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久坐積毒素 痠痛無力找上你

久坐積毒素 痠痛無力找上你#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每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有報導指出,現代人每天坐著的時間平均是9.3小時,比平均7.7小時睡眠時間還長!大部分人只要能坐就不站,上班坐著辦公、下班坐著上網、回家坐著看電視??但是長期久坐不動,容易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是導致肥胖的主因!久坐不動的3壞處1) 肌肉量減少,導致燃脂力變慢/久坐不動容易造成肌肉量減少,讓你得用很多不正確的力量去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這樣會造成肌肉拉傷、關節損傷。此外,肌肉量下降會讓身體基礎代謝率減慢,導致脂肪燃燒速度減緩,囤積在體內就造成體態肥胖問題。若再加上不良的坐姿,例如:翹腳、盤腿、駝背、聳肩??等,更會造成骨架歪斜、肌肉緊繃,慢慢累積就會產生肩頸痠痛、腰痠背痛、關節退化、骨刺增生、椎間盤突出??等各種問題喔!2) 影響神經系統運作,讓身體痠痛無力/除了外在的骨骼肌肉系統出現問題之外,我們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也都會因為久坐不動而出現問題。神經系統由脊椎骨包覆並且保護,但不良的坐姿造成骨盆及脊椎歪斜,影響了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輕則造成手腳痠麻,重則手腳力量喪失,如果影響到自律神經,更會造成身體器官的運作失調,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之大,不可輕忽!3) 核心肌群力量不足,缺氧、便秘找上你/長期久坐不動會導致核心肌群力量的不足,造成胸腔壓迫、呼吸效率不彰,體內氧氣及二氧化碳的交換效率不佳,讓你上班上課沒精神、想睡覺,而許許多多的細胞病變,都與體內氧氣充不充足有關喔!除此之外,人體許多的臟器都在腹腔及骨盆腔,久坐造成腹部核心肌肉力量不足,使得腸胃器官堆疊在一起,造成腸胃蠕動的減緩,食物長時間停滯在腸道內、水分被吸乾,很容易在體內累積過期的食物,產生許多的毒素,導致便秘的狀況,大幅影響身體健康!(本文摘自/整個辦公室都是我的健身房/瑞麗美人出版)

「腎」重其事 3點打擊肥胖

「腎」重其事 3點打擊肥胖#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肥胖為萬害之首,隨著人口老化,腎臟病為全球重大疾病, BMI有過重及肥胖情形的慢性腎臟病人竟達5成!已知台灣每年有4700人以上死於腎臟相關疾病,近年來國內外研究也發現,肥胖會顯著增加慢性腎臟病發生的機會,罹患腎臟病後,肥胖也會加速腎臟病惡化。為了減少肥胖危害,透過健康生活控制體重,才能維護腎臟的健康!三高同時是腎臟病主要危險因子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研究,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說明,三高同時也是腎臟病的主要風險因子。國民健康署呼籲,輕忽肥胖將導致腎臟加速病變。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4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人BMI過重及肥胖比率高達56.3%(男性:62.8%,女性:45.9%),且調女性慢性腎臟病人為58.7%,高於男性慢性腎臟病人的45.9%。 打擊肥胖 顧腎賺健康肥胖風險會使腎絲球肥大、腎絲球超過濾及蛋白尿的排出量增加,進而導致腎絲球硬化,而使得罹患慢性腎臟病與末期腎臟病的機會增加,因此打擊肥胖控制體重是有助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並可降低或減緩腎臟病進展,提醒民眾要預防腎臟病發生,應從打擊肥胖開始! 注意健康3守則」,擁抱健康生活品質:1)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運動5天,中等至激烈程度的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舞蹈、跑步機等),每天累積達30分鐘以上,運動後心跳達到130下左右,能夠增進心肺功能的運動尤佳。2) 健康飲食/在初期慢性腎臟病(CKD,stage 1-3a),不必實施低蛋白飲食,但應避免過量蛋白質攝取(建議每日不超過1.0gm/kg)。每餐攝取固定醣量和高纖、適量油脂攝取及減少鹽份攝取等方式,達到減緩病情進展及維持健康的目的。3) 體重控制/在營養師指導下,進行體重控制,或參加病友團體,揪團減重,或利用國民健康署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共同落實健康生活,遠離肥胖及慢性腎臟病帶來的威脅。

