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隨著平均年齡的增加,運動對於維持健康和延緩老化至關重要。不僅能增強體能、改善心肺功能,還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同時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最後的10項全能」,現代人如果想要「減少不健康餘命」,運動正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國人受教育年數增加,平均結婚年齡逐年上升,而生育年齡普遍延後。過去研究觀察到父親生育年齡愈高,其子代思覺失調症風險增加,且發病年齡較早,但尚未有實證研究直接評估與量化。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生育年齡愈晚,與子代身上產生的新生突變,呈正向相關性。《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男性生育年齡與子代健康相關性的研究。
新冠疫情延燒3年,但最新調查發現,仍有3成民眾衛教認知不及格,對於「哪些族群可以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高風險群有哪些」等基礎防疫認知不足,甚至無人答對所有題目,尤其是對疫情樂觀者的防疫認知答題表現最差,恐成未來防疫漏洞。
肝臟是大腸癌最容易轉移的器官,你「肝」知?國健署今最新公布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蟬聯15年居癌王首位,且台灣目前成為世界腸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醫師表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大腸癌是治癒率相對高的癌症,前3期治癒率高達7成,就算是第4期才發現,甚至是發生肝轉移,接受腸癌「多模式治療」就成為治癒關鍵。
不少民眾退休後,開始有「手指卡卡」的狀況,甚至出現肌腱攣縮、手指無法伸直的症狀,那很有可能是患上「板機指」。骨科醫師表示,目前板機指可透過「傳統手術」或「經皮穿刺術」來治療,待術後加上手指復健一起進行,很快就能讓手指恢復正常。
冬天好冷,這種時候男友或女友的存在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但如果另一半不在身邊,或根本沒有另一半,你可能得另尋出路,靠圍巾、手套、暖暖包度過寒冷冬天!中醫師指出,常有民眾易在冬天手腳冰冷,建議可用暖暖包貼在身體穴位保暖,以下中醫教你防寒必備小知識一次看。
62歲的王伯伯,長期都依靠藥物控制血糖及血壓,有一天剛運動完,一不注意被一輛機車撞上,右腳大腿、小腿都骨折,被救護車送去醫院。但因為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因素,使平常身體就不太好的他,術後的恢復狀況也不是很順利。
更年期是許多女性的人生關卡之一,這時候卵巢功能開始退化,雌激素的分泌減少,容易出現許多症狀,包括皮膚失去光澤、情緒起伏大、盜汗,嚴重甚至會導致漏尿。婦產科醫師建議,若漏尿情況嚴重可採取手術治療,只要運用「低能量陰道雷射儀」就能有效調節免疫功能,守護女性的私密處。
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就像進行一場複雜的動態賽局,因此我們要在賽局裡做出最適選擇。以Podcast節目《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再度翻紅的作家吳淡如,於《人生實用商學院》分享自身經歷,教你釐清什麼才是行動成功的關鍵?唯有「堅持」才是你可以選擇,因為成功靠自己掌握,同時也是理財行動的成敗關鍵。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狀況,做決定前總會害怕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別人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但這樣只會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焦慮症專家海倫.奧德斯基(helen odessky)以簡單的方式說明恐懼的運作機制,拆解每種恐懼的真面目,並教你克服恐懼,以下解析來自《個人心中都有一隻害怕的小怪獸》原書摘文。
你知道嘴唇也會老化嗎?隨著年紀增長,嘴唇周圍的膠原蛋白流失,皮膚會逐漸失去支撐,造成唇體變薄、嘴角下垂,導致整個人氣色不好,更顯老態。整形外科醫師表示,近年唇周整形需求增加,只要透過「滑動式唇周整形」手術就能解決以上問題,讓嘴唇「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