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開刀要麻醉,不少民眾都心慌慌!台灣人對於健檢、手術要進行麻醉,有許多擔心和迷思,常認為「會不會麻了就醒不來」、「麻到一半突然醒來怎麼辦」,甚至因為不願接受麻醉,而放棄必要性的醫療處置。但麻醉科醫師提醒,其實民眾可以在手術前,主動要求確認麻醉醫師身分,共同討論在麻醉過程中擔心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以便讓自己安心又安全地接受治療。
聽到開刀要麻醉,不少民眾都心慌慌!台灣人對於健檢、手術要進行麻醉,有許多擔心和迷思,常認為「會不會麻了就醒不來」、「麻到一半突然醒來怎麼辦」,甚至因為不願接受麻醉,而放棄必要性的醫療處置。但麻醉科醫師提醒,其實民眾可以在手術前,主動要求確認麻醉醫師身分,共同討論在麻醉過程中擔心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以便讓自己安心又安全地接受治療。
台灣的醫院不論平日、假日總是大排長龍,長時間的等待也可能讓病患心情浮躁,進而對醫護人員態度不佳;然而,想要加快看診速度絕對不是催醫療團隊,最好的方式是耐心等待並禮貌性表達。《優活健康網》特摘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所撰文章,他列出「看診10不」提醒民眾看診的基本須知。
藥物使用存在許多刻板印象,一般人可能會以為「吃了藥就會馬上好」、「藥物副作用比作用多」,事實卻不是這樣。藥物是為了診斷、治療、緩和症狀的不適感,若正確使用可以治療疾病,反之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身心傷害。建議民眾,若對藥物使用方面有疑問,可以多和醫師討論,千萬別採取錯誤的用藥方式,也能避免醫病關係的衝突。
每個從醫者都會有難忘的診療經驗,不論過程是好是壞,這些經驗都能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醫療人員,讓醫病關係更良好。擁有30多年看診經驗,林口長庚醫院小兒科醫師林思偕於《病歷的彼端,未盡的故事》一書中,分享各種讓人難忘的、真實的診間故事,讓讀者看見醫病關係之間的溫暖,診間從不只有治療。以下為原書摘文:
要知道更多病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和病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醫師的責任不只要醫病,更要關心他們心理狀態。擁有30多年看診經驗,林口長庚醫院小兒科醫師林思偕於《病歷的彼端,未盡的故事》一書中,分享各種讓人難忘的、ˊ真實的診間故事,讓讀者看見醫病關係之間的溫暖,診間從不只有治療。以下為原書摘文:
安樂死議題一直以來都存在許多爭議,過去台灣也曾在國內舉辦安樂死公投,近日驚傳《還珠格格》知名作家瓊瑤淡水家中輕生的消息,使「安樂死是否應合法化」議題再度浮出檯面。瓊瑤曾在生前提到希望能夠安樂死,她留下遺書翩然離世,特別提到在生命的終站希望自我決定「死亡的方式」,安樂死合法仍是漫漫長路,支持方與反對方各自對於生死有著不同觀點。
阿珠嬤前幾年在A醫院開肚子的刀,後來一直很不舒服,最近家人帶去B醫院檢查才發現有一個針頭在裡面,需要開刀取出來。阿珠嬤一家希望原本A醫院手術的醫師負責任,但電話預約才知道他已經離職,不曉得換到哪間醫院去了?A醫院還告知他們不用為離職醫師的醫療行為負責,阿珠嬤一家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
張先生最近有胸悶、不舒服的問題,至醫院檢查後發現心臟血管有阻塞,醫師建議他預防心臟病發作可以先裝心臟支架,但張先生感到很困惑,以現在心臟血管的阻塞程度一定要裝支架嗎?依照診斷的狹窄程度應該要裝幾根?心臟支架有沒有塗藥差別在哪裡?有無健保給付?除了裝支架以外還有其他治療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