一天少坐2小時 一年可減14公斤

一天少坐2小時 一年可減14公斤#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都知道運動的重要性,但其實運動之外的日常活動量,與預防及解決中年肥胖問題,有相當大的關聯。近年來,美國研究專家指出,肥胖的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比平常人少消耗350卡的熱量。消耗熱量的差距在於站立時間的差別以實際統計數據來說,消耗熱量的差距,相當大的原因在於:肥胖者一天站立的時間是373分鐘,坐著的時間是571分鐘;而平常人一天站立的時間是526分鐘,坐著的時間則是407分鐘。一天少消耗350卡 一年就能瘦14公斤一天少消耗350卡的熱量,一個月就等於比別人多囤積10500到10850卡的熱量,1年下來,就等於是12萬7750卡。這些熱量如果全部換算成體脂肪,相當於一年就胖了14公斤。因此,要預防肥胖、保持身體健康,在生活中最好能夠養成勤勞、多動的習慣。尤其是辦公室工作居多的上班族,更要特別留意。(本文摘自/喚醒你的回春賀爾蒙,年輕15歲/大是文化出版)

地瓜怎麼吃?4大疑惑一次詳解

地瓜怎麼吃?4大疑惑一次詳解#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Q:聽說地瓜的升糖指數不高,所以吃了不會胖?A:雖然與其他澱粉類食物相比,地瓜的升糖指數不是特別高,但其實肥胖與升糖指數沒有絕對的關係,而是跟熱量有關。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所謂的升糖指數就是用來檢測食物吃進體內後對血糖升降值的影響。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在吃下去後會讓血糖急速上升,身體為了將多餘的糖分帶去細胞儲存,就會分泌較多的胰島素,所以才會出現一種說法是,升糖指數愈高的食物愈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使熱量轉變為脂肪,而升糖指數低的不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就不容易變胖。地瓜屬於澱粉類食物,若是吃得太多還是會發胖。Q:可不可以靠吃地瓜來減肥?A:地瓜富含高纖維,升糖指數約55~70,並不像其他澱粉類動輒80、90,加上又是營養價值豐富的澱粉類食物,因此適合拿來做輔助的減肥飲食,取代營養價值較低的白米飯、白麵包等食物,但並不適合餐餐都以地瓜為主食。以超商地瓜為例,熱量只要吃兩條就過高了,可是吃一條又不見得吃得飽,若三餐都以地瓜為主食,很有可能會因為食用過量而發胖。Q:若要靠吃地瓜來減肥,什麼時候吃會比較好?A:若想吃地瓜減肥,有中醫師建議最好是在早上7點~9點間吃,而且最好能搭配五穀雜糧,像是地瓜稀飯一類的,最是健康。透過充分的咀嚼可以獲得飽足感但也有營養師建議,其實只要將早餐或午餐的主食替換成地瓜,避免晚上吃,配菜方面不變即可。之所以要避免晚上吃,是因為晚上消耗的熱量普遍較少,地瓜又含有糖分,若攝取了過多糖分,反而容易導致肥胖。此外,地瓜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要連皮一起吃,此時可以選擇用蒸或煮的方式來料理,這樣會比較好入口。吃地瓜時要充分咀嚼過後再吞下去,吃一口地瓜盡量要咬30次再吞下去,因為透過充分的咀嚼可以刺激腦部的中樞神經,讓我們獲得飽足感,避免吃得過多,而且還能促進消化,達到整腸通便的功效。Q:如果想吃地瓜減肥,是否只能吃烤地瓜?A:其實吃烤地瓜比較容易吃進較高的熱量,而且難以將有高營養價值的皮一起吃進去。若想連皮一起吃,建議可改用蒸煮的,若還是喜歡吃烤地瓜,則建議可以將烤好的地瓜放進冰箱的冷凍庫中,變成冰地瓜之後再食用,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地瓜的熱量。而且冰地瓜的升糖指數也比熱的烤地瓜低,比較不會引起血糖和胰島素升降,不論是對控制糖尿病或減少飢餓感都很有幫助。吃冰地瓜熱量會比烤地瓜少吸收一半歐洲的實驗甚至發現,冰過的地瓜中,澱粉會形成結晶變成「抗性澱粉」,抗性澱粉的吸收率與消化率都比一般澱粉差,甚至可以降低消化率到42%,連帶地在熱量的吸收上也會減少約50%。所以吃冰地瓜後吸收的熱量,就會比吃熱的烤地瓜減少約一半。而且人體在吃進冰地瓜後,因人體的恆溫反應,會慢慢消耗掉熱量以提升地瓜的溫度,加上冰地瓜的冰冷刺激會促使甲狀腺素增加而提升新陳代謝,這麼一來也能有助減肥。不過,如果有鼻子過敏、氣喘或是吃到生冷食物胃部就會產生痙攣的人,並不適合吃冰地瓜,此時則可改變一下,將烤好的地瓜改放置冷藏室,也會有不錯的減肥效果。(本文摘自/地瓜粗食養生書/世茂出版)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為了落實國人的健康減肥以及調整飲食的觀念,在本次團體衛教將由孫文蕙營養師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6年2月23日 星期(四)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上班久坐不動 竟會有退化性關節炎

