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肥胖元凶是糖 為何讓脂肪背黑鍋?

肥胖元凶是糖 為何讓脂肪背黑鍋?#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英格蘭萊斯特市的紐瓦克屋博物館,有一個搖晃的樓梯,走上去會看到丹尼爾.蘭伯特的肖像,這是在1806年畫的。蘭伯特重達53英石(335公斤),被視為醫學界的一大奇案。蘭伯特胖到無法工作,卻想到一個絕妙的主意:跟別人收一先令,讓人來「參觀」他。蘭伯特是英國史上第一個有文獻記載的肥胖哥,而且靠著在全國各地展示自己的身體而大發橫財。光看肖像就知道他晚年生活如何:富裕又受人尊敬。他是遠近馳名的萊斯特子弟。大家對正常體重的標準持續放寬兩百年後,有一種特殊設計的載具,叫做「肥胖救護車」每週都會從萊斯特接走十幾個蘭伯特。53英石對救護員來說根本沒啥了不起,因為這還算輕的。這種特殊設計的救護車,載有齊全的「肥胖專用器材」,其中有一種「刮勺」,可以幫助不慎摔下床的患者。救護車旁邊還有一組輔助載具同行,其中有一種絞盤,用來將患者搬到強化過的擔架上。在極困難的情形下,將患者送醫的費用是10萬英鎊。但這種病態肥胖,並非肥胖危機的核心。英國人現在的平均體重,不分男女老幼,都比1960年代中期還重3英石(將近19公斤)。我們沒注意到這件事,但從車輛座椅、游泳池更衣室變大,以及原本的XL號褲子變成L號(L號變成M號),就能看出這種「溫水煮青蛙」的轉變。整個國家就像一條鬆緊帶,因為大家對正常體重的標準持續放寬,而不斷被撐開。糖攝取量增加 對肥胖造成影響為什麼我們這麼胖?我們沒有比古人貪吃,也沒有比古人動得少(跟普遍迷思相反)。普利茅斯醫院的泰瑞.威爾金教授曾經做過一項縱貫性研究(對一群研究對象進行長時間觀察或蒐集資料,主要探討研究對象在不同時期的演變),測量過去12年間孩童的身體活動,結果發現活動量其實與50年前的小孩一樣。但有一件事改變了:食品的含糖量變多。1940年代,科學證實節食沒有效果。到了1970年代,科學界開始調查糖攝取量的空前增加,對肥胖會有什麼影響。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奠定了節食產業的基礎,後者卻被刻意忽視。(本文摘自/改變世界的秘密交易/大是文化)

講座/高脂血症飲食

講座/高脂血症飲食#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大多選擇外食,但高熱量飲食、生活型態不正常,許多人已有高血脂而不知或不以為意。根據調查,台灣人高血脂率是20%,高血脂經常沒有任何症狀,卻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4/18(三)舉辦營養衛教講座,由營養師蔡瑄主講「高脂血症飲食」。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高脂血症病友們及關心健康飲食議題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高脂血症飲食時間:107年4月18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門診前洽詢:02-2249-0088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10日(二)舉辦營養科講座,由營養師張昱凡主講「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講座中教導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時間:107年4月10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台灣3成學童肥胖 高居亞洲第一!

台灣3成學童肥胖 高居亞洲第一!#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每10名學童就有3人肥胖,比率高居亞洲第一。另研究指出兒童洗腎盛行率逐年成長。新北市將「尿液檢查」及「腰圍量測」納入今年「學齡前兒童健康檢查」項目,把握黃金治療期並建立本市兒童腰圍標準對應表。衛生局將4月訂為「兒童顧齒月」,期間凡12歲以下到合約牙科門診免掛號費、6歲以下半年一次免費塗氟及國小1、2年級(6到9歲)免費窩溝封填。「學齡前兒童健康檢查」 早期發現及治療新北市長朱立倫表示,新北市從去年起提供到校健康檢查,服務近5萬名學童,今年更進一步整合牙科服務,主動到幼兒園為中班小朋友們進行「學齡前兒童健康檢查」提供聽力、視力、口腔塗氟、身體理學(4肢、五官及心音等)檢查及兒童發展評估等整合式服務,早期發現病徵,早期治療。朱立倫市長表示,統計去年新北市受檢兒童資料發現,聽力篩檢異常率約3.9%、視力異常率14.5%、身體檢查異常率7.6%(異常人次最多前三類為76.2%齲齒、23.2%性徵發育相關、11.0%心雜音等),並顯示新北市學齡前兒童BMI(身體質量指數)過重及肥胖約佔24%。每10名學童就有3人肥胖 比率高居亞洲第一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根據教育部統計,我國每10名學童就有3人肥胖,比率高居亞洲第一。若在3至5歲過重或肥胖,容易養成「易胖體質」,未來罹患慢性病風險也增加。另有研究報告指出,小兒腎病透析盛行率逐年成長,每200位就有1位有腎臟方面疾病,目前全國約有20萬慢性腎臟病兒童,好發年齡集中在3歲。新北市政府為就讀幼兒園中班(101年9月2日至102年9月1日出生)或該年齡層的設籍兒童,安排專業醫療團隊前往幼兒園免費提供整合式健康檢查服務或前往29區衛生所檢查,若檢查結果異常醫師會開轉介單,再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衛生局結合牙醫師公會推出「兒童顧齒月」合約牙醫診所,可上衛生局官網http://www.health.ntpc.gov.tw查詢。

