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長「照顧躁鬱同學」卻被斷聯收場⋯林靜芸:不打擾的支持是最好陪伴

護理長「照顧躁鬱同學」卻被斷聯收場⋯林靜芸:不打擾的支持是最好陪伴

2025/9/5(2025/9/5 13:51更新)
住院,有時是人生中無法避免的一段經歷,而陪伴住院病人,則是親友的一種責任與義務;不過,對病患而言,最好的陪伴往往不是熱情的照顧,而是不打擾的支持。《優活健康網》特別摘錄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寫的文章,透過兩個極端的照護案例,點出陪伴病人最重要的其實是「支持」,而最簡單的支持方式,就是主動開始一段對話。

切斷友情才能脫離魔掌

個性拘謹保守的佩佩,是醫學中心的護理長,60歲退休之後與最要好的小學同學重逢。同學鬼靈精怪,兩人成天黏在一起,讓佩佩的生活添了歡樂,尤其同學帶她出國、玩熱氣球、高空彈跳等等,是終身難忘的體驗。

但同學有糖尿病,偏又愛吃甜,65歲時因為生意上的壓力,血糖飆高,加上躁鬱症,整個人倒了下來,佩佩義不容辭站到第一線作照護。她換掉主治醫師,調整用藥,為了降血糖,她三餐控管同學伙食,同學躁症發作時,她陪在身邊不准同學亂花錢。

同學鬱症發作躺在床上,她硬把同學押到公園走路。佩佩努力了半年,同學總算穩定下來,正常上班,但是卻切斷所有與佩佩的聯絡,旁人無法理解同學的不近人情。過了許多年,同學才說出,佩佩的照顧讓他痛苦不堪,唯有切斷友情才能脫離魔掌。

延伸閱讀:
母親一生堅持「白天不碰床」!林靜芸長大後才懂:要我別輕易投降

最感謝的是學長的支持

相反的,珍珍子宮癌術後,追蹤5年,醫師宣告她抗癌成功時,她最想感謝她的直屬學長。珍珍大學念的是材料系,但因愛玩,化學差點當掉,學長幫她惡補還求助教讓她補考。畢業後兩人都進了電子業,學長在新竹,珍珍在台北,珍珍被診斷癌症時才剛二婚,丈夫害怕見血,珍珍擔心被嫌棄,不敢要求先生陪她去手術,決心獨自應付,但她還是聯絡了學長。

學長在手術前一天專程上台北,陪珍珍去廟裡拜拜,之後邀她去關渡走淡水河步道。兩人聊天不知不覺走了4個小時,當晚珍珍睡得很好,之後不管是住院以及手術,珍珍滿腦子觀音山、淡水河以及紅樹林的藍天白雲,心中沒有懼怕,最終平安順利出院。

術後第一次回診,醫師宣佈需要預防性化療,想到自己會掉髮,珍珍忍不住奔往新竹找學長。學長直白回答:「癌症須要化療,可我已幫你安排2個月後來公司演講,現在怎麼辦呢?」珍珍很氣學長沒半點安慰,可是前往學長的公司演講一直是她的夢想,這個安排反而讓她燃起鬥志,最終度過化療,也完成自己滿意的演講。

接下來的日子,二人生活中各就各位。珍珍手術後失去子宮及卵巢,對於自己是否迷人有很大的疑問。可每次撞見,學長總熱情的誇她「你好漂亮」、「怎麼身材也能維持那麼好呢」,靠著學長的鼓勵,珍珍的身體及信心恢復。癌後5年,她最感謝的是學長不著痕跡的支持。

延伸閱讀:
老婦逢廟必拜,求的竟是「好死」!林靜芸揭「1招」減少不健康餘命

不打擾的支持是最好的陪伴

網路上有許多文章教人如何陪伴病人,還列出陪病人聊天的NG用詞,例如:怎麼拖這麼久才發現呢!怎麼氣色這麼差?你確定你的醫師會治療你的病嗎?美國護理學會理事長甘迺迪(Kennedy)認為,陪伴病人重要的是「支持」,最簡單的就是開始對話。

但對話應該由病人啟動,例如病人抱怨躺著全身痠痛,陪伴者問:「我可以如何幫忙呢?」,引導出陪伴病人起床走走的行動。此外陪伴者可以表達自己能作的小差事,例如「幫忙接送小孩、遛狗」等等,重點是讓病人知道你關心他,隨時願意挺身而出。

親友生病,有些人會每天傳Line詢問狀況,或是傳達最新醫療資訊,雖是好意卻造成病家壓力,比較保險的作法是快遞個小點心、用Line傳笑話、分享美好的回憶等等,參考前面兩個例子就可以瞭解,不打擾的支持才是最好的陪伴。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全台公認的整形外科權威,也是台灣整形界的先驅。其夫為台灣著名心臟外科醫師林芳郁。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