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李小姐忙於工作,多年以來時常頭痛,吃止痛藥但效果不好,經過記錄觀察,她最常痛在頭頂與兩側,且疼痛不定時出現,在月經或太疲勞時特別嚴重,苦不堪言。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李小姐屬於機能退化型頭痛,這通常是提醒患者「身體已經不年輕」的警訊。
48歲的李小姐忙於工作,多年以來時常頭痛,吃止痛藥但效果不好,經過記錄觀察,她最常痛在頭頂與兩側,且疼痛不定時出現,在月經或太疲勞時特別嚴重,苦不堪言。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李小姐屬於機能退化型頭痛,這通常是提醒患者「身體已經不年輕」的警訊。
臉部突然左右不對稱,小心顏面神經麻痺!71歲的王先生在5月底某個早晨起床刷牙時,發現漱口水會從嘴角流出,右側上下嘴唇及臉頰感覺麻麻的,右側耳後也有輕微疼痛感,且臉部左右不對稱,右半邊明顯鬆垮,閉眼時右眼無法完整閉合,隔天就醫檢查後,診斷為顏面神經麻痺,也就是俗稱的顏面神經失調。
現代人由於飲食精緻、生活不規律、緊張繁忙等因素,造成了「便秘」的難言之隱。想要解決便祕問題,建議民以考慮中醫最常用的10個穴道之中,又被稱為通便穴的「支溝穴」,只要按壓3~5分鐘就能通便;如果長期便祕建議每日多按壓幾次,還可以再加上順時鐘按摩腹部,能夠加強調理效果。
夏天熱到全身無力,即使早睡也容易感覺沒充飽電,因此不少人每天透過咖啡來提神,但咖啡喝太多可能造成咖啡因成癮,一旦不喝就會沒精神、無法集中注意力,扶原中醫診所總院院長郭大維表示,不妨透過人蔘、馬卡等草本元素,自製提神飲料,幫助存入能量、提振精神,補足整天的元氣和體力。
新冠肺炎第6波疫情來襲!最近各大醫院門診中,許多「天選之人」陸續中標,確診人數急劇上升,大多數患者有喉嚨痛、咳嗽、全身痠痛的症狀,而且發燒的比例也不少,面對新冠疫情該如何自保?對此,中醫師分享「2招日常保健」,包括穴位按摩及食療養生,幫助民眾對抗疫情。
酷暑逼人,氣溫節節升高,許多中醫診所也開始提醒有過敏體質的人,最近又到了貼三伏貼的日子,要趁此時期「冬病夏治」。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表示,三伏貼並非所有人都合適,有感冒症狀、皮膚過敏者皆不適合。三伏天最重要的是別將寒氣引入體內,並可多吃生薑、木耳、山藥、鰻魚等發汗或滋陰的食材。
青光眼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卻是導致失明的第2大原因,僅次於白內障,肇因於現代人常使用3C產品用眼過度,導致視神經萎縮不可逆的情形,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西醫治療青光眼以控制眼壓、延緩惡化為主;中醫輔助治療則可透過針灸及穴位按摩,幫助眼睛房水排出、降低眼壓,成為中西醫合併治療的選擇。
衛福部日前公布最新2023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大腸直腸癌長年列居前3名。雖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但癌友常因化放療副作用,導致口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免疫力變差、體力虛弱⋯等不適,可選擇利用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結合西醫用藥,達到術後副作用調理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