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的目的就是要讓脂肪消下來,但如果食物沒有選擇對,最後不僅瘦不下來,還容易長胖,以下的食物是我們經常會吃到,卻也是常常忽略會長胖的食物,趕緊來看看有哪些!如果想要減肥瘦身,請把以下的食物標記下來,未來吃飯的時候能避免就避免,雖然有些食物還真的捨不得不吃,但如果妳確實少吃或避掉吃它們,恭喜!妳又與瘦子的距離更近了。
66歲林太太長年在夜市擺攤,15年前曾因脊椎滑脫接受第4腰椎至第1薦椎融合手術,但5年多來再度出現腰痛與大腿痠麻症狀,近兩個月疼痛加劇,休息吃藥加復健仍無法改善,他院醫師建議移除原本骨釘並延長固定,但林太太想到手術傷口將近20公分,且大範圍破壞背部肌肉,術後休養需3~6個月,讓她感到既害怕又無助。
50歲陳先生過去無特別心臟病史,但在2年前因感冒而意外檢查出罹患嚴重的二尖瓣逆流,無法進行較劇烈的活動,由於心臟有慢慢變大,為避免繼續惡化,醫師建議他在疾病早期接受全新二尖瓣膜不停跳微創修補技術,手術完後在恢復室觀察6個小時之後,就直接回到病房,超音波檢查也沒再有逆流的情形,並於1週後出院。
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是許多年長者的夢靨,不只會造成長輩行動能力下降,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則也會使得生活品質降低,根據統計,50歲的發生率為20~30%,70歲以上則高達70%,因此如何做好膝關節保養,避免關節炎發生就很重要。
「肌少症」是造成許多年長者身體機能退化的主因之一,很多人以為肌少症就是代表老人要瘦瘦乾乾的,但事實上有需多看起來樣貌似乎都還很健壯的年長者,其實他的肌肉組織比例已經開始下滑,但是他的脂肪組織比列卻是提高,造成這樣的年長者外表看起來胖胖、肉肉的,但卻有肌少症的情況。而這種與老化相關的身體組成改變所造成體重增加與肌肉質量減少的狀態,就是「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過年連好幾天都是大魚大肉,小心痛風找上你!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發炎的關節會有很明顯的紅腫、發熱、疼痛的現象。痛風發作時真的非常疼痛,不但連碰都不能碰,甚至連風吹過去都會感到疼痛;對此營養師建議,民眾若痛風發作一定要先就醫,再配合日常飲食調理,就能有效舒緩疼痛、預防該疾病。
國際入境來台旅客「2大防疫禁令」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從2月7日起,取消中國來台旅客落地唾液快篩,以及針對入境來台旅客現行的0+7自主防疫政策,快篩由原先的4劑改為1劑,且有症狀才需要快篩。至於近日即將公佈的口罩禁令鬆綁政策,也有望朝韓國模式看齊,有條件限制部分場所應強制佩戴口罩。
春節連假結束,民眾收假返回工作崗位,有些人不想塞在高速公路上,因此會選擇半夜啟程,也就是俗稱的「開夜車」;多數人會有疑問,明明開車前喝了咖啡,結果卻越喝越累,沒有效果。對此,腎臟內科主任醫師指出,民眾要注意喝咖啡的「時機」,建議小睡一下,接著再喝咖啡效果最佳。
史上最長10天年假結束,過年期間吃太多高油、高糖、高熱量的年菜零嘴,身體累積滿滿負擔。營養師提醒,連續大吃後不僅會因體內血糖上升而形成體脂堆積,也會容易有飢餓感產生,導致食量越吃越大的情況。建議3個「高纖豆漿餐盤飲食法」小食譜,利用階段式原則,幫助你不用挨餓也能回歸小鳥系食量。
71歲陳先生前來中醫門診,表示最近因膝蓋痛而晚上難入睡,好不容易睡著到半夜又痛醒,導致睡眠不足、白天精神不濟,且腿部常感到緊繃、有時膝蓋腫,不但走路沉重,大腿也越來越無力,好幾次都差點跌倒,真的不想以後行動都得拿拐杖⋯⋯
春節追劇、打麻將讓你全身痠痛嗎?許多人春節窩在家看電視、用平版電腦追劇、手機玩手游、甚至與親戚朋徹夜打麻將,結果導致全身痠痛。中醫師表示,長時間固定一個姿勢久坐,或維持同一個動作,全身的關節與肌肉緊縮會讓血液循環變差,容易感到身體痠痛,對此,中醫師建議透過「八段錦功法」就能舒筋活血。
春節連假才剛結束,又出現Omicron新變種病毒威脅!新冠變異株「CH.1.1」被澳洲學者以希臘神話中的雙頭犬(Orthrus)命名,自去年11~12月起病例佔比快速攀升,目前紐西蘭有約三分之一的感染是CH.1.1所引起,而在英國、香港等地區也佔四分之一。
春節10天連假忙著聚餐、和親友團圓,卻後悔吃太多沒運動怕變胖?不如趁年後開工,也重新審視自己的健康規劃。物理治療師建議,可從現在起,每天適當做30分鐘有氧運動,他建議簡單2種居家運動方法,幫助民眾為新的一年打下健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