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模糊、變暗⋯恐是「視網膜病變」警訊!醫揭「1關鍵」千萬別忽略
3成糖尿病患有視網膜病變
澄清眼科診所副院長陳怡豪表示,調查統計20歲以上國人盛行率為12.8%,等於每8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其中約有3成有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等到發現視力模糊才就醫,不但錯過治療黃金期,更可能演變成永久性失明。
陳怡豪說明,糖尿病對全身血管都有慢性傷害,其中又以眼底微血管的影響最為顯著,長期高血糖會使視網膜微血管受損,進而刺激新生不成熟血管形成滲漏、出血與纖維組織,最終可能造成視力永久受損。若合併高血壓、高血脂,更易加速視網膜損傷。
延伸閱讀:
糖友注意!秋冬「皮蛇纏身」風險高,醫呼籲:優先做1事可預防
5大視網膜病變警訊
陳怡豪提醒,糖尿病患者相較一般人,更容易出現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與白內障等疾病,其中又以視網膜病變最為常見,也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因,呼籲糖尿病患者應注意「5大視網膜病變警訊」:
- 視力模糊或看東西變得不清楚
- 看到的顏色較暗、較淡
- 眼前出現飛蚊、黑影或蜘蛛網狀陰影
- 夜間視力變差、怕黑,開車或走路時特別吃力
- 因血糖波動造成晶狀體水腫,出現視野扭曲、變形或暗影
然而,上述情況常被患者誤以為是太累或度數又加深,忽略可能是視網膜病變的警訊。陳怡豪提醒,糖尿病患者只要察覺上述任一異常症狀,就應儘速至眼科就醫並安排眼底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水果吃多會導致糖尿病嗎?醫破迷思「吃對這份量」反降低糖尿病風險
眼底檢查降低視力惡化風險
陳怡豪強調,要避免糖尿病走向失明,定期眼底檢查是最關鍵的一步。陳怡豪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應接受一次完整的眼科檢查,包括視網膜攝影、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必要時搭配螢光血管攝影等,可以協助醫師清楚掌握視網膜微血管的狀況,及早發現病變、降低視力惡化風險。
陳怡豪建議,糖尿病患者平時應維持穩定血糖、規律用藥與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是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第一步。然而,即使在積極控制下,視網膜仍可能因長期糖化壓力而受損,因此定期檢查仍然關鍵。若病程已久、血糖控制不佳者,建議在醫師評估下縮短檢查間隔,更緊密追蹤。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