少吃、忙碌卻變胖?「壓力肥」3成因

少吃、忙碌卻變胖?「壓力肥」3成因#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什麼壓力大時,不管多吃少吃都變胖?有3大成因。第一種壓力肥的成因(圖之1)是由於自律神經系統的副交感神經被抑制。自律神經系統是人體對抗壓力的第一防線,大部分的器官都有自律神經分布,是的危機處理系統,也是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機制。高壓會讓交感神經處於亢奮狀態,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則會被抑制。若壓力狀態一直無法解除,自律神經就難以恢復平衡而容易失調。主要負責運作消化的副交感神經,由於壓力大而被抑制,消化功能變差,脂質代謝下降,導致脂肪囤積;腸道環境因消化不良而變差,流至全身的血液品質下降,影響全身各個器官的運作,也間接影響分布在各個器官的自律神經,加重原來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為了產生體力對抗壓力 讓食慾大增第二種壓力肥的成因(圖之2)是來自於壓力賀爾蒙。壓力賀爾蒙會受到壓力刺激而分泌,為了要有體力對抗壓力讓食慾大增,並分解體內的糖類、脂肪、蛋白質以獲得能量來對抗外界的壓力。分解後的脂質會重新分布在容易囤積脂肪處,像是腹部、臀部,久了容易造成中心型肥胖—整體外觀看起來不一定會肥胖,但有局部肥胖的問題,像是有些瘦瘦的人卻有小腹、身材變形的狀況。中心型肥胖是代謝症候群1的危險因子之一,若有代謝症候群,得到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與腎臟疾病的風險比沒有代謝症候群的人高。壓力大時刺激NPY分泌 想吃高糖高油食物第三種與壓力肥成因(圖之3)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位於大腦與自律神經系統中的神經胜肽Y(NPY),交感神經在壓力大時會刺激NPY分泌,導致人體對高油食物的食慾變大,並且在體內形成脂肪囤積。壓力肥的成因裡,很重要的配角是高糖高油的紓壓食物,當這類食物作用在大腦的特定受器上,會減輕對壓力的不適,增加幸福感。所以當壓力大發洩大吃時,會特別想吃巧克力、炸雞、蛋糕等高糖高油食物。紓壓食物同時促進上述的NPY的分泌,讓人食慾大增,脂肪囤積,進入壓力肥的惡性循環中。三餐定時、運動、找出紓壓方式 穩定自律神經近期國外相關研究指出,人們若因壓力大而長期處於憤怒、憂鬱、焦慮的情緒狀態下,容易導致肥胖相關的問題。反之,在心理壓力獲得緩解時,演變成肥胖的機率就跟著下降。建議有壓力肥困擾的人,三餐定時吃,若無法定時吃飯,建議可以少量多餐、細嚼慢嚥,保養腸胃功能,再加上作息規律,維持良好的睡眠與規律運動習慣,培養合適的紓壓管道,才能穩定自律神經的功能,進而遠離壓力導致的肥胖。此外,壓力肥會提高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特別小心喔!(本文摘自/心好累/三采文化)

