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難

四步驟復健操 肺病患者不再呼吸困難

四步驟復健操 肺病患者不再呼吸困難#呼吸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慢性阻塞肺病(COPD)的患者因本身肺功能退化,而造成呼吸道阻塞及肺部傷害,嚴重者可能連坐著都像一般人跑百米一樣喘,因身體上的反應,會使他們逐漸減少生活中的運動量,而導致活動不足的現象,就算是從事運動也容易造成不適,因此,到底哪種類型的運動適合他們?胸腔內科醫師謝為忠表示,可進行胸腔復健操,針對心肺功能進行物理治療,如此一來能讓病患更健康、生活品質也變佳。心肺復健操,是為了協助COPD患者伸展、放鬆緊繃肌肉及肌力的運動訓練,希望能減少活動時的喘息和呼吸窘迫,提升患者健康與生活品質,主要的復健訓練分為四點如下:● 呼吸訓練:採圓唇式呼吸法,由鼻子吸氣,吸氣時腹部脹大,再由噘起的嘴巴(像吸吸管的嘴型)慢慢吐氣,吐氣時間要拉長(吸氣:吐氣時間=1:2),復建團隊提醒,在任何會造成病患呼吸困難或呼吸增快的運動和活動中後段,患者都應該使用圓唇呼吸法來控制呼吸。● 放鬆訓練:因呼吸窘迫通常會讓患者感到害怕和焦慮,練習放鬆姿勢擺位,如坐在椅上、雙手垂放在膝上或趴在桌上。放鬆運動最主要的重點在讓上肢活動有支撐點,可以降低喘息的不適感,進一步幫助活動。● 體能訓練:以大塊肌肉規律運動為主,下肢方面如走路、固定式腳踏車等。因COPD病人常用上肢或軀幹上方的肌肉來協助呼吸,因此容易在運動時較快感到疲勞,甚至是輕微的上肢運動就感覺到呼吸困難,所以患者在進行上肢運動相對要小心,可選擇柔軟體操等。復健團隊表示,運動頻率應至少每周3次、一次15-20分。● 居家運動體操:須配合上述的呼吸訓練一起做,可以增進胸腔的擴張、呼吸肌的肌力和放鬆上背肩頸的肌肉。體操流程為患者坐於椅上,雙手抱頭、吐氣同時軀幹前彎,讓雙手肘靠近,接著深吸氣、身體向上伸展、雙肘打開;或採坐姿、兩手放身旁,吸氣時雙手高舉過頭,接著吐氣時、維持部手部動作,並將軀幹側彎到底等。

老婦呼吸困難險喪命 牙根感染惹禍

老婦呼吸困難險喪命 牙根感染惹禍#呼吸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一名七十幾歲的婦人因為右臉及頸部腫脹,且感到呼吸困難,兩天前已感到不適先至診所就診,兩天後臉腫起來,婦人到另家醫院急診,後再轉至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急診就醫。 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徐偉凱醫師說,患者在急診電腦斷層攝影顯示,患者的口咽部、鼻咽部呼吸道狹窄,當天晚上就緊急做氣切術與深頸部切開引流術,將呼吸道打開的同時,也將感染造成的膿引流出來;等到感染控制後,發現患者口中有多顆牙齒之殘根,懷疑是因殘根所引起的深頸部感染,且患者本身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會造成感染的進程更加快速而劇烈。免疫力較差者 當心感染徐偉凱醫師表示,婦人因口腔牙齒殘根的感染,造成口咽部、鼻咽部黏膜包膿,進而阻礙到呼吸道;此類感染嚴重者可導致頭頸部的蜂窩性組織炎,若患者的感染延伸到縱膈腔,將會引發全身性的感染,甚至可能造成敗血性休克,其嚴重性不可小覷。 徐醫師提醒,若患者有糖尿病、洗腎、肝硬化、化療或是營養不良等病史,為免疫力較差者,更要特別小心感染。當然並不是所有殘根都需要拔除,但需要經過醫師評估,如果牙根夠強壯,沒有牙周病,經過適當治療,仍然可以保留作為保留骨脊的作用。

