林文祺提醒,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加快惡化的進程,避免成為熟齡生活的痛苦負擔,高危險族群例如三高與家族有腎臟病史的人,最好能夠盡早監測照護,減緩惡化速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且有超過9成6的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自知。由於腎臟無痛覺神經分布,初期腎臟病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病患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導致腎功能無法恢復。而專家提醒,腎臟病不只要留意3高,還有常被忽略的第4高「高腎壓」。病患林先生平時自覺身體狀況控制得宜,只是常感到疲憊、 出現泡泡尿,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檢測,才發現竟將邁入慢性腎臟病第3期,所幸發現及時,及早接受治療並調整生活型態,得以延緩腎功能惡化。腎臟病控制不只3高,還要注意「高腎壓」慢性腎臟病病患常伴有精神體力不佳、尿液有濃泡等異常警訊,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表示,除了控制3高外,更要留意「高腎壓」的發生。當大量血液通過腎臟時、血管內壓力上升,形成「腎壓」(腎絲球內壓),若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腎臟代謝功能負擔加重,就可能導致腎壓過高,造成腎臟損傷。「腎臟就像是身體的污水處理廠。」黃尚志解釋,一旦流入的污水過量、含有太多廢棄物,就會使得污水處理廠故障出問題,即出現「高腎壓」。由於腎臟每天要處理大量血流,並藉由過濾血液來排除體內代謝廢物,當血液通過時,會讓腎臟血管內壓力變大、形成腎壓,而腎臟無法承受過高的腎臟壓力。因此身體若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下,將使得腎壓過高;若是處在高血糖狀態時,也易導致腎絲球硬化或腎元破壞,損害腎臟功能。3高族群易腎病變,掌握3點延緩惡化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指出,3高族群更容易併發腎病變,民眾除了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外,也建議40歲以上3高族群掌握以下3點: 及早檢測尿蛋白 定期腎絲球過濾率(eGFR)檢測 關心並了解自身腎臟功能民眾亦可善用政府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源頭避免或延緩腎臟疾病惡化。每位病患腎臟功能惡化速度不一,只要定期篩檢、早期發現、透過生活型態調整與治療介入,及早控制「高腎壓」,便有機會顯著改善或延緩腎功能持續惡化。黃尚志提醒,如發現身體不適或異常,應及早就醫、尋求醫師專業建議,勿信偏方,以免忽略實際病灶而誤用止痛藥,反而忽視了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可能性,且濫用藥物反而更傷腎,加速腎臟惡化的速度。延伸閱讀誤信密醫止痛藥、偏方消水腫⋯醫驚:救腎不成反洗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