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夏季高溫容易導致皮膚出油與流汗,皮脂分泌旺盛進而堵塞毛囊,造成痘痘生成,若清潔與保養方式不當,恐使痘痘惡化,甚至留下難以消除的痘疤。根據最新調查結果,台灣12~35歲的年輕族群中,超過8成曾因青春痘感到焦慮,且有痘痘與痘疤者,對外貌的不滿意程度更是無痘者的2倍以上。
隨著平均年齡的增加,運動對於維持健康和延緩老化至關重要。不僅能增強體能、改善心肺功能,還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同時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最後的10項全能」,現代人如果想要「減少不健康餘命」,運動正是最好的選擇。
人在跌倒的時候,下意識會用手撐著地板,但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會造成手部骨折,嚴重甚至無法工作、生活。醫師表示,手指骨折需要進行復位、固定、功能訓練,,並建議使用「微型互鎖式骨板」,可使關節活動度不受影響及穩固復位,再加上個人化復健治療,可以快速恢復正常生活。
我們常聽到左腦代表理性、右腦代表感性,但你知道左右腦分別有「4大人格」交互影響嗎?獲選《時代》雜誌全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美國神經解剖學家吉兒.泰勒(Jill Bolte Taylor),於《全腦人生》中教你能打探左、右半腦有意識與無意識的領域,進一步覺察生理與心理的層面,讓你成為更棒的自己。
癌症的預防與治療一直是與民眾息息相關的疾病課題,致力於研發高品質、高效能的癌症細胞治療技術的「路迦生醫」在這次2022年「醫療科技展-預防癌症與預防復發的黃金策略」專題演講中,透過與醫師共同探討癌症最新治療趨勢,期許提供癌症病人最佳治療與生活品質。 輔大醫院乳房外科林水龍主治醫師在專題演講中表示,台灣的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發生率都相當高,傳統癌症以化療為主,但由於會殺死全身細胞容易導致併...
孩子快要放寒假了,你家小孩會自動自發寫寒假作業嗎?在考試成績為重的學習環境裡,許多家長寒假還沒到,就要求小孩開始排寒假讀書行程。不過,如果孩子選擇用充滿創意的方式,主動排好充實的寒假計畫和作業「呈交上來」,作為家長的你,是否能夠像下面提到的這位媽媽一樣放寬心接受呢?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小故事!
失智症的治療藥物,是扮演控制病情、延緩退化速度的重要角色,能改善認知、行為和情緒等等病徵,並非無法治癒就不用治療用藥。研究指出,早期診斷、藥物介入者較晚期佳,也證實服用藥物,對於退化型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其延緩惡化的效果較為顯著。
冬至吃湯圓要注意!本週將迎來今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而每到冬至總是要吃湯圓應景。醫師建議,若是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則要避免吃太多湯圓,不然可能會加重不舒服的狀況,另外也指出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與預防之道,最好的預防就是從日常飲食做起。
中醫上說「百病皆由痰生」,如果不把痰吐出來就會讓病一直拖著,甚至病症更嚴重,導致癌症的發生,但真的是這樣嗎?中醫師張書陸、張閎運整理國醫張步桃大師熟讀《傷寒雜病論》之後,留下癌的瘤筆記和病案,讓你從中醫角度了解癌症,以下為《張步桃腫瘤要方》原書摘文。
家中有長輩的人要注意了!長輩是否會因為不明原因頭暈、頭痛,甚至嚴重到會出現想吐、呼吸困難的情況?其實頭暈的原因有很多,若能了解正確原因,就能對症下藥。這次由醫師教你分辨「3種」不同情況的頭暈,並說明頭暈常見的症狀以及預防方式,讓家中長輩不再因頭暈而困擾。
走路痛、關節痛的民眾要注意!髖關節是骨盆與大腿相接的關節,也是人類站立、步行或日常活動最重要的部位,醫師表示除因脫臼或骨折外,若產生劇烈的疼痛可能與「髖關節病變」有關,但只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就可好轉,大家平常也要注意生活習慣。
2023年元旦新制搶先看!基本工資、零股交易、年齡18歲就視同成年人、勞保費調漲等6大制度上路,到底有哪些新規定登場?民眾權利有什麼改變?《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6大新制懶人包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