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80歲聘外籍看護免評新法將於8月上路,擬以重症綠色通道為配套。對此,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失智家庭照顧需求具特殊性,失智者常伴隨認知功能退化、精神行為症狀,不只是重症,輕中度家庭也有聘僱需求,協會呼籲應儘速建立明確保障機制,才不會被市場機制排擠。
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膽結石。由於平常沒有不適症狀,多數人是在健康檢查或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膽結石雖然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一旦發作,可能引起腹痛、黃疸,甚至導致胰臟發炎,對健康造成不小的威脅,因此仍需多加留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7歲先生是油漆工,工作年資約18年,工作內容包含備料、清土屑、補土、磨平、上漆等,因雙肩出現疼痛症狀,懷疑和工作有關,到職業醫學科門診就醫請求職業病診斷評估,經檢查診斷為旋轉肌袖症候群。經工作現場訪視評估,每天大部分時間須肩部重複動作、舉手過肩及手肘無支撐動作,考量工作性質並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後,認定其疾病與工作相關,被診斷為職業疾病,後續順利申請到勞保職業傷病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5歲的李奶奶每天都要吃藥,但是每一種藥服用時間都不同,她經常吃飯吃到一半才猛然想起,忘了在飯前吃降血糖藥!她問藥師,能否全部改成餐後服藥呢?別亂改服藥時間 以免影響藥效!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事實上,口服藥物很容易受到食物、胃酸影響,降低藥物吸收量;還有些藥物可能出現傷害腸胃道等副作用,為了減少藥品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並在最適當的時間發揮作用,不同藥品才會有不同的服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坊間興起吃麥片當減肥餐的風潮,但這真的有幫助嗎?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邀請聖馬爾定醫院尤偉銘營養師,為大家解答。「燕麥片」與「麥片」傻傻分不清楚嗎?燕麥原本是顆粒狀,因為顆粒形狀像燕子的尾巴而得名,燕麥片則是經過煮熟軟化後,進行輾壓、烘烤而成片狀。麥片當然也是經過熟化、壓輾、烘烤處理成為片狀,但卻是由燕麥、大麥、小麥、蕎麥、玉米等各種穀物混合。無論是單純燕麥片,還是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0多歲的女性,在一次沒有避孕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事後至藥局購買避孕藥服用,而事後避孕藥雖於72小時內服用,服藥之後再發生性行為卻無採用任何避孕措施,月經期開始長時間滴滴答答出血,沒有減緩的現象,就診後發現居然是子宮外孕。原來她服用一次事後丸,卻誤以為整個月都能有避孕效用,之後發生性行為沒有再採取其他措施,才造成憾事。正確服用避孕藥 效果優於其他方式避孕方法五花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歲的柯小弟弟,小時候開始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某次感冒後咳嗽停不了,被西醫診斷為氣喘,長期服用吸入性類固醇。但冬天早上及晚上症狀加重,不只打噴嚏、流鼻水,呼吸時伴隨胸悶、咳嗽痰多,坐起來才能緩解,即使加上口服類固醇仍感不適。柯媽媽怕長期類固醇影響生長發育,故至中醫科求診,減輕早晚咳嗽狀況、痰液減少,治療1個月後氣喘已無發作,減少類固醇劑量,連長年困擾的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曉華(化名)年紀不算大,在33至35歲間自然懷孕4次,4次自然小產,每次懷孕都沒有超過12週,從小就有嚴重過敏性鼻炎、經常頭暈頭痛等症狀,就診中醫想要調理身體準備再次懷孕,建議抽血檢查才發現自己有幾項免疫數值偏高,屬於免疫異常。習慣性流產連續3次以上 可能因子宮異常、內分泌異常造成雖然懷孕3個月前的流產很常見,最常見的原因是胎胚染色體異常,孕婦的年齡越大,精卵結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曆書》記載:「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小寒過後,整個冬季之中最冷的三九天即將到來。中醫師指出,冬天是養藏的季節,同時也是四季之中最佳的進補時節。根據《黃帝內經》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主腎,腎為五臟之精、生命之元,過了冬季第三個節氣的「小寒」,因已進入隆冬,此時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腎氣虛弱,宜溫補,可多吃些溫性或熱性的食物來滋心補肺、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5歲的徐伯伯在10年前出現老花眼,最近眼睛常看不清楚,點了眼藥水也沒改善,就醫後才發現雙眼罹患白內障,醫師建議施以手術治療,置換人工水晶體。嚴重白內障以置換人工水晶體為主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白內障是指人體眼球內的水晶體發生混濁現象,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影像無法聚焦於視網膜,於是患者視力下降。除了少數人是先天性或外傷所造成外,主要原因大多是後天性的老年性白內障。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原本應該是左右對稱的,但大多數人的臉、四肢長短粗細以及肩寬,多多少少都會不一樣。也許大家早已發現這樣的現象,但因每個人總慣用於身體某一側,如右手、右腳,所以肌肉與骨骼就會比另一邊較為發達,而無法達到左右均衡。協調上下半身平衡與重心我們的身體很聰明,一旦失衡,就會懂得透過重心轉移,讓失衡的狀態,能夠透過身體用力與施力,而找到短暫的平衡。但長時間左右失衡下,會讓部分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過花甲之年的老郭去年退休,回到南部老家想要享受一下田園之樂,回到家鄉後,看到鄰居老吳每天在魚塭裡忙進忙出養著吳郭魚,身材練得像個少年仔,他也一頭熱的跟著人家學當起了漁夫,心裡想著既能賺點外快、打發時間又能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但大半年下來,老郭每天忙進忙出,身材非但沒有日漸精實,反而出現了一個大肚腩。這天,老郭因一年一度的健康檢查來到了醫院,在進行問診時,老郭終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