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並非單純的正常老化,而是因大腦功能受損所引起的疾病。究竟失智症前兆有哪些?該如何進行篩檢?當發現記憶力減退、判斷力變差等初期症狀時,看哪一科才能獲得正確診斷?此外,近年來失智症新藥陸續問世,是否真能讓早期失智得到治療並有效延緩病程?《優活健康網》特別採訪失智症權威醫師,解析失智症常見相關疑問。
失智症並非單純的正常老化,而是因大腦功能受損所引起的疾病。究竟失智症前兆有哪些?該如何進行篩檢?當發現記憶力減退、判斷力變差等初期症狀時,看哪一科才能獲得正確診斷?此外,近年來失智症新藥陸續問世,是否真能讓早期失智得到治療並有效延緩病程?《優活健康網》特別採訪失智症權威醫師,解析失智症常見相關疑問。
34歲林小姐於產後3個月時,突然出現劇烈頭痛,疼痛程度甚至連止痛藥都無法緩解。她意識到情況不尋常,前往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求診,經醫師診斷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RCVS)造成的腦血管痙攣。所幸在醫療團隊及時介入下,透過藥物治療成功控制症狀,並避免了腦中風等更嚴重的併發症發生。
國內心臟外科權威、前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罹患失智症令人震驚,讓失智症議題再度引發各界關注。近年來,失智症治療因新藥的問世,為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更多希望。台灣6月核准兩款失智症新藥樂意保(Leqembi) 和 欣智樂(Donanemab),兩者皆可減少澱粉蛋白沉積,延緩失智症病程惡化,為患者爭取更長的黃金穩定期。
日前,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傳出已罹患失智症5年,直至其妻子林靜芸於新書提及才對外證實,引發大眾關注失智症照護。2025年6月,兩款阿茲海默症新藥在台上市,寫下失智症治療新里程碑。《優活健康網》特別採訪失智症權威醫師,整理失智症新藥療效與價格、使用條件及如何申請施打⋯⋯讓你一次看懂。
失智症治療大突破!衛福部今年核准兩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新藥,被視為失智症治療20年來最關鍵的進展。醫師指出,比起用藥更重要的是早期篩檢,透過影像識別大腦Tau蛋白沉積,是確診阿茲海默症的關鍵。目前已研發出Tau蛋白可用顯影劑,配合正子攝影,可望取得藥證,實現阿茲海默症早篩早治療。
南投一名50歲男子罹患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韋尼克-高沙可夫症候群」,出現意識混亂、躁動不安、步態不穩等情況,被家人帶至急診就醫,由於家屬透露這名男子長期獨自喝悶酒,經醫師檢查,發現是因長期酗酒嚴重缺乏維生素B1造成,在安排住院並給予高劑量維生素B1後,症狀才逐漸改善。
醫護人力吃緊問題引起全台關注,除了急診之外,又有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在醫院間工作用LINE群組貼出訊息,直言無神經科人力,無法收治腦中風的醫院,請轉至其他醫院。對此,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表示,為支付神經內科醫師評估勞務,已增給付取栓評估費每次新台幣3000元,且2025年7月起明定此費用8成要分配給醫療人員。
端午節吃粽子,小心長輩吞嚥安全!85歲李爺爺和家人團聚吃粽子,家人貼心準備北部粽,以為配水吃比較好吞,沒想到卻導致爺爺嗆咳、引發吸入性肺炎,在加護病房住了整整一週才出院。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口腔肌群衰退,潛藏吞嚥危機,可透過居家訓練健口操,有助於提升吞嚥功能,讓長輩安心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