研究:嚴重肥胖者 簡易型胃繞道有解

研究:嚴重肥胖者 簡易型胃繞道有解#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肥胖是現代社會一大問題,重度肥胖人口急遽上升。根據中研院調查,台灣嚴重肥胖的人口在過去10年成長2倍半,由0.6%到1.4%,意即台灣目前有幾十萬人口有嚴重肥胖困擾。目前針對嚴重肥胖的病人,減重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簡易型胃繞道手術 15年間減去3成體重根據台灣減重外科醫學會統計,台灣每年減重手術的案件約有3千例,由於手術安全性大幅提昇,民眾的接受度也不斷增加。最早的胃隔間手術到後來胃束帶、胃繞道以及胃切除(縮胃)手術,手術的方法一直演進,但是何種手術最有效,一直缺乏良好的數據。桃園敏盛綜合醫院減重手術中心發表長達15年的研究結果,證實簡易型單吻合口胃繞道手術是最有效的減重手術,15年的追蹤中,手術可維持減去約30%體重,同時僅有4%病人需要第2次手術。另一篇論文則證實簡易型(單吻合口)胃繞道手術是治療糖尿病最有效的手術,5年的糖尿病緩解可達70%,較其他減重代謝手術足足高1倍。年輕、無糖尿病的嚴重肥胖病人 仍建議縮胃手術簡易型(單吻合口)胃繞道手術由台灣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威傑研發,以腹腔鏡胃癌的手術經驗,研發出治療重度肥胖的胃繞道手術。由於手術較簡單、效果好、長期後遺症少,逐漸被全世界採用,包括印度、中東以及法國等歐洲國家。李威傑理事長指出,簡易型單吻合口胃繞道手術雖然是目前最理想的代謝減重手術,但病人應長期遵循醫療,補充維他命及礦物質,否則仍易發生貧血等後遺症。較年輕、無糖尿病等嚴重代謝疾病的嚴重肥胖病人,仍建議以胃切除(縮胃)手術為首選,但是有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則會建議簡易型的胃繞道手術。

當「心」嚴重乾癬!心肌梗塞率高3倍

當「心」嚴重乾癬!心肌梗塞率高3倍#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0歲的王同學是體重偏重的大學生,高中起全身開始出現大片紅斑伴隨嚴重脫屑,因旁人異樣眼光,讓王同學夏天不敢穿短袖出門,頭一動便頭皮屑紛飛,讓他不敢靠近朋友。乾癬除了皮膚不適,更讓王同學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後來甚至發現自己血壓偏高。經乾癬口服藥搭配照光治療及外用藥膏,改變飲食生活習慣,規則治療3個月後,皮膚狀況改善很多。臺灣10萬乾癬病患 多在20至30歲發病乾癬是皮膚常見的慢性反覆發作病症,影響全球約2%人口。台灣罹患乾癬的人口估計約10萬名,大多數病人在20至30歲間發病。乾癬是一種免疫調節異常的疾病,會引發發炎反應並加速皮膚細胞生長,在皮膚上產生脫屑的斑塊,每個人的遺傳背景、免疫和環境因素不同,都有可能影響乾癬的嚴重程度。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乾癬確切成因不明,但與免疫反應失調引起自體發炎徵狀有關。細菌或病毒感染、壓力、外傷、鋰鹽及干擾素藥物、荷爾蒙、菸、酒、肥胖等都是乾癬的誘發及惡化因子,避免這些因素也是治療乾癬的重要課題。嚴重乾癬 心肌梗塞風險高3倍對許多人來說,乾癬可能是終生疾病,不只影響外觀,近幾年研究顯示,乾癬病人罹患肥胖、高血壓、心臟衰竭、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高。若是嚴重乾癬,心肌梗塞風險更高出正常人3倍,不可輕忽疾病背後隱藏的危機。除了藥膏、口服藥 還可採光照、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治療方式包含外用藥膏有類固醇、維生素A酸或維生素D等,口服藥物有滅殺除癌錠、A酸或環孢黴素等。搭配照光治療效果更好,照光治療優點為長期使用不容易有系統性副作用,只會引起皮膚色素沉澱,但病人需往返醫院接受治療,較花時間。除了傳統治療方式,近幾年生物製劑如抗腫瘤壞死因子或抗介白素的發展,提供更多治療選擇、更好的效果。鄭百珊醫師表示,雖然乾癬是會好但不會斷根的疾病,醫學上沒有發展出能治癒乾癬的方式,但如果好好配合醫囑,從生活、飲食及藥物三方面著手,就能逆轉「癬」境。良好控制皮膚症狀,也能讓病人注意心血管及新陳代謝疾病風險,預防嚴重併發症發生,

講座/肥胖對健康的影響

講座/肥胖對健康的影響#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現代人的肥胖問題,無意間影響健康。肥胖除了會引起三高、心臟病、腦血管等疾病,體重超標還可能導致骨關節炎風險增、影響受孕、減少壽命等嚴重危害。據過去加拿大研究指出,肥胖對於壽命所造成的危害,會隨著發生的年紀與嚴重度成正比,也就是說愈年輕愈嚴重的肥胖者,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時間愈長,壽命減少愈多;如:20~39歲的重度肥胖男性會少活約8年,女性則是約6年。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5(一)舉辦衛教講座,由護理師游雅婷主講「肥胖對健康的影響」,為您建立正確的糖尿病用藥觀。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肥胖與健康議題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時間:107年2月5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