呼吸困難別太緊張!詳細檢查確認病因

呼吸困難別太緊張!詳細檢查確認病因#呼吸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目前雖然已經到了初春,寒流卻持續來襲,醫院內也多了不少因為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求診的病患,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江俊賢表示,不論是病患本身或是家屬,都會擔心呼吸困難是不是心臟病,或是心肌梗塞,屬於主觀的感受,其實,只要病人覺得呼吸不舒服,就常認為是呼吸困難。  江俊賢提醒,如果本來平常作同樣程度的工作、運動或勞動,都不會呼吸困難,但如今,卻出現了,或只是輕微的活動,就感到呼吸困難,就必須小心。造成呼吸困難原因,除了年紀老化之外,心臟功能惡化,心臟衰竭,或者肺部疾病都有可能。呼吸困難若是心臟衰竭,引起肺水腫,最後導致呼吸困難,為心臟因結構或功能異常,造成心臟輸出量不足以供應身體細胞需求,所產生的症候群。當輸出量不足會引發疲勞虛弱、手腳冰冷、尿量減少、頭暈昏厥、呼吸困難等症狀。有些心臟衰竭的病人,在晚上睡覺時會突然覺得喘不過氣,只好坐起來呼吸,才會稍為緩解。江俊賢表示,呼吸困難可能因為高山症,航空症,外在的氧氣不足而引起。扁桃腺炎、咽喉炎、氣管病變、肺炎、氣胸等呼吸道狹窄或肺部的問題、頭痛、換氣過度症候群,或者是歇斯底里症也可能造成呼吸困難。必要時再加上胸部 X 光與心電圖檢查。只有少數必須仰賴肺功能測試,動脈血氣體分析、心臟超音波或運動心電圖才能確定診斷。(資料來源/阮綜合月刊)

身上不明出血點、呼吸困難 小心急性白血病

身上不明出血點、呼吸困難 小心急性白血病#呼吸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民眾若有身上出現不明出血點或貧血相關症狀或運動後呼吸困難等,要特別注意了!一名55歲李先生,過去一週來有食慾不振、頭暈、發燒、運動後呼吸困難及身上有不明出血點之情形,經醫師理學檢查發現李先生的結膜蒼白,觸診肝臟、脾臟皆有腫大情形,且四肢出現多處瘀青及出血點,抽血後更發現有嚴重貧血,血色素只有6.8 g/dl,血小板數下降至2萬/μL,且白血球數增加至四萬/μL,加上白血球分類異常,出現80%的芽細胞,經骨髓檢查確定李先生罹患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目前接受治療中。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醫療部血液腫瘤科李泳姿醫師表示,急性白血病可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成人多為前者,而小孩多屬後者。急性白血病為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過度增殖及分化不良造成,臨床表現多見白血球增高合併芽細胞出現於周邊血液,由於芽細胞增生會影響骨髓內其他造血功能,致使出現貧血及相關症狀如暈眩、運動後呼吸困難等,另外血小板製造也會受阻導致數目下降,會造成出血等症狀。李泳姿說,急性白血病的真正成因尚未明,過往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分類依靠形態學分為八種類別,隨著分子診斷技術的進步,現在可根據染色體變化及特定基因突變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預後作分類,分為良好預後、中等預後及不良預後三類。預後良好的病患接受標準治療長期存活率可達六成,而預後不良的長期存活率則只有兩成以下。提醒民眾,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特徵為以急性的症狀出現,故民眾若有身上出現不明出血點或有貧血相關症狀如倦怠、臉色蒼白或運動後呼吸困難等應儘速至相關醫療院所求診。

感冒久不癒 當心急性心肌炎上身

感冒久不癒 當心急性心肌炎上身#呼吸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雖然是夏天,不過感冒確實是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的疾病,尤其夏天,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內,也可能遭受來自同事或家人的傳染,一般感冒,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即可緩解,不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謝志民表示,少數感冒數週都未痊癒者要當心了,可能會發生急性心肌炎,若感冒久不癒應儘早就醫。謝志民主任指出,心肌炎較常發生於小兒,然而大人也偶可發現。感染的早期,大多表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腹瀉等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症狀。繼而出現心悸、胸痛、氣促、紫紺、浮腫等症狀。突發心律不整時,可造成腦缺氧昏迷或猝死。由急性期恢復後,仍可能留下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的擴張性心肌病變後遺症。近日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即收治兩名感冒二~三週青年病人,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從心臟超音波皆發現左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強烈懷疑急性心肌炎併心衰竭。其中一位病人甚至於騎車時發生嚴重心律不整而昏迷,依賴同車家人和救護人員及時施救幸運存活。謝志民主任指出,急性心肌炎的一般治療、休息相當重要,因為活動和疲勞可能使病情加重。藥物方面,則以控制心衰竭症狀、搶救心源性休克以及糾正嚴重心律不整為主。心肌炎的病情瞬息萬變,即使專業醫師也未必能夠確切掌握。謝志民提醒,民眾於感冒或腸胃炎病程中,發現胸痛或氣促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壓力把心肌打昏?老婦「心碎」險送命

