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改10點上課》孩子憑什麼喊累?老師揭「1關鍵」過去和現在不同

國高中改10點上課》孩子憑什麼喊累?老師揭「1關鍵」過去和現在不同

2025/9/17
台灣國高中生學習壓力沉重,近日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發起連署,主張將上課時間調整為10:00~16:00,已有逾萬人附議,引發熱議。有人支持延後上課有助學生休息,但也有人認為現代學生太過脆弱。《優活健康網》特摘教育工作者趙逸帆所撰此文,分享現代學生常見的壓力來源與紓壓方法。

這幾天熱烈討論的上學時間連署,學生們藉此分享了壓力很大的事。其中一個留言讓我印象深刻:「我們以前也有淋過雨,憑什麽要幫你們撐傘?」

潛台詞的意思是,我們以前都走過來了,你們憑什麼喊累?喊壓力大?更直接一點,就是說:「現在學生真的很脆弱!」但真的是這樣嗎?我想了2天,想分享我的想法。

延伸閱讀:
孩子不想讀書,成績不好要逼嗎?國小老師教「1招」給孩子多點動力

世代面對壓力的方式不同

講到升學與讀書壓力,我以前也是非常高壓,我每天7點多到校後,讀到5點,之後去補習班,到晚上9點多,回家洗澡,讀到12點,隔天5點起來繼續!

我睡眠也不足,也感受過壓力,但我走過來,代表是我很堅強?那些走不過來的,就是很脆弱?我覺得並不如此,而是兩個世代,面對壓力的方式不同了。

那時候我下課,會打球,睡覺前會閱讀,伸展操。在那些沒有手機的日子,我感受到壓力後,我會試著與自己對話,在內心衝突、吶喊過後,找回一個心理平衡感,休息後重新出發。​

但現在的學生遇到人際問題,或是在課綱和升學上有所不滿,或是在家庭、情感遇到任何事,第一時間把情緒塞進社群,屬於這世代的舒壓方式,就是上網討拍、發洩心情。第一時間,不吐不快,如果議題正確,也能獲得關注,確實,心裡會被支持鼓勵。

但這個小小的舒壓,卻是會有不小的代價。我們會開始習慣使用網路抒發,用短影音的爆炸情緒轉移壓力,用手遊中的立即回饋逃避生活,用社群平台的串文凝聚同溫層。

久而久之,我們不會照顧自己,甚至,在演算法的推波助瀾下,壓力在網路上第一時間被同理;但在過了一陣子卻被無形放大,​原本的小壓力,你一句我一句,被解釋成了一個巨大的焦慮源,我們對教育現場失去希望,甚至,逐漸對人失去信任。​所以,或許這世代不是壓力過大,而是我們跟壓力相處的方式,讓我們越來越難以好好照顧自己。

延伸閱讀:
百萬網紅吸毒》他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師揭青少年「5想法」恐有樣學樣

​學生心理狀況比以往更複雜

但說現在學生變得更脆弱,老實說,有點傷人,也有點不公平。從近幾年的官方數據來看,學生的輕生人數是翻倍的,憂鬱症、情緒失控人數也是顯著提高,但回過頭來看,原因是?

有些人是因為升學的體制,面對升學考試壓力過大;有些是青春期荷爾蒙失調,失眠飲食不振導致憂鬱症;有些孩子則是學校人際排擠、容貌焦慮與缺乏自我認同;有些是社群遭受公審霸凌,甚至是遭受剝削、性詐騙,更有些是家庭衝突的議題。

當我們看完了許多可能,會發現根本沒有一套策略,可以去排除學生心理壓力源,面對如此複雜的系統性問題,當然給予孩子更充足的睡眠,或許可以幫助特定的孩子。但同時,有些孩子壓力仍舊,或甚至壓力更大都有可能!那麼,該怎麼辦?​

學會3種方式安定自己

  • 找到更多照顧自己身心靈的方式:除了常說的運動,面對壓力如果只有滑手機、吃高熱量食物,這長期下來真的是不健康的。幫助自己和學生找到情緒調節的策略非常重要,這是家庭的示範、也是現代教育的關鍵。​
  • 花點時間,重新去看待壓力源:教育體制存在很多問題,但要解決問題不是帶著埋怨和恐懼,希望才是。重新去看我們正在面對的世代,變化很快,但機會也很多;壓力很大,但能休息的方式也變多了,重新找回平衡點,讓壓力源剛剛好的成為我們的成長助力。​
  • 行動,是面對壓力、焦慮最好的方式:很多人之所以壓力過大,是因為活在「擔心」裡,那一個情緒可能會讓我們拖延、逃避、躺平,然後再加上網路社群的吸引力,我們產生更巨大的自己愧疚,原本的擔心就成了焦慮、憂鬱。所以,起來行動吧,那或許也是打敗壓力的方式。

​(本文獲趙逸帆授權轉載,原文為:看見孩子的壓力,不要急著說:我們以前也撐過來了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