上班久坐不動 竟會有退化性關節炎#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也是每天朝九晚五,整天坐在辦公桌前的上班族嗎?整天坐著不動或姿勢不良小心關節會提早退化!由於缺乏運動加上長期姿勢錯誤,導致關節出現問題。常見的就是電腦族的頸肩及腰部關節因為長時間的壓力不平均,導致關節發炎。建議民眾,平時應養成運動的習慣並建立正確姿勢,若出現關節疼痛問題,應趁早就醫治療。久坐不動代謝差 體重過重易增加膝蓋負擔久坐不動的上班族,關節疼痛好發部位多是頸肩或腰椎關節,主要是因使用電腦姿勢不正確及久坐不動所引起。而這樣長期間維持同一姿勢,容易造成關節的壓力不平均導致關節發炎,進而引起關節疼痛等問題,若延誤就醫,可能造成該關節軟骨的破壞及磨損,甚至會年紀輕輕就面臨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但是當人久坐不起時,身體的代謝會開始變慢、血液淤積,容易引起肥胖問題。事實上,由於膝關節負擔人體大部份的重量,當身體變重,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此時若再加上關節沒有時常活動,施於膝蓋的單點壓力會增加,一旦突然站起來,膝蓋所承受的壓力是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久而久之,就會對膝蓋造成影響。膝蓋不適更該減少坐 適度活動膝關節更能護膝一般有膝痛的民眾,直覺會是「坐著休息」,但採長時間坐姿的上班族也被誤認為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低好發族群。長時間的屈膝坐姿(90度左右的屈膝),會因「內側皺襞」被兩側軟骨長時間夾擊,而讓「內側摩擦症候群」的症狀加重,因此,適度、定時的活動膝關節,才是正確的護膝原則。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民眾,不是要減少運動或停止運動,而是要適度的運動,重點是要知道如何運動不傷膝!對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來說,在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並有間歇性休息,例如,走10分鐘休息5分鐘,不要勉強。足夠的休息對保護膝關節也很重要,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另外,藉由強化大腿的肌肉,可以幫助分散膝蓋的負重重量,改善壓力。補充葡萄糖胺緩解關節炎?藥品級、食品級先分清楚至於有的民眾會補充葡萄醣胺來緩解或保健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糖胺有分各項規範較為嚴謹的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及一般食品級的鹽酸鹽葡萄糖胺,建議食用前請先諮詢專業醫師、藥師,並遵照醫師指示食用。另外,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千萬不要因為怕疼而不動,應保持規律且緩慢的運動,同時加強膝蓋處的保暖,多管齊下才是真正的保護關節之道。 (文章摘錄自/優活健康網站內新聞)

BMI逾35 受孕時間竟增55%!

