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18歲女大學生突發左下腹劇烈疼痛,緊急至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急診就醫,經超音波檢查顯示,左側卵巢有11公分的複雜性囊腫,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則發現囊腫內部含有多個增厚的分隔結構,雖未見淋巴腫大或遠處轉移,但因病人持續劇痛,研判有卵巢扭轉風險,立即安排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囊腫並保留卵巢功能,順利解除危機。
日前,一名18歲女大學生突發左下腹劇烈疼痛,緊急至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急診就醫,經超音波檢查顯示,左側卵巢有11公分的複雜性囊腫,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則發現囊腫內部含有多個增厚的分隔結構,雖未見淋巴腫大或遠處轉移,但因病人持續劇痛,研判有卵巢扭轉風險,立即安排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囊腫並保留卵巢功能,順利解除危機。
一名50多歲的婦人,近半年明顯變胖,坐著看電視、躺著睡覺都呼吸困難,於是前往醫院就診。經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40公分乘以20公分的巨大卵巢囊腫,壓迫組織,必須手術切除,礙於腫瘤指數升高,擔心有惡性腫瘤情形,選擇剖腹手術,取出卵巢囊腫超過7公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黃媽媽照產前超音波時,發現胎兒黃小妹體內有1顆疑似大於4公分的右側先天性卵巢囊腫。出生後的腹部超音波顯示,黃小妹卵巢扭轉、囊腫出血,考量持續扭轉將導致卵巢壞死,出生第2天執行右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黃小妹恢復良好,1週後出院,於門診追蹤。由於仍有左側輸卵管及卵巢,黃小妹未來可維持正常第二性徵並正常生育。卵巢囊腫是女嬰最常見的腹部腫塊1975年,醫界第一次在產前超音波的檢查下,診斷出胎兒先天性卵巢囊腫。卵巢囊腫是女嬰最常見的腹部腫塊,發生原因與胎兒卵巢受到母親的雌激素、胎盤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影響有關,當激素過度刺激卵泡,就可能形成囊腫。常見於母親有子癲前症、糖尿病或RH血型不合的胎兒,發生率約2500分之1。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醫師魏希賢表示,雖然有些卵巢囊腫會隨時間自行縮小、消失,觀察即可;但也有些孩子會像黃小妹一樣出現卵巢扭轉併發出血,甚至造成血循障礙、胎兒羊水過多、肺部發育不良、腸道或泌尿道阻塞等嚴重併發症,屆時就需倚靠手術等方式治療。需視囊腫大小及有無症狀來決定追蹤或治療新生兒卵巢囊腫需同時符合下列4項診斷標準才能確診:(1)女嬰、(2)超音波下囊腫為界線規則且為單側(3)囊腫直徑大於20mm (4)腸道及泌尿道位於正常的解剖位置。孩子確診卵巢囊腫時應該如何處理?魏希賢醫師表示,需視囊腫大小及有無造成臨床症狀來決定追蹤或治療:1)如果產前發現新生兒囊腫小於40mm、未快速增大,且未壓迫胎兒的其他器官,胎兒無其他症狀,可以繼續超音波追蹤。2)若在產前確認卵巢囊腫大於40mm,有壓迫到其他器官可能,可以考慮產前抽吸,藉由抽出其液體,縮小囊腫。但產前抽吸後囊腫仍有變大可能,且有因囊腫破裂造成腹膜炎、早產、絨毛膜羊膜炎、過早破水等可能併發症。3)若胎兒出生後,囊腫依舊未縮小且大於40mm造成症狀或出現扭轉、出血等情況的複雜型卵巢囊腫,建議由小兒外科醫師執行手術,術式需視新生兒的卵巢、輸卵管情況決定,常見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卵巢囊腫切除術、卵巢切除術或卵巢囊腫抽吸術。4)若出生後囊腫小於40mm且無扭轉、無出血,可持續以超音波追蹤或觀察。單側卵巢輸卵管切除術後 並不影響生育功能魏希賢醫師提醒,新生兒卵巢囊腫不常見,大多在第3孕期時被診斷出來,是一種良性疾病,且孩子通常不會合併其他先天異常。執行單側卵巢輸卵管切除術後,寶寶仍有一側健康的卵巢輸卵管存在,並不會影響生育功能,家長無需過度擔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有一26歲陳姓女子,與男友參加朋友喜宴後,發生右下腹劇烈抽痛,心悸冒冷汗,晚上11點由男友陪同到急診室看診,經由衛福部臺南醫院婦產科醫師蔡永隆,以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一圓形卵巢囊腫約6公分、外觀平滑,內部密度均勻,在骨盆左側,且有液體積在子宮後面直腸前面,即所謂子宮直腸陷凹處。保護輸卵管完整 保存生育機會緊急住院後,以腹腔鏡手術,先以夾住並解開已扭轉之囊腫,再做一小缺口用真空吸引抽出約300c.c內容物,再以切除大部分之黃體囊腫,並保留左側尚有功能之部分卵巢,同時謹慎保護左側輸卵管之完整,以2000c.c生理食鹽水沖洗乾淨避免粘連,以使將來生育機會,得以儘量保存。排卵後月經前 避免劇烈運動通常女性在排卵日前濾泡會長到最大,排卵日後則黃體形成到月經來潮前應避免太劇烈運動,包括打球、游泳、跳舞及呼拉圈等,以免卵巢囊腫扭轉,甚至破裂大出血之情形發生,若有吃排卵藥準備懷孕者更要特別小心。