壓力把心肌打昏?老婦「心碎」險送命#呼吸困難

一位75歲的老太太和家人過節時,喝多了雞酒熱湯,旋即產生嘴唇發紫、呼吸困難,家人連忙緊急送醫;醫師診斷他罹患的是「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在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急診室經過緊急插管後,老太太仍然血壓偏低,有休克現象,心電圖表現及驗血報告都強烈懷疑為急性心肌梗塞。在緊急心導管及心室造影的檢查後,確定為章魚壺心肌症-心碎症候群。所幸經過藥物治療後,心臟功能回復正常。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羅明原表示,壓力能把心肌打昏,造成狀似心臟病發作的症狀,這就是所謂的「壓力性心肌病變」。「心碎」不僅是個用來形容悲傷情緒的比喻,人在經歷災難性的打擊或與愛人痛苦訣別時,心臟的變化真的有可能致死。這種肇因於極度哀傷、恐懼甚至氣憤的心臟衰竭症狀,俗稱為「心碎症候群」。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心臟名醫沙克利的看法指出,心碎症候群好比心臟的「腦震盪」,它是由壓力情緒而非血管阻塞引發的心臟病,這種疾病最常發生於老年婦女,通常是在手術或是遭逢親人死亡等重大打擊後產生;但現在有研究證實,壓力性心肌病變也會影響男性和停經前的婦女。 

抽菸肥胖致肺動脈栓塞 婦昏倒險死

抽菸肥胖致肺動脈栓塞 婦昏倒險死#呼吸困難

C小姐是一位41歲女性,長期抽菸,且有病態肥胖(體重126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44)、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她在一周內產生進行性呼吸困難、雙腳腫痛,以及近乎昏厥等症狀,而被送至急診就醫。經胸部及下肢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她的雙下肢產生了深部靜脈血栓栓塞,以及脫落的血栓造成左右肺動脈近端近乎完全阻塞的情形。心臟超音波檢查也顯示,她的肺動脈栓塞造成了嚴重肺高壓及右心室擴大與收縮功能受損的併發症。藉由及時給予血栓溶解劑、抗凝血藥物,與置放下腔靜脈濾網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繼續回流產生致命性的大量肺栓塞,幸而成功地將C小姐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圖:雙下肢深層靜脈血栓栓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周玉蘭指出,肺動脈栓塞是一個不少見,但容易被誤診或遲診的致命疾病。知名女網前球后小威廉斯在長途飛行後,以及漁人的搏鬥裡柯妮瑪莉號的菲爾船長在久坐航行中都成為肺栓塞的受害者。未經及時診治,肺動脈栓塞死亡率可高達30%。周玉蘭說,肺栓塞是指肺動脈因阻塞物造成血流受阻的危症,阻塞物的來源可能為血栓、腫瘤、空氣、脂肪、羊水、或靜脈系統植入物脫落,其中以下肢深層靜脈脫落的血栓最為常見(70-80%)。周玉蘭提醒,生活方式調整以避免危險因子(如避免久坐/臥、運動、減重、戒菸等)是預防肺動脈栓塞與靜脈血栓的不二法門。肺栓塞的診斷工具,除了醫師臨床判斷,還需要合併多種診斷工具,如心電圖、胸部X光片、動脈血氧氣濃度、D-D雙合蛋白(D-dime)、螺旋電腦斷層攝影、肺通氣灌流核醫掃描、心臟超音波、或侵入性的肺動脈攝影等,即時診斷給予正確治療是病患能否存活的關鍵。

與丈夫大吵後「[心碎」! 婦人胸痛、呼吸困難

與丈夫大吵後「[心碎」! 婦人胸痛、呼吸困難#呼吸困難

心碎,不再只是形容詞,而是一種病!嘉義縣一名嫁到台灣11年的40歲葉姓婦人,某日晚間與先生發生激烈爭執,情緒激動之際,突然一陣胸痛、呼吸困難,家人以為是急性心肌梗塞,急忙將她送至嘉義基督教醫院急診,心臟內科醫師蔡翰林啟動心肌梗塞小組緊急為患者進行心導管檢查,發現婦人的冠狀動脈均無堵塞跡象,但左心室造影檢查發現,患者的左心室心尖處心臟功能較差,心電圖為典型的下壁心肌梗塞合併第二度房室傳導阻斷,蔡翰林醫師表示,這是俗稱的「心碎症候群」。緊急為婦人裝上心律調節器後在加護病房觀察,一週後婦人狀況趨緩,並平安出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政康解釋,「心碎症候群」又稱作壓力性心肌病變,最早是由日本人發現的,由於患者的左心室造影呈現章魚壺狀,因此命名「章魚壺心肌症」。根據嘉基醫院心臟內科發表的論文統計,台灣「心碎症候群」好發於60歲至80歲之間,且女性罹病機率高於男性,尤其高血壓或停經後的婦女應特別注意。其症狀與急性心肌梗塞相類似,但透過心導管檢查時,冠狀動脈卻沒有堵塞的狀況。高危險群民眾除養成每日測量血壓的習慣,平時盡量保持心情平穩。多數患者在疾病發生時,通常只要等待壓力解除、情緒緩和之後,心臟功能就會慢慢恢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