BMI逾35 受孕時間竟增55%!#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研究發現,夫妻都肥胖,女性懷孕率會大幅下降,無論哪一生理週期,肥胖夫妻受孕率都只有正常體重夫妻的一半。這代表不只是老婆體重,老公體重一樣也會對妻子受孕率造成影響。男性體重增加 精子數會比較少​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拉潔許瓦莉‧桑達蘭表示,換句話說,這表示肥胖夫妻可能需要花較多時間才能懷孕、生子。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線上版〈人類生殖〉醫學期刊(Human Reproduction)。研究作者指出,過去研究顯示,女性一旦體型肥胖,懷孕機率就會下降。也有研究發現,男性體重增加,精子數會比較少。在2005年至2009年間,共有501對夫妻加入研究計畫,女性年齡介於18歲至40歲,男性年齡則在18歲以上,這些人都想懷孕,都沒有不孕問題。研究人員蒐集其生活型態、習慣、醫療紀錄、生殖紀錄等資訊,每對夫妻都要記錄性行為頻率,女性也要記錄她們的生理週期,並定期驗孕。護士也測量這些夫妻的身高、體重、腰圍與臀圍,也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夫妻兩人一起減重 較能實現求子夢研究人員追蹤發現,BMI在35以上的夫妻,等待懷孕的時間比正常體重夫妻多增加55%,研究人員納入年齡、抽菸狀況、運動、膽固醇指數等變數後更發現,肥胖夫妻等待懷孕時間比其他人多增長59%。此外,女性腰圍若在35英吋以上(約89公分),也需要花較久時間才能懷孕。桑達蘭認為,減重可以對健康帶來許多好處,如果夫妻想要有小孩,夫妻雙方的體重都要健康、符合標準,較能達到目標。夫妻兩人應減重,即使只減去一點體重,也能幫助更快懷孕、有小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年後肥一圈?4招輕鬆甩肉

年後肥一圈?4招輕鬆甩肉#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過了一個年,民眾是否都為胖了一圈感到困擾?過年期間放長假,元宵過後又是春酒,民眾大多對飲食沒有節制,大魚大肉、糖果餅乾樣樣不忌口,許多人直到明顯胖了一圈才開始懊悔。根據統計,民眾年後平均體重約增加3~5公斤,而肥胖為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危險因子,想拯救年後走樣的身材,找回更健康的自己,改變飲食習慣是當務之急。熱量每減少7700大卡 體重可減1公斤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表示,過年時吃了大量高油鹽的年菜、香酥脆口的零食,加上整天打牌、運動機會減少,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結果就是體重破表。已知熱量每減少7700大卡,體重可減輕1公斤,想要化解增胖危機,可以透過下列的方法來達到減重的目的:1) 調整進食順序,減少熱量攝取/用餐時先吃大量富含纖維質的蔬菜增加飽足感,再吃豆、魚、肉、蛋等蛋白質食物,最後才吃少量的飯、麵等主食。2) 向宵夜飲料點心Say NO/睡前4小時勿再進食,以免過多熱量無法消耗而囤積體內。另外含糖飲料與點心無飽足感,卻熱量驚人,且會讓血糖快速上升,促進胰島素分泌而加速脂肪累積,絕對是減重者的大忌。3) 增加運動量/悠閒的日常活動對消耗熱量無感,要增加運動量才能看到效果。可以試著每日多快走1小時,爬山或是參加運動課程、運動社團養成運動的習慣。4) 提升基礎代謝率/可以透過負重訓練,努力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來提高基礎代謝率,讓你減重事半功倍找回窈窕健康的自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