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女大生腹部劇痛「驚見11公分囊腫」!醫:忽略1事恐失生育力
2025/4/28(2025/4/28 15:9更新)
本篇文章目錄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醫師賴斯斌表示,手術中發現患者左側卵巢已發生扭轉,因血流中斷造成部分組織出現缺血性壞死,團隊在盡可能保留病人生育功能的前提下,完成囊腫與壞死卵巢組織的切除。術後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屬於良性卵巢腫瘤,由於此類腫瘤位置隱密,且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很容易被忽略。
延伸閱讀:
婦小腹凸出還一直變胖⋯檢查竟是「卵巢癌」!醫:有3症狀快就醫
卵巢腫瘤警訊不明顯
賴斯斌說明,卵巢腫瘤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其警訊往往不明顯,直到症狀加劇才被發現。囊腫早期生長常無自覺症狀,即使囊腫直徑達到數公分甚至數十公分,病人仍可能毫無察覺,一旦囊腫增大,壓迫到膀胱、直腸或胃部,則可能會出現頻尿、便秘或消化不良等症狀,但常被誤認為腸胃不適或生活壓力影響,延誤診斷與治療。
延伸閱讀:
變胖、冒痘⋯我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嗎?醫教「這方法」60秒自我檢查
卵巢扭轉恐危及生育能力
賴斯斌表示,「不是每一次肚子痛都只是小事,有時是卵巢在大聲求救。」女性若出現反覆性下腹痛、悶脹感、排尿異常或月經不規則等症狀,應提高警覺並尋求婦科專業評估。
尤其當卵巢囊腫直徑達5公分以上時,需評估是否需進一步處理,可能會提高惡性變化的風險,或干擾正常卵巢功能,例如部分囊腫會影響黃體分泌荷爾蒙,導致月經量異常或不規則出血;若囊腫活動性高,還可能發生卵巢扭轉,進一步危及生育能力。
定期接受婦科超音波檢查
賴斯斌指出,卵巢腫瘤的成因複雜,與遺傳基因、環境賀爾蒙暴露、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等多重因素有關,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免疫系統無法即時清除異常細胞,可能為腫瘤生長提供機會。
賴斯斌呼籲,若想要避免婦科疾病,女性自20~25歲起應養成定期接受婦科超音波檢查的習慣,避免輕忽早期症狀,才能早發現及早治療,守護生育力與健康。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