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救災「鏟子超人」7招自我照護法:真正的力量是允許自己休息

花蓮救災「鏟子超人」7招自我照護法:真正的力量是允許自己休息

2025/10/8(2025/10/8 17:31更新)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溢流災情嚴重,許多志工自發性到災區協助復原,也坦言現場除了有人中暑以外,還出現細菌感染、外傷狀況。桃園一名桃園挖土機業者,更因連續在災區英勇救災長達8天,最終傷口感染引發敗血症離世,令人遺憾。《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業健身教練許承澤提醒,當「鏟子超人」需極度耗費體力及心力,並呼籲救災後別忘了7招自我照護。

花蓮光復救災回來後「全身不對勁」?這幾天,許多人從花蓮光復救災回來,紛紛反映同一件事:「人整個不對勁,一直睡也睡不飽,怎麼都恢復不了。」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身體、心理、能量同時被透支的結果。

延伸閱讀:
「鏟子超人」湧入花蓮救災!醫警告救災「忽略1件事」恐增致癌風險

長時間勞動當心橫紋肌溶解

身體的真相:你不是累,而是「整個系統在拉警報」
救災的現場往往泥濘、潮濕、環境惡劣,長時間彎腰鏟土、搬運、涉水、曬太陽——這些動作看似只是體力活,但其實每一次出力都在「榨乾肌肉能量」。

長時間的勞動會讓肌肉微損傷、電解質流失、代謝物堆積,甚至導致橫紋肌溶解症——也就是肌肉細胞破壞,釋出毒素進入血液,使腎臟負擔劇增。有些醫師提醒:「如果你尿液顏色變深或肌肉痛到不敢動,要盡快就醫。」

更糟的是,救災期間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喝水太少、環境中又有黴菌、污水與細菌。這些都可能讓免疫系統持續發炎,導致身體恢復速度遠比平時慢。所以你不是懶,也不是意志力不夠。是你的身體,真的被「榨乾了」。

延伸閱讀:
颱風過後要注意什麼?清理災損必知:沒先做「這6步」恐喝污水又染病

莫名心情低潮恐是災難倦怠

心理與能量層:看不見的疲勞更可怕
除了身體上的疲累,許多人回來後還有一種「空掉」的感覺。心裡悶悶的,說不上來,只想一個人靜靜躺著,這其實是災難倦怠(Disaster Fatigue)

當你長時間在高壓、高情緒張力的環境中,腦中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不斷分泌,讓人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而當回到安全環境後,系統還沒學會「關機」,於是出現嗜睡、倦怠、無力、情緒低落的狀況。

若在現場接觸到悲傷畫面或災民的痛苦,也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反應(PTSR),包括夢中重現畫面、易怒、內疚、失眠等。這不是脆弱,而是人類面對「極度情緒事件」的自然反應。

極端環境讓身體代謝失衡

環境與疾病:別忽略「看不見的污染」
在光復地區救災的志工,有人回來後發燒、喉嚨痛、全身痠痛。醫師提醒,這可能是因為污水、黴菌、細菌感染造成。尤其是穿著防水雨鞋、悶熱的環境中,皮膚微小傷口若沒清潔乾淨,容易感染細菌或黴菌。

再加上許多人在災區工作時,喝水太少、流汗太多,電解質與水分失衡,身體代謝會下降,
導致「怎麼睡都睡不飽」。

救災後自我照護7件事

恢復與照顧:讓身體、心、能量回家
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不是「撐下去」,而是「慢慢回來」。以下是一些實際建議:

  1. 多喝水與補電解質:喝白開水或運動飲料,幫助代謝廢物、保護腎臟。
  2. 規律睡眠:讓身體恢復自然節奏,盡量早睡,不滑手機。
  3. 營養補給:補充蛋白質(雞蛋、豆腐、魚肉)、維生素C與B群,幫助組織修復與能量恢復。
  4. 輕運動與伸展:不要一動也不動,散步、瑜伽、筋膜放鬆都能促進血液循環。
  5. 泡溫水澡或熱敷:促進循環、放鬆神經系統。
  6. 情緒釋放與心理支持:找人聊聊,不壓抑。若持續低落或做惡夢,可尋求心理師或身心科協助。
  7. 觀察身體警訊:出現黑尿、肌肉腫脹、發燒不退、嗜睡過度、呼吸困難等,務必立即就醫。

最後的話:有時候,「真正的力量」不是撐,而是允許自己休息。救災的你,已經做得非常好了。現在,該讓身體與靈魂一起回家。請給自己幾天時間,喝點熱湯,曬曬太陽,靜靜睡一場安穩的覺——讓那份無聲的疲憊,慢慢被療癒。

因為世界需要你,但更需要完整的你。

(本文獲許承澤授權轉載,原文為此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