頭暈、心悸 可摸到明顯腫塊卵巢囊腫扭轉破裂出血,為婦科急症之一,指供應卵巢的血管產生了扭曲,是卵巢缺血,導致壞死破裂,多好發於劇烈活動時,比如妊娠早期或產後,因刺激腹膜會感到尖銳的疼痛,徵象為頭暈、心悸、冒汗、可摸到明顯腫塊。診斷可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幫助診斷,可採取腹腔鏡手術移除扭轉的卵巢囊腫,吸引抽出積血後,以生理食鹽水沖洗乾淨避免粘連,腹腔鏡手術之優點不但可救命,而且可避免腹部有刀疤。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進入初秋時節,可要當心疾病悄悄上門!尤其是身體較虛者,一不留意恐怕就讓病菌入侵。一名36歲女子,因長期熬夜加班、飲食不正常,某日突然暈眩昏倒,原以為是操勞所致,沒想到竟是卵巢囊腫引起!醫師提醒,秋季正是婦科病好發期,女性要特別注意。用力轉身就暈眩 血管扭曲造成腹痛只要頭昏、無力又暈眩,一般都會以為是貧血造成,但沒想到這位女子突如其來的頭疼,原因竟然非同小可,而是「卵巢囊腫蒂扭轉」引起,結果實在令人吃驚。醫師表示,病患的檢查報告顯示,卵巢兩側皆有囊腫,左側為6公分、右側5公分。而所謂的「卵巢囊腫蒂扭轉」,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急腹症。醫師解釋,由於女子長期飲食不規律,導致內分泌失調,剛好當天轉身時過度用力,使提供卵巢囊腫的血管扭曲,導致靜脈回流受阻、血管破裂瘤內出血,造成缺血及壞死才引起劇烈腹痛,最後昏倒在地;所幸及時搶救,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婦科病好發秋季 當心腰腹、足部著涼現在時值秋季,早晚溫差大加上氣候變化無常,許多抵抗力較弱的女性,會因一時無法適應導致病菌趁虛而入,而引發婦科病。因此醫師提醒,此時節女性更該注意健康,尤其肚子容易著涼,恐引起子宮、下腹部血液不循環,影響經期規律,須特別留意腰腹及足部保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環境荷爾蒙、食安等問題,近來時常躍上新聞版面,讓各界紛紛揣測,台灣大量不屬於該年齡層的疾病,卻位移錯置的情況,屢見不鮮,是否與此些因素相關?台中就有一名七歲女童,日前在家中肚子突然劇烈疼痛,甚至痛到嘔吐,緊急送醫診斷,赫見女童卵巢中竟長出囊腫,醫師指出,卵巢囊腫大多存在於成年女性,但發生在女童身上原因不明,研判可能是基因、內分泌問題所致。女童罹卵巢囊腫 醫師覺得罕見童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許俊正表示,該名女童就醫時,依臨床症狀他立即診斷為卵巢扭轉,但女童仍未性成熟,實屬罕見,在緊急進行腹腔鏡手術後,已將扭轉的狀況復原,並移除囊腫,且不影響未來長大後的生育能力,幸運的是,切除的囊腫經冷凍切片病理診斷,確定非惡性腫瘤,女童可以健康快樂成長,後續只要定期追蹤即可。許俊正說,卵巢囊腫是女性常見的疾病,或常被稱為「水瘤」,多數好發於內分泌旺盛的生育年齡,也是在青春期卵巢發育成熟後才會產生,兒童發生卵巢囊腫的病例非常少,而該名女童也非性早熟的小朋友,更少見發生扭轉的狀況。卵巢囊腫大多與環境荷爾蒙相關許俊正指出,卵巢囊腫的成因不明,但可知與女性賀爾蒙有關,且多數可能為動物性賀爾蒙攝取過多,如家畜家禽飼料中含瘦肉精的激素成分,也有部分為濫用豐胸或抗衰老的激素類藥物或滋補品,但詢問女童病史,家長表示,女童並無特別喜好特殊食物攝取,如速食、肉類,且年紀還小,也沒有使用滋補品產生激素暴露的問題,所以,推斷可能為基因、壓力或內分泌因素導致。許俊正提醒,如果兒童在青春期前,出現過早來經、過早乳房發育的狀況,應及早到醫院婦產科進行檢查,確定有無卵巢囊腫,因這類卵巢囊腫惡性居多,而如果囊腫的腫塊較為結實、長得也較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導致囊腫發生癌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婦女常見的疾病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癌等,婦女同胞對這些疾病的檢驗,若有正確的認識,對維護健康與生命有很大的助益,此外,中醫方面,也有很多針對婦科的保健及養生方法,非常值得婦女朋友參考或應用。對此,新光醫院舉辦婦女健康促進講座,邀請該院婦產科張建玫醫師主講「常見婦科疾病與相關檢驗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陳建霖主任主講「婦女中醫保健及養生方法」,名額有限,需事先報名,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婦女健康促進團體活動時間:101年10月27日(六)上午09:30~12:00地點:新光醫院(臺北士林區文昌路95號)B1大會議室洽詢:02-28332211轉2601
一名14歲國中女生,因半年來深受腹脹、排便所苦,經到雙和醫院小兒部求診後發現,少女腹部有個極大的卵巢囊腫,經婦產科手術切除後,少女原先的腹脹、排便困擾一掃而空,由於少女仍未成年,術後繼續由小兒科醫師進行後續追蹤。依據患者求診時自述,半年來,腹部一直不舒服,覺得有壓迫感,而且排便不順,醫師從患者的X光片中發現有異,進一步採取腹部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患者腹部有個大腫瘤,經由電腦斷層確認為左側卵巢囊腫。少女在接受手術切除後,已轉回小兒部門診繼續追蹤,方旭彬表示,青春期少女出現卵巢囊腫的情形很少見,雖然是婦科問題,但因患者在十八歲以下,仍屬小兒科照護的族群,該名病例在術後必須觀察青春期的發育與生育能力等。延伸閱讀「大卵巢囊腫」: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