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什麼事都沒做,卻感覺好累?心理師教「3妙招」迅速緩解腦疲勞
3妙招迅速緩解腦疲勞
大腦作為身上最精密的儀器,你有好好照顧過它嗎?當你想要放鬆的時候,會做什麼?很多人會選擇滑手機、打遊戲來放鬆,卻不知這樣會讓你愈來愈累。
當你每天高強度用腦,卻不知道如何放鬆時,很容易出現用腦過度的情況,例如頭昏眼花、聽力下降、四肢乏力、嗜睡、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頭疼和嘔吐等。
在人類5感中,視覺所接受的資訊占大腦接收資訊的80%。由於來自眼睛的資訊刺激非常強烈,大腦需要透過多個步驟處理從眼睛獲取的顏色、形狀、運動等資訊。因此,這需要大腦長時間持續不斷地處理資訊,這種狀態一旦持續時間過長,疲累就會產生,精力不足馬上隨之而來。下面介紹3個有效的小妙招,大家想要快速緩解腦疲勞的時候可以用起來。
延伸閱讀:
喝能量飲助「醒腦」可解疲勞?營養師:沒搞懂「1事」小心越喝越累
妙招1:眼部放鬆法
我們可以選擇物理消除疲勞的方法,透過護眼來護腦。日本睡眠治療師松本美榮認為,眼睛被稱為「裸露在外的大腦」,與腦疲勞直接相關。在這個高速運轉的時代,眼睛經常看不斷切換的螢幕,過度用眼在所難免。其實讓大腦休息最快的方法就是閉上眼睛,減少視覺刺激。透過緩解和消除眼部疲勞保護大腦,提高效率。
我們可以嘗試短暫地閉上眼睛3~5分鐘,阻斷外界資訊,這樣就足以讓我們高速運轉的大腦進行短暫的休息,讓這枚高速過熱的CPU(中央處理器)緩解下來。如果在這時進行暖眼,就能有效緩解眼睛疲勞。現在我們可以一起來嘗試一種眼部放鬆的方法。
首先,將毛巾浸濕,擠乾水後在微波爐中加熱,然後從後腦勺的髮際線處開始熱敷。當後腦勺足夠溫暖時,將熱氣騰騰的毛巾放在雙眼上,溫暖眼部周圍。熱毛巾不僅可以溫暖後腦勺和眼睛,促進血液循環,還能讓副交感神經占優勢,讓身體進入放鬆狀態。
當眼周區域得到放鬆時,可以按摩眼周進一步緩解眼睛疲勞。緩解眼部疲勞分為3步驟。
- 按摩上眼眶,將拇指側向,輕輕按壓。
- 按摩下眼眶,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輕輕按壓,保持「按壓3秒+放鬆3秒」的模式,重複3組。
- 按摩太陽穴,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輕輕按壓,手指緩緩轉動6~10次。這個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眼睛疲勞,讓你在工作狀態與休息狀態間自如切換。
延伸閱讀:
每天好累都睡不飽?專家揭「R90睡眠法」管理精力:凌晨2點睡剛好
妙招2:鼻孔交替呼吸法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呼吸雖自然但不簡單。如果平常你有留意,會發現兩側鼻孔氣流的流動速度會略有差異,通常只有一個鼻孔處於活躍狀態,有時是右側,有時是左側,這也是你當下狀態的一種反映。
其實呼吸也需要平衡。在古印度,瑜伽士就常用鼻孔交替呼吸法進行平衡。這種呼吸法被稱為「納迦鼻息法」(Nadi Shodhana Pranayama)或「陰陽鼻息法」(Anulom Vilom Pranayama)。
印度阿育吠陀自然療法中提到,透過有意識地交替使用左右鼻孔來呼吸,可以調整和平衡身體與心靈的能量。這種方法被瑜伽士視為一種能量清潔和修復的方式,有助於提升注意力、放鬆身心、緩解壓力和焦慮等。
根據瑜伽生理學的觀點,左腦連結身體的右側,右腦連結身體的左側。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和協調,我們應該確保兩側呼吸均衡,避免偏廢一側,另一側的功能受到抑制。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透過調整呼吸,我們能夠對自律神經系統的活動產生影響。
具體來說,左側鼻孔呼吸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從而降低心率和呼吸率,給人帶來平靜、放鬆的效果,但若過度使用,則易產生疲倦、無力等不良反應。相對地,右側鼻孔呼吸可以刺激交感神經的活動,提高心率和呼吸率,讓人更加興奮。
需要注意的是,適度使用此種方法可以讓人保持積極進取的狀態,過度使用則易導致亢奮和焦慮。為了實現平衡,我們可以透過練習鼻孔交替呼吸法,來平衡左右鼻孔的呼吸,放鬆交感神經,啟動副交感神經,並促進身心的整體運作。
妙招3:音樂調頻法
還有一個小妙招——音樂調頻法,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切換狀態。許多求助者使用此方法後都覺得非常有效。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這種能量能夠引起人體細胞組織和諧共振,從而直接影響人的腦電波、心率和呼吸節奏。
科學家指出,人們身處悅耳優美的音樂環境中時,可以有效地改善身體的許多問題,如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此外,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能夠引起心理上的反應,從而提高大腦皮質的興奮性。
從心理的角度來說,好的音樂不僅可以改善情緒、激發情感、振奮精神,還有助於消除心理和社會因素造成的不良心理狀態,提高調適壓力的能力。當大腦感覺疲勞時,可以透過切換不同類型的音樂來快速調整狀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切換大腦工作模式的方式。
當然,並不是所有類型的音樂都適合作為調頻音樂。研究也顯示,如果在閱讀時播放不喜歡的背景音樂,閱讀理解的成績就會變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音樂偏好,有人喜歡嘻哈音樂,有人喜歡古典音樂⋯⋯這種偏好不光與音樂的風格和類型有關係,同時也受人格特質等個體因素影響。因此,並沒有適合所有人的歌單,你可以建立自己的音樂清單。
例如,我有各種不同的音樂清單,包括放鬆、冥想、做瑜伽、跑步等不同場景的音樂清單。當我需要切換不同「頻道」的時候,我就會點開不同的清單。剛剛睡醒,想要讓大腦興奮、讓身體振奮時,點開運動音樂清單;需要平靜地寫作時,點開專注力音樂清單;進行瑜伽練習時,點開瑜伽音樂清單⋯⋯音樂可以更好地喚醒大腦,讓大腦切換到不同的功能區,更快地進入狀態。
在選擇音樂時,我通常會選不帶歌詞或歌詞比較少的唱誦音樂。因為一般的歌詞裡都會有作詞人打造出來的情境,也會傳遞出很強烈的情緒。如果沒有歌詞、沒有別人的參考答案,反而會有無限的想像空間,這也是音樂的迷人之處。
當然,這只是我的偏好。現在,你可以動手找適合自己的清單。一開始,你可以從音樂平台推薦的清單做篩選,聽到比較有感覺的歌曲,就把它加入你的清單中。最後要強調的是,想擁有一個健康、有活力的大腦,要從用腦習慣開始改善。
(本文摘自/疲勞世代:找回身心能量的關鍵8堂課/好人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