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乾岳母「黃斑部病變」右眼失明!眼科醫警吿:千萬別以為只是老花

郭子乾岳母「黃斑部病變」右眼失明!眼科醫警吿:千萬別以為只是老花

2025/10/9(2025/10/9 15:50更新)
看東西視線扭曲、變形,視野中央出現模糊黑影,別以為只是眼花!眼科醫師提醒,這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全台65歲以上長者約每10人就有1人罹病,更是50歲以上族群的失明主因。擔任衛教大使的藝人郭子乾以照護者身份分享自身經驗,岳母因黃斑部病變而導致右眼失明,左眼僅剩模糊視力,日常行動與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呼籲民眾善用1招自測視力是否健康。

郭子乾岳母黃斑部病變單眼失明

郭子乾表示,他的岳母86歲罹患黃斑部病變,一開始只是覺得老花、視力模糊看不清楚,原以為只是年紀大,眼睛退化而不以為意,直到大半年後就診,診斷出雙眼皆有黃斑部病變,因右眼發現時已晚期,目前已單眼失明,只剩左眼尚存模糊視力,僅能以「維持現況、不繼續惡化」為目標,大幅影響心情,更為正常作息、進食習慣帶來極大不便。

郭子乾提到,另有一位朋友母親,也因高齡罹患黃斑部病變,視力不佳而影響日常生活行動力,心情鬱鬱寡歡,最終連飯也吃不下,不幸輕生離去。他呼籲,民眾眼睛健康要顧好,才不會認不得顏色,讓視線看起來就像是全部顏色混在一起。

延伸閱讀:
乾眼症痛又癢,恐同時患白內障!醫教「每天正確眨眼10次」可改善

台灣長者10人就1人罹黃斑部病變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表示,黃斑部病變被稱為「老年人視力殺手」,是因黃斑部結構退化所致,常出現視力模糊或中央視野障礙。初期症狀不明顯,但可能逐漸惡化,影響單眼或雙眼中央視力喪失,在辨識人臉、閱讀或駕駛時出現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導致失明。

鄭成國說明,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10人就有1人、約24萬人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又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其中,濕性黃斑部病變是因眼底異常新生血管滲漏血液與液體,造成黃斑部出血與水腫,使視力在短時間內急劇惡化,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傷。

延伸閱讀:
眼睛飄黑影、閃光⋯小心飛蚊症「恐1成視網膜剝離」醫教3招救眼

黃斑部病變初期多從單眼發病

鄭成國指出,研究顯示,黃斑部病變是50歲以上族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其中逾7成患者為單眼發病,初期不易察覺,許多人就醫時視力已明顯受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眼科最難治療疾病就是視網膜疾病,黃斑部雖僅佔視網膜約1%,卻是人類視覺最關鍵的區域,其血流量比腦部更豐富,若因老化導致缺氧,造成視網膜水腫與視野模糊,恐影響視覺清晰度與日常功能。

鄭成國警告:「黃斑部病變初期大多從單眼發病,但由於大腦有融像補償作用,另一隻健康的眼睛會彌補受損視力,患者通常難以察覺異常,往往等到症狀明顯時才發現視力受損。」根據2025年亞太視力健康調查(APAC Vision Health Survey)顯示,不到3成民眾有定期進行眼部篩檢,導致許多患者就醫時,視力已受到嚴重損害。

鄭成國提到,曾有一名近50歲患者,單眼視力驟降至0.1以下,卻因另一眼視力正常,日常生活中毫無異狀。直到某次無意間遮住單眼,才驚覺兩眼視野差異明顯,就醫後發現已罹患黃斑部病變超過半年,錯過了黃金治療期。他強調,若在早期發現黃斑部病變,視力尚可逆轉,若未治療惡化速度快,晚期發現多已造成不可逆視力損傷。

每天花10秒自我檢測視力異常

民眾該如何自我檢測是否有黃斑部病變?鄭成國提醒,50歲以上民眾每天可花10秒進行「睜一眼、閉一眼」的自我檢查,利用家中的磁磚線條或阿姆斯勒方格表,右眼和左眼輪流遮蔽,留意是否有線條扭曲或中心黑影。此外,建議民眾可透過每年1次的定期眼底篩檢,及早發現潛在的黃斑部病變風險,為視力健康把關。

image
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表示,黃斑部病變病人需終身用藥,即使接受針劑治療,復發後也須繼續用藥,屬於不可逆的眼部病變疾病。(圖片提供:新光醫院)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