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隨著平均年齡的增加,運動對於維持健康和延緩老化至關重要。不僅能增強體能、改善心肺功能,還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同時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最後的10項全能」,現代人如果想要「減少不健康餘命」,運動正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國人受教育年數增加,平均結婚年齡逐年上升,而生育年齡普遍延後。過去研究觀察到父親生育年齡愈高,其子代思覺失調症風險增加,且發病年齡較早,但尚未有實證研究直接評估與量化。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生育年齡愈晚,與子代身上產生的新生突變,呈正向相關性。《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男性生育年齡與子代健康相關性的研究。
冬天是過敏發作的高峰期,隨著寒流一波接著一波來襲,鼻子也不受控狂打噴嚏、流鼻水,簡直讓過敏族群感到厭世。中醫師建議,有過敏體質、偏虛體質的民眾可運用「三九貼」來改善體質與症狀,也點出敷貼三九貼時該注意的事項,好讓冬天能穩穩度過。
台灣糖尿病患者逼近250萬人,卻有5成患者不知道會引發腎臟功能病變危機!糖尿病學會、腎臟醫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呼籲,糖尿病病患和腎病變病患應納入共同照護,不僅能減少住院風險,更可預防陷入末期腎病、需靠洗腎才能存活的惡性循環。
最近天氣冷翻天,這時來碗熱呼呼紅豆湯,相當滿足。不過要怎麼煮出鬆軟綿密的紅豆湯,常會聽到媽媽等長輩傳授紅豆湯要美味,重要步驟就是糖要最後加!可是為什麼不能先加糖呢?有民眾不小心在一開始先放了糖,結果紅豆還是「硬梆梆」煮不爛,對此營養師來解答。
40多歲的李小姐平時在電子廠上班,因工作關係需要經常抬舉零件與物品,重複的動作導致其肩部疼痛、僵硬,不僅每天穿脫衣服時深受困擾,連晚上睡覺都還持續疼痛,日前因症狀持續未改善,疼痛難耐,才至衛福部苗栗醫院就醫。
晚生育加上少子化趨勢,剖腹生產的比率也越來越高。剖腹生產,就如同在腹部上挨了一刀,會在子宮和腹部造成傷口,產後照護方式和自然生的產婦完全不同。如何避免腹腔沾黏、疤痕增生、傷口麻癢等惱人的後遺症產生?計畫剖腹產的妳,一定要知道3個保養秘方。
長期固定在大醫院看診的S小姐,每次領藥時都會核對是自己姓名無誤,才會返家。但某次看完病回家要吃藥時,竟發現藥袋中其中一盒藥包裝上寫的是電視廣告常見香港腳用藥「療黴舒」(Lamisil),比對藥袋上標示的藥名,明明醫師開給她的是控制痙攣的「樂命達」(Lamictal),顯然是藥師裝錯藥了⋯⋯
憂鬱症發作的患者,總獨自經歷無限循環的黑暗期,不知道明天在哪裡⋯甚至每天都有想死的念頭。首位長期於網路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的倡議者洪子如,於《除了病,我一無所有》刻劃憂鬱症、躁鬱症、PTSD第一手的狀態與感受,並讓你了解「想死」也是一種解脫。以下為原文解析。
天氣一變冷,頭就痛到炸裂?研究指出全台約有200萬人有偏頭痛,另根據國外統計,若偏頭痛者染上新冠肺炎,更會加重頭痛的頻率。醫師表示,只要透過口服治療、注射治療就能有效緩解症狀,再加上撰寫「頭痛日誌」能幫助醫病雙方評估頭痛規律、頭痛原因與藥物使用情形,有效控制擾人的偏頭痛。
穴道是人體經絡氣血輸注的特殊點位,每個穴位都有各自的功效,通過按摩刺激穴道既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保養身體、預防及緩解疾病的效果。究竟大家最關注的穴道有哪些?按摩這些穴道又有什麼功效呢?以下公布網友熱議「人體10大穴位」排行,保健功效一次看!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開心歡慶跨年連續假期後,如果在回歸生活、工作或學習時感到情緒不適或備感壓力,當心你可能正經歷「假期後憂鬱」(post-vacation depression)!一篇研究文章指出,度假會緩解壓力和改善情緒,但正面的影響或許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透過以下建議方法,更有助於因應假期後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